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宾馆之最后的王公





了这一点:非注册职工或不持当日工作证者不得入内,是为施工安全的核心。
会议上,修治一边说,他身边的翻译一边把话传给与会者。工程规模太大,又顶着华商注资的名头,因此众监理当中不少都是中国人。会后有人忍不住议论:日本人至于吗?护着这工地怎么跟护着他们家祖坟一样,建筑工人的流动性本来就很大,这样的要求平白给监理增加了多少活儿?起头抱怨的这个姓王,泥瓦匠出身,奉天本地人,听说圆形广场的工地给的报酬不菲,便带着一直以来跟自己干活儿的五十个兄弟通过日本人的考核报名应工。王头儿这人心粗脾气大,上工以来就对这片工地上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有颇多不满。他有个侄子,名叫小柱子,今年二十三岁,跟着他在工地上累砖六七年了,这些天正发烧生病,王头儿寻思着打个人替岗,可是要换个人,他自己不能做主,要向上面层层报批,不换人,小柱子又实在顶不上,白浪费了工时还赚不到工钱。
王头儿几天来一直为这事儿闹心,牢骚满腹,不由得跟同伴们唠叨。有人道,我倒是认识个人,想进来工地,只可惜是个生手,又没人提携,不然你让他替替你侄儿小柱子?工钱嘛,你当学徒算给他,少给点没什么的,他也不在乎,那个差价给你侄儿买药去。王头儿道,那哪天你带他来我看看,脸上能混过去,我就让他替一下。
没几天,这人被领来了,高高瘦瘦,身形脸庞倒是真跟趴在床上咳得起不来的小柱子有点像,只是一眼望上去有点太白净,要是在脸上抹上点墙灰估计也能蒙混过去。但是一看那双手就知道,那是双写字的手,那可不是干活儿的人的手。王头儿心下计议,嘴上没说,只跟那人道,从明儿开始你就跟着我开工吧,什么不会的,我让人慢慢教你,教你是费事的,懂吗?工钱咱们怎么算?你还要吗?这人笑着说,师傅,工钱你看着办,我怎样都行。王头儿道那好,那你以后就是我侄儿小柱子了,谁叫你,日本人叫你,都要这么答应了?
这个冒充小柱子的家伙正是董绍琪。
……
晚上下了小雨,明月给孩子们放了学,自己拿着雨伞出门,看见修治的车子已经等在外面了。车子开过来,她收了伞,甩掉雨水,上车,关门,把伞立在门口,手刚刚腾出来,便被他轻轻地握住了,放在唇边亲了一下。她向他笑笑。
“晚上有个聚会,陪我去吗?”
“要去见谁?”
“从前的一位老学长,现在关东军部工作。我没跟你说起过的。”
“嗯。”
修治仍住在北市附近的日本人公寓,他在离那里不远的另一座两层小楼里帮明月租了一套房子,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接送她上下班。有时候在她那里吃早点或者晚饭。在明月住的那个不错的小公寓里面,住着一位养了三只狗的女人。女人很年轻,喜欢穿美色艳丽的旗袍和高跟鞋,上下楼梯肢体摇曳,姿态很美。这是个被**的女人。生活的主题无非就是那样几件事情:闲逛,花钱,等候,在男人到来的时候贡献她的欢笑和身体。
一天修治和明月看了电影回来,送她上楼的时候,看到那女子抱着一只狗坐在走廊的楼梯上吸烟。他们经过的时候,她抬头看着他们。像是想要在她的身上寻找一些同类的痕迹。
修治很想要蹲下来告诉那个女子,他想要跟她说说明月于他的来历;想要跟她说,他是她最珍重的人,宁愿意自己等也不愿意让她白白等待的人;他还想要跟她说,他做完了手里的工程就要带着她回日本,跟她结婚,生儿育女……他当时走到那里,就想要跟那女子说这些话,竟呆住了。明月拉了拉他的手指,催他上楼。

()
他不渴望她的气息身体还有她的温存吗?只是忍耐和等待相对于欲望,好像烹熟茶叶的铁盘,煎熬之中成就了珍贵和香气。过程本身已经无比诗意,无比性感。
……
明月换了一件淡紫色的旗袍跟修治去了小林元哉的家中。穿着便服的小林看上去比着军装的样子年轻一些。他的夫人了子带着两个孩子接待了修治和明月。晚餐很丰盛,煮物和炸物做的都别有味道,小林本人是个和气而且风趣的家伙,说起来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在中国的见闻感受,自己的脸还是严肃的,却把在座吃饭的都能逗笑。
饭毕和子请明月去帮忙看看孩子们临摹的字帖,留下小林与修治两人在屋子里,打开拉门,面朝着庭院喝茶聊天。
暮雨初霁,空气湿润。
小林用长把的木制茶匙给修治的杯子斟茶,向他笑笑:“你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
“很,得意。”
修治饮了一口茶:“你的事情呢?进展得怎么样了?”
