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烈侯卫青传





  良久,才淡淡地道:“只要舅舅觉得合适,便可以了。”
  元狩元年年初,冠军侯霍去病与修成君之女约为婚姻,择定卫家满服后,在年末迎娶!
  *
  这年秋狩,刘彻更是兴致高昂!
  这一次他选择上林苑为秋狩之地。
  上林苑本是他在建元二年在秦代一个旧苑上扩建的宫苑,不仅宫室众多,且有连绵山林湖沼,放养百兽。规模之巨大,令人称奇。
  那绵延二十余里的建章宫不过是其中一处宫城,而上林苑中周长四十余里的昆明湖也不过是那十几个湖泊之一!
  天子刘彻豪奢的园林,象他的人一样,恢宏而霸气!
  春秋两季,如不去甘泉,便到上林射猎。
  此次选择的地点,离长安两日的路程。
  这次卫霍两将皆不出征,本来皆应随行。但天子命冠军侯留在长安负责京畿安全,同时照顾他忙忙自己的婚事,因为婚期将近。
  只命大将军卫青随行。
  冠军侯虽然满脸不得意,但天子之命,只有照尊。
  于是皇帝摆开车驾,一路迤逦而行。
  这次不过是狩猎而已,但皇帝坚持要大将军陪乘。
  汉代皇帝出行的仪仗中,也有大将军陪乘的仪制。不过,那是皇帝在车辇内,而大将军执戟同乘在车外做个样子,意思即保证皇帝的安全无虞。
  但皇帝刘彻将大将军的安全责任落实如此得认真,——只要百官叩首完,车辆行进到百官视线之外,大将军就必须进入车辇以更好地保护皇帝。
  于是,在行进的车辇中,负责皇帝安全的大将军,满面春色,衣衫凌乱地被皇帝紧紧地搂着骑坐在身上,那刘彻一边轮流吮吸着他胸前两点,一边在下面尽情蹬纵□不已,而卫青尽自意乱情迷却不敢开口出声。只蹙紧了眉头咬着下唇,压抑着口中的呻吟!
  当然,到达歇息之地的时候,皇帝从车辇上下来容光焕发,神清气爽;而大将军下来的时候明显地踉跄了一下。
  于是皇帝刘彻笑眯眯地叫内侍扶一下大将军,笑道:“大将军征战时骑马过多,连乘车都不大会了!”
  大将军面红过耳,一声都不出,谢绝了内侍的搀扶。只乘人不备,狠狠地瞪了一眼那个得意的家伙!
  第二日,仍然是大将军陪乘。
  这次皇帝换了花样,将大将军全身衣物褪去半躺于御座之上,他则半跪于座下,将他的大将军从头到脚好好清点了一番!

()好看的txt电子书
  反正车辇行进中也也自摇摇晃晃,策马随侍的又是心腹内侍,倒也没人疑惑!
  这次秋狩之初,对于皇帝刘彻来说,一路如在云端!便是这路直接通向天边也不管了!
  上林(二)
  皇帝刘彻这次的上林秋狩开始是惬意的。
  信马由缰的愉快,张弓搭箭的刺激;远离那些朝堂规矩;甩开那些烦人的仪注,……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更何况,身边还陪着最心爱的人!
  算起来,他和卫青相知相爱已经十多年了。本来,这个时候是爱最容易疲惫的时候。再狂热的激|情,都会因为相处时间太长而变得有些理所当然,然后会慢慢地变得平淡!
  所幸,这时间卫青不断的征战使得他们总是聚了又离。短暂的离别是爱情的良药,所以在这一段本来应该是感情的温水阶段,他们奇迹般地保持了彼此之间的激|情和爱意。
  接着,刘彻以一个情人的防范和敏感,察觉了去病对卫青隐藏的情意。这一点更刺激了刘彻对卫青强烈的占有欲。
  狡猾的刘彻没有惊动卫青,他清楚知道,这样不伦的爱意,去病绝对不会也不敢说出去。
  而只要去病不说,全心全意把去病当成自己的儿子的卫青永远不会从这方面考虑!
  在这种情况下,让去病离开卫青的身边是最明智的选择。
  于是刘彻安排了去病的离开,安排了其他女人的介入,……用一切手段拉开卫霍之间的距离。他悄悄地用他老练的手腕压制着毫无经验的去病的感情。然后,作为胜利的情人,刘彻志得意满!
  此时,在上林青葱的猎场上,看着身边的卫青跃马立缰的英姿,回眸一笑的俊逸;刘彻暗暗涌上一种得意——你是我的,我一个人的!
