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起点13-05-19完结)






  张倩前些日子还在担心自家的红薯吃不完,现在好了,下几蛇皮袋粉条,把问题全解决掉。

  至于做粉条剩下的粉渣,正好用来喂赤免,那可是上等饲料。

  两个人一合计,都觉得这事儿靠谱。不过单靠他们两家忙乎,这事儿依然不成,刘军奇说要挨家挨户上门问一遍。

  “不用这么麻烦,等下我和你一起去广聚叔家。如果他点头的话。那就好办多了,直接开个会,大家聚在一起商量。”

  “对呀,我这是忙糊涂了”刘军奇一拍脑袋。

  刘军浩返身把堂屋门一锁,然后和他一起去村里找支书。“大门你不锁?刚才我来的时候看赵教授和老王一起去河滩上了。”

  “没事,不用管。”这点刘军浩比较自信,虽说两个院子里没人。可他那些动物都不是吃素的。小皮不用说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只要有陌生人靠近院子,马上狂叫警告。如果来人敢继续闯,那他要掂量掂量了。还有豆豆和悟空,别看这两个家伙不起眼,可护起院子也是一把好手。

  另外就是青庄,最初刘军浩没有发现它们会护院。那次村里小娃子进花池摘了不少指甲种,结果还没出篱笆墙就被青庄盯上了,把他的啄的上蹿下跳。

  幸亏当时张倩听到动静出来了,不然这家伙非被啄哭不可。

  所以说,他对自家的安全是比较自信的,就是堂屋门大开,估计也没人敢进去拿东西。

  到刘广聚家,人家正光着膀子劈柴火。听了他们的想法,刘方聚也一拍大腿同意,直说这是好事儿。

  中午刚吃罢饭,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

  吃饭的时候刘军浩已经给老婆说过开会的事儿,因此张倩现在没有惊讶,反说等下要去凑凑热闹。

  想凑热闹的人不少,他和赵教授四人赶过去的时候,堰塘边已经围了不少人,谈论的都是下粉条的事儿。

  刘军奇也是个大嘴巴,根本藏不住话。

  这次的会开得非常简单,事先知道了内容,几乎刘广聚刚说完,大家都表示同意,一致商定明天上午到镇上打粉。

  回到家,刘军浩和张倩开始张罗着选红薯,王老爷子和赵教授闲着没事,也纷纷加入其中。一时间,院子里热闹起来。

  除了刘军浩,剩下的几人都是第一次做这些事儿,因此觉得很有意思。

  做粉条的红薯必须事先筛选一遍,不能选那种冻坏或者出芽的。

  筛选完成后,还要放在水中用刷子将表皮上的泥土刷于净。刷红薯非常关键,可以说粉条下的好不好,就看这一步了。因为泥土如果没有洗干净,等下会直接打进红薯粉中,做出的粉条吃起来会特别糟牙。

  刘军浩为了增加自家粉条的口感。事先偷偷往木盆中倒了不少泉水。

  悟空那家伙也闲不住,看几个人在院里忙乎不停,它也凑上去拿个刷子装模作样的摆弄。不过这东西纯粹出工不出力,干大半天才将一个小红薯刷完。

  接着趁刘军浩不注意,它又偷偷把那个小红薯塞到自己嘴里。

  清洗过后,还要拿刀将红薯两头削干净,因为那里边含有红薯筋。一下午的功夫,他们选出八百多斤红薯。

  第二天一大早,刘军浩就把拉车套好,后将红薯装车。吃罢饭,他套上赤免出发。哪料到悟空一见马车,顿时来了兴致。也死皮赖脸的蹲在车把上,任你怎么轰就是不下去。

  事先商量好的时间,他害怕去晚了被人等,就只好任由猴子胡闹。没曾想一看悟空可以坐车自家豆豆不乐意了,也“喵呜”一声跳到车厢内。

  赤免虽然还没有一年龄,但是来刘军浩家后根本没有亏待过它,因此这家伙的个头“蹭蹭蹭”的往上直窜,现在比刘军浩还高一头长得膘肥体健。身大力不亏,不到一千斤重的东西对它来讲根本不算啥。

