翠眸 作者:四春(起点大封推vip2014-09-12正文完结)
琢玉大师廖从文年逾古稀,头发胡须都已经雪白,但却精神矍铄,给人以仙风道骨的感觉。老人家坐在堂屋正中,时而环顾四周,满意的欣赏自己的得意之作,时而闭目养神,陷入沉思,却并不与人交谈。
如有人想上前与老爷子寒暄交流,老人家只是含笑点头微笑,并不理会。很快就会有他的徒弟和徒子徒孙上前来劝阻,说是大师年事已高、脾气有些古怪。
廖从文的大弟子俞强生是本地人,年纪快奔70了,是个中等身材,红光满面的老人,看来很懂得养生之道。有人问他:“翡翠的雕工值多少钱?”
他微微一笑,回答:“1元到1000万元,也可能是无价或者一文不值。”
问他的那个朋友笑骂:“怎么会这么高大的价格差?”
俞强生大声说:“好,你不相信吧,那我给你讲个事听听。”中气十足。
“一个内地的年轻人,在翡翠生意刚热的时候到瑞丽淘金,希望能有所成就。他虽然没有资金做翡翠生意,但有很好的手艺…他是个玉石雕刻师。
那时的瑞丽,基本没有好的玉匠,很多玻璃种的上好翡翠料,都是用简单的工具,随便刻出个佛型就可以上架卖了。到瑞丽后,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很快,有很多当地的翡翠商人就知道了瑞丽有这样一个年轻人。
一天,他在瑞丽的翡翠毛料市场里看中了一块毛料,毛料已经被切开,严格的来说已经没有赌性,直接就可以做翡翠雕件了。讲了价之后,年轻人用几百块钱买下了料子。之后就是构思、创作、雕刻成型、抛光。
看了年轻人用那块毛料做的工艺品后,很多人惊叹于其工艺的精湛,构思的巧妙,面对问价欲购的人,年轻人很舍不得卖,直到有一天一个人出价到2万多元。卖了那件雕件后,年轻人没有多想,继续投入到别的创作中。
两年后,年轻人成了瑞丽当地有名的翡翠雕刻大师之一,很多内地的翡翠商人也慕名而来。一天,几个内地的商人找到年轻人,请他帮看毛料,选雕刻题材。在谈话中,一个内地商人说起了一年前在内地拍卖的一件翡翠雕件,他们在交谈中发现了那件拍卖的翡翠就是年轻人两年前卖的那件作品。
内地商人们立即用奇怪的表情看着年轻人说:你知道吗?那个买你雕件的人发了,那件雕件卖出了120万的价格!”
ps:
终于回到家了,北京这几天热得实在受不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古怪大师
众人听了俞强生的这个故事,都纷纷猜测故事中的雕刻大师就是面前的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琢玉大师廖从文。此时,廖从文半开半合的眼睛忽然睁得贼亮,投射出一抹狂热的精光,声如洪钟开口说话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中通过玉之雕琢与人的学习的对比,指出璞玉无琢与人的不学无知一样不可取。《诗经。淇奥》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概括了古代加工骨牙、玉石的基本方法。
切,即解料,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把玉料分开;磋,是用圆砣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这套治玉技术在商代已经被工匠们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这几种方法。所以古代称治玉为琢玉、碾玉,而不是雕玉、刻玉。”
他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又半眯了眼睛陷入了沉思。众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他说的这些无非就是每个雕刻师傅在学艺之初入门第一课师傅必说的淳淳教诲。晓冉心思灵透却是猜到了几分。
果然,俞强生的小徒弟虎龙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解释道:“诸位,我师傅的意思是他晚年有意收一位关门弟子,资历、经验什么的都没有太大要求,只要从事的行业和玉有关都行,唯一的要求是要找和玉有缘之人。”
