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法变
但履癸并不知情,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帝气泄去的感觉,于他来说再熟悉不过,和日御数女也没甚两样,自以为早已习惯。并不以为异。反而因为帝气减少,更容易控制,让履癸认为完全领悟了新力量,自觉从此万法不沾,可以无敌于天下,当真可以惟我独尊啊。
且说商军暂且退去,履癸回到宫内,眼见满朝文武、一众巫士个个垂头丧气、愁眉不展,心中不以为意。笑道:“众位爱卿何必如此?之前寡人所惧者,不过修士法术,如今即知寡人有帝气护体,万宝不落。万法不沾!那九鼎护国大阵不分敌我,要来何用?弃之和惜!去了也好,省得妨碍寡人破敌。待明日一早,寡人亲自引军出战。区区百万大军,何足挂齿?”
一班宠臣闻言,见履癸倒也不似说笑,有此救命稻草。也觉心中略安,急忙大表忠心,恭祝履癸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老祖宗等巫士则是怔了怔。凡人不知究理。他们焉能不知?面面相觑之余。忽觉有些好笑,暗道:“原来人皇履癸竟是个蠢货。怪不得葫芦道人能逆天改命。”有心说明,转念一想,何必呢?何苦呢?既然多留无宜,没有取胜的希望,实在没必要多事,不如早去。
于是乎,老祖宗等人也不再多言,连夜离开夏都;风伯叹道:“原拟助夏灭商,借此机会大兴我巫族一脉,怎料事与愿违,谋事不成,反害了多多儿郎们地性命,如今吾族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商侯取胜之后,必将全力打压吾族,我族势必将不容于洪荒大地,据闻天帝也与那葫芦道人关系暧昧,天界也非我族可容身之所!既不能容于天地,我族必然前途惨淡,吾等复有何面目再存于世间?”
众巫闻言皆叹,雷神接道:“某家早说不可与那葫芦道人为敌,你等偏偏不信,非要说劳什子‘人皇乃是天命所在’的说法,事到如今,却去怪谁?平白树下这等可逆天改命的大仇,如何是好!”老祖宗言道:“此事只怪某家轻信大兄共工之言,方有今日之果;某家怎地也要去黄河边上,问个清楚明白。”雨师接道:“唯今之际,只有如此,更关键的却是如何为吾族以后谋得一线生机。”
一行巫士各用巫术遁法行至黄河,以秘法传讯于共工,言道:“祖巫何以误吾巫族!”正是:其声悲切,不忍卒听;其音凄厉,天亦恻然;其心哀怨,寒风萧萧;其意惨淡,细雨淋淋。
少时,祖巫共工回应,问道:“缘何至此?”老祖宗遂把事情梗概细细叙了一遍,说道:“大兄曾言,人皇乃天命所在,才会有今日吾等助夏灭商,不意那葫芦道人竟有逆天改变之大神通。如今族中儿郎损失惨重,战力大衰,又得了罪商侯,再难借到人族气运,待商侯登上人皇之位,便是吾族灭亡之时,大兄有何话说?”
祖巫共工大怒,黄河一声沸腾咆哮,说道:“人族乃是洪荒主角,天数至此,万难更改,人皇身为人族之主,便是天命所在,岂会有假。然人皇或有成就人皇道果机缘,或寿元有尽,势必不能久存于世,始有禅位之说。自大禹之后,夏氏废禅位,改为家天下,本就未得三教许可,能传四百年余年,乃因禹王遗泽,本已属万幸,如何当得天命之说?尔等曲解吾意,以至有今日之恶果,有何面目质问于吾?某家对尔等千叮咛、万嘱咐,不论何时莫要得罪葫芦道兄及其门下,尔等可曾记得?”
老祖宗闻言,诚慌诚恐,已知自己错处,忙问:“事已至此,吾族已临灭顶之灾,皆是弟子错也。还望大兄为吾族指一条明路,弟愿粉身为吾族换一线生机!”
祖巫共工长叹一声,说道:“某家身困此地,已不能主持大局,千年前,某家与葫芦道兄颇有些渊源,原本还可叫尔等求助葫芦道兄,以葫芦道兄智计功德,只需有心,当可护得你等无恙。怎料你等不听吾言,把葫芦道兄得罪了个尽净,吾亦无法。唯今之计,尔等只有去地界向后土求助,或有一线生机。”
随后,巫族从共工之计,一并投入祖巫后土化身平心娘娘门下,入驻地府,自此退出洪荒世界。然天地之上再少见巫士踪迹,便是此理!
