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传奇_替换
樵侠故作惊讶:“戴天!?这可是一个厉害的大盗呵!谁能杀了他的?看来石捕头前去少林寺,不会是少林寺的和尚吧?”
“在下知道,慈云大师等人没出过寺门。”
“哪是谁?石捕头不会怀疑是我吧?”
“前辈是有一些嫌疑,不过不是前辈所为,雪山一鹰先伤于掌、剑之下,废了双臂、断了胸骨,后自己撞树而死。”
“哦!?你怎么知道这样清楚?”
“是戴天告诉在下的。”
“戴天!?他没有死?”
“是他身上的伤痕、头部的破裂告诉在下,而且有附近树干上的血迹为物证。”
小蛟儿和甘凤凤听了,大为惊讶,石中柔真是一个极为精明能干的捕头,怪不得一般盗贼,不敢在兴化府内犯案了。
樵侠问:“你现在要捉我?”
“前辈言重了!在下不敢这么放肆。”
“那捕头前来……”
“在下只想奉告前辈一句话,小心回家途中有风险。”
“这话怎说?”
“前辈杀了神风教的人,神风教能甘心?”
原来石中柔是前来好心提醒樵渔双侠在路上小心防范神风教人的暗算。
樵侠说着:“多谢石捕头,我可没有杀害神风教的人呵!”
石中柔微笑:“徘徊双魔以及常无命之死,前辈总不能说不知道吧?”
樵侠一下怔住了。石中柔又说:“前辈别误会,这不是发生在本府境内之事,在下也不想多管江湖上的恩怨仇杀。在下只是特意来奉告一句,路途上小心。尤其是这两位江湖郎中,最好在途中看见和听到一些不幸之事发生,别去多管。”
甘凤凤讶然问:“关我们什么事了?”
石中柔又是一笑:“两位医术神奇,能医治好慈云大师等人身上的毒,神风教人能不动心,欲得两位么?”
甘凤凤问:“这事你怎么也知道了?”
“贤夫妇的医术,早已名动江西一地,现又治好慈云大师等人之毒,莆田城中,街头巷尾,早已传闻,在下怎不知道。所以在下特来,劝各位别再进莆田县城,因城中百姓慕名求医恐怕不少,其中难免有神风教的人在,贤夫妇不担心会发生事么?”
小蛟儿一拜:“晚生多谢石捕头。”
“不敢,我只希望各位别给在下再添麻烦,最好现在就离开兴化府。在下言尽于此,还望大家见谅。”石中柔说罢,拱拱手,便带了两位捕快直上少林寺。
渔侠惊奇的说:“这个石捕头,好像对我们的行动了如指掌,我们怎么办?还去不去莆田城里的?”
小蛟儿说:“大婶!石捕头说的不错,我们不能再进莆田城了。”
樵侠点点头:“不错!我们不能再进城了,取道直上永福县,然后回我们的百丈崖。”
是夜,他们不在永福城中投宿住店,而是到离永福县城有四十里路远的一处小镇上住宿。永福县,是属于福州府境内的一个县,福州府,是神风教总堂的所在地,永福有神风教的一处堂口。他们不想在县城中闹事,同时也想避开神风教的耳目,宁愿在高盖山下的小镇上投店住下。
他们不想闹事,但事却偏偏找到他们头上来。小蛟儿和甘凤凤刚住下不久,就有人登门求见孙郎中了。来人是位年青公子,一表斯文,彬彬有礼,一进房门就深深一揖:“晚生吴某拜见孙大夫和孙夫人。”
小蛟儿、甘凤凤都不认识这位来人。而且也看出这位公子不是武林中人,也不是什么江湖上的游士,而是一户富贵人家的少爷,或者是书香门弟的公子,小蛟儿略带惊讶地问:“公子找我们有何赐教?”
吴公子又是一揖:“不敢!晚生是特来拜见大夫,恳请大夫为家父治病。”
小蛟儿说:“在下只是江湖上穿村过乡的郎中,只能医些头痛脑热的小病,只为了混口饭吃,不能医治大病,望阁下还是到城中聘请有名的大夫医治为好,以免误了令尊的病情。”
吴公子说:“单凭大夫这一番说话,晚生就知道大夫不是一般的郎中了,而是具有仁心仁德的大夫,实在令晚生尊敬。”
甘凤凤问:“你怎知我们不是一般的郎中?”