此话一出,在座众人哗然,简直是群情激昂,要知道廖大师可是有二十几年不曾收过徒弟了。据说他收徒弟的要求极为严苛,目前门下只有俞强生、毛荣云和虎龙这三个徒弟。
俞强生和毛荣云是他自小便收养在身边的孤儿,这两个人一门心思只扑在照顾、伺候廖大师生活起居和玉器雕琢上面,平日甚少出来抛头露面,雕琢技艺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过廖大师总嫌他们资质不够出色,并没有倾囊相授,他们大概只学到廖大师不足五成的本事。
说起小徒弟虎龙,这却是个在玉器古玩行当里头呼风唤雨的人物,年纪五十出头,长得一表人才,十分儒雅、飘逸。专门从事玉器古玩和典当行生意,他经营的龙虎典当行那可是行业翘首,在全国各地都有连锁分号,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资产不下几十个亿。
他自小心灵手巧、资质过人。但却天性顽劣。廖大师一见之下甚是满意,据说是天天追着求他拜自己为师,后来凭着一手点石成翠的本领收服了这个顽童,手把手的教他琢玉。
虎龙天资甚好。不过长大成人后却不能静下心来一心一意扑在研究琢玉上面,头脑里自有一番生意经,占去了他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廖大师的本事他只学了六七成。
廖大师自觉年事已高,时日无多,膝下无后,现下一门心思想要收一个合心合意的关门弟子以继承他的衣钵。他虽是不热衷功名利禄,但这么些年下来也积攒了一份丰厚的产业,想在自己百年成立一个基金。也就必须要有可靠的人来管理。
俞强生和毛荣云嘛年纪也不小了,过不了几年就会步自己的后尘,他们都是有儿有女的人,难免不会生出别样的心思。虎龙呢,他是个大忙人。也不可能心无旁贷地给自己打理基金,所以找到一个心思灵巧,和玉有缘,又没有贪念,心地纯良的弟子就成了当务之急。
不过廖大师信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类,只不过这话并没有明说出来。
今天来这里参加玉雕交流鉴赏会的人几乎都是小有名气的玉器雕刻师傅或者玉雕爱好者,再有就是从事玉器古玩行业的资深人士。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十分兴奋,跃跃欲试,纷纷向廖大师的三个徒弟仔细打听参加选拔的方式和方法。
廖大师眼睛半开半闭,有些意兴索然,他刚才冷眼旁观在场的几十个人中没一个和他眼缘、看着顺眼的。此时,看见一个年轻姑娘和一个矮小瘦削、一个高大壮硕两个体型特殊人士指着自己雕刻的翡翠荔枝正在说笑。
荔枝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到了宋代苏东坡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传世。荔枝树形态优美,四季常绿,象征欣欣向荣;生命力强,可生长百年以上,象征着蒸蒸日上,长盛不衰,寓意吉祥。在翡翠雕刻题材中,传统题材居多,以荔枝为题材的还是很少见到。
此对翡翠荔枝造型非常的饱满可爱,廖大师将荔枝皮特有的凹凸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由的想去触摸一下。虽用料不贵,为糯化底,但种水不错,抛光后光泽水润,看起来晶莹剔透,仿若荔枝厚实晶莹的果肉一样,一看见便有种清凉甘甜的美感。
其中一只有浅浅的灰绿色,另一只有几抹翠色,还有部分翡色,过渡很自然。几片枝叶置于其上,又增添了几分自然与灵动。真实的荔枝放几天就坏了,可这对翡翠荔枝却能一年四季的把玩欣赏,整对作品造型很圆润,没有任何菱角尖锐的地方,把玩起来手感非常好。凹凸有致的荔枝皮,触摸起来还能按摩穴位,还能起到一定的按摩保健的作用。真可谓一举两得啊。
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孩子脾气,喜怒无常,廖大师见着晓冉他们三个没把自己收徒这件严肃的事情放在眼里,反而还嬉笑起来,觉得这是对自己极为不尊敬的事情,当下就发作起来了。
指着晓冉厉声责问三个徒弟,“这个女娃,还有那两个怪胎哪来的?谁带来的?”