第二卷 111回 末路威风难久存 新朝气象锦添花
说九鼎护国大阵即破,诸侯联军自是准备不日攻城;早,有探马来报:“夏王亲自出城讨战。”商侯闻报笑道:“夏王果有几分勇气!能人所不能!不愧为当代人皇!”遂率各国路诸侯,点齐兵马,亮全队迎战,对阵履癸于夏都城下。
双方阵前对圆,两军对比鲜明。诸侯联军士气正盛,自然是士不哗,马不嘶,戈不乱;肃然静立,齐整有序,法度森严。夏军这边却是截然相反,嘈嘈杂杂,吆吆喝喝;车疏密不等,马前后不齐,人行立不一。毕竟不是人人都如履癸那般信心满满,适逢老祖宗等不辞而别,更是雪上加霜。
话不投机,履癸即刻鼓众而进,直压诸侯联军。商侯登上车楼,亲自击鼓;以庄军威,柏鉴持麾指挥诸侯:黎、沙、、仍四国之军,攻武能言所率之军;杞、洪、、冥四国之军,攻侯知性所率之军;无终、、息、柏四国之军,攻琅辛所率之军;莘、男、六、蓼四国之军,攻芶肥所率之军;柏鉴亲统商军主力来敌履癸。
应龙、女魃夫妇左右持幡大呼:“下车投降者有赏,擒暴君与奸臣者封重爵。”
夏军兵将,本就人心不齐,闻得此言登时骚乱,前后左右四军,倾刻间相继而溃。于是竟得四面合击履癸之势,而先诸侯师接战者,又皆夏氏之降兵。履癸见四面皆夏兵自来相攻,而军中锋将或降或死,乃率平日厚养的猛士,愤怒而出,手持长铁神钩。乘战车出战。钩及处,无不摧灭;夏之降兵,皆不能挡;诸侯之军,亦不能阻;一时所向匹靡,如入无人之境。当真了得
正是:修士能敌者不欲战,诸侯欲战者不能敌。
人皇之位终非等闲,即使履癸败亡在际,亦没有那个修士愿意结此大因果,害怕那几尽无边的大业力缠身,修为再难有进境。何况履癸身此时仍尚有些须护体龙气。虽之少许,但仍是万法不沾,乃是众修士亲见,料想法术法宝皆不能凑效。失了神仙法术,单凭自身勇力,依照履癸吃了春药似的凶猛,绝大多数修士还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当真能够战而胜之。万一败阵,岂非颜面尽失?于是只作壁上观。
说起来,履癸这只不知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的人皇真个幸运。尽管一早将自身帝气几乎泄尽,仍可自欺其人。仍可埋过商军众多修士,称雄一时。当然,如果履癸能以一已之力,颠覆战局,众多修士决计不会坐视不理,即使会结下难以化解地大因果,亦顾不了那许多了。
眼见履癸往来冲突,望中军杀来,商地重将庆辅大怒,传令:“弓箭侍候!”于是万箭齐发。奈何履癸及其心腹部下皆身披金甲,矢不能入,只把战马射倒,战车再不能独行。履癸乃率众跃车而下。步行冲阵;庆辅又令:“可射其面目!”
商军经过柏鉴悉心调教,极为精锐,神射手亦甚多;便以履癸之勇武大能。亦不能全避规避,面上竟中了三箭,靡下猛士亦伤亡惨重。履癸见了,不由得怒发冲冠,将大铁钩交于单手,自拔去矢,来战庆辅。庆辅夷然不惧,奋勇挡之;不数合,戟挡之戟折,戈挡之戈折,改持车辕挡之,犹被击折左臂,可见履癸神力,幸有左右军士拼死相救,这才保住性命。
柏鉴早见履癸勇力,实非寻常人力所能挡,又知修士顾忌,遂令军士取夏军之弃车,四面层叠以阻履癸冲阵,然后用箭矢乱射。履癸真个勇猛,双手舞大铁钩,拔打箭矢,冲到车前:有兵将向前者,信手击杀;有战车阻路者,随手击破。
不论履癸曾经如何作恶,待靡下心腹亲卫独士却是甚厚,因此这些心腹猛士皆久战而尽死,竟无一降者。履癸孤身冲出车阵,见左右亲随损伤殆尽,亦知大势已去,只好突围而走。诸侯四面围追堵截,履癸则跳走如飞:若只一人抵挡,一击即死;有车阻碍,一跃即过;至于身后追兵,履癸走如飞马,皆不能及。
观战诸侯文武,甚至一众修士,无不感叹履癸之勇。
履癸孤身回到夏都城下,但见城内旗织已改,尽是诸侯之军;原来柏鉴早有计较,怎容履癸再回城中?随即,诸侯联军追至,四面围定,齐声大呼:“莫走了夏王。”履癸无奈,择路冲杀欲走,奈何诸侯联军百万之众,层层堵截