  无论作为情人还是作为君主,这个家伙都有极强的控制欲!
  *
  由于今年的秋狩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检阅羽林!故而此次除了原来随行人员之外,丞相,都尉等官员也跟随了一大批。
  羽林军是皇帝最贴身,最直接,最有力的亲随军队,直接负责着皇城和帝王本身的安全警卫!可以说,他们是皇帝生命和安全最后的一道保证。所以,皇帝刘彻十分看重羽林军的日常演练也不足为奇。
  视察的结果让皇帝十分满意:招展的旌旗下面,骑兵剽悍敏捷,步卒虎虎生威。进退之间谨然有度,攻伐对抗也精神振奋。果然不愧为京畿第一劲旅!
  于是皇帝大乐,赐宴军中将领,!
  那天筵宴之时,各低级将士在自己的军帐中领宴,高级的陪侍在中军大帐皇帝刘彻的宴席里。
  虽然皇帝和蔼可亲,命众人只管轻松随意,但天子在上,众人虽然笑着谢恩,却都拿捏着不敢放肆!
  堪堪饮到宴中,刘彻离席更衣。
  刚刚完事,正整理衣物,忽然听见外面隐隐有一阵喧哗。声音不是很大,似乎是什么人在鼓噪。
  回到宴席上的皇帝刘彻问军中将领:“怎么回事?似乎有人喧哗?”
  那羽林统领是陈文,原本虎贲军中老将,当下便匆忙出去看视。
  不一会儿,陈文匆匆进帐,带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年青将领,看服色是军中偏将一级的人物,年纪不大,眉清目秀。一进来,那将领便匍匐于君前,惶惑之极。
  陈文禀道:“陛下,此人是我羽林军偏将林爽,刚才臣一出去便看见他和一群军士在鼓噪,臣便将他带来了!”
  刘彻见这将领年青倒也相貌堂堂,只失仪君前,吓得脸色雪白,嘴唇都抖了起来,便不发火,只温言问道:“既然是我军中将领,何故带人喧哗?”
  林爽叩头战战兢兢答道:
  “陛下,……臣万死不敢领头喧哗。……皆因全因军中诸人闻大将军随陛下前来,士兵们久闻大将军威名,那些未曾见过大将军的士卒十分好奇,想一见大将军。臣恐他们鼓噪惊了圣驾,正在那里弹压!……臣句句属实,望陛下明察!”

()
  他此话也不假,此时未来的大汉战神霍去病不过初露头角,而大将军卫青战功赫赫,威名远播,早已是普通士兵汉军将士心中的一个传奇!
  如今军中上下一致公认的英雄和偶像就近在咫尺,士兵们想一见也是理所当然的。
  刘彻微笑着看卫青一眼,卫青一愣,隐隐觉得有些什么不妥,但仓促之间,却无法仔细思忖!
  “原来如此!”刘彻并不在意,“既然这样,便叫大将军同了你去,和士卒见上一见好了!”
  话音刚落,刘彻便觉得有一道敏锐的视线射来,仔细一看,在军帐的左边,宴席里,主爵都尉汲黯一双锐利的老眼,直直地盯着自己。待自己看见之后,汲黯便将眼神转开,紧紧地钉在了卫青的身上!
  刘彻心中一凛!
  忽然不知怎的,刘彻心中一动对林爽问道:“这位将军年纪不大,是原来的建章卫士吧?”
  林爽连忙叩头道:“臣今年二十一了!回陛下,臣不是建章卫士,是从京畿南军调过来的!”
  “哦?林将军也想见大将军吧?”刘彻微笑着说,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那林爽一直得皇帝温言相询,心中慢慢放宽,胆子也大了起来。当下咧嘴笑道:“陛下明鉴!小人果然想见!”
  看了一眼旁边的卫青,林爽憨憨地笑了,想想又补充道:“其实不止小人,咱们当兵的,上上下下,哪个没听说过大将军威名?都想见一见的!”
  刘彻呵呵笑了,道:“既然这样,仲卿快去。给他们看看你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众人都笑了。
  卫青微微犹豫了一下,但皇帝有命,只得遵命随林爽出去。
  这里刘彻依然和帐下其他人等宴饮。
  不知怎地,心思却老是集中不起来,老是想要听听外面的动静。
  他不听也不行,因为卫青出去后不久,那鼓噪声停了一会。然后又响起来了,一阵接一阵,似乎越来越大的样子。
  不久,听见外面的营地似乎开水开了锅一样嘈杂不已。
  帐中诸人已经停止了交谈和吃喝,不知不觉地注意外面的情形,如不是碍于皇帝在座,军中诸人早就出去了。
  未及,心中不安的羽林军统领陈文道:“陛下!……臣出去看看!”
