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起点13-05-19完结)






  众人害怕惊了野猪,特意绕了个大圈找最先采摘的半袋野果子。

  山间林子密,这一绕就出了问题,找不到放果子的地点了。

  几个人只得重新沿着山路朝回走,走了将近一里的冤枉路,才找到当初设置的标志。

  哪知道眼前的景象再次让他们目瞪口呆:原本用绳子扎的紧紧的布袋被撕了一个大口子,野果子散落的到处都是,不少果子只啃了两口就被扔在地上。

  “野猪把这袋也吃了?”张倩一时有点郁闷。怎么可以这样呢,做人不能太CCTV,吃一袋就可以了,怎么能两袋子都糟蹋的干干净净。

  “不是,这次是山上那群天杀的猴子干的。”刘军浩一看野果子的痕迹,就知道是猴子咬过的。只有这些家伙嘴巴才会这么叼馋,随吃随丢。

  你说这猴子气人不气人。它们身手敏捷,想吃什么果子还不是跳到树上准能吃个饱,可是却偏偏跑过来吃现成的。

  他现在是憋了一肚子气不知道该朝哪里发,那些罪魁祸首早已经跑到无影无踪,现在连根猴毛都没见。

  众人是兴高采烈的进山,垂头丧气的归来。说垂头丧气也不确切,因为除了刘军浩外,其他人对这次山行还是相当满意的。

  苏娜娜在刘家沟过得特别舒心,闲着没事就让张倩领着她四处转悠,反正自己这死党现在也没事干。

  山上的野果,水里的鱼,偷吃东西的猴子野猪,能够在水沟中游泳的花猫,以及秋风下的雁群……这一切让她彻底的忘记了那些烦心事儿。

  如果不是嫂子担心小侄女,不住的打电话过来催促,估计她们两个还要住上三四天呢。

  小囡囡走的时候明显不舍赤兔,抱着马脖子照了几张相才丢手。

  刘军浩相当郁闷,这些天他可没亏待这小丫头,什么好吃的东西都给她做。没有想到告别的时候也不知道和自己照几张相片,反倒是对赤兔这么亲热。

  走的时候是和张倩两人一起送的,没有想到小囡囡坐在车上又大叫了一声:“刘叔叔,照顾好赤兔呀,如果我下次来看它变瘦了,就不和你说话。”

  刘军浩差点晕倒,真白疼她了,下次来啥都不给她做,就让喝凉水。

  第一百七十四章 打被套

  一场秋雨一场凉,连绵的秋雨下了两天之后,夏日的暑气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个时候,知了早已经停住了烦人的鸣叫。俗话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知了也是如此,到了衰老的时候,这些家伙的行动日渐迟缓起来。

  不少被秋风一吹,就落在草丛中,再也无力飞起。

  院里母鸡可有口福了,这些日子整天在树林中转悠。发现老知了,立刻扑上去一阵猛啄。每次回来它们都吃得饱饱的,根本不用刘军浩喂食。

  很有一段时间没有吃鸡肉了,看着那群小公鸡,他又在心中盘算着什么时候开杀。

  春上一共抱了两窝小鸡,孵化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而且这些小鸡每天都在外边撒野,吃蚂蚱捉青虫,生命力超强,从出壳到现在还没有损失一只。

  不算送给赵教授两口子十几只鸡,他自家院子里现在养了五十多只,其中公鸡就有二十来只,都是今年的嫩鸡仔,现在已经长到三四斤重了,完全可以开吃。

  秋里就抱了一窝,现在也快到出壳时间。这原本是计划外的事情,当初要不是想把野鸡蛋孵出来,他说啥也不想让老母鸡继续孵蛋。

  再这么孵下去,自己院里真办成小型养鸡场了。

  话说这些日子,他家的鸡蛋没少卖。别看这鸡蛋不怎么显眼,可是一个夏天下来也卖了千八块钱。

  早上吃过饭,刘军浩将马鞍往赤兔身上一放,然后骑着就朝河滩奔去。

  河滩上的芦苇也失去了往日的郁郁青青,现在变得一片枯黄,远远望去,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的意味。

