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枭雄
晋王平日处事果断,颇有贤名。只是权臣萧奉先欲拥立其妹所生秦王,上次诬陷耶律余睹众人谋立晋王,使得耶律余睹降金,天祚帝也申斥了晋王一番,才使得众大臣对晋王能否继承大统,产生疑问。但平日累计的贤名,却也不是秦王可比。
众人听得晋王愿往后宫请驾,便也都安心等待。
晋王进的宫内,果然见皇宫正乱成一团,不少内侍匆匆把一箱箱东西装到车上,不时有名贵的瓷器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
晋王见状,忙问清皇帝下落,径直来见驾。
天祚帝耶律延禧正指挥人收拾心爱的玩物,见晋王来到,忙道:“皇儿快去收拾一下,稍后咱们便去西京。”
晋王见他果然又要逃跑,忙道:“父皇虽然小败,但南国内忧外患,必然无力北侵。群臣正在大殿等候,父皇当出面安抚,怎可远避他方。”
天祚帝耶律延禧一路急赶,并不敢稍停,回的皇宫,便又指挥人收拾细软,也未多思,闻言才脑子一清,问道:“边境可有送来战报?”
晋王道:“没有。”
天祚帝耶律延禧闻言,才松了口气,挥手道:“你随朕上殿吧。”
晋王闻言,忙闪身退到一边,让他先行。
一旁内侍见皇帝要走,忙道:“大王,东西还要收拾吗?”
天祚帝耶律延禧想起那火炮之威,至今仍有些胆寒,回头道:“收拾,让众人把朕从中京带来的东西都装好车,随时准备出发。”
晋王也知道父亲自在护步答冈战败后,便已成惊弓之鸟,能上殿已是不错,也不敢再强求什么。
天祚帝耶律延禧上殿,便让萧干把战事给众人说了一遍。
众大臣听得北方女直兴起后,南国又出现威力如此强大的火器,不由心中俱生出一丝凉意。
几个汉臣也隐约有了些想法。
宰相李处温道:“南国既有火器,我国也不可再开战,以免两面受敌,大王可遣使与南国议和。”
天祚帝耶律延禧闻言,忙道:“卿所言正合吾意,只是恐怕那南朝蛮子不肯议和。”
李处温道:“澶渊之盟,我国历年从南国所获颇多,不若返还他们一些,该可使其罢战。”
晋王闻言,驳斥道:“前日西夏来书,称已经攻陷南国数州。而且南国蛮子刚刚夺了政权,内部必然也没平定。即使议和,也该是保持澶渊之盟,南国继续献纳岁币,怎可颠倒。”
天祚帝耶律延禧闻言,摆手道:“皇儿勿争,现下形势不同了,女直人在北边闹得也甚凶,我们先稳住南国要紧。些许金银,给他也无妨。”说完又对李处温,道:“卿口才尤佳,便往雄州走一遭吧,一定要使南国罢战。”
李处温闻言,也只好接了旨。
天祚帝耶律延禧见李处温接了旨,也不待其他人说话,便退朝而去。
李处温尚未起身,张扬放的那个番将已回来报信。耶律延禧听得张扬只要金银赎人,并无起兵之意,忙吩咐众臣筹集金银牛马。
晋王听得天朝要那许多金银,忙进宫劝阻,奈何萧奉先之妹元妃在侧,反而被天祚帝耶律延禧斥责一番,赶出皇宫。
~~~~~~~~~~
天下篇 第三十三章 辽国来使
宰相李处温却是权臣萧奉先提拔,出相后便一心阿附奉先。接了皇帝筹措赎金的任务之后,便开始搜刮百姓,没用几日时间,便凑齐了赎金。为了尽快迎回主子,无法凑足的耕牛,也用战马充抵。
凑足赎金后,李处温便来皇宫拜见皇帝。
天祚帝耶律延禧这几日一直提心吊胆,随时准备落跑。听得李处温求见,忙让人传了进来。
不待李处温见礼,便道:“赎金准备的如何了?”
