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史
是自己所有的东西,拿了它来就是偷窃,这话固然不错。但要知道,人生如不用偷窃的手段,竟几乎不能做人。即如足下家里,就不免日日有这种偷盗的行为,而足下所吃所用的,亦不免有贼赃在内。习非成是,久已乎变为自然,足下何独怪野人呢?”羲叔听了不解,忙问道:“某家里何尝有这种偷盗之事?某又何尝吃用过贼赃?请先生不要诬蔑人!”赤将子舆道:“足下吃鸡卵吗?”羲叔道:“吃的。”赤将子舆又道:“足下用蜂蜜吗?”羲叔道:“用的。”赤将子舆道:“那么这个卵、这个蜜,从哪里来?还不是从鸡、从蜂那里去偷盗来的贼赃吗!”众人听了这话,一齐不服,嚷道:“岂有此理!
这个鸡,这个蜂,都是自己养的。自己养了鸡,取它的卵;养了蜂,取它的蜜,哪能算是偷盗呢?要知道养鸡养蜂,原为取卵取蜜起见。鸡和蜂尚且是自己的,何况乎卵与蜜!”赤将子舆笑道:“那么野人还有一种行为,做给诸位看看,是偷盗不是偷盗。”
说着,飞身跑到一个岩壁边的树下,两手将树一攀,两脚将树一踏,转瞬之间已到树顶。众人看了,不胜诧异,都说道:“不想这个老头子,有如此之轻捷!”再看他在一个石缝里,两手伸进去,不知弄什么。过了一会,只见他又翻身而下,手中用树叶裹着一种半流质过来,说道:“请帝和诸位嚐嚐。”
众人嚐过了,都知道是蜂蜜,但觉得其味较寻常之蜜来得浓厚。
赤将子舆道:“这个叫石蜜,是野蜂所酿的,久服之后能延年益寿。”羲叔道:“先生何以知道这个里面有石蜜?”赤将子舆道:“野人从前在此住过几十年,就是以这些物件做粮食,无处不去搜寻过,所以能一望而知。但是请问足下,这种行为,亦可算是偷盗吗?”羲叔给他这一问,不免踌躇,勉强说:“蜜是蜂酿的,蜂不是你养的,当然亦是窃盗。”赤将子舆道:“那么地下生的仙草,可采吗?山上出的丹砂,可采吗?”羲叔道:“那是无主之物,天所生产,原是供给人用的,不能算偷窃。”赤将子舆道:“那么足下所持的理由,自相矛盾了。
请问足下,究竟偷盗二字以什么为标准?倘使以是不是自己所有的为标准,那么就使它无主,我亦不应去取,因为总不是我的呀。倘使以有主无主为标准,卵是鸡生的,蜜是蜂酿的,不错呀。但是鸡和蜂又是哪里来的呢?最初之鸡,是从野雉收养而来;最初之蜂,是从野蜂收养而来。野鸡可以收养,野鸡之卵倒反不可以取食;野蜂可以收养,野蜂所酿之蜜倒反不可以取食,这是什么理由?猿猴之类,我们无可利用,所以只好随它去。假使如牛马之有用,我们人类亦当然收它来,代我们之用。猿类本身,尚且可以收来供用,猿类所酿的酒倒反不可以取来供饮,这又是什么原故?”
