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起点13-05-19完结)
点小感冒还是不放在眼里的。
推开门院子外边落了一地枯黄的树枝,那些杨树叶子更是被刮的到处都是,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他拿起耙子在地上搂了起来,这院子比较平整,因此用耙子很容易将那些残枝败叶扫成一大堆一大堆的,正忙碌的时候,却听到小皮在后院叫个不停,似乎发现了啥东西。
不会又是什么大动物跑到自己的院子里来了吧,不然小皮也不会叫的这么响,刘军浩扔掉耙子快速的跑到后院中,却见小皮冲着洋槐树下一个灰黑色的树叶团咆哮。它用爪子拔了一下,又赶紧挪开几步。
原来是碰到了一只大刺猬,难怪小皮叫的这么欢,它就是想捉住这东西也无处下嘴呀。
这刺猬卷成一团,灰白相间的小刺远远看去像一个大绒球,此刻它已经在洋槐树下挖了一个大土坑,从边上的新土可以瞧出是昨天晚上刚刚挖的。
看来这只刺猬打算在这里冬眠了,那就别打扰人家的好觉。他呵斥了小皮一句,就领着它离开了,不再管这个小东西。
农村的刺猬很多,尤其是夏天的晚上,经常可以听到麦秸垛根上沙沙直响,十有八九就是刺猬出来觅食。不过这玩意儿既不好吃,也不能卖钱,平时人们见到了和没见一样,也不会主动去碰它,只有小孩子没事儿的时候养着玩。
刘军浩接着到前院里扫树叶树枝子,将它们全部堆在院墙角,刚开始不显眼,但是很快就堆成了一个半大的柴垛。
这下好了,冬天就不用发愁柴火的问题了。
没有想到不到半个小时的劳动就弄得一身汗津津的,他的鼻子也完全通畅了,只是这个时候饿劲儿却上来了。
于是刘军浩把耙子一扔,洗了把手到鸡窝里摸了五六个鸡蛋,又到后院拽了两把蒜苗和小葱就摊起鸡蛋煎饼来。
农村人家也不会专门为摊煎饼买个平底锅,都是放在大锅里直接摊出来的,这样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技术。
刘军浩以前的技术也不怎么样,但是这几年他一个人生活,做饭的手艺自然慢慢的练出来了。
将鸡蛋打到钵子里,稍加些面粉搅匀,再将切好的葱花蒜苗放进去搅一遍就完事。
等锅烧热后倒上半勺子香油将热锅润滑,然后在钵子里舀一勺鸡蛋面糊在锅边上划一个圈,用铲子来回翻动数次,不到两分钟一张焦黄的煎饼就摊好了。
接下来锅完全烧开,刘军浩就摊的更快了。基本上三四十秒一张,不到十分钟就将鸡蛋面糊完全摊光,而馍筛中则多了十几张香喷喷的煎饼。他用钵子端了几张给赵教授夫妇送过去,然后自己就开吃。
前几天虽然刘军浩一再劝说,但是赵教授夫妇还是搬进了新居。其实搬没有搬都是一个样,两家就挨着,有什么事儿隔着墙招呼一声就行。
刘军浩摊出的煎饼特别薄,焦黄焦黄的,再配上香菜、芝麻盐,一口咬下去……葱香蒜香芝麻香一起钻进嘴中,让人吃的直咂嘴。
结果不到二十分钟,他就把半钵子煎饼吃了一个精光,将后将碗筷扔到锅里泡上,自己则心满意足的拉了两把椅子,拿壶热茶,坐在被风的屋檐下晒气太阳来。
现在太阳虽然已经有几丈高了,但是一点也不毒辣,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酒足饭饱之后在这里晒太阳最是惬意。
过了几分钟,赵教授也吃过饭,双手背着悠哉悠哉的走进院子,看到刘军浩边上的棋盘已经摆好了,他就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开战。
于是一老一少就在院子里大杀起来,刘军浩这段时间棋力大涨,现在和赵教授下棋如果认真的话一般能够做到三局二胜。