千里,皆有兵将,实在是杀不胜杀。履癸虽具勇武胎肉体,到底敌不住过人多势重,孤身奋战七日夜,力竭被擒。
这也是亏得商军精锐,虽不敌,亦不乱;若非如此,还真有可能叫履癸逃走。
大势即定,商侯遂招集诸侯,处理战后事仪,有功记功,有罪问罪。众修士不愿直接出手对付履癸,怕结下解不开的大因果;商侯何尝愿意斩杀履癸,担上弑君恶名?讨论日久,终给商侯想出一策,将履癸囚于亭山。
—
亭山四面皆水,并无舟辑,履癸空有惊世勇力,亦无法走脱。履癸自此过上了野人一般的生活,没有大屋豪舍可居住,没有珍羞佳肴可享用,也没有嫔妃宫娥相伴,以至伤心忿恨,抑郁愤闷,忧苦痛恨,常叹:“吾悔不杀子履于夏台,何致有今日也。”三年后,履癸郁郁而终,恨恨而死。
“安置”完履癸,紧接着自然是处置履癸的一干宠臣,或杀或囚,不一一细述。阐表轮到琅辛时,以众诸侯之意,之前五方诸侯横征暴敛,皆有此人而起,自该直接处斩。琅辛本人却是面不改色,问心无愧,又有附近的民众为证;众诸侯竟找不出琅辛有半点为恶的罪状,或强令其有罪,竟有一众乡亲父老求情,实在难以决断。
正在这时,忽有一道祥云降下,却是天庭不甘寂寞,欲行那锦上添花之事,玉帝派遣太白金星前来宣旨。太白金星问明情况,笑道:“琅辛实乃盖世能臣也,玉帝欲征其上天为官,位列仙班,众位可否卖天庭个薄面,不再计较?”
莫看太白金星嘴上说的这般客气,那是人家会来事儿,众位诸侯哪敢不应?当于风向立改,齐齐附合,皆道:“天庭果然慧眼识英才,吾等凡人不及也,险险错怪好人。”又与琅辛道:“吾等肉眼不识泰山,还望琅大人勿怪。”
琅辛心中不屑,面上却是无悲无喜,笑言相应;太白金星见了,暗自点头,寻思:“原不过是看在葫芦道人面上照应一二;如今看来,此人确非等闲,委实难得。单凭这份荣辱不惊的心境,环顾天庭,也不曾见,真真是一个不可多得上上之材。”
随后,太白金星开始宣旨册封,为部分修士加尊号:胡卢门下应龙称“圣心覆海大圣”、女魃称“圣手丹心娘娘”、明理称“神异点化天师”;阐教门下广殊子称“广殊文法天尊”、清虚称“道德真君”;截教门下罗宣称“真灵圣火天尊”。
胡卢一众师徒对此实在是有些无可无不可,很有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意思;阐、截两教可就炸了祸,原以为人人有份,怎料大相径庭,纷纷问道:“太白仙官,你有没有搞错?吾等一齐参与伐夏,为何只给他等几个加尊号,却无吾等的份儿?”
太白金星早有意料,解释道:“此次加封尊号,和参与伐夏并无甚直接关系,只看柏鉴道友身为三军之帅,却未在册封之列,便知一二;以上册封只因他等几人在伐夏途中,或参与了救助良多军士,或参与解除千里毒疫诅咒,皆有大功德于天地;众位却不曾参与,所以……”
阐、截两教修士面面相觑,悻悻而退,大多闷闷不乐,尤其是广成子和慈航道人;他两个,前者因得罪胡卢在先,去火云洞求药未果,以至错失功德良机;后者更是冤枉,广殊子和罗宣已经把机会送到慈航道人眼前了,他却不知把握,到头来却去怪谁?
此事告一段落,琅辛自随太白金星上天为官暂且不表。
且说商已代夏,商侯登基称帝,分封列国;胡卢师徒随即齐齐功成身退,其他修士,有愿在新朝为官地,商侯皆视其功劳厚待。商侯及大部分文臣武将皆属人教,老子门下又只有玄都大法师一个正式弟子,自然不必细述。倒是阐、截两教修士不少,伐夏之战中出力甚大,由于其中的绝大多数,不会直接在新朝为官,商侯只好转而重用和两教有关的人文臣武将,甚至是两教的三代弟子或外门弟子。
不过阐教修士终是不如截教修士表现抢眼,阐教门人亦不如截教那般人数众多,尽管商侯深通为君之道,不曾刻意偏向谁,但在商侯的内心深处,无疑更看中截教多多;因此阐教在一定时间内,只能作为商侯用来平衡朝中截教势力的存在。
第二卷 112回 至火云了却旧事 到天庭偶有见闻
事虽定,却还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