羲叔听了,只能笑着,无言可对。帝尧道:“古人有一句话,叫作‘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是很不平的事情。同是一个人,我拿了你的物件,就是偷窃,就是攘夺。但是他一经做了天子或全国首领之后,就叫作富有四海。不但四海之内所有物件都算是他的,可以予取予求,就是四海中之人民亦都算是他的臣子,可以任意生死,岂不是不平之极吗!越是偷窃得大,越发无罪。人与人尚且如此,何况对于禽兽昆虫。现在世界,只有强权,并无公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矫正转来呢。
时候不早,我们走吧。”
二人听了,也不再辩驳。一直走到炼丹之处,只见一块平地,广可容数百人,俯临大壑,深不可测。赤将子舆道:“此地又叫作晒药台,当初晒药亦在这里。”边角之上还剩着一座丹灶。到得下面,炼丹源,洗药溪,捣药之杵,舂药之臼,种种都还存在,想见当时修炼的精勤。旁边一个峰头,色红如火,还有丹霞隐隐流出。赤将子舆一一的指点,帝尧看了不胜景仰。
刚要下山,只见对面山谷中忽然发出金光,五色灿烂,忽而如楼台殿阁,忽而如人物花鸟,忽而如蛟龙虎豹,忽而如甲胄干戈,足足有一个时辰之久,方才渐渐消灭。大众又看得奇极了。赤将子舆道:“这个就叫作放光,是此山三大奇景之一。
”帝尧道:“看这个情形,大概是蜃楼海市之类。”赤将子舆道:“当初野人亦如此想。后来不但日间看见,就是夜间月下也有得看见,似乎与海市蜃楼不同,究竟不知是什么原故。”
大众研究了一会,也都莫明其理,只索罢休。
这时,帝尧住在山中,已有旬余,各处都已游遍,遂向群臣道:“朕来此久了,巡守之事搁置,究竟不是道理,且俟将来有机会再来重撸О伞!背嘟佑叩溃骸耙叭颂煨韵不哆'荡,既然劝帝到了这里,还要劝帝到一处。”帝尧忙问何处。赤将子舆道:“离此地不远有一座缙云山,一名仙都山,亦是当初黄帝炼丹的地方。帝既然为仰祖宗遗迹而来此,那么彼处亦是遗迹,何妨顺便一往瞻仰呢?好在路径不远,尚不至于有误巡守之期。”帝尧沉吟了一会,说道:“那亦试得。”于是,次日大众就下黟山。临走的时候,各人都取了不少物件,赤将子舆取了百花洞边的百花。老将羿取了一种放光木,放在室中,夜间能放光的。羲叔取了两种:一种是五色石。这项石子椎碎之后,放在火中烧起来能起五色光,是可玩的物件。一种是磁石,能够吸铁,是有用的物件。其余从人,取的尤多。如龙须草、香沙、丹砂之类;香沙、放光木两种,取得人尤多。还有一种云雾草,既可以作饮料,又可以治目盲,取的人也多。大众此番游玩多日,既得饱畅眼福,又得到无数珍奇物件,归去可以夸耀家人,馈赠亲友,无不欢欣鼓舞。
下了黟山,顺着一条港水而下。那港水下流就是浙水,流到南江里去的。赤将子舆道:“前面有一座山,风景甚好。黄帝时候,名医桐君隐居在那里,此刻他的庐舍还存在呢。”帝尧道:“船过去经过吗?”赤将子舆道:“不经过了。此地另有一条横江,我们是转弯去的。”隔了一日,舟进横江,只见两岸山色非常之秀丽。帝尧看了不觉心喜,就上岸步行。走到一处,桑树成林,稻田盈野。这时正是五月中旬,农夫工作正忙。帝尧看了,甚为惬意。尤其可怪的,此地人民都是穿衣着裳,并无裸体纹身之陋状,心中不觉暗暗称奇。又走了一程,忽见田野旁边有一所广大的园圃,竹篱围绕,茅亭两三,内中仿佛甚为精雅。帝尧看了,遂信步踱进去望望,只见里面所种的都是兰花、蕙草之类。正是不解,早有守门的狗狂吠起来,惊动了里面的主人,出来问道:“诸位光降,有何见教?”帝尧看他,竹冠草履,气宇不俗,正要回答,早有侍卫上前,告诉他是天子。那人听了,慌忙行礼道:“小民不知帝驾来到,有失迎迓,死罪死罪。不嫌污秽,请里面坐坐。”帝尧亦不推辞,就和赤将子舆、老将羿、羲叔一同人内。那人先到草堂中布好了席,然后再出来敦请。帝尧等进去坐定,那人又请教了羲叔等姓名,方才在下面陪坐。
帝尧等此时,但觉一阵幽香沁人心脾,四面一望,只见室中到处都放着兰花,便问那人姓氏。那人道:“小民姓金名道华,是此地人。生平足迹未出里门,久想到帝都观光,终苦无缘,难得今朝仰接天子之光,真幸运极了!”帝尧道:“汝向来以何为业?”金道华道:“小民务农为业。”帝尧道:“汝一定读过书。”金道华道:“小民虽读过书,但僻在蛮夷,书籍甚少,读的不多,不过识几个字罢了。”帝尧道:“汝种这许多兰草,是什么意思?”金道华道:“小民生性确爱此草,所以多种。”帝尧道:“兰草亦是寻常之草,有何可爱?”金道华道:“小民的意思,觉得兰草可爱之处有三种:一种是高致。凡是花卉,都是种在平原,众人易于瞩目之处,争研竞美。
独有兰花,偏喜生在深谷之中,或者幽岩之上,仿佛不愿人见,亦不求见人,足有隐君子之风。这种高致,岂不可爱!一种是幽德。凡是花卉,如桃、李、梅、杏、牡丹、菡苕之类,或以颜色悦世,或以浓香动人。独有兰花,颜色愈淡愈妙,香气极幽极微,而看过去别有风趣,闻着了无不倾心,不屑媚人而人自钦倒,譬如君子之道,暗然日章。这种幽德,岂不可爱!还有一种是劲节。凡有花卉,无论草本木本,在那风和日丽之中无不炫奇斗艳,仿佛都有一切不惧的模样。一到隆冬,霜飘雪压,那草本的固然连枝干都不存在,就是那木本的亦大半红叶萧萧,只剩了一丛光干,昔日繁华而今安在?岂不可叹!独有兰花,明明是个草本,但是任你严寒奇冷,那几条翠叶依旧飘扬飞舞,一无更改,植物之中和它一样的,能有几个?这种劲节,岂不可爱!小民常怪古人说起劲节来,不是推松,就是推柏,有的拿了松树和梅竹两种来并称,说是‘岁寒三友’。其不知道松、梅等都是木本的,岁寒不凋,有什么稀奇!兰是草本的,岁寒不凋,倒反没有人赞它,真是令人气忿不平。小民的见解如此,未知圣天子以为如何?”
