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好看的txt电子书
杜睿从惊讶当中缓解过来,清了清嗓子,道:“今日将众位相邻请来,乃是向诸位传达一件要事。”
众里正闻言,纷纷竖起了耳朵,生怕稍停了半句仙音,少了发财的机会。
杜睿见众人那副样子,心中也是暗笑,道:“如今圣上天恩,赏赐封邑于此,众位皆在我的管辖之内,杜睿自然要为众位相邻谋划一番!”
“单凭少爷吩咐!”
杜睿点点头,道:“如今农闲,诸位村中有谁愿意到我名下作坊做活的,可去寻我府中的大管家杜仲,由他来安排。”
众里正闻言大喜过望,谁不知道在杜睿名下的作坊做活,不但轻松,而且薪俸颇丰,要是能做的久了,不要说养活一家人,便是盖房子置地也轻而易举。
杜睿又接着道:“还有一条路,便是出海,我府中的管事杜贵最近方归,你们村中要是有人愿意跟着一起出海的,也是待遇从优!”
杜睿抛出的这棵甜枣却是没有人愿意接,只道回去一定代为传达,杜睿看了也不禁一阵感叹,这个年代的人,乡土概念还是太重了,除非遭受天灾**,实在活不下去了,谁也不愿意抛家舍业的出海讨生活。
杜睿也不愿勉强,接着道:“还有一桩事,便是各个村子的田租!”
听到这个,众里正心中纷纷一惊,如今大唐的赋税制度为十五税一,倒也不算高,除去赋税,留下的粮食,一家人过活完全够了,只是如今他们已经成了杜睿封邑内的百姓,赋税多寡全都要杜睿亲定。
杜睿也不想让众人的心就这么悬着,笑道:“依我看,便三十税一好了,若是遇着荒年,我再行减免!”
本来杜睿是准备要全免的,他如今身家巨富,也看不上那些粮食,没吃的了,去买就是了,不过这年月农耕水平还不高,要是遇着天灾荒年,那可是大大的麻烦,杜睿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准备一番。
众里正闻言,纷纷口头称谢,大赞杜睿宅心仁厚,恨不得要将他比喻成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了。
杜睿赶紧让众人打住,接着说道:“不过可有一节,以后这农耕之事,你们可都要听我的!不然的话,田租照旧!”
杜睿这般说,众里正也是一阵为难,在他们眼中杜睿就是个贵公子罢了,如何懂得农耕嫁取之术,要是杜睿一味蛮干,倒霉的可是他们。
()
唯独早就得了实惠的杜家堡里正见众里正一副为难的样子,气道:“你们这些人,也真是小看人,你们不是时常问我,为何杜家堡田地里的粮食长势比你们那边的好吗?今日小老儿便告诉你们,那可都是少爷的功劳,要不是按照主人教的法子更重,杜家堡如何能年年大丰收,主人这可是给你们实惠,你们莫要不识好歹。”
众里正闻言,皆是一惊,连忙向杜睿请罪。
杜睿也不在意,道:“无妨!只要日后农耕之事,你们好生配合就是。”
前段时间入长安,太宗本来是要让他负责推行新式耕种法,和新式农具的,结果杜睿先是搞变法,接着又出师西征,将这件事放下了,如今也正好现在杜陵一代,全面推广,看看效果,再提醒太宗这件事。
将所有事都说明了,杜睿接着又在众里正的引领下,像个日后的小领导一样,在各个村落视察了一番,如今虽然正值贞观盛世,但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却依然不容乐观,虽然两餐温饱得以解决,但是距离小康之境,还差的远了。
杜睿看了一番,便又打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念头,当然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和后世的可不一样,可没有什么电灯电话,自来水之类的东西,当然杜睿有信心在他有生之年,将这些东西都鼓捣出来,但却不是现在。
他想要搞的建设,乃是重新规划,重新修路,重新建屋,当然最重要的是给每个村子建好厕所,不然的话,可不得了,杜睿可不想着每次来自己的封邑转悠都踩两脚大便回去腻歪人。
他封邑当中户口虽多,要想重新规划一番的话,所费也颇巨,但是那点儿钱杜睿还不放在眼里,他现在可是大唐暴发户,有的是金银。
打定了主意,杜睿便让冯照将他封邑之内的地势,村貌都一一绘制成图,冯照如今已经被杜睿培养成了一个合格的侦察兵,这点小事还难不倒他。
痛痛快快的享受了一把巡视领地的感觉,杜睿带着两脚泥回到了大观园,刚一进后宅,便是迎面撞上的黛玉都险些认不出他来。
“少爷!你~~~~~你为何装扮成了这副模样,要是让老妇人见了,定要责罚奴婢的!”