晓冉他们三个当下就吓得噤声了,这老头一点也不慈祥,当众拿别人的体貌特征取笑,说别人是怪胎,三个人都不乐意了,敬着他年老并没有出声反驳。
晓冉的眼神投向蒋邵峰,蒋邵峰说他和廖大师有交情,那完全是瞎吹,只不过他和虎龙在生意上有一些来往,是以才带了晓冉他们过来。见晓冉望向自己,蒋邵峰又转而看向虎龙。
不知道老爷子今天是发的哪门子的邪风,虎龙预感不妙,但也只得站出来开口说道:“师傅,他们是我带过来的,都是从事玉器行生意的,对您老的双面透雕技艺慕名已久,是以央我带他们过来参观的。”
“混账,胡闹!你的那套生意经在外面混的怎么风生水起我管不着,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场合?你要逢迎你的客户怎么拉到我这里来了?我这些东西全是艺术品,艺术!容不得你们那些市侩铜臭味!你快把他们给我领出去”
廖大师发了飙,一屋子人全都噤若寒蝉。
“这,这……”虎龙左看看自己师傅,右看看蒋邵峰,十分的为难。蒋邵峰倒是气定神闲,负手而立,没打算走,也没开口说话。
晓冉不服气了,这老头脾气也太古怪了至于吗?他们三个怎么就不懂艺术了,只不过是笑了几声,说话大声了点,怎么就成了亵渎艺术品了?还要被闹到被赶出去的地步,这众目睽睽之下这也太丢面子了吧,而且这其中有些人还知道自己是翠睛珠宝公司的老板,以后这事要是传出去,连公司都连带跟着要被业内之人耻笑。
指望蒋邵峰和虎龙为他们解围,看样子是指望不上了,晓冉当下也顾不上尊老敬老,站出来说道:“廖大师,我们只不过说话大声了点,笑了两声,那也是在赞叹您老的精妙技艺,怎么就成了不懂艺术品的市侩商人?
我是经商的没错,但商人身上就一定有铜臭味吗?据我所知您老的作品也不单只是拿出来供展览鉴赏,也有出售的呀,那您老不也和我一样靠做买卖养家糊口,这有什么可丢人的?我就不明白了,您老还要这么大张旗鼓的赶我们出去。”
“对,总要给我们一个理由吧,我们怎么得罪您啦?”林常和林利也在一旁大声附和。
廖大师听她问得合情合理,知道是自己天热烦躁一时忍耐不住脾气发作,刚好他们三个撞枪口上了,其实这三个小年轻还真没犯什么错。不过自己就是看他们不顺眼怎么了,特别是那个伶牙俐齿的女娃,居然还敢当众顶撞自己,一点不留面子,让他下不来台。
现在这些个小年轻真是把华夏文明尊老敬老的精粹全都给糟蹋了,想到这里廖大师更是火气上涌,但是一时又想不出有力的话来反驳晓冉,可是嘛又得以理服人,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
捻了捻雪白飘逸的胡须,开口道:“别怪我没给你们机会,女娃既然你说你懂琢玉的艺术,那么我要出题考考你,如果你说得不知所云,那么就请你们三个自觉的出去,不要玷污了艺术。”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玉雕鉴赏
“好!我应了。”晓冉回答的爽快,“那要是我全答对了又该当怎么办?”晓冉思维敏捷,马上又反问道。
“好大的口气!”廖大师怒极反笑,“只要你回答得能沾上点边,今天就是我的座上宾,我自然不会再赶你出去。”
“就只是这样吗?要是全答对了呢?”林常和林利步步紧逼地问道。
“你们这三个小年轻真是不懂事……”廖大师的二徒弟毛荣云面色阴沉,出声呵斥。
“罢了罢了,你们要是全说对了就有资格参加这次关门弟子的甄选如何?”廖大师不欲和他们多费口舌,摆出一个自以为他们会感激涕零的大好条件。
“不干!谁稀罕呀……”林常、林利一副不削的样子,脱口而出。
“你们……”廖大师气得不行,这是多少人哭着喊着,梦寐以求的机会,他们居然不削一顾,气血上涌,只觉得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几位要是全答对了,我们师徒还有丰厚的礼品奉送可好?不过要是答得不沾边,可要向我师父磕头认错,然后马上离开这里。”廖大师的大徒弟俞强生顺着他师傅的意思,补充说道。
“礼品是什么呀?拿出来看看,不要想随便糊弄人,我们的尊严可是无价的。”林常不买账,大刺刺地问道。
他的胡搅蛮缠,引得众人一阵窃笑。廖大师师徒三人脸色难看,简直拿他没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