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动力
此话一出,雪风顿时大悟,原来神棍所说的并非全无道理,计算机若只有二进制,它所能描述的也就只是一个二维的世界,是个直观的、静态的世界。计算机本身并不知道什么是是非对错,它的一切判断依据都来自于使用它的人,人赋予它的判断依据越多,它所能判断的事物也就也多,判断的精度也就越高,但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过程,它只是忠实地把人的思想、意志、是非观体验出来了而已。这不是智能,而是计算机的特性和职能,就象树要长高,人要吃饭一样。
人们判断一切事物是非对错的出发点,就是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思想情感,人们去看世间的事物才有了是非对错,这就是人的智能。
一千个观众的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也正是每个人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但对计算机来说,同一个软件,即使是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其结果却必然一致,因为它在诞生之初,就被软件的制造者赋予了是非标准,因此绝不会产生第二个结果出来。
就像我雪风设计的烽火台,在遭遇同样的黑客攻击时,它都会有反应,这并不是说计算机聪明,而是我的智慧在其中得以体现。并且,它们的反应还会是一样的,绝不会因为它装在我的机子上就判断得准,而换到了你的机子上它就判断不准了。
换一句话说,就是我想让它干啥,它就干啥,如果当初我设计软件的时候,指定了狗屎是香的,那么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就只能是香的,绝不会臭!!!
即使换一万台机子,结果也是一样。而且,二维的世界,毕竟太过于简单,事物永远只是停留于表面和平面之上,0代表正确,1代表错误,难道除了好坏、是非、对错之外,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吗?
现实中可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从这几点上分析,这叶名扬说得话确实是大有道理,如果计算机没有自己的思想,就不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又怎么会产生智能呢。
叶名扬看雪风半天没有说话,只是站在那里发呆,就知道他是理解了自己的意思,不禁有些欣慰,拿起茶杯继续品茶,只等雪风思索完毕。只有那克林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对于她来说,叶名扬的话则过于玄乎了。“太对了,太对了!”
雪风突然叫了起来,兴奋地看着叶名扬,“叶先生所说,确实有道理,要让计算机产生智能,则计算机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是非观。计算机不应该只是个二维的平面世界,它应该是向三维立体的世界发展。”
“呵呵!”叶名扬笑着放下茶杯,“看来你确实是明白了。可惜啊,世人却不这么认为,而认为我是在说白话,说瞎话。”
“那是他们看得不如你远,你是位富有预见性的智者,至少,在计算机智能这方面,你是能切切实实指出解决方向的人。”叶名扬笑道:“怎么?你不认为我是个只会说大话的神棍了?”
“哪敢!”雪风指着那证书,“这证书我还是能认得出真假的,只是我非常好奇你怎么会有这个证书,所以就拿话激一激你,本想看看你是否真在化学方面有成就,没想到…”雪风顿了一顿,感慨道:“现在看来,仅凭你刚才的太极太玄论,你拿到这证书,也是当之无愧的。是我太浅薄了,古人说大隐隐于市,三人行必有我师,果然是有道理,今天我算是服了!”“呵呵,小兄弟,你错了!”
叶名扬继续笑着,“在计算机方面我是当不得你老师的,你今天辩不过我,却是因为另外一个原因?”雪风茫然,“另外一个原因?”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突发灵感(上)
“有一句话说的好,永远不要和哲学家辩论。”
叶名扬笑呵呵地看着雪风,“你搞计算机的,怎么能辩过我一个搞哲学的?”
“哲学?”雪风诧异不已,自己刚开始以为他是神棍,后来以为他是搞化学的,再后来是计算机,没想到叶名扬倒是自封了一个哲学家,真是让人好生奇怪。
叶名扬解释道:“我是个研究规律的人,按照现在学科的划分标准,可不就是哲学嘛。搞哲学的人都在研究规律,而我研究的却是规律的规律,是一种让万事万物都能适应的规律,叫做普适规律。”
今天叶名扬给雪风的意外实在是太多了,雪风一下还无法理解普适规律这个概念,急忙问道:“叶先生可否详细说说?”
“生物学界有达尔文之进化论,是为规律;力学有牛顿之三大定律,这也是规律;社会科学领域则有马克思之资本论,也是规律。但是,同为规律,这三个规律却不能混用,你不能拿牛顿定律去解释生物学,也不能拿进化论解开社会进化之规律。
而我研究的规律,是一种放眼四海皆准的规律,她可以适用生物学、力学等这些具体学科,也可以适用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这些哲学范畴,她是规律中的规律,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科学,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从史前到未来,从天文到地理都能全部适应的规律。”
“我认为这才是规律,如果一种规律今天可用,明天就不能用,或者在中国能用,拿到美国就不能用,那这就不是规律。必须是大家都能适用的通用准则才能称为规律,我现在研究的就是这么一种规律。”
叶名扬说起自己的研究,兴致就高了起来,滔滔不绝的。“那么,叶先生现在找到了这种规律没有?”
雪风突然问道。叶名扬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还没有,只能说是刚入门庭而已,但我会继续研究下去,我相信,这种规律肯定是存在的。”
“呵呵~”雪风笑了起来,这叶名扬还真是敢想,他这普适规律听起来比太极太玄理论还要玄乎一些,不过雪风倒是很佩服叶名扬,至少他是个敢想的人,也是也敢于实践的人,世界上好多东西不都是从无到有吗?飞机、电话、手机、电视、电脑、登月飞船,这些东西在200年前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只出现于神话故事之中,而现在不是也成为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吗?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失去想象的勇气。“你笑什么?”叶名扬瞪了一眼雪风,“是不是也认为我是个疯子!”“没有,没有!”
