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法变
怪怨贫道施援助友?”
他二人在此争吵不休,明理则是忽然忆起一事,原来那宝尺名曰“乾坤”,原乃燃灯道人之物,无怪乎燃灯道人可以轻松应对,更几乎被其强行收走。太乙真人亦乘此隙把九龙神火罩收回,却见九龙神火罩上神光隐侮,似有裂痕,竟是伤损了,不觉心中绞痛,暗自伤神。
就在此时,忽闻隆隆马蹄之声传来,放眼看去,却见一队骑兵自陈塘关方向赶来,为首一将头戴金盔,身着宝甲,腰悬利剑,跨骑良驹,不是陈塘关总兵李靖是谁?待距离将近,李靖勒住战马,同时举起一手,令旗动处,身后骑兵皆止,丝毫不乱,果然训练有素。胡卢门下柏鉴见了,不觉见猎心喜,暗自点头称赞。
且说李靖双脚一夹,催马来到阵前,抱拳施礼,朗声道:“众位道友请了,不知犬子哪吒何在?”胡卢门下默然,东海龙族默然,阐教却不可默然,太乙真人收拾情绪,上前打个揖首,说道:“多年未见,将军别来无恙。”李靖面沉似水,冷声道:“敢问犬子哪吒何在?”太乙真人讨了个没趣,却也不好不答,无奈道:“令郎正在芦篷之中侍立。”
说话间,哪吒已从芦篷中出来,看起来精神萎迷的很。李靖先是狠狠瞪了哪吒一眼,接着淡然喝令左右:“来人哪,且将李哪吒缚了!”话音方落,自有军士哄然应诺,来缚哪吒。哪吒可怜巴巴地望向太乙真人,若非有这许多修士在场,尤其是若非有太乙真人在场,哪吒自然不会装可怜,自然会由着自己地性子来。
太乙真人地心情颇为复杂,迟疑了一下,终于说道:“李将军……”可惜话未说完,就被李靖打断,神色不善地问道:“道友可是欲管某家家事?”太乙真人怔了怔,终是长叹一声,无奈退去。毕竟师徒没有父子亲,当着这么多同道的面儿,以师徒之名管父子之事,好说不好听啊。何况李靖虽然师从地是渡厄真人,实际上却几乎等同于镇元大仙地再传弟子,一身修为更是不可小觑。再加上镇元大仙弟子稀少,难保不会赐给李靖几件防身之宝。又有朝**将职在身,镇守一方。多重身份加在一起,太乙真人还真不敢与李靖太过强硬。
此间种种,尚自年幼的哪吒自然无法完全领会理解,眼见神通广大地师父,竟然在自己的父亲面前退缩”了,一时诧异万分,神情不由得有些恍惚:“眼前之人是如此陌生,陌生到让他疑心,疑心眼前这位杀气凛然、威势逼人地大将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父亲。”
第三卷 137回 一波初平一波又起 御水破敌复被水困 (下)
“三公子,得罪了!”一个健硕的兵士沉声道。
哪吒并无应对,无意识地任军士把自己缚了、带走,到底只有七岁的他好象傻了一般,自己要被人抓走了,师傅怎么不来救自己,难道师傅怕自己的父亲,那个整日里与凡人肆混的父亲,在这一瞬间,太乙真人从前无敌、完美的形象就此崩溃,哪吒几如行尸走肉般无意识地前行。猛然间,哪吒回过神来,扭头望向李靖的背影,他不识得马匹好坏、灰甲优劣,他只是觉得这个背影好威武,好有吸引力,尽管现在的他还说不出“大丈夫当如是”之类的话,但不妨碍他心目中生出这样一个念想,为以之为目标。然后,哪吒想:“原来这才是我的父亲,我父亲比师傅更强?!”
待把哪吒缚回阵中,李靖的目光向阐教诸人所在的芦篷一扫,最终落在了云中子的身上,深深的看了一眼之后,然后自怀中取出一纸画像,转向太乙真人,把画像一抖,问道:“道友,可识得此贼道?”太乙真人定睛一看,奇道:“这不是
李靖的嘴角落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断然说道:“道长请慎言!此贼道正是朝庭画影图形所要捉拿的要犯,日前有百姓到本将那里出首,声称该要犯偕同一伙匪逆,在东海附近胁迫匠人为其修建芦篷,其师侄更在事后行凶打死匠人,横行不法。是以,本将今日带人前来,到此搜索,不意碰到诸位同道在此切磋道法。本将亦是道门。自是相信阐教诸修皆是道德之士,决计不会窝藏此类匪逆,更不会知情而不举。诸位若是碰到此人,千万要告之本将。朝庭必然重重有赏!”
