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史
浅2镆欤鋈恢洌蚀卸倬鹾诎灯鹄矗拿琶Γ僖胛剩挝藜山谝徽牛鲁龌鹧妫媵Щ肷硎腔穑涑梢桓龌鹑耍苄苤疲昕萄由詹蚀腔鹧嬷毕蛭拿死础N拿榧蔽薹ǎ坏孟虼翱谝淮埽倬跗吹矗碜又弊瓜氯ァ!2痪醭蹇诖蠼幸簧鲅垡豢矗谰伤谧约捍小L焐髁耍词且怀〈竺巍W邢敢幌耄骸罢饷巫龅谜嫫妗L仁故腔妹文兀挥Ω萌绱饲迩宄刑跤欣恚患偈故怯杏ρ榈哪兀敲此撬档任掖蠊Ω娉芍笤倩帷4蠊σ页桑腋盖资遣换岢晒α恕U馐呛蔚炔恍抑卵剑 毕氲酱思剩切娜绶佟!?br /> 后来又说道:“管他!我且将他详细记下,等后日考察吧。”
就急急起身,取出简牍,将这梦记下。依旧和真窥、横革等启碇,前行到孟门山以北,阳纡大泽之阿视察了一会。觉得洪水一部的根源就在此地。然而万非人力所能施,只有求之于鬼神,于是具了牺牲,祷告了一会。急忙回去见鲧,痛说防堤壅水之害。自己上了两个条陈,鲧仍旧不听。文命无可如何,知道父亲的治水一定要失败了。又不忍看见他父亲的失败,于是想了一个主意。决定道:“我且去周行天下,视察地势,以作将来补救的预备吧。或者遇到几个有材干的人,可以作个帮手,亦是好的。”当下远远向着鲧的居室,拜了几拜,恸哭而出。带了真窥、横革,一同起身,作汗漫之游。
先到泰山之北,视察沇水。在那边一座山上,住了几日。
又越过泰山,渐到淮水流域。哪知这时江水已和淮水汇成一片,与海水亦打成一起。辨不出哪里是江,哪里是淮,哪里是海。
简括的说一句,那地势竟是陆沉了。间或有几处高阜丘陵,人民群集其上。或登木而栖,或悬釜而爨,或钓鱼糊口,或猎兽果腹,艰苦万状。文命看了,真是可怜之至!
一日,行到一处高阜之上,只见有茅屋数百户,参差的造在上面。文命亦不经意,忽听得似乎有弦诵之声,从那茅屋中透出来。文命暗想:“人民昏垫到如此,这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行乐?”不禁好奇心切,就踱过去看看。只见一所茅屋之中,有一个老者,衣冠甚伟,道貌昂然,坐在那里鼓瑟,口中唱着歌曲。细听那歌词,亦甚超妙。文命料他是个有道之士,顿觉肃然起敬,躬身站在门外,不敢造次进去。倒是那老者看见了,停了唱,舍了瑟,问道:“门外孺子,是什么人?”文命听了,慌忙趋入伏谒,自道姓名。那老者随即起身挽扶,说道:“孺子状貌,英俊不凡,老夫僻处,在此难得遇到,请坐谈谈吧!
”文命告了坐,真窥、横革侍立于后。文命就请教老者姓名,老者道:“老夫姓大成,名挚,为贪简便,有时亦写作执。孺子似非此地人。洪水艰阻,未知来此何事?”文命就将自己家世及来历和志愿详细说明。大成执拱手致敬道:“原来是贵公子。如此英年,怀抱大志!失敬失敬!”
文命谦逊一番,就请教他治水的方法。大成执叹道:“老夫从前初遇到洪水的时候,亦会奔走各处,想视察一个救治的方法。后来觉得这个洪水竟是天地之大变。不要说共工、孔壬那种治水的方法不对便是令尊大人崇伯公的方法,亦不能对。
说一句直话,公子不要生气,恐怕令尊大人不久就要失败呢!
”
文命忙问道:“何以见得呢?”大成执道:“老夫从前往北方视察,觉得北方的地质起了一种大变化。当初没有山的地方,后来火山不绝的喷发,隆起了一带大山。当初地势距海面并不甚高,现在觉得非常之高。有这两种特别的变化,岂是人力所能挽回的呢?况且北方情形如此,西方更不知如何,老夫因年迈路远,不能前往调查。假使西方地质亦与北方相同,那么岂是令尊大人的方法:弄些息土来,筑起几道堤,就可以治理呢!所以老夫的意思,果然要治洪水,单从下流沿海视察,终不是根本办法。最好要到西方去视察一回。或者东北一带,也去视察一回。因为近年沿海一带水势之泛滥,也许与东北地势有关系,亦未可知。迂谬之见,未知贵公子以为何如?”