()免费电子书下载
众人听了这番议论,都说:“极是极是。兰草这项东西,从古没有人称道过,得足下这番提倡,恐怕将来还有人称它是王者香,或国香呢。”金道华道:“果然如此,小民的意思亦不以为然。因为兰之可爱,并不全在乎香。况且它明明有隐君子之风,偏要说它是王者,未免背道而驰,拟不于伦了。”帝尧听了这话,暗暗佩服他的人品高尚,不愧为隐君子。当下又问他些兰草的种类和种法。金道华便起身进内,隔了一会,取出一厚册书来,献于帝尧道:“这是小民所著,一切有关系于兰草的,俱在其中了。请帝赏收,加以鉴定,小民不胜荣幸。
”帝尧接来一看,只见面上写着“兰谱”二字,随意翻了两页,但见前面所载的都是兰之种类,足有几十种,并且有图附在上面。有一种叫风兰,它的图形系用竹篮挂在空中,下面有注云:“风兰产于东南海边山阴之谷中,悬根而生。其花黄白,似兰而细,不用裁去。大窠者盛以竹篮,或束以妇人头发,悬于见天不见日之处,朝夕噗以清水,冬夏长青,可称仙草。又能催生,妇人将产,悬于房中最妙。”又翻到中间,都是说种兰的方法和宜忌。翻到后面,都是关系兰的杂说,有一段云:“凡蜂采百花,俱置翅股之间,惟兰花则拱背入房,以献于蜂王。
小小物类,尚知兰之可贵如此。人有不爱兰者,吾不知其何心也!”
正要再看下去,只听见老将羿问道:“老夫一路来,看见所有居民都是纹身裸体,此地却不如此,是什么原故?”金道华道:“此间本来是蛮夷之俗,断发文身的。自从先祖迁到此地之后,训诲子孙,切不可沾染这种风气。一则赤身露体,全无礼教。二则毁伤肌肤,有伤孝道。小民懔遵祖训,世世不敢违背;并且遇着有机会的时候,常将这种道理和邻居的人说说,哪知甚有效验,逐渐将这种陋俗改正了。现在乡僻之地,虽然还有存在,但也是少数。”帝尧问道:“令祖是何人?”金道华道:“小民是金提国之后。”帝尧恍然道:“原来汝是贤者之后,怪不得有这样的气度学识,朕真失敬了。”当下又谈了一会,天色不早,帝尧等起身,金道华送至门外,行礼而别。
帝尧一路归舟,一路谈起金道华这个人,说他真是高士,真是隐者。羲叔道:“臣看此人,甚有道德。帝何不举他一个官职,想来定有治绩的。”帝尧道:“刚才朕亦如此想,但是听了他那番议论,恐怕他一定不肯受,所以亦不说。”羲叔道:“受不受在他,举不举在帝。明日何妨伤人去和他商量呢。”帝尧点首称是。
到了次日,就命羲叔前往,哪知到了他家一问,他家人说金道华昨夜已经出门去了。问他到何处,答称不知。问他何时归来,答言不定。羲叔没法,只得怏快而回,将此情形告知帝尧。帝尧点头叹息道:“真是隐土,真是隐士!但是看到他昨日酬对及赠书的情形,贞不绝俗,尤为难得。”大家叹惜久之,于是君臣等仍上路前进。后来此地就叫作兰溪,以金道华种兰得名。
不过在下有一句话要声明,这是在下想当然耳,并无证据。
即如兰溪相近的金华县,据志书上所载,是因金星与婺星而得名。但是这个解释很是模糊,婺星竟未提及,华字亦无着落。
据在下的推想,或者因金道华而得名亦未可知。不过遍查各书,不得证据。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