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出海
18”的历史资料将沈阳防御布置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浑河北岸建造了大量的明暗火力永久性工事在市区修建了大量火力点和障碍,并且将各工厂单位的围墙打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支援网络。将沈阳北大营和东大营的军用物资全部转移到市区或者沈阳西面的后方。下决心和倭人在沈阳市区进行巷战的绞杀,要把沈阳变成一个血肉磨房。
随着时间的推移准备工作的不断细致,二人将大量的情报的局势进展传回南华共和国。却不料收来了元首向念恩的不同意见。向念恩认为再坚固的堡垒也不是无敌的。对于洛辉单纯的防御性的打法给予了批评。在向念恩看来沈阳的态势确实处于倭人的包围之中需要集中精力防守。可是将目光放在整个东北就会发现,敌四平、抚顺同样处于我沈阳和东北腹地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而且更加彻底,敌人无法从陆地上得到补给和支援。再把目光放大到全国倭人现在毕竟还没有能力进行对华的全面战争,因此倭人的目的是要占据东北积蓄实力。也正因为如此倭人对东北军并没有拼个鱼死网破的打算,所以不太可能动用海军从锦州袭击东北军侧后让东北军困在老家东北和他们拼命。从国际上看锦州位置也十分敏感,倭人如果动用大规模海军进攻锦州威胁他们在华北的利益,那么世界列强和国府就会对倭人产生警惕和敌视,而东北战场大家虽然都不愿意管但是都非常愿意看见倭人在东北撞的头破血流,因此东北军就算抢先发动对倭人的进攻也不会招来太多的非议,毕竟倭人在东北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
所以向念恩要求洛辉和包汉文不要顾及太多的所谓“第一枪”的国际影响,要做的就是尽量消耗倭人在军事上的有生力量。
电文的最后说:在军事上不善于防守的一方无法留住主动权,不懂得进攻的一方也永远不会获得主动权。
洛辉和包汉文将电文原封不动地交给了张学亮。张学亮陷入了沉思,如果东北军开第一枪的话,也许会出乎全世界的意料之外。可是如果要开这一枪,张学亮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从鸦片战争开始国人的战争就是列强首先动手对国内步步进逼,国人迫不得已才奋起反抗,可是要国人主动争取从列强手中获得利益似乎除了将来的李得胜先生外还没有这样的国人。这也正是当时国人普遍的想法,国家百年积弱从来就没有对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提出过挑战。说的不好听些国人长期受封建统治的“绵羊”教育,使得大家只要能够活命都安于现状,也正因为如此国人和外族的历次战争中都是被外族逐渐蚕食消耗国力而死。而只有当时国家强盛无比的唐和决不受屈的汉才在对外族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唐是国家的力量足够强大,而汉则是在国家还不够强大的时候用商弘羊“竭泽而渔”的办法,打掉全国1/3的人口取得胜利。国人已经没有汉时的血气,也没有了唐时的强盛。可是今天的东北军就是要在东北学汉武帝,就是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敌人的一根头发,也决不屈服妥协。 好在张学亮还有足够的魄力,他明白倭人不会因为他张学亮主动进攻而全面侵华,也不会因为他躲在乌龟壳里就放弃对东北的野心。既然已经报着殉国的决心,而且怎么打都是在东北范围围绕沈阳打那为什么不将主动权拿来呢?