  找块水美草肥的地方将赤兔一撒,就自己蹲坐在草地上看起书来。

  看了一会儿,索然无味,干脆将书本一合,枕在头下看起天上的云彩。

  哪知道刚躺下,就听到自己耳朵边嗡嗡直叫。

  这个季节还有蜜蜂?刘军浩赶忙坐直身子,却发现是自家那种肥硕的土蜂子,没有想到它们采蜜的距离挺远的,都跑到河滩上来了。

  现在正是野萝卜花盛开的季节,那种米黄色的小花闻起来清香扑鼻,很能吸引土蜂子。

  野萝卜的茎叶猛然看上去和胡萝卜差不多,但是它的根茎要小许多,吃起来也没有胡萝卜甜。不过味道却相当独特,很有滋味,小时候刘军浩很喜欢拽着吃。

  等赤兔吃饱,他又骑上赤兔赶回去。

  刚到院里,就听到“吧嗒”一声,抬头一看,又一个枣子落下来。

  自从院子的枣子日渐成熟后,那些馋嘴的鸟儿就相中这个地方了,一天到晚往枣树上飞个不停。这些家伙的啄枣技术实在不怎么样,每次都是刚啄上两口就掉在地上。

  才半天的工夫子里落了厚厚的一层,比自己用竹竿打的还多。

  这些家伙,不给点颜色看看,它们不知道王二哥贵姓。

  刘军浩将豆豆找回来,然后用手指向树上。这家伙身子一纵,三下五去二窜到了枣树枝头。

  可是还没等它靠近,那些鸟儿已经翅膀一扇,飞到另外一颗树上了。

  这下可够豆豆忙乎的,几个枣树上来回跑。那些鸟儿似乎也学聪明了,干脆打游击战,一等花猫爬上枣树它们立马转移。

  如此试了几次,将豆豆彻底激怒,竟然身子一拱,“蹭”的从相邻树枝上跃到另一棵枣树上。猝不及防的灰马扎差点被它捉个正着,吓得大半天都不敢往院里飞。

  好家伙,竟然学会凌空飞渡了。

  刘军浩在下边看的相当惊讶,自己捡的这花猫真是个活宝,每天都有新奇的事儿发生。

  而且让他哭笑不得的是这家伙还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在小皮面前装得跟孙子似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可是一扭头,它就去欺负人家的孩子——大豆豆。

  花猫仗着自己身手敏捷,每次都把小黄狗激怒的旺旺乱叫。好在那家伙不知道向小皮告状,否则也够它喝一壶的。

  小皮现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主人一上街,它立马屁颠屁颠的跟上。

  刚开始刘军浩还以为它这是不舍自己呢,谁知道到了街上,这家伙却朝赵光明家跑去。站在院墙外汪汪叫几声,黑豹立刻出来迎接。

  原来是自作多情,人家是来幽会的。

  刘军浩在院里呆了一会儿,刚准备回屋玩电脑,就听到刘老三的媳妇站在门口嚷着。

  “啥事儿,”他赶忙迎出去。

  “你前几天不是让我给你留点好棉花吗,现在我家晾晒了不少。你拿个麻袋过去看看,要多少等下给你称。”

  “好呀,我马上就过去。”刘老三媳妇这么一说,刘军浩才想起上次交代的事儿。

  按照农村的规矩,结婚必须要置办几床被套。原本他想着直接在网上订购,这样也很多省力气。

  在网上查了不少,觉得那个“羊羊羊,X源祥”很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就准备订购。谁知道张倩知道了,立马制止,说那种被套是丝绵的,盖上根本不暖和。

  至于刘军浩看中的羊毛被,她又觉得价格贵,不适用。

  最后两人一商量,干脆用棉花自己打算了。棉花被套不但经济,而且盖着舒适。自家没种棉花,只能够央求村里人给他留一点。

  以前刘家沟的棉花种的不少,可是后来慢慢的村里人都不想种了。主要是这玩意儿太费事了,从出苗开始起就需要人背个药筒打药,到了盛花期恰好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更需要人一天打一次,不然刚出的小棉桃就会被棉铃虫给拱掉。

