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史
浼痪《际腔奶粕窕傲恕O谢安惶帷!?br /> 且说云华夫人既去之后,祝良、句太丘领了文命游览各处,详述昨日的战斗状况。又指地下躺着的女尸说道:“这女子姓黄,名姬。亦是刑天氏的党羽,被九天玄女打死的。”文命道:“此处何地?此山何名?”句太丘道:“此处已在大荒之中,此山总名鏖鏊钜山,亦是日月所人必经之地。东面高峰叫作巫山,与云华夫人所居的山同名。北面高峰名叫壑山。南面高峰名叫金门之山。因为山中有门,纯含金质,所以亦叫积金之山。
西面最高峰中就是鏖鏊钜山的主峰了。此山一切风景的确是仙家胜地,可惜刑天氏等占据了之后不能利用它。”
这时伯益等久候文命不至,亦都到山顶上来了。看见一双异兽,两端各生一个头,祝良道:“这个名叫屏蓬,最是无用之物,行路都很艰难。因为世界上各种动物只有一个元首,方才能够意志统一。就使有不止生一个头的,亦都生在一处,那么可以交相利用。现在这屏蓬兽生了两个头,而又各在一端,意志处处反对,走起路来,一个头想走这边,一个头想走那边,扯来扯去,扯了半日,依旧移不到尺寸之地。遇到食物,离这个头近,离那个头远,于是乎这个头有得吃,那个头没得吃,常在那里自相争闹。”文命听了,叹口气道:“事权不一,心志不齐,虽一身之中尚难相安,何况其他?世界上竟有主张多头政治之人,吾见其治日之少,而乱日之多矣。”
前 页封 面后 页
第一百三十三回 西海神率禹避难 刑天氏命葬常羊
第一百三十四回 禹配合二国失败 淑士国禹凿方山
且说文命看见屏蓬兽之后,正在大发感慨。那祝良又说道:“此山奇异鸟兽还有两种。”说着,撮口作声,只见一双异鸟白身青翼,黄尾玄嚎,飞到面前。祝良用手将它一分,顿时变为两双,每双一目,一翼,一足,在地上跳来跳去,而不能飞翔。跳到后来,两身并拢,立刻振翼飞去。
文命道:“某记得从前在崇吾之山治水,见过此鸟,原来此地也有。”祝良道:“不是。崇吾之山那鸟名叫蛮蛮,现则天下大水,是个不祥之物。此鸟名叫比翼鸟,又叫鹣鹣,是个瑞禽,形状大不相同。古时帝王举行封禅之札,夸美它的盛德,总说道‘西海致比翼之鸟’,就是此物。两夫妻要好,亦有拿此物来做比拟的。假使是崇吾山的蛮蛮,那是在西山而不在西海了。”
正说时,忽见一双大狗,其红如火,摇头摆尾的从壑山上跑下来,到那黄姖之尸上,各处嗅了一遍,倏地又向它处跑去。
祝良道:“这兽名叫天犬。它所到的地方必有兵革之事。昨日在此地大战,今日它跑来,亦是应兆了。”大家又谈了一会,文命要想动身,便问句太丘道:“此地离丈夫国有多少路?应该从哪一面去?”句太丘道:“从东南方去,约有千里之遥。
”祝良道:“某闻崇伯已经到过丈夫国了,何以还要问他?”
