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法变






三妖闻言恍然大悟,暗思:“葫芦真君这番分析果然合情合理,无愧于三界第一智者之美誉,亏得吾等平日里还自负智计无双,今日方知自己那点智计,不过是是荧火之光,不及葫芦真君之大智慧万一,之前所言果非有意恐吓吾等,而是事实如此。”急忙齐齐恭身称谢;千年狐狸精略略平复思绪,说道:“真君一番指点,对小妖而言,实有拔云见日之效,本不该再作强求。奈何小妖亦因此自感不足,越发觉得难以完成女娲娘娘密旨,还望真君……”

他四个在此商讨多时,女娲娘娘身为圣人,岂能毫无感应?悄悄把神念探出,正好听到胡卢的长篇大论,女娲娘娘不觉冷笑一声,寻思:“本宫可没你说地那般高明,只知殷•子寿德竟敢落本宫地颜面,本宫就不可叫他好过。葫芦道人你虽分析的在理,但事间之事岂是如你说的那般简单?大道理人人会说,具体行事时又岂容顾忌许多?本宫倒要看看你如何收场!”

胡卢把手一摆,笑道:“贫道既然决意指点尔等,自然不会半途而废,尔等难处,贫道亦知,在此略作提示,具体细节却须尔等自行完善。败坏成汤江山其实极易,无非是消弱殷商国力和败坏殷寿名声,尔等可依原先的计划,迷惑殷寿,使其大兴土木、肆意奢华,殷商国力自然会被消弱,但尔等只可其伤财不可劳其民,甚至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善待万民,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积累善功,一方面亦可以扩大伤财地程度,总之是‘好处自己拿,黑锅别人背’。至于残害忠良,害倒也罢了,残就不必了,而且也是子寿德自己害,非是出自尔等授意。尔等只须装可怜,甚至在那些时候,还需出言劝阻。以那子寿德心性,只怕你愈是相劝,他愈是要杀;既然劝不住,自然不必坚持。切记女娲娘娘地尊严,即是尔等地尊严,只要时刻把握住这一点,时时占据大义之名,即使偶有差池,女娲娘娘亦非不通情理,自会还你们一个正果仙道。”

此一番言论,俨然是胡卢败坏夏氏江山地翻版,胡卢可谓是轻车熟路;不过三妖托身宫中,自然有当年胡卢无可比拟的优势。三妖本就是玲珑剔透之辈,如何不明胡卢之微言大义,尤其是听到“好处自己拿,黑锅别人背”之语,更觉当真是精辟之极,当即恭首称谢,言道:“多谢真君指点,小妖已明关键所在。”

女娲娘娘闻见,心中忽然涌起一股羞意,倒觉胡卢是真心维护自己颜面,但转念又一想,暗自冷笑道:“果然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纵观葫芦道人行事作风,此番言论倒似经验之谈。不过,葫芦道人你刻意卖好与本宫,难不成竟当真那存了非份之想?”

随即,三妖向胡卢请辞。

胡卢言道:“尔等此次依计行事,虽无大碍,却有小危。尔等能与贫道相遇,亦是

贫道可授尔等三人两项小术。一为潜踪隐迹,一为尔等能善加利用,莫负女娲娘娘一番厚意。”

三妖自是千恩万谢,真心感激。毕竟女娲娘娘亦不过是传了隐匿妖气之法和些许传讯媒介。三妖离去,如何行事。暂且不表;单说胡卢。望着娲皇宫自顾踌躇起来,寻思:“三妖之事已经安排妥当,见了女娲娘娘之后,贫道却该如何说话?”

其实女娲娘娘身在宫中,何尝不是心思复杂。心潮澎湃,犹豫究竟要不要接待胡卢。一面觉得胡卢似是真心实意维护自己的颜面,理该心怀感激;一面又觉得胡卢存心不良。对自己怀了非份之想。当真是进也羞怒,退也羞怒。

正在此时,忽有一道遁光落下,竟是人皇伏羲来了。伏羲此来乃因前事,毕竟殷•子寿德身为人间帝王,和火云洞地三皇五帝关系不浅,殷寿在“女娲宫”中做诗亵渎圣人,于情于理火云洞的众位人皇,均该来一个代表,向女娲娘娘表明立场。伏羲为女娲之兄,自然是当仁不让!