杜睿笑道:“我自己这副样子,姨娘为何要责罚于你!”
黛玉忙道:“少爷快去换了衣衫,奴婢去给少爷打水洗澡,老夫人将少爷的饮食起居都交给了奴婢,要是少爷这幅模样出现在老夫人面前,老夫人岂不是要责怪奴婢照料不周!”
杜睿笑道:“黛玉!你且看看,我现在像个什么?”
黛玉一愣,当真仔细打量了杜睿一番之后,道:“左看右看,也就是像个农夫!”
杜睿一笑,道:“没错!少爷我如今就是想要做个农夫,既然圣上不肯留我在朝堂,为国效力,那我也就只好在杜陵做个农夫,为国为民多打些粮食了!”
杜睿说完,大笑着走了,将目瞪口呆的黛玉留在原地看着杜睿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道:“若是当真能一辈子在杜陵就好了!”
正文 第七十四章 自卖自身(第二更)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杜睿将手中这份抄录来的魏征上给太宗的《谏陛下十思疏》放到一边,起身走到书房的窗前,沉吟了一阵之后,突然一阵笑。
虽然离开长安已经六月有余了,但长安那边,李承乾还是会不时的将一些要事编纂成邸报,发到杜陵,让杜睿不至于对当前的朝局两眼一抹黑。
对于魏征这篇在后世享有盛名的奏疏,杜睿并不陌生,前世也曾时常拜读,魏征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上这道奏疏,直言太宗之过,也是因为贞观十一年以来,随着杜睿倡导的变法,在马周,褚遂良等人的推行之下,大唐的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百姓的生活也渐渐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开春以来,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就在魏征呈上此文之前,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猎于洛阳苑,此后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悠悠。
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为这个在此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杜睿看了也是连连称道,其主题在于提醒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去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戒奢侈、恤百姓、戒焦躁、不自满、不放纵、不懈怠、纳忠言、远小人、克喜怒、明赏罚十个建议。
李承乾在这篇邸报上说,太宗看过魏征的奏疏之后,非常重视,说它“言穷切至”,以至于使太宗“披览亡倦,每达宵分”。
至于太宗是否像李承乾所说的那样“幡然醒悟”,杜睿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能听得进去意见,这本身就已经难能可贵,这天下万民也不至于要求太宗当真像个人民公仆那样,废寝忘食的劳心劳力。
杜睿正想着,传来了一阵叩门声,接着就听到宝钗道:“少爷!冯教师和杜二郎都准备好了,正在前厅等候,少爷可是要现在出门!”
杜睿道:“好!这便去!”
说着拿起挂在墙上的斗笠,戴在头上,便出了门,在前厅寻到了冯照和杜平生两个,骑上马,便朝着离杜家堡最近的曲江村赶去。
杜平生一路上,话也不停,愤愤不平道:“少爷!待会儿到了曲江村,看那老儿还有何话说!别的村子都对少爷言听计从,偏偏他曲江村一个小小的里正说三道四,百般推脱,就好像少爷要害了他们一样,这次非要那老儿下跪认错不可!”
()免费TXT小说下载
杜睿一笑,道:“偏你话多,人家千百年来的耕种习惯,其实我一句话就能改的了的,你的话也不要说得这么圆满,曲江村与旁的村落土质不同,和你说这些,你也不懂!”