文命道:“某曾经允许丈夫国之人与女子国之人合并结婚,为之作合。不料因此惹起刑天氏和夏耕之魔难,如今魔难已平,打算重到二国,了此媒妁之事。”
祝良笑道:“崇伯此举亦是美意。不过依某的愚见,大可以不必。一则天地间缺陷之事甚多,岂能件件使它美满?二则女子、丈夫二国之人经夏耕、刑天氏矫揉造作,使他们自能生育以来,亦可以维持到几千年,不忧种类的灭绝。天地之大,何所不有?使他们存在那里,以备一种传代的格式亦是好的,何必普天之下都使他们一律呢?三则女子、丈夫二国之人多少年来既然另有生育之法,则原有的生殖机关和器具当然久已失其能力和效用,即使勉强给他们配合起来,劳而无功,亦复何味?所以某看起来不如中止吧!”文命道:“尊神之言极是。
第三层尤有理由。不过某前已经允许了他们,且受过他们厚渥的供给,万万不能自食其言,只可知其不可而为之了。”当下与祝良、句太丘告别,祝良等自回西海而去。
文命率领众人跨上龙背,径到丈夫国,降在地上。天色已晚,就在原处住宿。到得次日天明,早有许多丈夫国人前来探望,一见之后就问文命所允许之事何如了,文命将夏耕、刑天氏二魔之事说了一遍,并且说道:“某此刻正要再派人去呢。
”
那丈夫国人听了文命这一番神话非常怀疑,都说道:“唔,原来还没有去说过!前几日我们供给诸位好许多物件,诸位忽然不别而行,我们以为诸位全体去替我们办这件事了。不料两三日来竟还没有去过。”说到这里,有几个站在后面的人低声说道:“照这个情形看来,我们恐怕遇着骗子呢。本来我们祖上传下来的古语说中华祖国骗子甚多,骗的方法无奇不有,我们须要谨防。”这几句话给文命听见了,真苦得有口难分辩,只得连连说道:“某等此番转来,正是为诸位之事,某岂敢失信,欺骗诸位呢!我此刻立即派人前去。”说罢,仍旧叫黄魔、大翳二将前往,并限他们早去早归。二将领命,凌空而去。
不一时,到了女子国。刚刚又遇到前番所见的那几个女子。
二将上前施礼,正要开口,那几个女子本来在那里说说笑笑的,一见黄魔等立刻将脸沉下,仿佛罩着重霜一般,也不还礼,个个将身躯旋转。二将讨了一个没趣,待要开口,也开不来了,不得已,再上前行礼告罪,刚说得“我们这番”四个字,那几个女子一齐拔脚便跑,一面口中嚷道:“这种无情无义的人,睬他做什么!”二将又讨了一个没趣,只得商议。
黄魔道:“这几个女子想来就是上次要留住我们的,我们不肯留,她们恨极了,所以如此。女子国之大,除去这几个之外,想来还有女子,我们再去另寻几个来谈吧。”大翳亦以为然,哪知一路行去,所有女子没有一个肯理睬的。二将无可如何,只得归来复命。
那时丈夫国的人还有好些等着呢。一见二将,便问事情怎样了?二将摇头,将以上情形略述一遍。文命听了,亦无法可想。哪知丈夫国人到此竟耐不住了,有些冷笑道:“这个明系骗局,理他做甚!”有些人道:“几千里之远,不到半日就能往返,世界上哪有此事?我们上他的当了。这种外国驱徒到此地来施行他的狡计,若不驱逐他出境,后患无穷。”说着,个个拔出剑来,要想用武。
文命等这时无可分辩,只得连声认错,并答应立刻动身。
那些人气忿忿直看到文命跨龙而行,方才慢慢散去。后来丈夫国人不更见于记载,是否因为生产不便,失天地之正,因此渐渐绝种;或者迁徙别处,与他族混合,不得而知。至于女子国,直到南北朝还是存在,中国人曾经到过,所以《南史》上面尚有她的记载,亦可见她的立国之长久了。闲话不提。
且说文命跨上龙背,径向西北而进,一路上个个丧气。伯益笑道:“这个真叫作‘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了。”文命叹道:“世间之事为好反成怨,大都如此。局外人不谅局中人不得已的苦衷,亦大都如此。吾尽吾心,求其所安而已。”
正说时,只见下面已是一座大山,自东向西横约千里,而广不过百里。文命等降下一看,只见各处都是松树,葱葱郁郁,弥望不荆各处周历一转,不见居民,大家都觉诧异。
到了次日,再向西北进。到了一国,只见这来往人民个个都含秀气,而且言动有礼,衣冠颇像中华。文命看得稀奇,遇到一个少年,文命便过去招呼,问他国名。那少年很谦和的答道:“敝国名叫淑士。请问诸位从何处来,贵国何地?”文命答道:“某等从中华来,是中华人。”那少年听到“中华”二字,更恭敬的向大众施礼道:“原来是中华大贤,失敬失敬,敝国君亦出自中华,现在某等所受之教化政治都是取法于中华的。某等间接能够受到中华的德泽,真是感幸不荆”文命听他说君主是中华人,便问他道:“贵君主何姓?”
那少年道:“姓高阳氏。”文命一想:“高阳氏,莫非就是颛顼帝的子孙吗?果然如此,是与我同宗了。当初颛顼帝的儿子很多,后来有许多不知流落何地。现在此国君主不要是颛颈帝的子孙吗?”想罢,便问那少年道:“贵国京城在何处?离此有多少远?某等想见见贵君主,可以吗?”那少年道:“敝国京城离此地很远。不过诸位要见敝国君却亦容易,因为敝国君这几日内就要巡守到此,已见命令了。诸位如能小住几日,就可以相见。”说完,又问文命道:“诸位远来,寓居何处?寒舍即在左近,不嫌简亵,请赏光惠临,何如?”