  “我说小浩,你这是要走亲戚还是赶集呀,连猴子和花猫都带上了?”刚到村头,刘老三就大声笑起来。

  “没办法,这两个家伙怎么赶都不走”刘军浩相当头疼。悟空和豆豆是天生的一对冤家,到一起准打架。这次也不例升,还没出村子。已经开始在车子上打闹个不停。

  见人还没到齐,他才松懈下来。赶忙掏出白沙让了一圈。这是临出门的时候特意带的,就是害怕碰到熟人的时候身上没烟。

  刚把烟装到兜里,悟空却利索的把爪子伸了过去。没等刘军浩反应过来,那盒白沙已经到了它的手中。

  这家伙手挺快的,想到上次马军那盒中华的遭遇,他就知道悟空又要撕烟了,赶忙开口呵斥。

  不料这家伙的举动比较反常。竞然也学着刘军浩的模样把烟挨个散了一圈,惹得一群人哈哈直笑。

  末了,这家伙又学着刘老三的样子,把烟夹在耳朵上。不过它太烧包了点,两边各夹了一支,猛然看上去还以为长角了呢。

  摆弄完,猴子才老老实实的把烟盒递过去。刘军浩一看,剩两根了,估计等下上街还要买烟。

  等到了街上,他才知道带猴子来是最大的失误。

  刚进街里边不到三分钟,悟空趁刘军浩不注意跳下车子。它快步窜到路边的摊子上抓了一把水果糖,然后又喜滋滋的跳上车。

  “那个耍猴的,那个耍猴的,你给我站住……”结果人家卖东西的不干了,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车子。

  “干啥?”刘军浩还直犯迷糊呢。

  “你家的猴子刚偷了我的糖。给钱!”

  刘军浩一扭头才发现悟空正两爪子剥糖纸呢,等剥完飞快的塞到嘴里。见主人望过来,猴子又飞快的剥了一粒送到他面前,似乎想让主人也品尝一下。

  见它剥的溜熟,刘军浩相当郁闷。村里那帮熊孩子真是的,喂它啥不好,非要喂水果糖,现在闹出事儿了吧。回去让老婆再好好教育教育,这家伙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既然是自家猴子惹出的事儿。他只得掏钱付账。以前觉得豆豆挺闹腾的,现在和猴子一比,豆豆简直是三好学生。

  到地方歇息的时候,悟空又闹出幺蛾子。人家主人给他们掏烟,这家伙再次把爪子伸了出去。

  刘军浩憋了一肚子火,这下彻底恼了,拎起鞭子在空中打的啪啪作响。

  猴子也感觉的主人的怒气,慌忙把烟送回去,然后老老实实的蹲。

  看它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刘军浩怒火又消了,只是用瓦片在墙根画了一个圈,让猴子蹲在那里站圈。

  第二百二十四章 讲究卫生

  悟空根本不是个能安稳的主儿,呆了没到两分钟,就吱吱对着主人乱叫一通。

  刘军浩知道不能给这家伙好脸色,索性不再管,任由它在那里闹腾。

  结果这家伙一看主人没在意,又溜身跳在车子上,愉偷把爪子伸进蛇皮袋上的破洞,然后掏出个红薯猛啃。

  他们来的不凑巧,粉碎机恰好昨天坏掉了,这会儿正在抢修呢。街上打面机不少,可是粉碎机就这一家。既然已经来了,众人只得等下去。

  那主人家不错,特意请他们进屋喝茶,说是已经请人来修,要半个小时准能修好。

  正在屋里说着闲话,突然听到外边传来呼声:“外边这是谁家的红薯?”

  “我的,怎么了?”刘军浩扭头看他站在自己的车前,还以为悟空又闹出啥乱子,赶忙跑了出来。

  “你的,这是你自己种的?”那老头看到是一个青年人应声,很有些奇怪,他还以为能种出这么好红薯的一定是上岁数的老农呢。

  “对呀”刘军浩点点头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啥。

  “小伙子不简单,我刚才掰了几个查看一下,你这红薯瓤很细,容易出粉,一斤红薯估计最少能打三两粉,而且都是细粉。”

  俗话说得好“一斤麦子八两面,一斤红薯二两粉”,麦子的出粉率很高,一斤麦子能够打八两多面粉。红薯则不同,不但要除掉水分,还要刨出粉渣。所以一斤红薯如果打精粉面的话,能出二两已经很不错了。而在老人的话里,刘军浩这红薯能打三两精粉面,绝对是高产。当然如果是打粗粉的话,那产量更高,可以出到四两。

  接着他又直指不远处的车子说道:“那家的就不行了,别看他的红薯个头也挺大,不过都是大老憨白红薯,打出的粉不但少,而且粉面粗,下出粉条也不好吃。”