太乙真人心下苦笑,暗道:“幸好刚才尚不曾将这李靖逼得急了,否则一旦此人恼羞成怒,当真作势抓人,甚至招呼东海龙族和胡卢门下襄助,想来对方很乐意落井下石。虽然云中子师兄道法高深,绝不至于因此入狱,但是。本教却如何丢得起这个人呀!”当即捏着鼻子应道:“将军所言极是。贫道这里谢过了。”
李靖心中暗笑,面上却大义凛然地说道:“如此说来,之前的出首之人定是误会了!”复又朗声道:“本将尚有公务在身,就不在此影响诸位切磋道法了,希望诸位同道能以苍生为念。勿要波及凡人。”然后向东海龙王微一颔首,说道:“敖兄。犬子另有大逆在身,前事尚待改日登门请罪。”
其实哪吒和龙族之间的矛盾,经胡卢与镇元大仙、龙族三方调停,已经事罢,唯一所差的却只是双方坐下来,当面锣、对面鼓地把话说透,便可就此揭过,而以三方的交情,根本无须如此,不意哪吒当真地惹祸的祖宗。他不思己过。却去搬弄是非,以至于现今阐教的众多修士。齐聚东海之滨,向龙族挑衅生事,今日之事,早已超过哪吒本人可以承担的范围,几乎可以算作另外一件事了。本来有胡卢作媒介,龙族和镇元大仙一门,早已算是同盟地关系,东海龙王和李靖更是早已熟识,平日里也是兄弟相称,自然不会多作纠缠,虽说自己儿子被老朋友的儿子搞的凄惨之极,却也没太往心里去,连的招呼也与平日无异,和声道:“贤弟说那里话来,丙儿与令郎大抵是意气之争,便是那李艮也是失手误伤,贤弟不要太过为难令郎,愚兄随时恭候贤弟再临东海,定然扫席以待。”
经李靖这一打岔,双方的火药味想浓烈也浓烈不起来了,阐教众修士彻底失去了继续和胡卢门下及东海龙族为难的理由。然而,若要阐教众修士就此退去,却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除了关乎阐教的颜面之外,发起人燃灯更不甘心错过此次收回自家宝物,甚至夺地落宝金钱等物地机会,至少阐教一众修士也须要一个可以接受地、顺势而去的台阶。但是之前已经证明,不论东海龙族,还是胡卢门下的诸人,均不可能轻易附首认错。”
适才李靖说话之时,虽然没有刻意宣扬,倒也没有特意遮掩。以众人神通,无意中听了九分,胡卢门下和东海龙族这边人多嘴杂,总有几个消息通灵之辈,尤其这六耳猕猴知事有“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的大神通,顷刻间便将此事内情理了打探个清楚明白。众人暗笑云中子倒霉之余,谁也不会真把朝庭地通揖当会事儿,即没打算邀功领赏,更没打算当面揭人短处。其实说到朝廷大逆,胡卢上殿痛殴一国之君,谁更叛逆些!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唯有六耳猕猴生性跳脱,又素有万物皆明地神通,向来言行无忌,才会干出这种事儿来。修为高深之辈或者会自峙身份,保持风度,东海龙王带领的那下虾兵蟹将却不管这许多,登时放肆地哄笑起来。
云中子乃是有道金仙,当初原是善心,不意竟中了暗算,以至姜皇后间接地死在了他的手中,凭白沾染极大之因果,虽然心中愤恨难当,却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天庭都不曾放在眼中,何况已是末路的商朝?岂料因为此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受窝囊气,之所以一忍再忍,无非是怕此事传扬开去,累及师门,叫人看了笑话。谁知怕什么来什么,终被六耳猕猴给说破。云中子登时勃然大怒,指着六耳猕猴知事,大叫道:“泼猴无礼!”
虽是如此,云中子却也不曾失了分寸,晓得六耳猕猴炼就天地玄功,近战实在难当,是以并不仗剑去取,而是掌心发雷,唤出八根通天神火柱,高有三丈余长,圆有丈余,按八卦方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已将六耳猕猴困在其中。待雷鸣柱震,每根柱内现出七七四十九条火龙,登时烈焰飞腾,正是:
三家会合非凡火,九转旋风占离地;通天柱内藏毒龙。龙吐烈焰火通红。
在天为日通明帝,在地生烟活编氓;在人五藏为心主,火内玄功大不同。
逢山烧石木成烬,逢金化虹透九重;苦海熬乾终到底。纵是神仙也难逃。
云中子声名不显,其修为早臻大罗之境,实是玉清门下有数之人,神通广大,实力却在知事之上,此通天神火柱与云中子自身修为相连,尽封八方方位,令敌人无路可逃。当真了得!
