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封印&人间无限
成刚坐在下榻的西藏饭店大堂吧里,品尝着“拉萨啤酒”,也许是心情不错的缘故,他认为这号称用雪山之水酿成的啤酒确实不输于自己喝惯的金威啤酒。
几天来,他并没有出现任何高原反应,因此,他也毫不在意多喝几口,拉萨3700米的海拔对他来说似乎也只是个数字。
喝完两瓶酒,成刚决定去采购高原旅行的必备行装。来西藏时,他并没有选择直飞拉萨,而是先去了成都,在成都花了两万五万包租了一辆三菱吉普,经川藏公路而来,所以他并未刻意准备什么东西。
一路上他看着雪峰连绵,山尖上的积雪与天顶的白云融为一体,间或折射阳光,雪亮耀眼;唐古拉山脉温暖湿润的气候,将山体植被滋润的更绿、更丰;高山顶上,还常有大片牛羊散布在斜坡上,如团团白云、乌云停留山颠,格外有意趣。
他不由得想道:“唐僧去西天取经时,一路的徒步跋涉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那个时候起,他就决定到拉萨后,将以后的行程改为徒步修行。
初入拉萨的时候,他不免感到有些意外,这里道路宽阔平整,路面整洁,见不着想想中的垃圾纸屑等脏乱景象,道路两侧店铺装潢豪华,行人大多着装时髦,若不是商店招牌上汉文之下还有藏文,街上也还时常能见着三两个藏民手持经筒边转边走,拉萨就与内地繁华城市无异。
布达拉宫那俊丽的红白两色宏伟建筑,映衬在蓝天之下,矗立于高原平川,宛如不食人间烟火圣女。
进入一家很专业的旅行用品店,他在店主热情而“专业”的推介下买了帐篷、睡袋、常用药品、应急干粮、藏刀……等,背着如山的旅行袋,成刚决定回酒店休息,去享受可能是这趟旅途中最后一个象上等人生活的夜晚。
街上已是一片宁静,转经路上,专注的转经者摩肩接踵,不时有磕长头的人进入视线,阳光照射在街道两旁的玻璃窗上,再辉映到起起伏伏的人们的脸上和背上,这样的景致,带给旁观者的是一种难以忘却的感动。
第二天,成刚背着旅行袋开始了徒步跋涉。
渐渐地,拉萨在身后远去,放眼旷远的拉萨平原,远处矗立着一座座冷峻发青的山峰,看着那一座座山峰紧紧地相连横在眼前,他心中涌动着微温的感动和眷恋。
那因自身渺小而起的迷雾般的失落情感,隐约而真实的矗立在远处,就象那些山峰一样,看似很近其实已经很遥远。
所有的情绪都在燃烧的太阳下,化入了高远纯静的蓝天,只剩下崇敬。
成刚以意念坚定着脚步,顺着朝圣者的足印向圣山、圣湖而去。
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10月份,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都会从各地来到这遥远的阿里雪域高原,来到这圣地,用各自不同的宗教方式对这里的神山圣湖顶礼膜拜。这就是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阿里高原上的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了。
圣湖东侧的草地上,成刚选择了宿营地,不远处是一座寺庙,寺庙的存在使这片圣洁之地又平添几分神秘。
成刚走出帐篷,迎着几缕霞光看到了不远处的湖水,这一看,他只觉得身心一震,不由呆住了。眼前是一览圣洁的仙境,在刺破层层云彩的霞光中,这片高原圣湖笼罩在薄薄的氤氲中,俨然瑶池仙景一般。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团仿佛凝固的的云雾中有一缕青烟地直通天穹,宛如神话般的天梯。
一瞬间,成刚只觉得天灵开窍,居然从圣湖和远处的圣山雪峰感受到勃发的生命能量,似乎沉寂在脑海深处的印记被唤醒。他已经修炼的异常敏锐的感官,确确实实感觉到来自山水间的生命能,这是在别处不曾有过的感觉,他疑惑了,“难道真有神灵的存在”
刺亮的阳光恩赐地照拂着,平坦苍茫的大地在拔地而起的山体间,无言地伸展开去,以它几乎敞开着的不加修饰的胸膛,承接着金色阳光一遍一遍的深情涂抹,直到空旷的原野上那疏落的植被、一棵棵高大的窄叶树,连同寺院的金顶都燃烧成耀眼的金黄色,散发出一圈一圈的光环。
那些通往河滩的裸露的卵石如一颗颗朝圣的心灵,在阳光下发出眩光,与远处圣山的晶莹光芒辉映着。
成刚就这样呆呆地驻足观望,直到阳光远去
※※※
“阿弥陀佛!施主实在是有缘之人啊!”