  那车红薯是刘军奇家的,他听的直缩头,根本不敢往车前凑。

  这老头是谁,你夸人家的红薯好就直夸吧,为啥要拿我当反面教材?刘军奇现在很受伤,心中泛起叽咕:等回去的时候给几个人交代一声,别让他们往村里说,不然自家婆娘听说了肯定要闹腾。

  刘军浩家的红薯最初装在蛇皮袋里没往外掏,因此大家也不怎么在意,现在听人家一说,都凑上前去掰了半个尝尝。正主儿没说啥,反倒是猴子愤怒起来,用爪子指着众人上蹿下跳,似乎想把他们赶开。一看没人搭理它,这家伙又开始拽着刘军浩的衣角叫个不停。

  尝过之后,个个赞不绝口。这红薯脆生生的,吃到嘴里甜到心里,这群人开始琢磨着明年春上等刘军浩家下红薯苗了要些栽自家田里。

  二麻子最初也有这个想法,不过他很快回过味来。貌似人家的红薯秧还是从他家找的,一样的秧结的红薯却不一样,那就是土地的问题了。看样子还是多学点知识好,有技术就是不一样,不管啥种子到人家手里都能长出好庄稼。平时没看刘军浩怎么管理过,从头到尾部没有撒过肥料,更别说打药了。

  可是眼前的红薯……真让人没的说。

  这难道就是赵教授说的“桑基鱼塘生物圈”?二麻子脑子里冒出个新词。当初他和赵教闲聊的时候听人家说过,水沟中的黄鳝泥鳅排出的粪便是上好的肥料,用在土里很长庄稼。至于他们经常买的那种成袋的肥料,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而且作物成熟后味道也没有用土粪种出的好。

  看来回去后还是要多沤一点土粪,等明年春上的时候好往地里使。一会儿工夫,二麻子已经想了不少。

  聊了半天,众人才知道眼前的老人是这家的主人,进屋调试机器的是他儿子。等机器调试完毕,大家都开始忙乎起来,拴水桶的拎水桶,提竹筐的提竹筐。

  别看他们拉的红薯不多,可是真打起红薯粉却特别浪费时间。这种老式的粉碎机效果特差,一遍粉。碎、一遍细箩,下来还有不少半截的红薯头。无奈,只得再过第三次才将红薯打成粘稠的面糊状。

  事先做的有准备,拿出栅子往车上一放,然后再铺一层塑料布。红薯粉直接倒在塑料布里边,也不会漏水。

  刘军浩派在第三个,还真应了老人的话,他家的红薯粉打出来明显比别人的细腻许多。

  尤其是停了半个小时后,车厢内渗出乳白色液体。其他人家的红薯粉虽然也渗出粉面,不过却没那么多。

  这太显眼了点吧?看来以后泉水要少用为妙,不然长时下去村里人肯定能够看出奇怪。如果以后人家问起种红薯的窍门,该怎么办?因为养黄鳝的事儿,不少人都说他藏。私。

  实在不行……他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太岁,真有人问起的话自己就说是太岁的功劳,那红薯地太岁水浇灌过。

  刘军浩越想越觉得主意不错,太岁这东西被人们越传越神奇,现在已经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用它的水浇过的红薯,怎么着也应该有些效果吧?

  “还是用土粪种庄稼好呀,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粉了。”那老人等红薯打完,再次围了上来感叹。

  “你以前也见过?”刘军浩反倒一愣。

  “当然,老头子我以前是给生产队下粉条的。那年清理池塘,我们把攒了十几年的塘泥全部撒到地里种红薯,那红薯个头结的比你家的还大……”

  原来人家是祖传做粉条的呀,刘军浩感慨一声,心中窃喜:有了前例,自己的红薯也不那么稀奇了。

  “小伙子,你家的红薯还多不多,多的话卖给我一些?”末了,老人又开口问道。

  “就剩几百斤了,是留着过年吃的。”刘军浩只能遗憾的摇摇头。

  前几天还操心红薯吃不完怎么办,现在却成了**货。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有三家的红薯没打。众人看现在赶回去吃饭也来不及了,干脆决定在老郭那里喝碗牛肉汤了事,等吃完饭继续忙。

  刘军浩害怕去晚了老郭收摊,就早早过去打招呼。当然他也给张倩打了个电话,让老婆到村里说一下,别让村里人惦记着。

  张倩这边更省事,放学的时候直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