“好!我张学亮一生到现在除了大烟就是女人没什么作为,可是有关外儿郎的胆气和血性。今天就效仿汉武帝:‘寇可往,我亦可往!’我要主动出击!”张学亮沉思了良久最后用颤抖的声音激动万分地说。这个决定之后作为军阀的他就再没有可以保存实力的回头路了。
既然已经决定了进攻的战略那就要选定目标。在地图上看抚顺处于沈阳东北面,铁岭、四平处于沈阳正北面都是连接东北腹地的重要交通线。倭人在铁岭有一个独立大队1000余人,在四平有一个联队3000余人,在抚顺有一个不完整的旅团5000余人。倭国关东军在这个时代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将对手定义为S联,这个时候的S联还是大炮主义的S联对坦克一点也不重视,而倭人的另外一个目标中国基本没有装甲力量,所以倭人整个国家军队的反装甲能力非常薄弱。可是不巧东北军拥有国内最早的装甲力量可以作为奇兵,南华共和国也提供了大量的小型支援火力,从破击炮到平射炮还有反器材步枪。以如今东北军的力量吃下三地的敌人并不是天方夜谈。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东北的气氛开始变得异常紧张,一方面东北军以军队的名义将沈阳以及东北腹地大量的文化人,技术工人、学生以及机器、财富等物资携带送往华北造成南下锦州布防和准备撤退的假象迷惑敌人。另一方面吉林、黑龙江的东北军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当然沈阳周遍的紧张气氛谁都能感觉到,倭人已经屯兵浑河南面。倭人大概也不认为中国军队有主动进攻的胆子,居然将兵营军火囤积在东北军的打击范围之内。
随着空气中火药味的不断浓烈倭人在东北的破坏活动也越来越猖獗,当然在东北军的严防之下这种猖獗是不断地用特工的性命换来的,但是武腾想要的就是这种气势打倒对方,也是倭人一贯虚张声势霸道无比的作风。
而倭人的准备工作就是不断地从国内增兵、运送物资,全心全意地应对东北局势。不过南华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放过倭人的意思。就是要在东北军的攻势准备好之前让倭人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东北。
6月20日上海发生了大规模的针对倭人的游行活动。国内舆论面对东北的紧张气氛并不是无所作为,大量的爱国学生、工人、教师走上街头开始了游行示威。沿途不断有市民加入游行行列,上海市政府早在前夜接到消息就如临大敌。可是由于这次游行的背后不但有那些爱国的文人还有很多在社会上有很高声望的商人、学者,甚至还有进驻上海的第19陆军和上海大亨杜月生的影子。上海政府除了通宵开着灯什么也不能做,一边等待南京的指示,等到游行开始也没有任何指令。委员长心里也认为上海的紧张局势能够帮助东北,也同样给他的“安内”争取了时间。当游行的人群来到倭国租界虹口的时候,看着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游行队伍中不知是谁高喊一声:“打倒倭国帝国主义!”“倭猪滚出中国去!”之后便向倭国驻军投掷石块,并且冲上去拆那木牌。倭国军人一向霸道,加上月前被人在租界门口屠杀了一个小队。值勤的倭兵立刻将枪口对准了人群,只听见“轰”的一声倭人被从路边矮树丛中丢出了手雷炸了个人仰马翻,只剩下7、8个人立刻就仓促开了枪。虽然开枪仓促只有两三个人打准了,可是“三八”步枪的穿透性在这样的人群中立刻就造成了20余人的伤亡。游行队伍中19陆军的军人牵头不要命地向倭人冲了过去,而暗中丢手雷的战士也开始了对倭国士兵的点射。不到10秒剩下的倭人就全部趴下了。
一早就准备在游行队伍中的杜月生手下,开始了煽动,高喊着“血债血偿”冲向倭人租界。那些市民和学生原本能看见过程的人就不多,即使前面能看见的都将主义力集中在了那块牌子上。就算看清楚了在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中也热血沸腾、激|情满怀加入到了煽动的行列。那些死难者的师友更是双目血红地加入到了骚乱中。就这样杜月生开始他了一生中最辉煌也最悲壮的抢劫活动。足足有数千的黑社会人氏冲进租界只要是倭国商店就一概不放过,只要是倭人就往死里打,之后就一把火烧了。因为值勤的倭国士兵再依次全部战死倭国兵营并没有迅速的反应,而爆炸声在喧闹的市区对数里外的人来说并不代表什么,只是巡捕房先发现了这次骚乱,已经开始了控制行动。直到骚乱持续了半个小时倭国士兵才从兵营里出来,得到战友悉数死亡的倭兵开始见人就杀,而混杂在人群中的破坏人员和19陆军官兵断地打倭人黑枪。由于倭军的重新加入,那些游行的市民和学生都迅速离开了现场,毕竟血与火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要留给有武器的人。
