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作主
时,他才简单而又得体地回答一两句。 〃你好像对这很感兴趣。〃他们那天作了一次长途旅行,参观了埃森市的克虏伯工厂,在雨夜非常疲倦地驱车返回旅馆时,帕格对拜伦说。 〃这确实很有意思。比大教堂、宫殿和民间的风土人情都有意思的多。〃拜伦说,〃这才是令人担忧的德国。〃 帕格点点头。〃不错。德国的工业设备正是希特勒指向世界的一支枪。有必要进行研究。〃 〃而且是一支相当有分量的枪。〃拜伦说。 〃太叫人放心不下了。〃 〃爸爸,跟盟国相比怎么样?跟我们自己相比呢?〃 尽管克虏伯工厂派出送他们的轿车里有一块玻璃挡板,把他们与司机隔开,但帕格还是感到司机正聚精会神地侧耳倾听。 〃问题就在这里。毫无疑问,我们的工业设备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希特勒目前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因为我国并没有把工业作为武器的愿望。如果没有人阻止,德国可以凭他的工业力量控制世界。他既有手段,也具备这种愿望。亚历山大征服世界时,马其顿并不算大。巴西可能相当于德国的四倍,潜力是德国的十倍,但是真正算数的是目前所具备的能力和愿望。从理论上讲,我始终认为英法两国联合起来,还是能够战胜他们的。从理论上讲普里摩·卡纳拉应该击败乔·路易斯。希特勒准备干一下,因为他认为能战胜他们。这是较量双方工业能力的根本办法,不过总有些危险性。〃 〃那么,也许现在到处都是战争,原因就在这里,〃拜伦说,〃是工业生产能力的较量。〃 〃那也不尽然,不过这是主要的。〃 〃我确实受益不浅。〃 帕格笑了。拜伦每天晚上都在旅馆里勤奋攻读黑格尔的著作,常常不合书本,睡上一两个小时。 〃黑格尔的著作你读得怎么样了?〃 〃刚刚开始懂得一点。我简直不能相信,不过他好像比希特勒还疯狂。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教员说他是一位大哲学家。〃 〃也许他的著作对你说来,太深奥了。〃 〃也许,不过问题是我觉得我了解他。〃 到达旅馆时,脸色阴沉而傲慢的司机给他们打开车门,狠狠地瞪了拜伦一眼。拜伦回忆了一下自己说过的话,决定今后小心,不能随便说希特勒是疯子。他估计司机不可能是大逆不道的黑格尔派。 英法宣布拒绝元首伸出的手,从而激怒了德国电台。几天之后,突然从外地到了一批航空邮件,其中有一封是埃伦·杰斯特罗寄来的。寄给使馆的邮件,按规定是不经检查的,但谁也不相信这一点。信件每隔一两个星期就突然来一大包。红绿相间的一只意大利航空信封上,胡乱地盖着紫红色、黑色和红色的邮戳。杰斯特罗博士还是用旧打字带打字,说不定还是原来那根打字带。拜伦觉得他太心不在焉,而且办事也太笨手笨脚,如果没有人替他换打字带,他会一直用旧的,用到最后打到纸上完全等于空打了。拜伦不得不把信拿到很强的灯光底下,才勉强辨认出来。 亲爱的拜伦: 娜塔丽不在这里。我收到她从伦敦写来的一封信。她将设法回到锡耶纳来,或者至少作短期逗留。从私心出发,我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她不在,我实在感到束手束脚。 现在谈谈你的事。我不愿鼓动你回来。我不阻拦娜塔丽,因为,老实说,我需要她。在她那方面,她也感到她对不中用的叔叔有责任,这是血统的联系,使人有一种非常甜蜜、安适的感觉。你却没有这种义务。 如果你来了,而我又突然决定离去,或被迫离开(这种可能性是随时存在的),想到你费力破财,徒劳往返,我会多么不安!我当然非常希望你来这里,但是我又必须节省开支,不能负担你从柏林到这里的旅费。当然,如果你有机会到意大利(我总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我很希望和你面叙。 同时,我应该对你的关心表示感谢,尽管你的关心很可能和想了解娜塔丽的行止有微妙的联系,但我还是应该感谢你。而且,为你着想,我还要劝你忘掉锡耶纳、君士坦丁,忘掉杰斯特罗一家吧。
《战争风云》第十六章(9)