随着一个宏厚的声音响起,成刚才发现身边站着一位僧侣。
“噢,大法师好!”成刚寻声看去,见是一个僧侣,便打趣地说道:“相见就是缘嘛!”
成刚的边说边打量眼前的僧人,这一打量不由得肃然起敬,他发现这决不是一个普通的僧人,他能清楚地感受到僧人所散发的旺盛生命力场,从他身上还能感觉到正直、慈悲和坚定。
于是忙点头示礼道:“大师,小子是个凡人不动佛礼”
“哈哈,有趣!”僧人笑道:“不过贫僧刚才说的是施主的佛缘,而非人间机缘。贫僧见施主刚才融入天际,似乎感受到什么,居然可以自然开顶,所以才禁不住称施主为有缘人,倒是有失打扰之礼”
“是的,大师法眼!”成刚道:“小子刚才感受到这山水的极强生命力,他们似乎是有灵魂的”
“哦!”僧人显然有些吃惊,他仔细看了看成刚,问道:“施主修炼过佛门无上功法?”
僧人似乎并不需要回答,他轻轻摇了下头又道:“应该不会,奇怪!…施主知道这里为什么会成为整个西亚的宗教圣地吗?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来自各地、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朝圣者,是因为圣徒门在这里共同感受到一种圣洁!圣徒们来这里祈求心灵的净化。
而只有禅修之人达到空、真境界时,才能在这里感悟到施主刚才所说的勃发的生命力!”
成刚被僧人的话引出了另一种思绪,心里暗道:“看来圣山、圣湖的生命力场是真实,并非自己的错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定了定神,成刚说道:“我没有接触过佛门功法,不过我自小就对生命的奥秘很感兴趣,为了搞清自身的奥秘,我自己总结了一套冥想修炼方法。因此,对生命力场特别敏感,就象刚才一见大师,我就感觉到您远强于常人的生命力场,我想您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那种具有傲世神功的高僧吧”
僧人叹道:“施主才真是高人啊,完全靠自己的领悟就可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贫僧凡一和尚,只是个行脚僧人,不敢称高僧,所谓的神功也就是对人体潜能的利用而已!”
听凡一大师这么一说,成刚不禁有些激动,他这些年来一直自己摸索修炼,本意其实就是想找到开启人体潜能的方法,但意外的是获得了精神异能(其实精神异能就是一种潜能,不过成刚此时并没有这样的联想)。
于是,成刚将自己修炼的十二字箴言功法,逐一解释给凡一大师听,希望能得到指点。几年来,成刚曾将自己总结的功法,解释给几个感兴趣的朋友听,希望可以从旁人哪里得到一些启发,结果是搞得别人一头雾水。他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练自己的功法需要悟性,懂就是懂,不懂就一定不懂。
凡一大师听完成刚的解释,沉思了一会儿,慢慢说道:“人体本身有很多内在潜力,各种各样的修炼,其实质就是要开发人体潜力并掌控和利用这种潜力的能量。
施主的十二字箴言很大程度与佛理暗合,而且,施主这种纯自然和随心的修炼,确实能够提升心智,还可以降低潜力自动触发的限制。不过,要想完全开启潜力之门,则需要配合特定环境下激发潜力并加以修炼,才能将潜能由被动激发变为主控利用。”
“哦!”成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沉静在思考之中。
夜幕悄悄降临,远处的圣山只留下暗暗的轮廓,湖边开始刮起阵阵凉风。
“天凉了,施主歇息吧,今天与施主一番交谈贫僧受益非浅,贫僧目前暂住在日苯寺,有缘再与施主交流。”
“再见,大师!”
看着凡一大师离去的背影,成刚心里盘算起今后的行程,“怎样算是特定环境,如何利用环境修炼呢”
~第三章 沙漠苦旅~
灰蒙蒙,黄橙橙,沙浪滔天。一串驼印远去,留下空旷世界。上顶重重九天,脚踏层层沙海,仰天长吼,至我何处?