瞧见胡卢身影,伏羲略感诧异之余,面露喜色,笑道:“不期在此与葫芦道君相遇,道君即至自家门口,缘何徘徊不入?”胡卢同样面露喜色,倒不曾注意到伏羲话语中地语病,寻思:“有伏羲道友在场,确实是自己门口,正可解去些许为难。”尴尬地笑道:“贫道虽是早到一步,恰逢轩辕坟三妖出来,不觉耽误了一段时间,道友来得正好,贫道正要求见女娲娘娘。



伏羲畅笑一声,也不多说废话,招呼门童一声,便拉着胡卢来见女娲娘娘。女娲娘娘闻报,寻思:“兄长伏羲来见,来得却是时候,想有要事,顺势招待一下葫芦道人,倒也无可无不可。”当即吩咐童子准备灵果仙酿,来见胡卢和伏羲。

相见之后,各自见礼,依宾主落座;伏羲言道:“为兄此来,却是代表火云洞一脉,向妹子表明态度,既然那殷•子寿不尊天道圣人在先,妹子欲行惩戒之举,亦属人之常情,为兄及几位皇弟对此并无异意,只望妹子能约束门下,莫要迁怒整个人族。”

胡卢省起自己还挂着人皇帝师、人族圣父地名头,急忙附和道:“贫道此来亦有此意,适才又在门口巧遇轩辕坟三妖,已知娘娘心意。以贫道之见,娘娘之举虽是私怨,但也正合天数,颇有扶真灭假、兴周代商之意,诚为一大善业!”

女娲娘娘早知胡卢和轩辕坟三妖说了些什么,又见胡卢神态动作,忽忆当年相遇情景,不觉莞尔,寻思:“亿万年过去,这葫芦道人除了道行大进,声名日涨,性情倒也不曾多变,仍是怀有‘童真’,搞笑之极。如此简单的事情,何必如此激动?”失笑道:“说起来,倒是本宫不是,一时心愤,竟未曾问过众位意见,便擅做主张了。”

胡卢和伏羲自然是一个自称不敢,一个失口否认,俱言:“娘娘(妹子)此举正合情理,正顺天数。”气氛一时融洽,但胡卢和女娲娘娘两个地关系终是有些尴尬,俱不愿挑起话头,只凭伏羲自己,委实有些力不从心,随即冷场。

伏羲瞧瞧这个,瞅瞅那个,觉出气氛微妙,有心干脆挑明,直接撮合胡卢和女娲两个,却又恐妹子见怪,伤了双方颜面,坏了“大事”;顾左右而言他的话,又实在没有意义,只好闭口不言,寻思:“妹子和葫芦道友也真是,事情已经明摆着了,何必遮遮掩掩,徒叫贫道这作兄长地为难,真搞不懂你们两个究竟是怎么想地。”

胡卢见女娲娘娘低头不语,有心将前事说清,表明自己并无他想,殷寿在供奉自己的祠堂提诗,完全是个人意愿,何自己无关,但却不知如何措词,于是向伏羲使个眼色,希望伏羲能主动挑起话头,自己好乘势解说。

伏羲收到葫芦眼色,寻思:“葫芦道友何意?是了,定是人家小两口有私房话要说,不便贫道这‘外人’在场。”当即说道:“妹子呀,为兄此来也就这么点儿事儿,如今已经把话说清,别无他事,不宜久留。又值葫芦道君来一趟不容易,想必有不少人生问道须要探讨,为兄只好先行一步,待你们两个讨论有果,可要记得通知为兄一声呀,毕竟三界众修已经翘首静待良久,总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

女娲娘娘登时羞怒交加,待要发作,伏羲早“逃之夭夭”,远远传来一声:“你们两口子慢慢聊,就不用送我了!”胡卢这才听出伏羲话中古怪,满脸尴尬之余,深觉此时不是说话之机,见女娲娘娘含愤看来,心知不妙,唯恐被祸及池鱼,忙道:“贫道此来,亦只是向娘娘表明态度,声明殷•子寿所书和贫道无关。别无他意!别无他意!”亦“逃之夭夭”,空余女娲娘娘一人生闷气。

第三卷 130回 说惭愧哪个惭愧 道天数谁知天数

说胡卢万分狼狈地逃出娲皇宫,惊魂未定;略略平复又莫名生出几分畅快之意。这倒也不是说胡卢自甘坠落,或是因那暧昧的误会而洋洋自得;而是适才的情景,很叫胡卢觉得,更像一宗不好笑的玩笑却开过头的趣事,驱散了几分长久生命带来的落寂寞意。

回首望了一眼,那亘古存立于虚空的娲皇宫,胡卢心中暗叹一声,寻思:“尽管仍未和女娲娘娘达成彼此的谅解,反倒又显出几分愈加纠缠不清的迹象,但无论如何,贫道总是表露出应有的意向,接下来该是往万寿山五庄观一行的时候了,尚有良多事宜需要解决。”