感谢你为我的侄女所作的一切。我从她信中知悉,你救她脱险,甚至救她一命,你给我的短简却那样谦虚,竟只字未提。我多么庆幸你与她同行! 请向你的双亲致以最热切的问候。我曾经和你父亲在电话中作过简短的交谈。我觉得他是个非常好的人。 你忠实的 埃伦·杰斯特罗 10月5日 当天晚上他回到家里,父亲正坐在门厅面对花园的一张躺椅里。他朝父亲看了一眼,就走开了。帕格双手捧着一杯威士忌苏打水,朝前俯着身子,低着头。拜伦回到自己房间埋头啃黑格尔的著作和他那难于理解的〃精神世界〃,一直啃到晚饭时分。 维克多·亨利皱着眉头,沉默不语,罗达始终忍耐着,一直到上冷食,她才戳着冰淇淋说:〃好了,帕格,到底怎么回事?〃 帕格阴郁地朝她看了一眼。〃你没有看那封信吗?〃 拜伦觉得母亲的反应很特别。她直起腰,目瞪口呆。 〃信,什么信?谁写来的?〃 帕格对拜伦说:〃你把我梳妆台上那封信拿来给你母亲。〃 〃我的天,〃罗达看见拜伦拿着一个粉红色的信封下楼时,急切地说,〃原来是梅德琳写来的。〃 〃你以为是谁写来的?〃 〃我的天,我怎么会知道?看你的神气,我还以为是德国秘密警察或是什么人写来的呢。真是这样,帕格。〃她仔细把信看了一遍。〃怎么?这里边有什么不是呢?加得相当多呀,二十美元一周。〃 〃你看看最后一页。〃 〃我看了。啊!我明白你指的什么了。〃 〃十九岁的年纪,〃帕格说,〃就居然在纽约有她自己的住宅了!我当初让她离开学校,真是庸人自扰。〃 〃帕格,你到这里时我就对你说过不行了。她不能再注册了。〃 〃那她也该尽量试一试。〃 〃不过,梅德琳没关系。她是个好孩子。她跟你一样严谨。〃 〃可是现在一打仗,〃帕格说,〃整个世界都要四分五裂了。一个女孩子干什么能挣五十五美元一周?这相当于一个有十年军龄的少尉的收入。这太荒唐。〃 罗达说:〃你总是把梅德琳当孩子。我想,她大概是跟你开玩笑,惹你生气了。〃 〃我真希望我能回到她那里去,在她四周好好看看。〃 罗达用双手的手指敲着桌子说:〃你要我回去跟她在一起吗?〃 〃那需要一大笔花费。要是有政府许可,那又是一回事,可是,〃帕格转向拜伦说:〃你打算回去,是吧?也许你能在纽约找到一个工作。〃 〃说实在的,我正要跟您谈这件事。我也收到一封信。杰斯特罗寄来的。我准备去锡耶纳。〃 〃是吗?〃 〃是的。〃 〃真的吗?〃 〃真的。〃 沉默。 罗达说:〃咱们还是再商量一下,好不好,勃拉尼?〃 〃那个女孩子在那里吗?〃帕格说。 〃不在。〃 〃她回美国了?〃 〃没有。她准备想办法从伦敦去锡耶纳。〃 〃你打算怎么走?〃 〃坐火车。到米兰和佛罗伦萨有定期的火车。〃 〃费用怎么办呢?〃 〃我有足够的路费。我把挣的钱差不多全部攒下来了。〃 〃你准备去做什么呢?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去对一个意大利的山城进行调查研究吗?〃 〃如果征我服兵役,我就走。〃 〃你真是胆大包天,要是发现你不去,海军部非抓你回来,关你几年禁闭不可。我为你感到荣幸,勃拉尼。随你的便吧。〃维克多·亨利咳嗽了一声,卷起餐布,离开饭桌走了。拜伦朝前俯着身子,低着头,脸色苍白,下巴的肌肉直抽动。 罗达知道跟她儿子谈也无用。她到楼上自己的化妆室,从贴身衬衣下边的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重新看了一遍,然后把它撕得粉碎。
《战争风云》第十七章(1)
静坐战 (摘自《失去了的世界帝国》) 〃假〃战争 华沙陷落之后到挪威事件之间这段为期半年的沉寂,在西方被称作〃假〃战争,这是援引一位美国议员的用语。我们称它为Sitzkrieg或〃静坐战〃,这是针对Blitzkrieg的俏皮话。从英法方面讲,这种说法可能是适当的。在这段喘息时期,他们的确对自己的军事力量丝毫没有加以改善,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们只是老老实实坐着,预言我们要遭到失败。 这段微妙、晦暗的时期刚刚开始,元首就向国会作了〃伸出和平之手〃的演说。他这次演说也和他的其他政治活动一样,经过精心策划。如果当初盟国轻信这一演说,我们很可能发动震惊西方的十一月进攻。