答者洪涌而至,瞬时风石蔽天,金雨扑面,进不是,退亦不是。入沙去罢!惜哉,我欲顺驼印而去,那定有通天之路……
——《钝剑踏沙狂歌》
※※※
塔克拉马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北为天山,西为帕米尔高原,南为昆仑山,东为罗布泊洼地,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亦为世界著名大沙漠之一,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进去出不来”,因此,塔克拉马干沙漠素有“死亡之海”的称号。
※※※
与凡一大师的交谈,拓宽了成刚在自我修炼上的思路,以前他为了避免修炼出错,只是采用顺其自然的冥想修炼方式。
但现在他终于明白,要达到掌控人体潜能的目的,还需要配合特殊环境激发潜能再进行修炼,这与他一贯坚持的“不设条件、不求结果”的随心修炼方式有本质区别。
为了挑战自我、达到激发和掌控人体潜能这一梦想目的,成刚沿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谷,一路徒步穿行,横越藏北无人区。
这一路长途跋涉,平均海拔4600米,道路崎岖。沿途生活艰苦,自然风光诡异,仿佛置身远古洪荒,堪称是挑战自然,挑战人生的极致旅程,一路上成刚感受自然、感受自身、潜心修炼。
行程3600公里后,终于抵达新疆喀什,他只是稍做休整,便又继续前进,在经过了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之后,他毅然独自踏入了塔克拉马干死亡之海!
※※※
今天,已经是成刚进入沙漠的第四十二天了!
他呆呆的看着眼前这个残破不全的枯井,想起十天前第一次看到这口枯井时的兴奋,尽管没有水,但那毕竟是进入沙漠一个多月后,第一次见到人类所遗留的、除尸骨以外的痕迹,他觉得自己快要征服这片死海了。
然而,十天过去了,他现在是第十六次又回到这个地方。
成刚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确定方向,走过了东南西北每一个方位,但每次都在艰苦跋涉后又莫名其妙地回到这里,这口枯井就像有魔法一样,他隐隐觉得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将他引了回来。
进入沙漠后,尽管每天只用少量的水和干粮,但所携带的水和干粮还是在两天前彻底耗尽。
看着古迹般的枯井,成刚只觉得一阵悲哀袭来,心想难道这就是我的明天?自己修行多年的十二字箴言功法,在这次沙漠苦旅中终于获得突破、确确实实开启并初步掌握和了精神异能的应用,眼看死亡之海就要向自己俯首称臣了,却被这一眼枯井所嘲弄。
“真是天不助我啊!”
※※※
成刚面对枯井盘腿坐下,调动思感异能,按照十二字箴言的“感”和“悟”字要诀,将全身仅存能量集中供给脑部使用,试图揭开这大自然随意摆下的谜团。
太阳刚刚从东边的沙丘升起,那存不下半点热能的沙砾,早已迫不及待的将阵阵热浪如烟托起。
这时,一阵微风袭来,只见已进入混沌状态的成刚,他那原以为已经风干的鼻子动了动,似乎从微风中嗅出了什么。
他在箴言功法凝聚之下拓展的思感,确实捕捉到了微风的气息,那是一种枯燥的、毫无情感的、包含死亡的气息,是一种像他一样经过艰苦跋涉的气息,到了这里它已经非常微弱,但它似乎非常清楚自己该往哪里去。
成刚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缕微风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水草的气息,还有旺盛的生命力场……
于是,他知道该怎么做了,他决定不再理会日出日落指出的方位、不再相信星星、月亮的指引、也不再在乎沙丘地势的变化,把一切交给那缕疲惫的微风。
他强提精神,运用箴言功法的“御”字诀,追逐着幌幌悠悠的微风而去。
成刚象一部超负荷运转的机器,仿佛全身每一寸肌肤都冒出干枯的烈烟,他使足最后一丝气力,紧紧追随着那一线希望,曲曲折折走的尽是连绵的沙峰脊背。
也不知翻过了多少沙峰,为成刚所紧追的微风,变得越来越难以捕捉了,微弱的风已经不能使沙脊之上、那如线一般分明的分沙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