李处温见皇帝如此心急,便也省了大礼,躬身道:“已经准备好了,臣特来辞行。”
天祚帝耶律延禧闻言,这才真正的松了口气,笑道:“卿果然是国之干才,此事办得好,回来朕必有重赏。朕听闻南朝皇帝也已到了安肃军,你去之后,最好可以与他达成一个和议,朕每年可以给他五十万两银子,一万匹马。若能达成和议,回来后,朕必有重赏。”
()好看的txt电子书
李处温官职已经到达汉官极限,再重赏便是封爵了,闻言忙道:“臣一定尽力而为,南国天子既然爱财,臣便有把握达成和议,请大王放心。只是恐怕南国皇帝会索要上次逃来的安肃军知府一行人。”
天祚帝耶律延禧闻言,忙道:“把上次逃来的南人都押送给南国皇帝,若有什么其他要求,你也尽量答应他。”
李处温见皇帝做出如此许诺,也心下大定,又奉承了皇帝一阵,便告退而去。
为了防止误会,李处温只带了一千兵马押运叛逃官员和金银牛马,到的易州便遣使通报安肃军,接到张扬允许南下的口谕,才又带人往安肃军而来。
六月的日头甚毒,正午时分更是晒得地面都有些发烫。但安肃军城外却是人山人海,附近乡里百姓听说天朝大胜,辽国又送来大量赎金,纷纷涌来观看。
“李子,你也来了。”一个半大后生对不远处一个年龄相仿的后生喊道。
那叫李子的后生见是小时玩伴大头,便挤到跟前,道:“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了,咱还能不凑这个热闹啊。怎么样,听说皇帝就在安肃军,你见过没?”
大头闻言,得意的看了旁边众人一眼,道:“当然见过了,新皇帝比咱们大不了几岁,长的和书生一样秀气,而且为人相当和气。”
李子摇头道:“你不是吹吧,我怎么听说皇帝比张飞都要威猛,上阵从无一合之敌。长相应该是十分威猛吧,书生怎么能和皇帝比。”
大头见李子怀疑,便诅咒道:“谁要是吹牛,谁就是狗养的。皇帝还到我家去过呢,说等我十八了便可以投军,去杀辽狗了。”
李子见他一脸郑重,也忍不住好奇道:“皇帝去你家干吗了?”
“这几天皇帝在城里看百姓家里有没有粮食,正好前些时候我做工的徐扒皮跟着那狗官跑到辽国去了,我也没事干,就在家里呆着。皇帝便去了我家了,还和我说话了呢。你小子住在城外,没这个福气。”
李子闻言,羡慕的看着玩伴,道:“那等下皇帝出城不?”
大头道:“咱天朝皇帝还能出城迎接辽狗?今天你是见不到皇帝了,不过听说辽狗把叛逃的官员和大户都押回来了,等下咱们往死砸他***。”
李子道:“拿什么砸啊?”
大头拍了拍鼓鼓囊囊的口袋,道:“石头呗,难道你没装啊。”
李子摇头道:“我只知道辽狗来送钱赎人,可没听说他们押回狗官来了。”
大头在李子头上扇了一下,道:“要不说你笨呢,辽狗也得砸啊。”
若在平日李子也一定会还手,但刚才听大头和皇帝说过话,便觉得大头身份不一样了,也不敢还手,脸憋得红红的,道:“以前官员不是不让得罪辽狗的吗?”
大头道:“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你没听说咱天朝皇帝是神人下凡啊,有他做皇帝,还怕什么辽狗啊。以前那辽狗来了咱们地盘便装模作样,那些狗官也帮着他们。现在皇帝换了,咱们也可以扬眉吐气了,等下往死砸就行了,保管辽狗不敢还手。”
李子想了一下,还是有些畏惧,低声道:“谁告你可以砸辽狗了,万一砸了以后,前面那些官兵逮咱们怎么办?”
大头又扇了李子一下,道:“你就是胆小,我就告诉你吧,是皇帝那天到我家时,一个侍卫告诉我的,只要城门上号角响的时候停了就行,你看城里许多人都装了东西了。”
李子看了看四周,果然许多半大少年,一些成|人都装着东西,有些人还拎着篮子,里面放满了杂物。
李子这才相信此事,转头满脸讨好的对大头道:“兄弟在城里就是不一样,啥也知道,以后一定要多照顾小弟啊。”
大头又把头抬高了几分,笑道:“那是,谁让咱们一起长大呢,以后有好事,我一定通知你。”
李子见他答应,眼里不由闪过一丝狡黠,点头道:“多谢大哥了,大哥能分给小弟点石头吗?”
大头开始还得意洋洋,闻言,马上道:“你怎么不自己去捡?”