文命听了,暗想这句话,仿佛从前曾经听见人说过的,究竟是不是这个原故,无从断定。但是果系天地特别的变化,那么虽则视察确实,又有什么方法与天地相争呢?因此一面答应,一面胸中却在那里踌躇。
大成执揣到他的心思,又继续说道:“公子以为老夫的话,是自相矛盾吗?但是老夫的意思是尽其在我,听之白天。照事势看起来,万万无成功之理。然而人事要不可不尽,古人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或者人定能够胜天,或者精诚可以格天,于无可如何之中,竟能得到一种妙法,亦未可知。况且就是说天地大变,亦总有一个停止的期限,决不会永远变过去的。到得变动中止,那么胸中视察明白,早有预备,补救起来,自然更容易了。好在公子此刻别无所事,专以视察为目标,何妨一去走走呢?”
文命听了,主意顿然决定。即说道:“承长者教诲,顿开茅塞。小子决计前往视察是了。”当下又与大成执讨论些学术,谈到身心性命之学,哪知大成执是极有研究之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于做人“勤俭”二字的美处,“矜伐”二字的害处,尤反复说得透澈。文命听了,不觉倾倒之至。当下就请拜大成执为师,大成执虽则谦逊,但见文命英圣聪睿,也就答应了。于是文命和真窥、横革三人就住在大成执家中,讨论讲说,往往至夜半,方才归寝。
前 页封 面后 页
第八十五回 梦从月中过 师事大成挚
第八十六回 初过桐柏山 宛委得宝物
过了多日,文命辞了大成执,动身径往北方而来。先到老父工次省觐。哪知崇伯鲧竟是公而忘私的人,一心专门干他治水的工作,究竟文命多月在何处,作何事,他也绝不动问。原来他所筑的这些息土之堤,经那滔滔不绝的洪水浸灌,已有点岌岌可危了。在局外人看去,似乎不觉得有什么,但鲧是内行人,岂有不知之理?连日正在那里设法补救,忙碌不暇,所以更无心对付儿子。
文命看了这种情形,知道老父失败之期已经不远,禁不住心伤泪落,然而亦无可如何。
过了两日,便辞了父亲,径向北方而行。逾过恒山,到得一座山峰。但见北面远远山头都在那里喷发烟雾,并时发红光。
料想是地体剧变之故。正在出神,忽闻着一股异香,接着音乐之声悠扬宛转,不绝于耳。四下寻觅,只见东面有三个道人,都骑着一条龙,半凌空,半着地的直冲而来。周围拥护着道装的男女不知道有几千,填坑塞谷,手中都拿着各种乐器。有的擎伞盖,有的执香炉,种种不一。文命看了,诧异之极。正想回避,那骑龙的三个道者已到面前,一齐下了龙。为首的一个穿玄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先向文命拱手道:“公子光临,迎接来迟,恕罪恕罪!”旁边两个道者过来施礼。文命慌忙一一还礼。说道:“小子童稚,偶来此山游历,不识诸位是何神祗,敢劳枉驾,惶恐惶恐!”