不过下棋也就是消磨时间图个开心,他也就偶尔放一把水,让两人赢得次数基本持平。
他们这盘棋下的很慢,一盘下完就用了快两个小时,赵教授又要摆棋的时候却被刘军浩阻止,他看了看时间说道:“今天就到这儿,我还要到刘启勇家送鸡蛋呢,他妈前些日子让我给攒的。”
他从屋里弄出一个大竹筐,往里边放了一些麦秸,然后就把鸡蛋朝里边放,一百个鸡蛋放了大半竹筐。刘军浩想了想又往里边添了七八个,算是零头吧,等下送过去的时候不要钱。
刘启勇两口子都在家里看电视呢,见他进来了自然很热情。刘启勇问了一下鸡蛋的数量,查都没查就给他掏了四十五块钱。刘军浩家的鸡蛋一个比别人家的贵五分钱这事儿都知道,刘启勇也不觉得吃啥亏,看看鸡蛋就知道了,个顶个的大,快抵上鸭蛋了。
刘军浩却只收了四十块钱,说是都是一个村的,鸡蛋就按四毛钱一个算。等鸡蛋放完,他也没有多留,竹筐一拿就离开了。
“你也是,也不数数,万一少了咋办?”刘军浩刚走出门,刘启勇的媳妇就在床上数落着。
“数啥数,人家五块钱都没有看在眼中,会少你几个鸡蛋,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刘启勇不耐烦的教训了几句,这媳妇什么都好,也知道持家,就是有些精明小气。
可是看到媳妇要亲自下床来数,他只得将刚刚放好的鸡蛋重新数了一遍,结果一数多了几个。刚开始他媳妇还不相信,又让刘启勇数了一遍才确定人家真的不在乎这几个鸡蛋,这下她也有些不好意思,说等过年自家杀猪了给他送几斤猪肉。
刘军浩挽着个空筐走到大堰塘的时候看到不少人都在那里闲聊,而刘广聚则坐在中间不住的说些什么。
要说刘广聚这些日子过得可是很得意,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上了两次电视台,就是镇里的齐镇长也没有过这个待遇。
而前段时间因为修路的事儿,他在村民中的威望明显提高了许多。以前大家见了虽然也是笑脸相对,可是却少几分亲近。现在他明显感觉到村里人对自己热情起来,有时候老远看到了就打招呼。
他们聊的还是十一起大戏的事儿,村民们个个都认为这戏以后要一直起下去,当成刘家沟的一个传统。
人人心中都有一本小帐,上次起大戏总共才花了万把块钱,可是就那几天时间不少家庭光卖吃的东西就挣了一千多块,他们一个个尝到甜头了自然想到明年继续办。
众人见刘军浩走过来,都纷纷给他打招呼,又聊起他院子里的黄鳝来,说着说着就有人问他今年到底挣了多少钱。
看他们一个个都很感兴趣的样子,刘军浩却三缄其口,说什么也不透露,其实他倒也不是防着什么,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显摆。
这些日子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来刘家沟游玩的人明显减少,他的黄鳝收入也少了许多,就趁着空闲随意的算了一下自己近几个月的收入。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连带卖黄鳝、大枣、鸡蛋等等院里杂七杂八的收入加一块竟然快到两万了。
第六十一章 挖红薯井
他虽然不想说,但是村里人也会估计,一个个在心中琢磨着他到底能挣多少钱。
别看刘军浩这半年就忙乎院子里那不到一亩的地块,可是搁不住人家有技术呀,洋槐树上种西瓜,个个都是沙甜沙甜的。那几棵枣树也比别人家的结的大,结的多,光卖枣子恐怕都有几千块钱,更别说黄鳝了,那可是个挣钱的大头。
不过村里人眼红归眼红,却没有啥不该有的想法。这主要是刘军浩的为人确实不错,也不在乎东西。就拿院子里的那些瓜果蔬菜来说吧,村里谁来了都可以随意摘着吃,夏天谁家没有从他的院子里摘过蔬菜?