胡卢驾起遁光,正行间,忽觉心血来潮,捏指一算;原是那纣王自觉颜面尽失,心怀不甘,下令将供奉大商治下所有供奉胡卢的祠堂尽数拆除。胡卢怒火中烧,待要再去寻殷•子寿德的麻烦,但转念一想,又有几分释然,寻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昏君自寻死路,贫道何必似匹夫一般,和他计较,他尽毁我人间庙宇正好可不在庇护大商子民,甚至顺势兴周灭商,即使是商汤那里,亦怪不到贫道头上。另有一宗好处却是那祠堂被毁,那一首诗自然不能独存,省得女娲娘娘面上不好看,借之来寻贫道麻烦。”

只是葫芦未知,就只因他庙宇被毁,另有多宗异事发生。天灾人祸不一概论之……

葫芦遁光何等迅速。须臾间便已行至那万寿山五庄观,胡卢与镇元大仙相见。叙过兄弟之情;镇元大仙命童子摆上果品,吩咐道:“唤你师兄姜尚前来。”复又对胡卢说道:“亏得贤弟指点,为兄才能抢先把那童子姜尚收入门下。如今已有六十余年。”胡卢想及记忆中地姜子牙虽名为阐教第一代弟子,修为却低地可怜。单挑竟是从无胜绩,随口问道:“不知姜尚现今修为如何?”镇元大仙接道:“说来惭愧。为兄竭尽全力,悉心教授,终是时日太短,为兄不擅人师。姜尚虽有前世功德,如今亦不过和前世修为相当。

刚刚才修成太乙真仙之体。说到授道课徒之术,愚兄却不如贤弟多矣。惭愧惭愧!”这倒不是镇元大仙妄自菲薄,却是因为胡卢门下一脉弟子都太变态了,随便一个几乎都是大罗仙家,太乙真仙似是不低,但和胡卢门人一比,自是难以比较。

胡卢闻言却是大喜,毕竟记忆中的姜尚仅仅是个寻常真修,未入仙境,能有“太乙真仙”一级地修为已经大大的出人意料了,不禁笑道:“姜尚修行未足百年,能入太乙仙家,几乎可与阐教十二金仙比肩,当真大大不易,兄长却是太过自谦。”

镇元大仙虽不知胡卢心思,却熟知其为人,更见胡卢神色不似作伪,寻思:“胡卢贤弟倒是知足者长乐,数枚人生果总算没有白费,惭愧惭愧。”

少时,飞熊转世之人——姜尚进来见礼;镇元大仙指胡卢言道:“此乃你前世之师,三界第一智者,天工至人道德无量显圣真君,亦是为师结义兄弟。”姜尚急忙给胡卢行礼,口称“师叔”;胡卢自怀中取出一条宝棍,言道:“此为你前世惯用兵刃,且拿去留作纪念吧。”

姜尚乃是历劫之人,投身六道轮回转世重修,连喝的“洗梦汤”都是特制地,如今虽是得人生果之助和镇元大仙悉心教授,修炼略有小成,终是修为尚逊一筹,未臻大罗之境,便不能将前世记忆寻回。只是镇元大仙和胡卢关系莫逆,时常和姜尚说起他前世之事,因此姜尚多少有个计较。

将宝棍接过,姜尚虽觉手中一沉,只须臾间倍觉熟悉趁手之感,仔细看去,只见:

通体一般乌黑,上下两道金箍;

重有一万八千,名曰如意神针。

姜尚心中骇然,寻思:“自己生具神力,从无甚趁手兵器,不意今天得此神兵,只是如此神兵,竟以‘针’名。”急忙施礼称谢,说道:“多谢师叔厚赐。”镇元大仙似知晓姜尚心思,笑道:“汝修道日短,前世记忆未复,见识甚是有限,若知你葫芦师叔惯用之兵,乃是重达一柄一百零八万斤的链子铜锤,便知此棍为何叫‘针’了。”

胡卢面露赧色,说道:“咱哥俩儿半斤八两,阿大莫说阿二,小弟固然全仗蛮力,兄长不也是只靠两子袖口糊弄旁人么?”镇元大仙笑道:“此乃贤弟自言,为兄可没有承认。”飞熊闻见两人玩笑,忙道:“若无他事,弟子就先行告退了。”

胡卢笑道:“且住,那棍乃是你前世之物,却不算甚见面礼,师叔这里另有一份礼物,却算是还你一份心愿!”说着,递一卷书籍与姜尚。

姜尚未感轻接,目瞩镇元大仙,镇元大仙却目射奇光:“痴儿,此书卷乃是汝师叔所撰写地《天地玄功》,可谓功参造化,三界无人可及,便是为师的身为圣人也有所不及,当年你未能修成此项绝世玄功,抱憾而终,汝师叔今日便是欲还你这个心愿,只可私下修习,不可随便将书中神通随便传授于他人,若有疑难可询问为师或你葫芦师叔。”

姜尚向胡卢行三跪九拜之师礼,收下秘卷。

待姜尚退去,镇元大仙将面色一整,说道:“日前传来消息,阐教有一门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