“没有办法啊。真是让人挠头。上面派了人跟他在天津接触了,仍是不肯答应啊……整个广场的风水布局,如果拿不下来那个点将台,等于毫无价值,是不是?”
“毫无价值。”
小林把自己的茶杯放在一旁,双手抄在和服宽大的衣袖里,他看着修治:“你得到了这个人最珍惜的人,我们呢,想要他最珍贵的一处产业。有没有可能,我是说,这仅仅是一个假设……”
修治也放下了茶杯,转头仔细地看着小林:“您在动脑筋,想要用这一个去换那一个?您原来不是这样跟我说的……”
“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我们且探讨一下……”
修治淡淡笑道:“只有一种可能您的战刀切在我腹中。”
第五十五章
小林闻言哈哈大笑,他伸手拍了拍修治的肩膀:“修治君,你的回答果然跟我想的一样,我没有看错你。没有看错你啊。”
修治微微颔首:“那我就当做您是开玩笑了。究竟打算怎么得到点将台部分的地块?”
“先走一步看一步,无论如何,总会有办法的。来,请喝茶。”
另一个房间里的明月打开了小林的大女儿冬雅的字帖本,看孩子在上面书写的工工整整的中国小诗: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她忍不住微笑起来,冬雅看着她问:“笑啥呢?”六岁的冬雅生在奉天,长在奉天,除了自己的父母,她跟旁人都说中国话,因为本地口音浓厚:“什么”不说“什么”,说“啥”;“喜欢”叫做“稀罕”;“舒服”叫做“得劲”;“膝盖骨”叫做“波棱盖儿”……
明月道:“我也认识一个日本人,也写这首诗。”
在一旁的小林纪子问道:“也在奉天吗?我们认识吗?”
“是我在日本念书时候的同学,名字叫做正南。”
“难得还记得。”
“这位同学很有趣,我们相处得很好,所以印象深刻。”

()
“冬雅的字,您觉得怎么样?千万不要客气啊,请一定直言相告。”
“字写得很好看。我想这个年纪,根本没有冬雅写得好。”
“我听说教写字的中国先生都很严厉,是不是这样?”纪子问。
“站在你身后,你正写字,他从后面拔你的笔。拔不动就好,就算你握笔握得牢固。要是拔动了,笔被他抽走了……”
“是要打**手掌的,对不对?”
“打得很重。”明月道。
纪子笑起来,她手里在做一幅十字绣,完成了大半,看上去应该是洛阳牡丹。这个家庭里面随处都可以看见一些中国情趣的因素:摆在台子上的唐三彩,挂在墙上的黄山水墨画,小姑娘抄写的诗歌儿和她的本地口音,还有女主人的绣图……明月心想,一种文化被另一个民族所好奇和欣赏总是让人觉得愉悦的,可是一件事情让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安:这是一个军人的家庭。虽然他们文雅和气,彬彬有礼,可是这个可爱的女孩儿的父亲出门的时候,像明月所见的很多日本军人一样,身着军装,威武倨傲,佩戴着军刀和手枪。在这个并不属于他们的地方。
……
修治与明月从小林家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明月开了车窗,夹着槐花香气的小南风轻轻地吹进车子里来,甜美湿润。
一直沉默的修治忽然说:“我七岁的时候,跟人第一次打架。”
她转头看看他:“跟谁啊?”
“一个学长。比我长三年级。”
“为什么打架?”
“那个家伙啊,明明自己有便当,非要让每个孩子都孝敬他。谁如果带了烤鳗鱼,炸鸡腿,都得给他吃。”
明月笑起来:“就因为这个?他抢你的烤鳗鱼吃?”
“嗯。”
“打败他了?”
