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杜睿道:“这权万纪虽然品德有亏,却也不是一无是处,其博闻强记,又专好工笔,若是使之为秘书监,倒也能人尽其用!这正是圣上的用人之道,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
宝钗道:“那少爷说,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方才少爷既然说权万纪是小人,却也有大用处,岂不是朝堂之上,小人越多越好了!”
杜睿见宝钗居然要和自己辩论,便笑道:“君子道德优秀,因此不谋私利。小人品德低下,为了自己利益不择手段。因此处之高堂,君子不为己忧,敢于直言,能使君主着重社稷,造福天下百姓,国家才能强盛。小人为了使自己得到皇帝的喜欢,阿谀奉承,迎求君主的喜爱,如果朝中尽是这种人得势,那么君主就会因为没有进谏,而且君主拥有无上的权利,也就会放纵自己的**喜爱,沉醉于欢乐享受之中,那么百姓也因为君主疏于治理生活困窘,江山社稷也就危险了。”
宝钗和杜睿相处日久也知道杜睿的脾气,见杜睿有了谈兴,便笑问道:“那少爷将来是愿意做个君子之臣,还是愿做个小人之臣呢!”
杜睿被宝钗问的一阵语塞,却也全然不在意,道:“我不愿做君子之臣,也不愿做小人之臣,只愿做一良臣,便足以!”
宝钗闻言,不免一阵诧异,在她的眼中杜睿便是这大唐一等一的君子,如何却不愿做君子之臣,便问道:“少爷!这又是为何,奴婢不明白了!”
“君子之臣犹如青松,重雪压枝头,宁折不弯。。比如朝中的魏征魏大人,他这类臣子,就是要圣上不贪图享乐,勤于政事,所以也容易遭到君主痛恨。比如魏大人若是遇到纣王就象比干一样没有好下场,魏大人常常直言进谏,便是圣上不也是时常被他激怒,那次太子殿下来,不就曾说圣上险些气的要杀了魏大人吗。”
杜睿说的是贞观六年三月时,魏征有一次强谏惹怒了太宗,退朝后,太宗曾怒道:“会须杀此田舍翁!”幸好当时长孙皇后在一旁,便问为谁,太宗道:“魏征廷辱我!”
长孙皇后听后回宫换了朝服立于中庭,太宗惊问其故,长孙皇后说:“主明则臣直,今魏征敢于犯颜直谏,皆由陛下明察之故,怎可不贺?”
可以说要不是长孙皇后贤明的话,魏征这会儿早就已经呜呼哎哉了。
“明主尚且如此,若是换了炀帝那般的昏庸暴君,魏大人便是有九条命,也不够杀的!圣上毕竟也是人,孔夫子也曾感叹三月不知肉味,圣人也有七情六欲,所以圣上也要在批奏全国奏折,处理军国大事之余,也有一些消遣活动,这叫劳逸结合,便是宝钗你,叫你整天面对一样菜蔬,你吃得也起厌了,况且几十年如一日?”
宝钗恍然大悟道:“原来这就是少爷所说的小人有小人的用处,君子有君子的用处了!君子太苦,所行之事,举步维艰,而小人又德行有亏,所以少爷才说愿意做一良臣!”
杜睿笑道:“不错,良臣非一定是君子。就比如陈平上奏事关大汉兴衰六策,居然无人知晓,乃诡臣也。再比如张良一生也没有和君主争吵,当然还有房大人,他们想要君主听进建议,或乘君主高兴的时候,或者通过君主能接受的言语,让君主治理天下,做一个好皇帝。此乃顺臣也,我便愿做这种人。”
宝钗听了点点头,忽又笑了,促狭的看着杜睿道:“少爷想做良辰,只可惜圣上却不知晓,弄得少爷如今只能在这大观园中,作一田舍翁!”
()
杜睿一阵语塞,笑道:“你这丫头,居然还来消遣我,看我来日不将你发遣出去,到作坊里也和一般妇人一同做工!”
宝钗也不害怕,逃到了门口,道:“奴婢知道,少爷舍不得的!”