  刘彻点点头,不语!
  陈文出去良久,回来禀道:“羽林士卒把大将军围住了!大将军正在安抚他们叫他们回去!”
  天子刘彻似乎没什么在意,只和身边几位近臣随意聊着,把玩着手里的杯子。若有若无地回避着主爵都尉汲黯的眼光!
  不久,外面忽然渐渐安静下来。
  刘彻有些讶异,他还来不及表示。便听见外面卫青朗声说了些什么,便听得外面军士一阵大笑,笑完又安静了下去。接着卫青又说了几句,外面便轰雷似的答应一声。
  只听得人声便渐渐散了。
  又过一时,那卫青方才进来!
  见他回来,刘彻只一笑,问道:“散了么?”
  卫青回禀:“禀陛下,羽林士兵已经散去!”
  刘彻端起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待得皇帝从军营回到行宫,面对告退的主爵都尉汲黯,皇帝似乎是解释似乎是宽心地对他说:
  “这羽林军前身本是建章卫队,是仲卿一手操练的!”
  主爵都尉微微一笑:“正是,臣也闻得大将军当年改制建章卫队,收获甚大。不仅羽林军,如今我京畿主力南军之中,统帅刘毅峰,也是当年由虎贲军中调到大将军身边历练过的。他也正在南军中推行大将军当年的制度,说是卓有成效的。”
  刘彻的话,原本为了安汲黯之心,或者还有安自己的心的用意。但主爵都尉一席话,刘彻不仅没有安心,心中反而又沉重了几分。
  检视羽林军后不久,皇帝结束秋狩,回銮长安。
  回銮的路途中,依然是大将军陪乘。
  回去的路途中,皇帝刘彻依然放纵自己的□。不过,在欢爱的时候,他更喜欢用激烈的方式强制卫青的臣服,甚至模糊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用手臂用绳索,或者不管什么方式缚住卫青!
  *
  秋狩回到长安后不久,便发生了一件事令举国震惊的事情!
  ——淮南王刘安派人刺杀大将军!
  这是一次注定失败的刺杀。
  卫青如今身份不比平常,平素身边侍卫众多,他自己也武功高强。再加上,非常蹊跷地,在刺杀前两天,有一个不明身份的黑衣人示警。于是,等刺客来到的时候,发现自己早已落入彀中。
  刺杀的五人,被冠军侯霍去病射杀二人,卫青近侍击杀一人,其余两人被活捉。而这五人或死或被抓竟连卫青的面都没见着!
  审讯之下骇然发现:淮南王刘安企图起兵谋逆!
  那刘安有不臣之心多年,但此人心高手低,优柔寡断,对起兵之事一再犹豫。
  直到刘彻的推行‘推恩令’,老谋深算的他看出了刘彻的用心,便一直口中答应却不实际推行。但他庶孙刘建因为父亲(刘安之子刘不害)和自己受到歧视,早就指望推恩,好承袭封地。在希望化作泡影后,满腔怨怒之下的刘建便将祖父的不臣之心密告了皇帝刘彻。
  当时卫青大军在外,刘彻只得暗地隐忍,只削去刘安两个县的封邑表示惩处,处罚之轻几乎等于零。
  刘安见此,便以为刘彻顾忌他的势力,野心更炽。便和臣下密谋起兵。
  因当年卫青轻易退去刘菲大军一事在刘安心中印象甚深,再加其女刘陵在长安搜集的情报之中,对当今大汉军事上对卫青的倚重说得分明。于是刘安在举事之前,派人向大将军卫青行刺!
  他本想乘卫青毫不提防时下手,只等如卫青一死,汉室兵将群龙无首,皇帝刘彻必然措手不及,他好趁势出其不意起兵。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刺杀前夜有人投书卫府示警,刺客全部落网,他的阴谋也全部暴露了!
  此事让皇帝刘彻大为震骇!
  他绝不是因为刘安计划谋逆而震骇。
  刘安迟早会反,这个精明的帝王早就估计到了,他震骇的是,刘安刺杀卫青的事件,应证了主爵都尉汲黯的预言!
  汲黯曾说过:“陛下,如今大将军掌全国兵权,如有人趁机作乱,恐怕第一个要拉拢或者对付的,便是大将军!”
  这话现在被证明是对的!
  汲黯还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