“没有。”修治摇摇头,“他很高大。同学们互相形容他的可怕,说他可以吃掉整整一个饭团子。食量真是大得惊人。第一次跟他打架,我挥拳了,却根本够不着他,于是被领着领子,双脚离开地面,下巴上挨了一拳,后脑撞在墙上。然后眼睁睁地看着他把我的鳗鱼就着他自己的白饭团子吃掉了。”
“你下一次就知道不要再跟他争了,或者不要让你妈妈再给你做烤鳗鱼。”
他看看她:“你会这样做?我没有。妈妈每个星期都会给我做一次烤鳗鱼。我每个星期都为这事儿跟他打架。刚开始都是挨打的,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能吃下一整个饭团子了,后来可以吃下两三个饭团子,我的个子跟他一边高,接着比他还高了,有一天我把他给拎起来了……”
“你没有跟他一般见识。你只是告诉他不许再跟你抢烤鳗鱼了,也不许再抢你同学的炸鸡腿了,是吗?”明月猜测道。
“你会这样做?我没有。我狠狠揍了他一顿。吃掉了他的便当。”
她笑起来:“真野蛮。”
他的手臂伸开,搂在她的肩膀上:“你太善良。”
她低下头,头发擦过他鼻子尖,额头触在他唇上。她有一种柔软的温暖的气息。他忍不住低下头去亲吻她的脸颊,寻找她的嘴巴,细致的亲吻。她慢慢低头躲开了他的唇,轻轻咳嗽了一下,他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她自以为做得很好很自然,殊不知他的毫不察觉完全基于耐心。
……
评剧名伶顾晓亭把李伯芳拦在自己寓所门外,不让进去:“你们王爷睡觉呢,刚睡,你改天再来吧。”
李伯芳道:“王爷说好我这时候来的啊。您让我进去候着,等他醒。”
“我这没地方。没地方让你候着。”


李伯芳笑道:“是王爷得罪您,还是我哪里不周到?”
“都不怎么样。你每次一来,耽上半日跟他报告家产生意。你走了,他两三天拉着脸,都不高兴。跟您讲,我从来占上风说上话的人,我受不了这个。你啊,你别等了,我的地方,你回去吧,哈。”
李伯芳道:“行,那我这就走。走之前,把这个给您。王爷交待的,说送您个小礼物,我好不容易找到了,您请看看。”
他说着从跟班的那里拿过来一个绿色锦盒,打开了让顾晓亭过目,美人一见这个,脸庞都亮了:“嗯,是我要的那串珍珠。”
“不是您要的那串。你要的是二十四颗。这是三十六颗的。”
她哼了一声接过来,李伯芳转身带着人要走,顾晓亭叫住他:“来都来了,就进里面等王爷睡醒吧。我不招呼你了哈,我晚上还有戏,要登台呢。”
“谢谢您啦。”
李伯芳在客厅里面等了两杯茶的功夫,显瑒瑒从里面卧室出来了,身上穿着条半长褂子和黑色的束脚裤:“伯芳来了。”
“带了账本来给您过目。”
“不过目了,念给我听听吧。”他仰头痛饮了几口茶,没什么精神头。
李伯芳便将一个月来的盈余开销诸多款项念了给显瑒瑒听,总体来讲,不跌不赚不过不失。他念完了,显瑒瑒道:“辛苦你了。”又看看跟他来的年轻人,这是府里新来的?”
“来府里四个月了,之前您没看见过。大赵的嫡亲侄子,原来在咱们家药房的柜上工作的。我见他算盘打得好就调到府里来帮忙了。”
显瑒瑒点点头,没说什么。
李伯芳使了个眼色,跟来的小伙子退出了房间。
显瑒瑒看看他:“怎么了?”
李伯芳低声道:“家里有人说,说看到明月姑娘了。”
他听到她名字一点特别的反应都没有。
李伯芳只好继续说道:“回奉天了。让在日本人侨民的小学里教书。住在北市附近。”
他拿起茶杯,又放下,李伯芳注意到那杯子早就空了。
“您,是您去探望,还是我先去打个招呼?”
显瑒瑒半晌没言语,好久才说:“她那样就好。别去搅扰她。”
“……”
“怎么了?”
“那个日本人,东修治,您还记得的?”
——————————分割线——————————————
这天下午第一节明月没有课,她坐在办公室里面必改学生的作业。天气有点热,办公室的窗子被大打开,两只白蝴蝶飞进来,她从本子里面抬起头,盯着那两只小东西发呆。它们先是围着窗边的一盆虎尾兰一跃一跃地转了几圈,接着在书架上找了一本漫画书的书脊歇了歇脚,然后一只跟着一只飞起来,飞到门口去,然后她看见了显瑒瑒。
她低下了头,咬了咬嘴巴,发现是疼的,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