李子看了看四周密密麻麻的人群,道:“现在出去,等下就挤不到前面了,大哥就分给小弟些石头吧。”
大头为了维持大哥的风范,才勉强从兜里掏出几块石头,咬牙递给李子,道:“你小子省着点用,一定要瞄准了再打。”
李子把石头装到口袋里,点头道:“一定一定。”
李处温带兵马到的城外十里,便见一队兵马驰来,当头穆弘喝道:“你们把牛马赶到东边围栏里吧,那里会有人清点。”
李处温见东边已经用木栏杆围起大片空地,便也指挥牧人们把牛马赶进圈内。
待牛马入圈,穆弘便又道:“把金银交给我们,你们押着逃犯先进城吧,那里会有人迎接你们。”
李处温虽然有些疑惑,但身在屋檐下,也不得不低头,把装载金银的车子交给天兵,又打发牧人们回去,便带着一千兵马向城内而来。
刚刚走到城外五里,便见官道两旁人山人海,好在道路两旁有官兵维持,才留下了中间一条路。李处温也知道平日辽军在边境干的事情,尤其金国起兵后,朝廷财政紧张,军饷不足,打草谷之事便也变为日常操练。
李处温看着夹道“欢呼”的百姓,不由身子反软,但想到无功而返的下场,也不得不咬牙前行。
走到近处,李处温也长了个心眼,令装着逃官和大户的囚车当先开道。
囚车刚一进入百姓射程,便见满天乱石飞舞,当先的原知府囚车上瞬间累积了一层杂物,为他牵车的辽兵也被打的抱头鼠窜而回。
后面辽兵见状,哪还敢再前进。
李处温正犹豫间,穆弘又赶来道:“我皇有令,限尔等两刻内进城,不然便让辽国皇帝再赎人来。”
李处温闻言,也知道该走其他城门已经来不及,又见后面天兵虎视眈眈,知道自己若后退的话,恐怕他们会把自己也留下。
穆弘见李处温一脸害怕,便笑道:“我这里有一套盔甲可以帮你抵挡石头,不知道你要不要?”
李处温见穆弘一身钢甲只露着小腿和脸,忙道:“多谢将军美意,下官日后一定厚报。”
穆弘闻言,笑道:“也不用等到日后,我见你坐下这匹马十分神骏,不如我们一物易一物。”
李处温坐马却是千金难得的宝马,但他却是个文官,并不爱好弓马,闻言,忙下马道:“既然将军爱马,下官怎敢推辞。”
穆弘也不客气,让人牵了宝马,从后面一个骑兵手上接过一套盔甲,递给李处温,道:“使者不会嫌鲜艳吧。”
李处温接过盔甲,见居然是一套染的色彩斑斓的皮甲,不由暗怒,但又不敢发作。
正愣神间,穆弘又道:“时间不多了,使者若不快点,城门恐怕就关了。”
李处温闻言,犹豫了一阵,在穆弘提醒了几次后,还是把五彩斑斓的盔甲穿了起来。又令人把那个先逃回的车夫砍了,威逼利诱其余车夫先押着囚车开路,他则躲在人群里前进。
百姓看到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的官员、大户,哪能压抑住愤怒,纷纷把手中东西投掷而来。走不多远,车内的人便多已奄奄一息。
待到众辽兵出场,空中杂物已经十分稀少。一身鲜艳盔甲的李处温也成了百姓笑柄,李处温忍受着四周刺耳的嘲笑行了数里,刚要脱甲时,却听得城门上响起一阵悠长、庄严的号角,道旁百姓也停止了砸打。
李处温见城中出来一队兵马,也顾不得脱甲,忙上前见礼。
迎接的千夫长见李处温滑稽的盔甲,强忍着笑意,领着他来见张扬。
李处温进的府衙,见四下侍卫一脸笑意,忙对迎接的千夫长道:“请将军允许下官脱去盔甲,以免冒犯上国天子。”
那个千夫长强忍着笑意道:“你也是一国使者,怎能穿如此花哨的盔甲,快些脱了吧。”
李处温虽然心里暗骂天朝众人捉弄他,但面上不得不道:“将军教训的是。”
进的大厅,李处温看到一身皇袍的张扬,便跪下道:“辽国使者李处温参见天朝皇帝。”
张扬道:“你起来吧,赎金朕已收到,你可领了人回去了。”
李处温见张扬如此利索,也吃了一惊,想到皇帝的交待,忙道:“我国愿与天朝结为兄弟邦国,每年献银十万两,马一万匹。”
张扬却不想与辽国有什么盟约牵制,闻言挥手道:“朕还没心情北上,让你们那皇帝放宽心吧。你下去吧。”
()
李处温听得张扬暂时还不会北上,便也放下心来,也不敢再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