还有那些甜枣子,大人还好说知道这是要卖钱的,也就尝几个新鲜新鲜,可是各家的熊孩子几乎天天泡在那里打枣子吃,刘军浩也没说啥,还有电脑……
聊着聊起大家又说起二麻子家养的野猪来,一个个追问野猪什么时候出圈?因为野猪崽怕生人,所以他们两口就在后院重新建了一个猪圈,一般不让生人靠近,大家也不知道野猪到底长成什么样子了。
“出啥笼,只要明年五月弄出笼我就谢天谢地了”二麻子哭丧着脸说道,他现在已经有些后悔当初太冲动了,不听人劝告。
两头野猪将他们两口子折腾的不轻,最初花的百十块医药费就不说了,现在长到半大的时候还特别挑食儿,顿顿都是吃麸子,稍微往里边掺点糠就开始哼叫,咗着嘴死活不吃。
这畜牲打又打不成,骂又听不懂,无奈他们两口子只得隔几天到镇上买一大包麸子。
几个月下来效益还没有见到,倒是麸子买了几大包,一包麸子60块钱,他光买麸子就花出去四五百。
它吃麸子长肉也行呀,可是野猪和家猪不同,光吃不长膘,瘦长瘦长的,并不像当初人家告诉他的那样吃一斤长二两。但现在为止这野猪喂了几个月才六七十斤,还属于半桩子,到过年的时候也够不上吃。
刘军浩闲聊了一阵子刚想回去,却又被二麻子叫住了。说是让他下午过去帮着挖红薯井。
赵教授盖房子的时候,二麻子也过去帮了一次忙,记住了刘军浩变态的挖地能力,像个小挖掘机似的。这次自家挖红薯井,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军浩,还准备晌午吃罢饭去找他说说呢,没有想到在这里碰上了。
反正下午也没有啥事儿,刘军浩就爽快的答应了,中午吃罢饭后就到二麻子家里,只见他家的敞篷中堆着一大堆红薯,白的洋的都有。
刘军浩随手拿了一个洋红薯在水桶中将泥土洗干净,就塞到嘴里啃起来。
这里的红薯分两种,一种是白红薯,块头特别大,一个有一斤多重,不过吃起来有些笨牙,也不是很甜。另一种就是他现在吃的洋红薯。这红薯已经放的有一段时间了,因此吃起来脆甜脆甜的,吃到嘴里一股凉意顺着嗓子一直钻到胃里边,特别舒服。
大概前些年一直吃红薯的原因,刘军浩对这种东西相当反感,自家也一直没有种过。
可是前些日子毛孩子来家里玩电脑的时候,手中拿了半块红薯馍。他看着稀罕就忍不住掰了一点尝尝,酸甜酸甜的,感觉很好吃。于是他就把毛孩子手中的馒头掰了一大半,坐在电脑旁解起馋。
现在有了机会,他自然大吃特吃,一连吃了两个之后才停住口,问红薯井选在哪个地方?
二麻子为了省事,红薯井就没有选在别处,准备直接在自家的院子角落里开挖。
刘家沟的红薯井一般都挖的很浅,因为根本不敢挖深,稍微深一点就有可能渗水,井里太潮的话红薯很容易烂掉。
不过人们有的是办法,朝下挖不行,那就朝上堆。挖过红薯井之后往井上堆土,把红薯井弄成一个小碉堡似地大高台,这样就能够多储存些红薯。
二麻子家今年种的红薯不少,收了一两千斤呢,因此这红薯井挖的特别大。
选好地址后,两人就拿着小钁头替换着开挖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挖到了两米多深,刘军浩看二麻子挖得太慢就让他在上边拉土,自己则戴上草帽蹲在井里用小钁头“呼哧呼哧”的刨开了。
井里空间狭小,加上密不透风,很快他的身上就热燥起来。为了不让湿泥弄脏衣服,他干脆把上衣一脱,光着膀子在下边开挖起来。刘军浩的确比二麻子的手脚快多了,不大一会儿院子里就堆了两大堆土,直到二麻子说差不多了,刘军浩这才像个猴子一样抓着绳子爬上去。
干了半天活一停下来,汗就滋滋的直冒,他又吃了一个凉红薯才算彻底的透彻。
刚挖好的红薯井并不是立刻就往里边放红薯的,还要晾几天透透气,让井里边干燥一些。
二麻子看刘军浩好像很喜欢吃红薯,在他走的时候特意让自己的婆娘弄了一蛇皮袋子让他带回去吃。
刘军浩也没有推辞,这点人情以后记着就是了。蛇皮袋口也不扎,他就这样抓起蛇皮袋往肩膀上一扔,单手扶着朝家里走去。这一袋红薯也就七八十斤,扛起来非常轻松。
晚上的时候,他给赵教授送了小半筐红薯,让他们做饭的时候切成块放到锅里煮着吃。
然后又回屋开始做自家的饭,这东西有几年不吃现在倒有些想念了。今天晚上就吃凉调红薯丝,等下大米粥里也丢两个。
刘军浩思考完毕,利索的拿了一个白红薯切成一根根小拇指粗细的条,然后扔到凉水中漂洗。一般做凉调红薯丝用的都是白红薯,主要是它里边的含的红薯筋比其他的红薯多,虽然生着吃起来有些笨牙,但是在开水中煮个半熟去掉红薯筋后,用笊篱头捞出来撒点嫩姜末加上醋和盐,然后用香油调着吃绝对好吃。
用筷子调了几次后,刘军浩夹了一块放到嘴中,吃起来脆生生的,完全没有红薯筋,口感有几分像土豆,但却比土豆更爽口,而且咸中还带有一丝丝甜味,味道相当独特,是不错的下饭菜。
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