  棉桃摘回去要马上一朵一朵的掰开,否则过两天捂黄变黑,棉花的品质就会下降。掰出棉花又要晾晒,万一哪天突然下雨,棉桃还可能烂掉。

  总之一句话,种棉花费工费力。看价格不低,但是成本算下来,和其他经济作物收入差不多。

  因此这些年种棉花的越来越少,到最后一家最多也就种几分地,留着秋里打被套用。

  到底打几个被套刘军浩有点吃不准,最后想了想还是决定打电话把张倩也叫上。

  到了刘老三家,两人都被人家院子晒的棉花惊呆了。地上凉席上、房顶上,到处雪白一片。

  “三婶子,你家今年可要发棉花财呀。”刘军浩笑着打招呼。

  “发啥财,我家要是有你那养黄鳝的技术,那才叫发财呢。这是晒干挑好的,你们看看要多少。”刘老三婆娘也笑的合不拢嘴。

  今年天气好,这阵子一直没怎么下雨,她家的棉花是大获丰收,上次一次就卖了四百多斤。

  “呵呵,”刘军浩笑了笑没有接口,上前捏了一朵棉花放在嘴里边一咬,棉籽嘣的一声。这是完全晒干的声音,那些水分过大的棉籽根本咬不响。

  张倩虽然不懂,也像模像样的学着捏了一朵放在嘴中。

  两人最后决定打两床被套得了,反正他家还有多余的被套,即使以后亲戚来了也有盖得东西。

  弄了一麻袋棉花,然后付钱走人。张倩想搭手帮忙抬着,却被刘军浩阻止。

  别看这一麻袋棉花不少,可是抡起斤两却不重,对他来说,这简直是小菜一碟。

  还没扛到家,远远地看到门口停着一辆汽车。

  “小浩,你这是弄得啥东西?”没等走到跟前,就看到赵卫东已经从赵教授的院子里迎出来了。

  “赵哥过来了,老爷子这些天一直念叨着你呢。我刚到村里弄了点棉花,准备过两天打几床被套。进屋喝茶……”他说着赶忙让张倩从自己衣兜中掏出钥匙开门。

  “恭喜,恭喜呀”赵卫东自然知道他们两人要结婚的事儿,笑着说道,“到时候别忘了请我喝喜酒呀。”

  “忘不掉,忘不掉。”刘军浩将棉花放地上后,这才有机会和他聊天。

  赵卫东夫妇这次是来接浩宇和彤彤回城上学的,话说这两个小家伙玩的连家也不想了。每次打电话过来说要接他们的时候,两人都嚷着不要,说是想陪陪爷爷奶奶。

  赵卫东夫妇也有这个意思,因此就没有强求。现在小学马上要开学了,自然要把他们接回去。

  中午吃饭的时候刘军浩也过去作陪,下午赵卫东还要开车,因此他们都没有喝酒。

  两个小家伙虽然不舍,但是下午还是乖乖的坐车离开。当然走之前他们将自己这些日子收集到的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弄回去了,说是要让城里那些小伙伴们开开眼。

  要说小浩宇和彤彤这个暑假真没白过,前些日子知了出壳的时候他们到处寻摸,积攒到现在已经卖了五百多块。

  没走的时候,赵教授天天被他们气的头疼。现在猛然要离开,他又有点不舍得,不住的对着赵卫东夫妇交代:“等十一放假的时候再把他们送过来,那个时候村里唱大戏,特热闹。”

  话说少了他们两人,刘军浩也觉得自己院子里冷清不少。

  没事干,那就找赵教授下棋吧。于是乎,两个人又开始琢磨起象棋来。

  第一百七十五章 摘桃子

  “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水稻笑弯了腰……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黄澄澄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

  “天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早上刚吃罢饭,村里那帮熊孩子的背书声就从院墙外传来。

  今天是刘家沟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按照张倩放假前说的,开学后要抽查他们暑假是否用心学习了。

  学生们算是临阵磨枪,这会儿上学的路上也不忘背书呢。

  刘军浩看着搞笑,就起身出门看着毛孩子等人。说实话,这些课文他小时候也学过,但是那个时候却没有这么多想法,只觉得书上的课文背起来朗朗上口,描写的都是一些平平常常的事情。

  可是现在才知道并不是有人都认识那些高粱、大豆之类的东西,很多第一次来刘家沟的城里人都会被田里的庄稼所吸引,而且不少年轻人看到一些陌生的庄稼根本叫不出来名字。

  就拿上次来他院里做客的老常女儿来说,看到棉花竟然惊叫连连,直说好看。还要问刘老三家要些种子,等明年栽在家里当盆景呢。

  “小浩叔……”“小浩叔……”

  那群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