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图卷
了名分,可以大肆接受隋朝剩余资源,而且关中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逐个剿灭敌对势力,只要自身实力不太差,天下大势就已经定了,而像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当时元朝骑兵实力也非常强大,冒头的就会遭到打压,而朱元璋最关键的策略就是缓称王,在众多的反元势力中不显眼,埋头发展,等到后来,元朝实力耗的差不多的时候,已经奈何不了朱元璋了。
而庄周称帝,自然也不是心血来潮,无论是对内对外,庄周都没有对手,需要的只是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将手中的资源转化为实际的影响力控制力,所以,称帝就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将苏箬人派来围剿的骑兵击败,大势就基本定了。
如此,基本就已经决定了,将来昆仑星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钟毓秀的劝说固然是考虑了她自己的利益,却的确有着她内在的合理性,事实上,能够让庄周选择的制度根本就不多,不过是皇帝独裁制度、君主立宪制度、民主选举制度三种,独裁庄周自然不愿,而且不适合历史规律,君主立宪和民主选举两种,却是难以抉择。
不过考虑到这两种模式的典型模本,英国和美国,无疑是英国和昆仑星的情况更相似,因此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用君主立宪制度也就理所当然了。
比历史提前半步,已经足够了。
而且用这个制度,有两大好处,一是保持了修士超然的地位,对新帝国有巨大影响力的同时,还可以不被牵扯的太深,普通人的世界,还是要有普通人来决定,二是有着进步的空间,当平民的力量更大的时候,贵族的力量自然就会退缩,这是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结果,也是一种形式独裁实质民主的制度,或者说,这个游戏规则,比起暴力革命来更温和。
事实上,庄周是在和时间赛跑,自从离地焰光旗到手,一种隐隐的预感就提醒着庄周,自己逍遥的日子不会太多了,三清圣人的布局啊,又有多少人能够看的透,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被卷入了修行界的残酷争斗中。
一旦入局,那就是你死我活,容不得半点退让,败者就是形神俱灭,最好的结果也是上封神榜,从此为人奴役,不得自由。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在修行者的世界中贯彻的远比普通人更彻底,也更赤裸裸。
对一个修者而言,自由往往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最可宝贵的。
因为有不能失去的,所以,绝不能败。
所以必须要趁着自己还能自由的支配自己时间的时候,把昆仑星的事务解决掉。
第一份诏书只是宣布称帝,建国号,纪年,定国都,算是基本内容。
骅国本来就内乱不止,反抗势力极多,称帝称王的也不少,甚至最夸张的,有个小寨子只有百十号人,连山贼里面都排不上号,寨主竟然也号称皇帝,而且有三宫六院,十来个老婆,都册封为妃,所以庄周称帝,虽然醒目,那也是因为他手下有百万人,算是整个骅国排的上号的势力了,但刚组建的势力是无论如何也敌不过苏箬人的铁骑的,各方势力也以为这个新汉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即便是庄周宣布要在来年三月搬入承天宫,也被看成了宣传做秀,苏箬人铁骑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可怕了,众人自然不好看好一个成立只有二十天就匆忙称帝的势力,最多也就是咋舌此人大胆,不知死活。
真正震惊各方势力的是庄周接下来的两份诏书。
在接下来的第二份北伐苏箬鞑虏诏中,控诉了苏箬人的野蛮暴行,屠城,圈地,绝我衣冠,焚我诗书,是华夏一脉死敌,此仇是国族之仇,是华夷之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汉国决定大军北伐,维护圣人礼教,汉家衣冠,号召一切周人都起来抵抗苏箬人的暴政,为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建设大汉国出力,有立功者则不吝封赏,而对处理苏箬人,则宣布了两条方针,侵占财产必须退还,不足部分用劳役偿还,有罪士兵必须处罚,得到法庭公正审判。
这一份就占据了大义公理,更把和苏箬人的矛盾上升到了国族之间,文明和野蛮之间,生死存亡的斗争,让魏国和梁国都不好插手,但最厉害的还是第三份诏书。