说完便跑了出去。
杜睿一人在房中也是一阵笑,舍不得吗?还真是舍不得。
仔细想想看,自己重生到这陌生的大唐,到如今已经六年的光景了,虽然现实和他心中所想,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能亲眼看着这大唐逐步的强盛起来,他倒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虽然远离了大唐的政治核心长安,但是杜睿这些年来,对时局的变幻也是倍加关注,再加上李承乾时不时的过来,也会给他带来一些最新的消息,杜睿倒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贞观五年九月,倭国再次遣使朝贡,此次来倒是持礼甚恭,太宗大概也是不想和一个远邦小国一般见识,便派新州刺史高表仁持旌节前往抚慰,结果高表仁与倭国的国王在礼节上相互争执,未传达王命而回到朝中。
贞观六年七月,焉耆王突骑支派使节到唐进贡。原来焉耆人来大唐都走沙漠通道,隋末道路被阻,只得取道高昌。突骑支请求太宗再打通沙漠通道以便于往来,太宗准许。因此,高昌王鞠文泰痛恨突骑支,派兵袭击焉耆,大肆掠夺。
贞观八年正月,曾经兵围长安,终为大唐所败的颉利死了,对于这个登基之初的对手,太宗倒也没有为难他,反而下令遵从他们本民族的习惯,焚尸火葬。
贞观八年五月,吐谷浑可汗伏允派使节到唐朝进献贡品,可未返回原地,却到鄯州抢掠一番而归。太宗派使臣责怪他们,征召伏允到唐朝来,伏允声称有病不来,还为他的儿子尊王求婚,太宗假意准许,让他们来长安迎亲,尊王又不来,于是断绝婚姻。此后伏允又派兵侵犯兰、廓二州。伏允年迈,听信其大臣天柱王的计谋,多次侵犯边境,又软禁大唐使者赵德楷,太宗派使节传谕让其放回赵德楷,如此十次才让返回。太宗带引吐谷浑使者,在殿前平台亲自晓以祸福,可伏允最终没有悔改之意。
贞观八年六月,太宗派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统率边境地区以及契、党项族的兵力进攻吐谷浑,大获全胜,乘胜追击了八百多里。
贞观八年八月,吐谷浑再次侵犯凉州。太宗大怒,下诏发兵大举讨伐吐谷浑。太宗想任命李靖为统兵将领,只是因为他年迈,难以烦劳。李靖听说后,请求出征,太宗大为高兴。
贞观八年十二月,太宗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制管辖各路兵马。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分别为积石道、鄯善道、且末道、赤水道、盐泽道行军总管,联合突厥、契的兵力攻打吐谷浑。
贞观九年四月,任城王李道宗在库山击败吐谷浑军队。吐谷浑可汗伏允将野草烧光,然后率轻骑兵逃入大沙漠。
贞观九年五月,太上皇李渊在拱垂殿驾崩。
()
贞观九年八月,李靖打败吐谷浑,太宗下诏立伏允嫡子慕容顺为吕乌甘豆可汗。太宗考虑到他不能降服其民众,仍令李大亮率精兵数千人为其后援力量。
贞观九年十二月,甘豆可汗因长时间在中原做人质,国内人不归附他,竟被手下人杀死。他的儿子燕王诺曷钵立为可汗。诺曷钵年幼,大臣们争权夺势,国内一片混乱。太宗诏令兵部尚书侯君集等领兵援助,事先派使者宣谕劝解,如有不遵从诏令的,相机予以讨伐。
如今已至贞观十年,大唐盛世即将步入顶峰。
第三章 远行归来
贞观十年,一个璀璨夺目的年代,杜睿前世在诵读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不禁要被大唐的繁华所折服,再扫除了一切内忧外患,修生养息的数年之后,大唐正是从这时出发,开启了一段让后世无数人都称颂的贞观之治。。
远离了长安,远离了大唐的政治核心,杜睿也少了很多烦心事,虽然尚且不能亲身加入到创造这个辉煌盛世当中,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未免惋惜,诞生能亲眼目睹大唐逐渐的走向繁荣昌盛,杜睿依然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感到无限欣喜。
听雨轩内,杜睿倚着栏杆,看着雨滴打在湖面上,雨声虽然稀稀落落的,但是到了杜睿的耳中,此刻缺陷的格外安静。
“少爷!”黛玉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杜睿的身后,将一盏茶放在了杜睿身边的石几上,轻声唤了一句。
杜睿回头,见是黛玉到了,不禁一笑,他很喜欢这个柔弱的女孩儿,有的时候,杜睿都怀疑她是不是也经历过转世重生,不然的话,怎么会将《红楼梦》当中的那个林黛玉学了一个十成十。
“你身子不好!怎的不在房中歇息!这些事,让元春她们几人来做就好了!此时正值雨季,别再犯了病,就不好调理了!”