“晚生斗胆推测,要是大夫和夫人真是一般江湖上混饭吃的郎中,见晚生登门求请,就不会说那番话,也不会叫晚生去另请高明,必然一口答应晚生的请求。真正混饭吃的郎中,哪会将上门求医之人拒之门外?顶多摆摆架子,开口要重酬金,也不会说自己只会医治一些小病。”
甘凤凤笑着:“阁下很会说话,也很聪明。”
“不敢,夫人。晚生只是依事而说。”
“看来阁下不是一般的书呆子。”
“人人过奖,晚生是高不成,低不就,有时放下书本,跟随家父在外面经商,也知道些人情世故。还望大夫、夫人过府为家父治病,晚生将感激不浅。”
“你知道我会医治令尊之病?”
“不瞒夫人说,孙大大的仁术仁心仁德,已是名动江西一地,妇孺皆知,只要孙大夫一到,任何奇难怪症,一治就好,可以说是当今的华陀,古时的扁鹊复生。”
“阁下认识我们?”
“晚生缘薄,只闻大夫、夫人之名,无缘得见,现晚生能见大夫、夫人一面,是晚生之荣幸,也是家父之幸运。”
“那你怎么来拜访我们的?”
“幸好晚生有位亲戚,在江西经商,有幸见过大夫和夫人一面,他一见大夫、夫人进镇,就来告诉晚生,所以晚生就冒失的前来登门求见。望大夫,夫人看在晚生救父之情切,请大夫、夫人原谅。”
小蛟儿和甘凤凤在江湖行走,几乎对任何陌生的人,都怀有戒心,现见吴公子的回答在情在理,没有任何破绽可寻。小蛟儿问:“令尊是何病症?”
“一条右腿疼痛得不能走动,每当站起时,痛苦不堪,晚生不知请了多少名医前来治医,药也吃了不少,总不见效,有时稍为治好一点,止了痛,不久又复发。现在他整天在家中,仍不能行动,望大夫能解除家父之痛苦。”
“令尊之腿过去有没有跌断或扭伤过?”
“没有,只不过经常腰痛而已。”
“令尊年纪多大?”
“六十开外。”
小蛟儿暗想:腰腿痛,这是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疾病,怎么其他大夫医治不好的?难道其中另有隐症?便说:“好!在下去看看。府上在哪里?”
吴公子大喜:“晚生拜谢大夫,敝舍不远,就在这镇子边,晚生已备好了两乘轿在店外等候,请大夫,夫人上轿。”
“不用了!既然不远,我们走去行了。”
“不不,晚生不敢怠慢大夫和夫人。不然,家父也会怪责晚生。”
小蛟儿见吴公子伺父甚孝,更不想拖延时间,便带医疗用具,与甘凤凤坐轿前住吴府。
吴府,离小镇约一里左右,在一片树林之中。在这个小镇,吴府算是户殷富人家;而在县城,顶多是户中等人家罢了。凡是大户人家所具有的,吴府都应有尽有:前厅内院,天井后园,书房客厅、小亭楼台,一一俱备。小蛟儿和甘凤凤进府,在天井中下轿。前厅灯火明亮,一位夫人模样的老妇,率领家人、丫环,持杖立阶相候迎接,施礼说:“难得大夫、夫人屈就,老身代表拙夫,在此多谢大夫和夫人了。”
小蛟儿慌忙回礼说:“老夫人不必客气,在下医治病人,本是天职。请问尊夫现在何处,待在下看看。”
“大夫不必着急,入厅坐下,用过茶后,再为拙夫诊治不迟。大夫,请!”
“老夫人请!”
小蛟儿、甘凤凤随老夫人步入大厅坐下,丫环奉上香茶饮过后,小蛟儿说:“老夫人,现尊夫……”
“大夫稍坐—会,老身已命小儿去抬拙夫到来,辛苦大夫看治了。”
果然不久,一乘软椅,由吴公子扶着,四位家人抬着一位年约六十的老人入厅。老人花白头发,面容苍白,—脸痛苦之色。老夫人说:“这是老身拙夫,麻烦大夫医治。”
小蛟儿点点头,上前诊脉,又摸了老者身后的脊椎骨一会,便说:“老夫人放心,尊夫之病痛,不难医治。”
老夫人问:“请教大大,拙夫得的是什么奇症?”