亏得六耳猕猴知事炼就天地玄功。元功深厚,虽被八方神火所焚,一时性命倒也无碍,但是到底疼通难忍。六耳猕猴有万物皆明之大神通,自然识得厉害。忙把避火决掐定,纵身向上来。便欲逃离火境,八方方位封尽,却也只有登空一途。岂料云中子早把六耳猕猴恨极,预在空中悬定另一秘宝,唤作照妖鉴,此宝非比寻常,善克天下妖类。
云中子料定六耳猕猴知事乃异类得道,又是出奇不意,必被照妖鉴所制。可惜待神光发出,云中子才知失算。那六耳猕猴份属四大灵猴。不入五类,本身属妖却更高于妖。照妖鉴虽是奇宝。善克大千妖物,却也奈何不得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逃出生天,岂肯干休?当即挥动五行水火棍,望云中子劈面打来。云中子却是不惧六耳猕猴,奈何经此一耽搁,胡卢门下的其它弟子及东海龙族地虾兵蟹将,早在柏鉴的调度之下,一齐施法,掩杀而来。
云中子自是警醒,不敢再留?急忙收了法宝,败退本阵。阐教其它修士亦知形势有变,匆忙间不及仔细组织,一窝蜂似的或驾祥云、或乘仙禽奇兽、或施精奇遁术,涌出芦篷,仓促接战。奈何乱战已成,人心不齐,又是在东海边上,地利早失。
胡卢本人由于三光神水甚为奇妙之故,对控水一道研究极深,有道是上行下效,门下地弟子自然亦是颇擅此道。尤其那应龙,本就是龙族龙子出身,于此道更是得天独厚,又有先天灵宝离水钩在手,就控水而言,绝对是三界有数的高人。更有东海龙族的全力配合,那些虾兵蟹将或者修为有限,但那个不是控水的行家里手,兼之数量众多,威势之隆,一时无两。
阐教诸修士地整体修为,本就逊于莫言等人,此时胡卢门下和东海龙族一并发力,阐教诸修便连数量优势也没有了,仓促间岂能抵挡?眼中只见人影幢幢,水势滔天;耳中只闻杀声振振,大浪轰鸣。便有奇宝,亦不知使向何方。
反观胡卢门下及东海龙族,却不存在这种弊端,根本就是有组织、有纪律、有预谋的冲杀。在柏鉴的组织调度之下,各有分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此等境况之下,岂有不胜之理?若非顾忌到后续影响,胡卢门下及东海龙族不曾下死手,以驱赶为主,只怕经此一役,阐教精英,只怕还要折损大半呢。
且说阐教诸修士大败而走,由于胡卢门下及东海龙族不曾穷追猛打,教内又有密法联系,倒也容易聚合。再次聚合之后,阐教地诸多修士自然是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言道:“葫芦道人地门下和那东海龙族委实欺人太甚!我等此番大败却是不值!”
燃灯道人见此境况,心中暗喜,一改之前的鼓动之意,假意道:“所幸诸位同仁并未折损根本,已是大幸。不知以诸位同仁之意,吾等是就此离去,甘拜下风,还是返身再战,誓要讨还一个公道?”
太乙真人这次反倒比之前还要积极,盖因此事终是因他地弟子哪吒而起,本人又曾输了一阵,如今累及众多同门颜面受损,不找回场子,岂肯轻易息事宁人?当即说道:“这还用问,自是返身再战,誓要讨还公道!所虑者芦蓬已毁,即便再建,但也架不住对方再次御水冲击。”
阐教诸修纷纷附合:“合该如此,确实如此。”云中子这次表现得却是比较积极,他虽是有道之士,也知如此大违本心,但之前知事之言实在过分,终是咽不下这口气,说道:“彼等所峙者。无非是身在海中,又擅控水。据贫道所知,掌教老师有一宝瓶,内盛三光神水。乃先天无上之神物,万水之源,威能非比寻常。若能讨来借用一时,用三光神水布下一阵,围困东海龙族,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岂不快哉?”
众修闻听此言,尽皆大喜;其中尤以燃灯道人为甚。燃灯道人之喜却与别个不同。他喜的是如此一来。势必要惊动元始天尊,寻思:“势态扩大乃是好事,只是贫道却不可出头。”当即说道:“云中子道友所言极是,贫道尚须坐阵此处,不能轻离。能担此任者,非广成子道友不可。毕竟广成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