雪风急忙解释道:“就凭先生刚才对计算机二、三进制的那番妙论,已经让我相信先生的话绝非空话,否则,你也不可能说服我这个专门研究计算机的人。”
叶名扬很满意地点了点头,“难得,难得。现在象你这样敢于打破常规,接受我这异端邪说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先生所说,句句精辟,字字在理,怎么会是异端邪说呢。”雪风笑道。“呵呵,如果人人都像你这么想,布鲁诺①又怎么会被活活烧死,伽利略为何会被判终身监禁。你还是年轻,把学术斗争看得太简单了。”
叶名扬叹了口气,似乎想起了什么,脸色就变得有些沉闷。雪风看叶名扬的脸色突然变得有些不好看,也就不敢乱说什么了,想起今天的来意,遂问道:“叶先生,关于我那丢失的东西?”
叶名扬摆了摆手,“今天有点累,不想看了,那两件事物你也不必过于操心,该回来时他就会回来的,倒是你自己,要好好把握眼前才是真。好了,今天到此为止,我要休息了,你们请回吧!”
叶名扬说完径自进了内室,雪风还想再问问,那保姆就已经出来送客了。从叶名扬家里出来,雪风就没了逛街的心思,自己原先以为那叶名扬是谁派来的,如此看来,是自己猜错了,那叶名扬和自己的三次相逢纯粹都是巧遇而已。
也好,这巧遇巧得太好了,自己白捡了一种新奇的理论,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叶名扬的太极太玄理论,虽然这只是一个很空泛的理论,但是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雪风总觉得这理论似乎和自己的程序有着那么一点点关系,细细一想,又觉得全无联系,看来日后自己还要再来向叶名扬继续请教才是。
克林对于今天叶名扬的话是一点也没听懂,本想问问雪风来着,可惜一出门就接到一个电话,是WORLD公司的事,当下只好辞别雪风,先回酒店去了。
雪风匆匆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搜索叶名扬的资料,果不其然,这个叶名扬还真的获得过科学院院士的提名。
只是最后为什么没做成院士,反而成了一个江湖术士,电脑搜出的结果让雪风大吃了一惊。叶名扬专精于土壤化学,并且颇有建树,在国内国际享有很高的声望,四十岁时曾被破例授予科学院院士候选资格。就在准备对他的资格进行审核的时候,叶名扬发表新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元素周期律设想,而这个设想的根据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太极太玄理论,由此遭到了其他专家学士的不满和质疑,最后竟有人跳出来说叶名扬的新设想是异端邪说、是封建迷信、是毫无根据的臆想猜测,整个国内化学界被闹得鸡飞狗跳,最后叶名扬非但没有获得院士资格,反而身败名裂,从此消失于大众视线。
雪风搜遍整个互联网,最后在一家外文文献网站上找到了叶名扬当年的那篇论文,论文中清楚地阐述了叶名扬这个设想出炉的前后始末。
叶名扬的化学学到了极致,到最后反而发现一些新发现的元素,不符合元素周期律,按照现行的元素分类方法,是无法将他们排进元素周期表的,于是他就对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
为了证明自己的质疑,也为了重新找到一种更科学的元素分类方法,叶名扬进行了非常艰苦的探索和思考过程,后面在研究古易书的时候突发灵感,他认为所有的元素不应该只存在一个平面之上,它应该是立体的,在另外一个立体平行层面上,应该还存有新的元素。
根据自己的想法,叶名扬总结出了一种新的元素分类法,是一种多层面的元素周期律,所有的元素在平面上时有一种的排列规则,但在与这个平面垂直的立体平面上也同样存在一种排列规则。
叶名扬按照自己的方法,不但把所有已知的元素一举排进了自己的元素周期表,还给未来的元素发现工作提出了一种明确的方向。可惜的是,他这个设想的根据只是来自古易学,因此得到了门捷列夫②忠实信徒的痛击,给他扣上了一顶伪科学的帽子。
在这个外文网站的最后,还有一篇关于叶名扬这篇论文的分析,雪风注意到其中的一句话,“此后十年间,人类所发现的一切新元素均适用于此规律。”
雪风叹了口气,怪不得今天一提起学术斗争,叶名扬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新的理论推倒旧的理论,其本身就是个很痛苦的过程。
但是令雪风想不到的是,这些学术界的大家,竟然如此容不得一种新的观点,他们甚至不去论证其中的真伪,就迫不及待把叶名扬判为了伪科学。
一个人最可恨的,无非是自己不敢想象,而又去剥夺别人的想象权利。仔细把叶名扬的论文看了几遍,雪风突发奇想,这个规律可不可以拿到计算机界呢?
现行的计算机编程,也只停留在一个平面的水平,所有的语句按照优先级别顺序执行下来,就象一条流水线一般。
这样做虽有好处,但是劣处也是很明显,如果你想判断得更为精确一点,就得设置更多的判断条件,而判断过长的话,计算机就会花费大量的运行时间,就像自己当初刚刚制造出来的小沙弥,为了回答自己的一句话,竟然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做完判断。
如果自己能打破这种局限,在这个判断平面之上,重新做一个平行的判断流程,两条判断流水线同时运行,相互策应,结果会是如何?
系统的判断速度应该会提高一倍吧!再做一个进一步的设想,如果把现行平面之上的那个平行的判断权完全交给计算机来控制,这是不是也符合叶名扬的太极太玄理论呢,如此下去,计算机会不会产生智能呢?
雪风这个想法一出,就来了精神,迅速找出纸笔,开始在纸上构画各种可能,虽然他知道这个想法目前来说很空洞,但他也期望能找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可行算法出来。
PS:注一: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由此推翻了地心说,在此基础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行星光行差、视差被相继发现。但在这场学术斗争中,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也因为支持日心说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监禁。
注二:门捷列夫:俄国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