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得!合着刚这么一会儿,杜睿和李承乾就成了难兄难弟了,两个人也是相视苦笑,很有默契的将这个话题放在了一边,继续前几日的话题。
最近杜睿已然得到了泉州那边传来的消息,船队已于上月出海试航,此次试航,目的地只是前往后世的台湾和澎湖列岛一带,虽然航程短,但总归是踏出了第一步,紧接着,环游南洋,乃至环游世界的目的也就更近了。
李承乾也对杜睿的海外勘察一事非常关心,当年杜睿给他画下的那张大饼,他可没有忘记,要是事实证明杜睿说得全都是真的的话,那么大唐将会在太宗和他两父子这两代人努力下,达到一个旷古绝今的超级盛世,身为君王最为热衷无外乎就是开疆拓土不断拓展自己王国的疆界,如今大唐在大陆上已然没有了敌手,那么海外的那些无主之地,自然就成了新的征服目标。
“承明!前次杜贵从欧罗巴洲带回来的那些物事,我也呈给父皇看了,父皇当时见了也是大喜,要是此次下南洋再成功的话,那些脑袋古板的酸儒也就无话可说了!”
()免费电子书下载
杜睿看着李承乾的模样,显然是对此次远航信心百倍,他也不忍打击这位太子爷的士气,便附和着笑道:“此次还只是试航,所去之地,在三国年间东吴大将朱温便到达过,还在那里建立了郡县,小弟组织这次航行也只是为了能让那些船工水手们熟悉大海上的情况,其实意义并不大,真正大的是小弟派遣的另一行人,他们已经自泉州出发,前往占城地界,寻找一种新的作物。。”
李承乾闻言,奇道:“新的作物?是何物?”
杜睿回道:“是一种新的稻种,这种作物产量高,而且成熟期短,还能一年两熟,如果能寻得到,小弟准备派人在剑南道和长江以南的江淮地区试种,到时我大唐仓禀丰实,便是遇到荒年,也能从容应对!”
李承乾被杜睿说得一阵失神,要是真的能如杜睿所说的那样,这天下可就真的称得上大治了。
杜睿没理会李承乾的反映,接着说道:“小弟在杜陵,闲暇之时还曾编纂了一部农书,重新规划了一番农耕栽种之术,又重新设计了几种农具,已然在杜陵的封邑试验推行,效果十分显著,亩产能提高四成以上,这次原本是打算要一并献给圣上的,但皇后娘娘病重,便将此事放下了,今日便托殿下之手,献于陛下!”
杜睿说着转身拿过来一部书,双面给杜睿无耻的印上了四个大字《天工开物》,这里面不但详细的介绍了,后世经过几代人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精耕细作的耕种方法,还有很多种农具的结构图,都是后人聪明才智凝结出来的财富,如今全都被杜睿提前“发明”了出来。
李承乾捧着书,已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呆愣愣的看着杜睿,好半晌才起身,对着杜睿深深一躬。
杜睿一惊,连忙伸手托住了李承乾的双臂,怎么都不肯让他拜下去:“殿下!这是何意,没得折杀了小弟!”
李承乾执意下拜,道:“承明远在杜陵,却不忘江山社稷,这等大胸襟,为兄拜服,当代天下万民谢过承明!”
李承乾根本就不去考虑杜睿所书的这本《天工开物》是否真的能提高粮食产量,对于杜睿的才智,早在六年前,杜睿一次又一次的解决困然他的难题时,他就已经彻底的拜服了,此时纵然杜睿说,以后人能站到月亮上去,李承乾也会深信不疑。
杜睿将李承乾扶起,笑道:“小弟身为大唐之民,所做不过是份内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故进已忧退亦忧,小弟恳请殿下牢记,无论是为君,还是为臣,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大唐江山才真能做到千秋万代!”
李承乾这下彻底被杜睿的大节操给震撼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今天下,何人能有这番博大的胸襟。
“承明,既然连你都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为何不留在长安,辅佐社稷,造福天下万民呢!?非要想着回什么杜陵,岂不是言不由衷!”
杜睿摇头,道:“殿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小弟年幼,纵然是留在长安又能如何,这朝堂之上虽然不乏房大人,魏大人,长孙大人这样真心为国的良臣,可大唐立国年头尚短,自魏晋前隋便发展起来的那些豪门大族势力依然庞大,小弟若是留在朝中,纵然是圣上和太子殿下保着,依小弟行事的风格,也难免要受人攻讦,到时圣上纵然有心维护,却也不免投鼠忌器,小弟又何必使圣上为难!”