黛玉听着杜睿关心的话,心中不禁一阵悸动,面上也映出桃红色,道:“少爷!近几日奴婢身子已然大好了,若是连这些小事都做不来,奴婢在府中岂不是成了吃闲饭的了!”
杜睿闻言一笑,摇了摇头,见黛玉还是站在他身旁,便道:“有事吗?”
黛玉闻言,心中不禁一阵烦闷,暗恼自己嘴笨,不像姐妹们一样会说话,平日里见宝钗和杜睿每次在一起的时候,都是有说有笑的,可轮到她的时候,却完全变了样子,总是说不上两句,就相对无言,这让她的心中好像针扎一样的痛,自打进了杜府,她便将一颗心都扑在了杜睿的身上,对于自己的身世,她也清楚,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如今杜睿更是被太宗指婚给了安康公主,一个是大唐最尊贵的公主殿下,一个是流离失所,被杜睿收留到了府中的下人,奴婢,这其中有着天大的差别,在宝钗的规劝下,黛玉如今倒也没有了那般妄念,只是希望能时时的留在杜睿身边,早晚能见得到面,至少让杜睿心中能有她一点点位置,她便心满意足了,只是现在看来,便是连这点儿小小的要求,似乎都很难实现。。
黛玉的心中苦闷,低声道:“是杜贵大叔回来了,如今正在前厅候着!”
杜睿闻言,心中不禁一动,暗道:可算是回来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当初杜睿在这杜家堡里开了那么多作坊,全都交给了杜贵打理,到如今,那些作坊也已经一再的扩大规模,单单在杜睿那些作坊里工作的人数便已经超过了五千余人,便是放在后世,以杜睿这般规模,都可以称得上是个大资本家了,当然这也都是受到了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的局限。。
如今杜睿的七宝斋已然开到了大唐的各个角落,便是西域的一些国家,也能看到七宝斋的影子,公子纸,墨镜,糖,玻璃制品,镜子等等商品,为杜睿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俨然已经让他成为了大唐首富,说是富可敌国也不是妄言。
贞观八年秋天的时候,杜睿便派杜贵远行,出西域,前往欧罗巴洲,如今时间过去了一年多,杜贵总算是回来了!
之前的这段时间,杜睿一直都在计算着杜贵的行程,感觉也差不多应该到了,可是却始终不见踪影,这让杜睿不禁暗暗担心,这个时候,不同于后世,根本就没有及时的通讯仪器,再加上此行,要经过高唱,吐谷浑,以及西域众国,虽然此时因为大唐的兵锋震慑天下,那些西域的国家,对大唐商人倒也不敢留难,但是杜贵此行带着的货物可谓价值连城,难保那些西域的小国不会心存歹念,再加上语言不通,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
再加上此时东欧,北欧尚且还处在一片梦寐之中,杜睿给杜贵的地图也不近详实,万一杜贵走错了路,没有到达拜占庭,反而去了别的地方,那其中的危险可就不言而喻了。
好在虽然延误了些时日,但杜贵总归还是回来了,这让杜睿这些日子悬着的心也总算是落了地,赶紧起身,朝着前厅赶去。
到得前厅之时,杜仲一家人已经都在了,正拉着杜贵叙话,看到杜睿到了,杜贵忙上前见礼:“少爷!杜贵幸不辱命,总算是回来了!”
杜睿心中也是激动,拉着杜贵的双臂起身,仔细的看了看,见杜贵脸上已经需起了络腮胡须,面色虽然因为风吹日晒,变得微黑,但是整个人却精悍了不少,给人的感觉就好像铁塔一般。
“好!好!回来便好!回来便好!快来和我说说,此行的见闻!”
杜睿拉着杜贵坐下,此时杜云莲这个专爱凑热闹的也过来了,就好像平时听杜睿说故事一样,找了个好位置,一双大眼睛烁烁放光的看着杜贵,等着开场。
杜贵有些不自然的道:“少爷!小人拙嘴笨舌的,便是讲也将不通透,不如还是让韦先生来说的好!”
杜贵所说的韦先生,乃是当初杜睿初到杜家堡时,上门自建的一个年轻学子,姓韦,名铄,字行之,杜睿开始见他文采不错,特别是不死读书,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