华沙陷落后,希特勒对此已经作了安排,我们也积极进行筹划。但目前西方政治家对元首已产生了某种戒心,他们的反应使人感到失望。但这毕竟关系不大。由于气候恶劣,以及供应问题无法解决,迫使急躁的元首不得不一再推迟行动日期。于是袭击法国的计划始终未能实现,只是不断变更日期和战略。进攻日期总共推迟了二十九次,同时准备工作以从未有过的速度继续进行。 在我们草拟FallGelb(即进攻法国的黄|色方案)的时候,我们参谋部最喜欢阅读法国报纸和军事杂志上发表的长篇学术文章,文章说我们即将屈服于经济压力。我们觉得这些文章很可笑。事实上,我们的经济第一次开始真正上升。我们获悉,巴黎的生活比战前活跃、轻松。英国首相张伯伦反映了西方的想法,说:〃希特勒错过了大好时机。〃在这被迫拖延的半年期间,尽管元首大本营无休止地干扰,德国军火工业生产依旧开始上升,一个袭击法国的完善的新战略方案终于出笼了。 在芬兰的骚乱 苏联进攻芬兰使静坐战时期暂时活跃起来。 斯大林在与里宾特洛甫谈判签订协定以后,始终不变的政策是,趁我们与民主势力作战之际,尽一切可能扩张领土,巩固他的地位,以便与我们最后摊牌。希特勒为了腾出手对付西方,已经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波兰境内的大片土地让给斯大林。但是,斯大林像俄国沙皇或布尔什维克其他统治者一样,贪得无厌。这时是他吞并卡累利阿地峡和控制芬兰湾的大好时机。当他的使者对骄傲的芬兰人进行威胁、企图霸占这片领土而宣告失败时,斯大林决定诉诸武力。芬兰的主权当然遭到了蹂躏。 但是,使全世界震惊的是,苏联统治者竟因为进攻进行得很糟而陷入困境。被吹嘘得天花乱坠的红军大丢其脸,在芬兰竟暴露出他们原是一批装备和训练极差、指挥力量也很薄弱的乌合之众,连一个训练有素但是弱小的敌人都不能战胜。这可能是斯大林在三十年代清洗大批军官的结果,也可能是俄国人传统的低能,加上布尔什维主义的有害影响,或者是斯大林故意调遣最蹩脚的军队,实际情况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不过,一九三九年十一月至一九四○年三月芬兰确实英勇击退了斯拉夫侵略者,苏联始终未能从军事上击败他们。最后还是用俄国传统打法,为数不多的芬兰保卫者终于淹没在强大的炮火之中,沐浴在斯拉夫人流下的血海里。这样,斯大林的愿望实现了,他把我们的芬兰朋友推回卡累利阿地峡,形成了列宁格勒防线。我们必须承认,这一行动实际上在一九四一年挽救了列宁格勒。 圣诞节芬军打了个大胜仗,这就是著名的苏墨萨米战役,芬军以死伤约九百人的代价,造成苏军约三万人被歼灭或冻死。经过这次战役,大家就不可能再把苏军当作一个强有力的现代化的敌对力量。后来,赫尔曼·戈林称这次芬兰战役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诱敌行动〃,意思是说,俄国人故意在芬兰示弱,以便把他们的战斗力伪装起来。这也成为德国空军在东方失利的一个荒唐借口。实际上,一九三九年斯大林俄国军事力量是薄弱的。从这时开始,直到最后我们在东线苏军手中彻底崩溃,这段期间所发生的事,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谈到,不过他们在芬兰的表演确实导致我们作出错误的计划。 静坐战结束:挪威 西方民主国家纷纷对进攻芬兰一事大肆宣传,并酝酿给予芬兰军事援助。但结果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不过开辟芬兰战线迫使希特勒面临北方的强大威胁,英国企图占领挪威。 关于这一点,我们有准确的情报。英国的这一计划,并不像纽伦堡审判中指控德国军队的某些计划和〃阴谋〃一样,英国这一计划是实际存在的。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公开写到这一计划。他承认英国进攻日期定在我们之前,后来取消了。因此,我们抢先进入挪威,完全出于侥幸,是时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