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封印&人间无限
握书中所阐述的各种理论。
随后,对于理论化学、高能物理、材料工程等一些专业,他是一边浏览学习、一边用精神异能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索,对书中专业知识进行印证和推论。
在此过程中,他将发现的问题,和对一些专业理论的延伸思考、以及部分应用推广的建议写成论文。
现在,对他来说完成一篇这种单一课题专业论文,根本不用停顿,双手如飞地以最快速度敲打键盘就可以了,半个小时就能完成。
他将这些论文,分别发表在不同的专业网站,为了不引起别人的狐疑,他将论文完成的时间,编排成过去三年中逐步完成的,似乎是直到最近才以论文集的形式发表。
半个多月后,他已经将所买的大部分专业书中所阐述的关键知识都理了一遍,论文也写有三十多篇,为了给自己近期发展计划创造条件,他才像上瘾一般地写论文,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两个科技领域,一是高能物理,二是材料科学。
做完这些,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转向了互联网,他需要利用网络四通八达的触觉,去学习和了解当今科技的最新技术动态,当然,对于最新的技术成果并不是随便就能从互联网上获得的,不过任何严密的网络安全措施在他眼中都形同虚设,思感的进入不是防火墙可以阻挡的。
但是,不要以为凭着思感异能,成刚就可以随意观看别人的东西,事实上在网络中,他能看见的只有构成“0、1”编码的无数脉冲信号,他的思感可以高速扫描电脑硬盘,在电脑硬盘里他看到的当然也是代表“0、1”的编码,本来他可以将这些编码直接解码,在脑中还原成图文信息,或者干脆将编码信息复制到脑中,但他不愿这么做,他认为那样的话,自己不是变成“电脑”吗?
他采用的做法是,利用电脑搜寻、浏览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当发现哪里可能有感兴趣的技术资料后,他将其中描述这些技术特征的电脑编码信息作为搜寻特征,然后利用思感,在对方的服务器硬盘中寻找该技术资料的编码文件,找到后,用思感作为载频将资料发回自己的电脑,然后就可以用电脑阅读了。
真是麻烦!但他认为这对于保持自己作为人的纯洁性是必要的。
没日没夜的数天下来,成刚的两台电脑已经被“塞”满了,可谓收获不小。他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顺便,去买几个移动硬盘和空白光碟回来,以后应该还会有大量资料储藏。
“接下来该做点真东西出来了”他信信十足地对自己说。
※※※
来到楼下,见张叔、张婶正在打扫客厅,他便主动向楼下的两人打招呼:“张叔、张婶,这屋都给你们打扫的我舍不得下脚了,你们歇着吧,我这里现在一个人,你们就清闲点吧,以后来往人多了,会很忙的”
“小成,你总算想起出来走走了!”张叔见成刚下楼,边忙着把清洁物品拿走
“是啊,你可的注意身体啊!”张婶接口说道:“我们看得出你是非常人,是做大事的,但工作起来这么拼命也不行啊,我们都来了快一个月了,你几乎连书房都没出过,看你这样,我们怎么闲得住?”
“呵呵,不用担心,我就这段时间紧张点,再说我身体这不是好好的!”
成刚走出大门,发现屋子周围的花圃也已经打理的俨然一个小型花园,回头对二老郑重地说道:“谢谢你们!”