李承乾闻言,也不免一阵失落,虽然说这些年来太宗通过北伐等一系列手段,巩固了李家皇朝的地位,但是那些发展了几百年的豪门大族的势力依然庞大如昔,轻易之间难以动摇,山东四大家,陇西八大家,便是他们这个皇族也是陇西八大家之一,真的要动了那些豪门大族的利益,恐怕就是皇室内部都不好摆平。。
杜睿看着李承乾失落的样子,忙笑着安慰道:“殿下也不必挂怀,小弟这个人性子懒散惯了,还是作一闲人的好,至于那些豪门大族,殿下也不必担忧,徐徐图之也就是了,总不会让他们翻了天去!”
李承乾最终还是带着沮丧的心情离开杜府的,他心中心心念念的就是期盼着杜睿能留在长安,做他的臂助,这几年他被魏王一党,蜀王一党不断的攻讦,下绊子,早就身心俱疲,要是杜睿能留在他身边帮他的话,他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可是这似乎真的很难。
大明宫内,太宗皇帝背着手在宫室内来回走着,时不时的看一眼,书案上放着的那部《天工开物》,杜睿给他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要是这部书当中所描述的耕作方法真的能成功的话,大唐的天下才真正能称得上是铁打的了。
“唉!乾儿!杜睿当真和你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番话?”
李承乾躬身道:“回父皇,确实是杜睿说的!”
太宗闻言不禁又是长叹一声,接着突然笑了,道:“此子之才果真不下姜子牙,张子房,若是生逢乱世,能得此子者,当定鼎天下!”
李承乾闻言大惊,慌忙跪地拜道:“父皇!杜承明一心为公,绝无妄念,儿臣可以担保!”
太宗走过去,笑着将李承乾扶了起来,说:“这个朕自然知道,要是他果真有妄念的话,朕还能留他活到今日,杜克明啊!杜克明!你这个好儿子,便是朕都眼热不已啊!乾儿!明日早朝过后,你便去杜府传旨,召杜睿进宫!”
见李承乾似乎有些为难,太宗不禁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大概此刻心情不错,居然对着李承乾笑骂道:“你这混账东西,难道朕还能给他摆个鸿门宴不成,去吧!”
李承乾听太宗这般说,总算是放下了悬着的心,忙躬身退下。
等李承乾离开了,太宗缓步走到了书案前,拿起了那部《天工开物》,笑道:“你这惫懒子,你想要作一闲人,朕就偏偏不让你如愿,非要给你套上一副缰绳不可!”
次日,杜睿在府中闲着无事,重新出山,将新编的《天龙八部》说得口水乱飞,宝钗等人听得激|情澎湃,向往不已,杜睿为了更加贴合实际,将故事放到了五胡乱华年间,正说到聚贤庄,乔峰大战群豪,杜睿爽的快要升天的时候,突然杜平原来报,李承乾到了。
“承明!又有新作问世,为何不叫上孤一起来听?”李承乾说着,人已经到了前厅。
杜睿见李承乾到了,笑道:“胡编乱造,只为了搏众人一笑,哪敢污了殿下的耳朵!”
李承乾笑道:“你不说,我却也不急,反正有宝钗执笔,承明的大作早晚也能流传于世!”
杜睿笑道:“那小弟还要多谢殿下捧场了,不知殿下此来又有何事!?”
李承乾道:“为兄这次来可是带着父皇的旨意,宣你进宫的!”
进宫!?刚开新书难道就要太监了不成!?
不过太宗的旨意,杜睿可不敢违抗,只好换了身衣服,跟着李承乾一起进了大明宫,这座后世享有盛誉的皇家宫室,杜睿前世也心驰神往,只是前次来给长孙皇后诊病,杜睿也没时间好好看看,这次当真是一饱眼福了,和这大明宫相比,他的大观园虽然建筑精巧,细致,却不免太小家子气了。
杜睿前世曾对大明宫有过非常详细的研究,也曾看过很多关于大明宫的建筑的著作,这座辉煌的宫室群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原名永安宫,太宗建造大明宫的初衷,原本是为给太上皇李渊居住,以尽孝道。但大明宫未建成,李渊就离开了人世,前世大明宫的修建也因为李渊的驾崩而停止,直到龙朔二年,唐高宗李治才继续建设,并于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
但是这一世,历史却发生了改变,大明宫并未因为李渊驾崩而停止修建,而是于贞观九年便彻底完工了,如今大明宫已经取代了太极宫成为了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
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后世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法国凡尔赛宫,十二个俄国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唐大明宫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塬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俗称“外朝”。主殿面阔八间,进深四间,每间宽5。3米。实测殿基高于平地15。6米,东西长75。9米,南北长41。3米,四周有宽5米的副阶。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殿前是一条长78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中间的御道和两侧的边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可能是牌坊式建筑,其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塬的高地,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诗句“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就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气势。
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长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是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庭。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称为“内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约200米处即为龙首塬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又名蓬莱池,面积约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状接近椭圆形,在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高5米多,称作蓬莱山。池的沿岸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