那为首的道者说道:“某乃恒山之神澄渭淳。”又旁指道:“此二人乃某之佐命,河逢山神与抱犊山神是也。”
文命听了,慌忙再行礼致敬。澄渭淳道:“某等知公子此来是视察地势,预备治水。但是水患的根源虽起于东北西三方面,治水的方法却应该向南方去求。徒然视察东北西三方的地势,是不济事的。现在水患已到极点了。旋乾转坤,期已不远。
而且这个责任又在公子身上。某等深恐公子视察东北西三方地势,来往数万里,旷日持久。到那时这个重大责任无人担任,误了时期,有违天意。所以不避形迹之嫌,特来奉劝公子不要再往北行,赶快向南行为是!”文命听了这话,莫名其妙。便问道:“水患的根本,既然在东北西三方,自然应该向那三方去求一个救治的方法。为什么反要南行?南方又有什么治水方法呢?小子愚昧,不解此理,还请明示。”澄渭淳道:“此中都有一个天意在内,请公子不要狐疑。只要依着某的言语,从速南行就是了。至于治水的方法,不外乎学理器具人材三种。
到了南方,这三种都可以解决,此时也无庸预说。某等此来,专为公子报告此种消息。余无别事,从此告别。他日公子功成后再见吧!”说毕,就和河逢、抱犊两山神向文命一齐拱手,翻身跨上龙背,腾空向东而去。那些男女仙官纷纷随着,顷刻之间,杳无踪迹。但余那股异香,依旧氤氲山谷,许久不灭。
此时文命等三人仿佛在睡梦中一般,目定口呆,望着那些仙人的去路,半晌做声不得。到后来,还是横革先说道,“既然神明白昼下降,阻公子北上,劝公子南行,我看决非妄语,其中必有原因,将必有应验,不如遵奉的为是。”文命想了一想,亦以为然。于是三人下了恒山,急急的向南而行。
越过太行山、嵩山、方城山,刚到桐柏山,忽然大风聚起,吹得人都不能站足。文命等三人只好借了一个邮亭暂憩。哪知电光闪闪,雷声虩虩,霹雳之声,震动山谷。岩|穴之中,被大风灌进去,都是呼呼怒号。十丈大树,摇摆得几乎倒地。最奇怪的,风虽猛,却无大雨,而天地渐渐昏晦。在那昏晦之中,仿佛有几千百个妖怪,憧憧往来于邮亭之外,屡次要想扑进来,但是又终不扑进来。
横革看见这种情形,颇为奇异。便问真窥道:“你看见外面有鬼怪吗?”真窥道:“怎的不见!我起初还当是眼花,原来你亦看见了。”二人又问文命:“看见吗?”文命道:“看见的。这种妖鬼,大可以不必理他。古人说得好:‘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若要怕他,或要怪他,那么他就要作怪了。”二人齐声道:“我们并不怕,只觉得他怪。”文命道:“快不要以他为怪了。”二人答应。忽然见一道红光,穿入昏雾之中,霎时间雷也止了,风也息了,天色也明亮了,鬼怪的影子亦倏忽不见了。二人大奇,忙问文命是什么原故,文命道:“此中想必有个理由,不过无从揣测。”只好以不解解之,说若有神助而已。
当下三人越过桐柏山,到了汉水流域。只听得道路纷纷传言,说道冀州东部堤防溃决,又酿成大灾。文命知道父亲已经失败,悄然不乐。适值天又大雨,遂在旅舍之中闷坐愁思,暗想:“这个洪水,究竟如何才可以平治?恒山神叫我到南方来,南方广大之极,究竟在哪一处可以得到治水之方法?”
忽然外面有一个大汉进来说:“崇伯公子在此地吗?”横革忙问:“你从何处来?找祟伯公子做什么?”那大汉道:“郁老师有书在此,叫我面交崇伯公子。”文命听见郁老师有信,喜不自胜。忙出外问道:“郁老师叫你送来的吗?老师此刻在何处?身体康健否?”那人道:“郁老师在梁州,授给我这函书,限我今日到此地投递。老师身体甚康剑”说着,将书函取出。另有一小册书随带送上。文命接来,先看那书信,大致说:“前者我允以书赠汝,今特饬来使送阅,此人姓之,名交,忠诚可任,希留之以为辅佐。汝大任将降,切宜努力!老夫静听汝之好音”等语。文命看了,细看那大汉,虬须虎眉,威风凛凛,确是一表人才。便问他道:“汝叫之交,是郁老师遣来辅佐我的吗?”之交道:“是,愿供差遣,敬乞录用!”文命大喜。那真窥、横革二人听说之交亦是郁华子遣来的,真是同门同志。因此,非常投契。
当下文命留了之交,便进内将郁老师所赠的书拿来一看,原来是黄帝的记载。遂细细看去,中间有几句说:“欲知治水之理,自有专书,其书在于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在阙,其岩之巅。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篆其文。”文命拿看到这几句,非常大喜,知道恒山神澄渭虩之言有验了。又知道郁老师在梁州,遂恭恭敬敬向着西方再拜稽首,以谢指示之恩。
于是与真窥、横革、之交三人商量到宛委山的路程。先到云梦大泽,再顺着江水一路东行。这时文命求书心切,亦无暇赏玩风景。但觉洪水之害虽亦不小,比到北方差好而已。过了敷浅原,渡过彭蠡大湖,再绕过黟山,渐渐已到长江下流。但是一片茫茫,全是大水。又乘舟行了多日,才到宛委山。
文命与真窥三人徒步上山。只见那山上乱石几突,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