杜平生嘿嘿一笑,道:“小人是不懂,可是总归知道少爷的话没有错处,少爷说什么,小人就做什么,不像那曲江村的老儿,就是头倔驴,要不是他们村子都是少爷的封邑,少爷又下了严令,他还不肯依从呢!”
杜睿笑骂道:“你这小子,也学会了这溜须拍马的活计,有道是眼见为实,我有不是神仙,还能什么都是对的,万一犯了错,可是害苦了一村的相邻!”
杜睿说的事,是几个月之前,杜睿到田间巡视之时,见田地当中,秧苗郁郁葱葱,生长的甚是密集,便将几个村落的里正找来,交给了他们移秧之法,有杜家堡的里正支持,其他村寨的里正也半信半疑的答应了,唯独曲江村的里正杜老实怎么都不肯同意,还跪在杜睿的面前让杜睿开恩,就好像杜睿当真要害了他们一样。。
最后还是杜睿担保,要是移秧栽种之法行不通,杜睿来供给曲江村所有村民的口粮,杜老实才勉勉强强答应了下来,不过看他那不情不愿的样子,杜睿也是哭笑不得。
三人马快,不多时就到了曲江村,老远就看见了杜老实带着村里几个管事的在道旁迎接,此前杜睿已经让人通知了他们,将要到曲江村看看稻秧的长势如何。
杜睿下了马,还不等他说话,就见杜老实一下子拜倒在地,杜睿笑道:“杜里正,今日为何行如此大礼!”
杜老实跪在地上,被骚的满脸通红,道:“小人此前糊涂,误会了少爷,还请少爷见谅!”
杜睿上前一步,将杜老实拉了起来,笑道:“不知者不怪,你等没试过,自然不知道这新式耕作法的妙处,如今既然知道了,可还有怨言!?”
杜老实连声道:“不敢!不敢!以后少爷但有吩咐,小人无不遵从!”
一旁的杜平生气哼哼的说:“你这老儿,我家少爷好心交给你们增产的法子,你却偏偏不识好歹,还以为我家少爷要害你们,如今那稻秧长势可好?你这会可是心服口服了!”
杜老实也知道杜平生是杜睿身边亲近的人,又是一阵忙不迭的请罪:“小人糊涂,还请二郎勿怪,勿要怪罪!”
杜睿摆了摆手,道:“好了!都不要在这里纠缠了,且去看看秧苗长势!”
说着便当先朝着田地走去,冯照紧跟在杜睿的身旁,杜平生在后面牵马,杜老实和曲江村的一众管事在一旁引路。
到了田地间,杜睿看着眼前一片生长的郁郁葱葱的稻田,心里也是喜不自胜,这稻种正是他此前让杜贵引进的占城稻,虽说自观众不能像江南一样一年两熟,不过凭借着优质稻种,再加上他的耕作之法,增产那是一定的。
此时在田间劳作的百姓看到杜睿来了,纷纷作揖下拜,如今在他们的眼中,杜睿就是个万家生佛,不但心善,减了租子,还教给了他们新的耕作方法,如今秧苗长势喜人,也都是杜睿的功劳。。
杜睿也在岸上连连回礼,又对着杜老实问道:“那红薯,花生,还有蔬菜等物,你等可都种下了。”
旁的村子杜睿还不担心,唯独这曲江村的里正杜老实,为人最是胆小,稍稍有些改动的事情,都是畏首畏尾的。
好在这件事上杜老实没打折扣,忙道:“回少爷的话,少爷给的那些种子都种下了,等来日有了守城,小人一定给少爷送去一大车,让少爷尝尝鲜!”
杜平生还在恼杜老实,闻言,道:“我家少爷可没什么缺的,你要是有心,以后就多多听从我家少爷的话,那边比什么都好!”
杜老实也是一脸的尴尬,连声道:“是!是!”
杜睿一笑,道:“你不用听他胡说,等那花生种出来,我还真要尝尝味道,杜里正!这农事不但关系着民生,还关系着国家社稷,你可不要懈怠,若是阴奉阳违的话,我可不饶你!”
杜老实虽然是个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