接到倭人在租界内屠杀市民消息的19陆军迅速出兵包围了倭国租界,租界内的我方人员也满载而归,那些倭国店铺、仓库、工厂、民居现在有的就是一片大火,就连周边的中国民居和商店也不能幸免。而倭国士兵在租界交界处和19陆军士兵对峙,那些巡捕和消防伴随着警笛正在忙碌。
此次冲突时间一直持续到中午。上海报刊和国内各大城市报纸次日的标题赫然就是“6。20血案”、“倭人要猖獗到何时”。其实中肯地说这次骚乱我平民受伤100余人,死亡100余人。而倭国侨民在租界内被杀死200于人,士兵在骚乱中被打死100多人,租界内的倭人货物和商铺基本被烧毁,财务被抢劫一空。当然任何人不会在这个民族情绪激愤的时候站在人民的对立面,那些知情人氏也不会说出事情的真实面目,因为国人现在需要的就是对倭人的仇恨。同样地倭人军国主义个需要国民对中国的仇恨。但是不管怎么说倭人的注意力被分散到了上海,委员长不得不脱身内战应付倭人的外交攻势。
倭人的麻烦到现在并没有结束,次日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发生了同样针对倭人侨民的事件,整个暴动遍部爪哇岛和苏门达蜡岛。在暴乱中倭国财产和侨民损失严重,次日印度尼西亚“独立联盟”魁首陶。阿兰(陈力)在###中宣布对事件负责。“声称印度尼西亚被荷兰强占几个世纪,现在倭人正在中国效仿荷兰人的行为。此举是对伟大的中国人民保卫家园的声援,也是印度尼西亚针对倭国帝国主义剥削者自己的战斗。呼吁所有殖民地国家人民和抵抗组织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倭人现在是处处焦头烂额,而真正的大菜却就要在东北上桌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80。中国人先出手了
6月24日,针对倭人的两次暴力事件在世界范围内被闹得沸沸扬扬。《约纽时报》跟踪采访孙川的女记者安娜。波特在接收到孙川提供的大量倭人在中国和东南亚暴行资料,甲午战争旅顺口屠杀,在东北倭人厂矿工人的惨装等一系列的资料之后。发表长编评论,在展示了大量的证据之后,评论说倭人是一个未开化的野蛮民族,时时刻刻在亚洲各地制造着悲惨的事情。倭人之所以会受到攻击完全是因为多行不义。更语出惊人说,gczy之所以在亚洲国家如此有市场就是倭人这样的剥削者使得这些国家人民困苦不堪从而开始憎恨财产私有制,那些通过正当手段获得财富的资本家如果有一天被gc了,罪魁祸首就是倭人这样的自由世界败类。
25日该评论被国内各大报纸转载,26日全国各大城市都进行了对“6。20血案”死难国人的悼念活动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倭运动。温顺善良的中华民族在被侵略者逼进死胡同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反抗,各大城市的倭人工厂商店都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无力抵抗被愤怒的民众突入并破坏,在中国的倭人已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个时候原本想要和倭人迅速妥协的民国政府开始头痛了,面对国人的群情汹涌国府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在这个关口上去求和。因此只能表面上强硬,暗地里保证“惩办真凶、照价赔偿”什么的。这样的事情让事后知道的向念恩和那些爱国人士很郁闷。但是“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在这个历史关口是对是错,就是在后世也众说纷纭,不过历史上开始全面抗战之后民国政府10万人以上的会战就打了22次,320多万士兵阵亡或失踪,10万黄埔学生只余3万也是事实,在战争中消耗不服中央的政府武装谁都会这样做。我想这些数据谁也不会说国府消极抗战,至于当时军阀林立撤退就会变成溃退,国民政府有没有条件打游击战,究竟是对是错只有历史和后人评说。就我个人观点来说国和g的鲜明对比,原因有二:1。G能够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2。国没有李得胜等那样的伟人。
话是说远了,说这么多只是想说明抗战对于中国来说倭人确实是强大的。今天的困难是国内百年乱局造成的,也正因为如此狂傲嚣张的倭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针对它们的大规模攻势就要开始了---中国人先出手了。
对于东北军来说,进攻虽然说的容易但是实行起来就实在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