“以在下来说,尊夫得的不足什么奇症,只是脊椎骨下三节,骨质增生,致使经脉流通不畅,引起右腿的神经疼痛而已。”
“不知大夫如何医治?应服什么良药?”
“在下先用银针针灸,再开一道丹方,用不着服别的药就好。”
厅上众人听了都异常惊喜,几乎不敢相信。小蛟儿解开行囊,取出五支银针,以敏捷、熟练的手法,在老者腰部两侧穴位扎上两支银针,又在腹部下元穴扎上—支,然后在大腿的阴包穴及阴陵泉穴各扎上一支。五支银针孔入不到一柱香的时间,老人右腿的神经痛顿时消失,目露惊讶之色。
老夫人问老者:“你感到怎样?”
老人回答:“夫人,我,我好像不感到疼痛了。”
小蛟儿取下五支银针后说:“老人家,你可以起身走动了!”
老人不敢相信,也不敢站起来。吴公子过来扶着:“爹!你试着起身走走看。孙大夫可是知名的神医。”老夫人也说:“你起身走走看,不然,你怎知道自己还痛不痛的?”
老人在儿子的搀扶之下,下椅走动几步,并无半点痛苦,然后他推开吴公子,不用人搀扶,自己又走了几步,真的全无痛苦,大喜而向小蛟儿拜谢说:“先生真神医也,可谓妙手回春,手到病除,五支银针,便解除了老朽近一年的痛苦。现在老朽行走如常,皆先生所赐。”
老夫人也惊喜地问:“你真的全没感到有半点痛了?”
“不痛了,不痛了!你看,我不是如往常一般么?常儿,代为父向先生叩谢。”
吴公子慌忙向小蛟儿跪谢:“多谢大夫,使家父免却了痛苦,晚生代表家父向大夫和夫人叩谢。”
小蛟儿慌忙扶起吴公子:“公子请起,不过令尊之腿痛,在下暂时以针灸之法止痛,还不能根除病源,以后还会复发。”
吴公子情切:“家父之痛,如何才能根除?”
“在下有一道丹方,用牛大力一两,与四五只鸡脚一起,用水以文火熬煎,三碗水煎成一碗水,每日服一次,连服两个月,病根便可拔除,以后,再也不会有疼痛了。”
老夫人疑惑:“牛大力可不是什么名贵之药,有这等奇效?”
“夫人,药物不在于名贵,而在于对症。所谓名贵,只不过它过于稀少和难寻得而已。并不是真的有起死回生的效力和长生不老的作用。”
吴老爷说:“大夫真是全玉良言。常儿,为大夫安排好房间没有?”
吴公子说:“孩儿马上去安排。”
小蛟儿说:“不用了,在下要马上回客栈,请别费心。”
老夫人问:“大夫怎不在寒舍多住几日?”
吴公子也说:“难得大夫神术治好家父长年的痛苦,望大夫、夫人在寒舍多住几天,略表在下一家对大夫和夫人的敬意。”
小蛟儿说:“老夫人,吴公子,对不起,在下还有两位朋友在客栈中等候,我们要是不回去,他们必然寻来;再说,在下还有要事,明日急于上路,多谢你们的好意了。”
甘凤凤一直在旁不出声,这时说话了:“是呀!我们两位朋友,可不是一般人,是武林中人,我们要是不回去,他们一旦寻来,会惊吓府上一家人,就不大好了。”
吴公子一家不由互相望望,吴公子说:“他们不会伤人吧?”
“很难说,公子不是曾经在外面行走过么,没看见武林中人,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么?”
“晚生却未曾看见。”
老夫人说:“常儿,既然大夫和夫人一定要走,我们不能强留了!准备一百两酬金,用轿送大夫、夫人回客栈。”
小蛟儿忙说:“大人不用赐一百两,一两酬金已足矣。”
“大夫别推让,一百两,只是略表我一家的一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