()免费TXT小说下载
文命要想考察他们的一切,亦不推辞,便吩咐天地十四将及真窥等在原处守候,自己就和伯益随着那少年到他家里来。
只见房屋并不宽大,而陈设极其精雅,书籍之外,乐器尤多,当中一块匾额,大书“成|人室”三字,旁边悬着一副对联,叫作“高山流水得天趣,六律八音思古人。”文命看了,知道这国的人大约是偏重音乐的。
坐定之后,就问那少年道:“贵国教育重音乐吗?”那少年道:“是敝国君教育的宗旨,以为礼乐二事,都是做人极重要的事件。但是乐比礼还要重要,因为礼是呆的,乐是活的;礼是机械的,乐是天趣的。一个人不习礼,固然不能自立,但专习礼,而不用乐去调和它,不但渣滓不能消融,就是连性情亦不能涵养,流弊甚大。所以敝国君教育之法,于礼之外,尤注意于乐。以为礼明之后,不过如一种陶器,仅具模型而已。
加之以光泽,施之以文彩,使之美观,非乐不可。故当初敝国先君立国之初,即定国名为‘淑士’二字,推十合一谓之‘士’。要使某等人民个个读书,明于古今,无论为商贾,为农工,都不愧为士人。‘淑’字的意思就是礼陶乐淑的意思,一国之人,个个能淑,这是敝先君所期望的。”
文命道:“贵国的乐歌一切都是贵国君创造了、颁布民间的吗?”那少年道:“是的。当初敝先君从中华带来一种音乐。
叫作承云之乐。听说当日中华天子叫什么飞龙氏,会八风之音,为圭水之曲,以召气而生物。适值遇到地不爱宝,水中浮出许多金子来,那金子如萍藻一般的轻,拿来铸成一钟。用羽毛一拂,那声音就达到百里之遥,取名叫浮金之钟。又拿那浮金做成一磬,不加磨琢,天然可用,取名叫沈明之磐。拿这两项钟磬作成了五基六英之乐,所以敝国所教的音乐都以此为根本,可谓尽善尽美了。”
文命听到这番话,知道这个君主一定是颛顼帝之后了。便又问道:“贵国君近日到此地来何事?”那少年道:“敝国君宵旰勤民,不遑暇逸,时常到各处巡守省方,问民疾苦。前月早有官长晓谕,说君主就要来临幸,所以知道。并非有特别之事。”
正说到此,只见外面走进几个人来,匆匆向那少年说道:“君主大驾已到,我们应去迎接了。”那少年连声应道:“是是。”立即起身,向文命道歉道:“某本应奉陪,奈敝君主已到,礼须往迎,改日奉教吧。”文命、伯益亦站起来,谢过了骚扰,一同出门。那少年人和各人匆匆而去。
文命向伯益道:“我们无事,也过去看看吧。”遂和伯益缓步而行。只见街上百姓纷纷向前,文命等亦跟踪而进。须臾,到得一片广场之上,只听得万众欢呼君主万岁,那种热烈的情形都是出于至诚,并无一毫之勉强。接着,里面振铎一声,大众顿然默默,一声不响,不知何故。
隔了好一会,忽然众人纷纷移动,中间让出一条路来。只见刚才那个少年匆匆走出,举头见了文命、伯益二人,不禁大喜,就向文命说道:“某刚才已将二位到此之事奏明敝君主。
敝君主立刻就要来奉访。叫某先出来先容,不想二位恰在此地,真是巧极了。务请稍待,容某再去奏知。”说罢,又匆匆从人丛中钻了进去。
这时万众睽睽,都属眼于文命二人。不多时,众人又复移动,当中让出一条路径。只见那少年侧身前行,后面跟着一个衣冠整肃、气宇轩昂的人,徐徐过来。那少年先抢前数步,向文命道:“敝君主奉访。”又回身鞠躬奏知那君主道:“这二位就是中华大贤。”那君主一听,就过来行礼,说道:“未知大贤莅止,有失迎迓,甚歉甚歉。请到敝庐中坐坐吧,此地立谈不便。”文命、伯益一面还礼,一面细看那国君:年约五旬左右,衣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