一切革命起义,其实都是为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在这种分配中,打击敌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育在这次分配中的获利阶层,使之成为自己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历史上的起义,一开始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就比较浪漫,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中所载项羽刘邦两人本纪,也是如此,项羽指着秦皇巡游的车架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说穿了都是要当皇帝,是属于很理想化的。
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由于汉代图谶、纬书盛行,预言吃香,干脆就神棍化了,号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等到了隋末,有两个牛人,一个是长白王簿,做了无向辽东浪死歌,鼓动老百姓起来造反,道理就更朴素了,说是到了辽东打高丽是个死,起来造反也是个死,左右是个死,还不如反了吧,另一个李密,文采好的很,出手就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绕了好大一个弯路。
直到唐末黄巢起义,终于提出了均平,不过黄巢本人是流寇,他的天补均平,其实和一般强盗土匪的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差不多,富是劫了,济的却是自己的贫,说他是寇是一点都不冤枉的,而且黄巢此人,简直是中国史上吃人第一,写他的书里,除了吃人就还是吃人,有组织的吃人,把人当成军粮,用石磨碾碎,煮熟当饭,此人后来好不容易打进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爽了一回,就完蛋了,不过这口号却传了下来,到了南宋初年,就在钟相、杨幺手里发展成了等贵贱、均贫富,这个杨幺,就是在说岳里被大英雄岳飞招降的洞庭水贼杨幺,后来还在抗金战场上出了把力。
至此以后,农民起义的口号就越来越实际,针对性也越来越强,逐渐聚焦到了土地制度上,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当时各地都传唱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是针对当时明朝赋税和三饷沉重来的,一路可说是望风而降,轻松打进北京,到了太平天国,就说有田同耕,连天朝田亩制度也搞出来了,可惜太平天国也搞大锅饭,制度终究没能真正实行下去,等到了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又是没能彻底实行,但其实已经摸到了根子上。
有这么多前辈的榜样,庄周自然清楚,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实质就是一个战后的土地再分配方案,使得大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可以养家糊口的土地,赢得尽可能多的支持,解决了这个,就彻底的赢得了整个世界,所以庄周的第三道诏书,颁布了大汉帝国土地法,内容只有一个,就是平均地权,土地私有。
土地产权的获得、续受、使用、收益、处分、转让、消灭、保护,都有了详细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土地产权私有,神圣不可侵犯,考虑到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还做了一些限制,不能侵犯他人利益,而且应当在合理条件下为他人提供便利,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份诏书颁布了大汉帝国的土地路线,是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富农,争取部分开明绅士,打击恶霸地主并没收其土地,无主土地国有,并公布了这些阶层的认定标准。
由于目标明确,就有了可执行性,尤其是地主的认定,那些坚持反抗苏箬人的世家大族自然是开明绅士之列了,除非民风极坏的,死心塌地跟着苏箬人走的,这就团结了大多数。
当年宅第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一下子使得北方获得充沛的人力资源,庄周的土地法一出,效果却更是惊人,不但无地的流民佃农翘首以待,就是梁国土地上残存的世家大族也纷纷派人前来联系,平均地权固然召来不少人反对,但土地私有却实在是太对这些家族的胃口了,这意味着即使是皇帝,也无法剥夺他们的土地,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皇帝以天下为家,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奴仆,可以随意奴役,天下财产都是皇帝所有,可以随意使用。