两位老人感到成刚的诚意,心中一阵感慨、激动!老人本就是容易激动的,成刚这种话虽不多,却心意真诚外露的做法,紧紧抓住了两位老人的心。
※※※
成刚想起差不多二十几天没和外界联系,不由奇怪怎么没人和自己联系呢,这才想起自己早就关机了,而别墅的电话还没人知道。
“看来超人的头脑也有忘记的东西啊”他不由自嘲地想。
开机后,他先拨了邱枫的电话。
“喂,刚哥啊,你出关了!”电话刚一通,邱枫的男中音便传了过来。
“哈哈,不好意思,我忙糊涂了,你知道我的地方啊,怎么不过来”
“我打了几次电话都关机,我就知道你忙上了,再说我到了广州,后天才能会来”
“哦,你在广州?那就回来再说吧,我有些想法还需要你帮忙呢”
“没问题,我过几天就回来,还要去给林琴她们的音乐会捧场呢,你还记得吧!到时我们再谈”
“当然记得,好了,拜拜”
※※※
收线后,成刚正准备回房换衣服外出,电话又响起来,一看号码是李倩的。
“Hi,李倩”他赶忙主动打招呼。
“我说老板,你吊一下我的胃口就没音了!”李倩理智地埋怨声从电话中传来,“这麽长时间也不开机,让人担心”
“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在做些研发工作,不想被打扰就关机了,过几天我考完试,打算拿一些刚刚研发出来的东西和军方合作,你现在先准备一下,过半个月就来北京吧”
“好的!”
※※※
不知怎地,每次成刚和李倩讲话都都不由自主地变的严肃认真,仔细想想也许是一种防范心理,所以可以保持距离,可为什么有忍不住要把她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这是一种潜意识的矛盾。
李倩确实有她的过人之处,年纪轻轻却处世老练;漂亮娇柔却沉稳低调;做事热情却细致谨慎,堪称智慧与美貌并存!她是成刚心目中理想的助手。
自从上次成刚告诉她希望她来北京帮手后,李倩就一直在等成刚的电话。
在过去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李倩就赢得了NB公司主管的好评,现在她已经是深圳公司的副总经理,被认为是中国NB最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之一。
虽然有些不舍,但她仍然果断地递交了辞职报告,成刚对她有着说不清楚的吸引力,这几年呆在成刚身边做事,她觉得很塌实。对于成刚刻意忽视自己的情感,她心里怨恨过,由于有小美的存在,自己并没有提过什么非分要求,只是希望能从他身上感受一些温柔,可成刚总是给她装糊涂。
成刚离开后,她觉得自己空虚极了,成打的追求着被她冷冷的态度拒阻在感情线以外。现在,北京才是吸引她地方,哪怕放弃一切。
※※※
成刚打算等邱枫回来后,让他牵线联络军方,对于首先从什么地方入手,他最近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也有过许多想法。
在他看来,现阶段拿出的东西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当然是能较快时间完成的,又能够解决某种技术瓶颈提升武力;其次是要能在目前工业水平下可以生产的;然后还要是一种可以较大数量装备部队的。
想去想来,他认为最合适的应该是雷达系统,他打算首先完成所需的机载雷达,以及导弹的制导雷达系统。
他以思感捕捉空中的各种各样的无线电播,印证大学中学过的电磁场理论,和以前工作中所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结合这段时间从网络中取得的世界尖端军事应用技术,他已经在脑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
由于特殊能力的不断加强,成刚在尖端科技应用方面,有着任何研发机构都无法比拟的“视觉”优势,他通过对微观和宏观世界变化的直接、全面观察了解,可以用最简捷有效的方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他在对空中各种电磁波跟踪观察的时候,发现任何在空间移动的物体都会对覆盖它的能量场(各种磁场、力场、波动)产生相应的影响,虽然其中的很多影响微弱到目前的科技根本无法探知,但成刚却可以实在的把握到这些变化。
他选定了一些空中常见的电磁信号,例如,电视载频、短波电台、卫星信号、地球磁场等等,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很快就找到了这些电磁信号随各种移动物体的变化规律,可以说移动物体的速度、材料、大小形状等相关因素都被自然地“调制到这些变化中了。