而且虽然说是平均地权,但是骅国此时人口大量减少,无主土地极多,尤其是地主认定中的奥妙,自然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只要不和新政权为敌,一切好说,大汉帝国还是保护地主的土地的,毕竟大汉帝国土地法并不禁止土地所有权流转,也并不反对土地集中,地主,其实也就是手里土地比较多而已,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的主力也是各个农场主,只要好好引导就是了,也就是说这些家族原有的土地,只要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即便是已经被苏箬人没收,也是可以获得新政权的承认保护的。
而相比苏箬人却只会无偿或是以极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中夺走土地,两者自然是天差的别。尤其是这个承诺,还是一个拥军过百万的帝国皇帝亲自颁发诏书做出的,自然是绝无儿戏,不容更改。
也正是因为这份诏书,各方势力都看出了新立的大汉帝国,虽然刚刚成立,却并不简单,在政治上已经初步成熟,制度完备,和一般称王称霸的流寇却是截然不同,梁国魏国虽然有些顾忌,但是比起因此带来的好处来说,却是微不足道了,无论如何,大汉帝国是周人的,比起野蛮凶残的苏箬人还是强了许多,既然是驱除鞑虏,恢复华夏,自然是不好背后下手,至于平均地权,土地私有,虽然有些不妥,不过新朝初立,自然都要伴随着全国土地的重新分配,庄周的土地法也就是更明确了些,别人是在天下已定后分配土地,而庄周是事情还没有个影的时候就开始大画炊饼,出售土地期权来获取支持,也没什么特别的,能看出其中隐含深意的,却是极少极少,土地私有权的确立,在未来将深刻的影响这个星球。
第八卷 大地平沉 第二章 战时戡乱,土地赋税
梁国富庶繁华,无论是人口物资,恐怕都十倍于魏国、骅国,而且拥有大军百万,军力可谓极为强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个极为完美的封建国家,只是生不逢时,几个敌国的军队,都是如此强大,梁人的百万大军,守土有余,进取不足,在天下的这个大棋盘上,就是最大的一只无害草食动物,时刻都可能被身边的国家分而食之,它本身没有多少危害性,但是得到它的国家就可能统一整个大陆。
魏人民风朴素,尚武精神极浓,军士训练有素,而且勇猛善战,只是在北面面临着沓蓝人越来越沉重的压力,苏箬人建立骅国后,和沓蓝人交好,魏人在东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可说是独力抗击着东北两面的少数民族。
在魏人以西,是西域三十六国,这里是最为动荡的,尤其是这些年西沓蓝在沓蓝族的内斗中失败,开始向西迁徙,西沓蓝和西域三十六国为了争夺水草牧场,争斗激烈,这一地区就更不安稳了。
但是魏人并没有清闲下来,东沓蓝在部族斗争中胜出,开始全力南下,苏箬人逐渐稳定国内形势,对魏国也是跃跃欲试,所以魏人是最无奈的,甚至派出使者到江都寻求帮助,为了抵抗来自北面沓蓝人和东面苏箬人的压力,魏国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盟友,以前这个盟友只能是梁国,而现在则又多了一个选择,所以说如果哪个国家最希望新兴的汉国发展壮大,那一定是魏国。
而苏箬人建立的骅国,则是内乱不断,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都爆发十万人规模以上的屠城事件,也就是每年都有大型的动乱发生,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大批的家族也被苏箬人的血腥恐怖吓倒,投降了苏箬人一边,因此苏箬人除了三十万铁骑外,还拥有由周人组成的仆从军队六十余万。
与此同时,骅国境内还有大批结塞自保的豪强,这些人虽然对苏箬人不满,但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家业,在表面上已经开始顺从苏箬人的统治,真正直接起兵对抗的已经越来越少了,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苏箬人已经基本稳定了国内的形势,已经可以继续对外掠夺。
总的说来,梁国无心无力,魏国有心无力,骅国有心有力。
这就是庄周建立汉国时的国际政治环境。
随着北伐苏箬鞑虏诏和颁行大汉土地法诏两份诏书的颁布,新立的汉国迎来了进一步的势力急剧扩张,在梁国和骅国边界,原本至少聚集着三百万以上的流民,即便是庄周大派米粮,也只收揽了百来万人,这时候由于开始立国,接下来就要确定行政区划,将四周土地纳入自己的实际控制中,汉国又迎来了一波高速增长期。
在原有的城市乡镇基础上,汉国重新规划了方圆数百里范围内的人口布局,然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