他还仔细观察了这些磁场的变化,所引起的各种导体材料的电子运动规律,针对每种不同变化都找到了相应的材料介质可以“解调”这些变化信号,他打算利用这些“介质”材料合成的导体材料,采用全微带技术制成小型雷达天线。
然后,他应用高等理论数学,来计算分析被这种特殊天线捕捉到的各种磁场变化参数,并由此推算出移动物体的速度、位置、尺寸、材料等相关数据。
在系统软件部分,他自己主要是设计完成这些计算和分析的软件部分,其它功能部分,如跟踪、制导、通信、加密、火控等等,他是直接获取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机载系统,然后将不同功能的软件原代码进行比较,选出最优秀的功能代码部分,再经过自己的系统整合、优化,然后做成汉化界面。
至此,一套完整的、基于特殊被动雷达装置的机载系统就构思完成了,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它不需要发射信号,仅仅通过空间杂乱的各种电磁信号变化,就可以发现移动目标,而且在现有水平的计算机处理速度支持下,也可以同时锁定跟踪数百个目标,并根据目标的危险性控制发射、由同样的被动雷达制导的导弹攻击目标。
该系统如果再加上主动发射的脉冲信号,它可以准确确定空间中所有物体(包括相对静止的物体)的方位、坐标。
该系统所应用的理论并不新鲜,主要是它能够准确地捕获非常微弱的空间杂波的变化,并能够根据这些现有科技水平还没有发现的变化特征计算出所需的参数。
成刚利用他特别方法,经过纯理论计算,确定该系统作为被动雷达时,应具有如下性能指标:
对0…100米高度内,实物体积(不象常规雷达考虑照射截面面积)在1立方米以上,移动速度在50公里/小时以上的移动物体,清晰探测距离为400公里,对于高度在150米以上、体积1立方以上的物体,有效探测距离不小于1000公里。
这样的机载雷达系统,将使美国耗巨资装备的新一代隐型战机优势无存,现代战机所采用的隐形技术,在这种雷达面前只是个笑话,它是迅速提升中国空军战力的最有效、最廉价的途径之一。
~第九章 音乐无限~
经过反复地演算推论,和思感的观察验证,成刚确认这样的雷达系统是可靠的。
思感能量在对各种空间杂波的观察比较后,他还将适合不同应用场合、不同探测物体的空间杂波分类,椐此,以后还可以将这种雷达应用在不同的装备上,如,卫星、预警机、导弹、军舰等。
采用这种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由于不需要发射制导信号就能够及时准确地锁定目标,它可以悄无声息地钻进对方战机的体内爆炸,如果导弹有足够的射程的话,中国空军就一下子具备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能力,不过目前各国所使用的空空导弹的射程,都还不能发挥这种雷达系统带来的优势,这将是成刚下一个军事研究项目之一。
可以想象,装备了这样的雷达、火控系统的第3代战机,在空中戏弄先进的第5代战机,也就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精彩场面了。
成刚准备过两天应付了考试之后,就开始自己动手装配几套原型测试系统,然后,通过邱枫安排一个空军部队进行实用检测,等定型后就贷款量产。
他知道,这种设备的生产国家一定会主动提供贷款的。
※※※
埋头搞研发的成刚还不知道,他早些时候在一些专业网站上发布的系列论文,已经开始在学术界引起剧烈震动。
他独特的理论视觉,严谨而别出心裁的推论计算,使得他所论证的问题被许多专业人士普遍接受,即使是论文中对过去一些权威理论中出现的某些瑕疵的质疑,也没有被看作是后生仔的狂妄。
大家都在猜测和打听,这个叫成刚的学者是什么来路,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同行”,业内已经有人称他为“突起的天才”。
中国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院士傅宇龙老先生,这两天特别激动,原因是他看见了几篇署名为成刚的论文,这些论文启发甚至解决了他在一些关键性研究课题中碰到的问题。
更令他高兴的是,在今年报考他的博士生名单中,他发现了成刚的名字,他当即要求招考部门核实该考生是否与论文作者是同一人,如果是,他要求给予免试,直接录取到他门下。
作为一个在孤高的科技领域探索了一辈子的老人,大概没有什么比发现天才的接班人,更令人激动的了。
※※※
成刚今天也是特别高兴,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从小就钦佩的著名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