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枭雄
出的院子,见花荣额头已经冒汗。知道他已等了一阵。便也笑道:“国舅不在府第纳福,这大热天进宫作甚?那些越李朝女子虽然肤色黑了些,但也不错吧。”
花荣闻言忙道:“那些女子确实不差。将士们也多感念圣上隆恩。只是现在越李朝已平定,又有大批军队赶来,也不怕有人能翻起什么大浪。而越李朝天气湿热,在这里多呆一日,臣部下战马便多死伤数十匹,臣想早日班师回朝。休养战马。请圣上恩准。”
张扬闻言,点头道:“朕也正想着回朝之事呢,只是朕原本想让你经略越李朝的。这越李朝虽然偏远些,但稍后朕便会从江南各地移民过来,不消数年,便可繁华起来,你不考虑考虑吗?”
花荣闻言,略作思考。便道:“多谢圣上看重,只是臣习惯北地气候,一身本领也都在弓马之上。这越李朝既不会再发生大地战事,也不适合骑兵纵横。臣还是想往北地用功。”
张扬闻言,笑道:“那好吧。你让士卒们准备一下,你部准备妥当,便可先班师回朝。朕安排妥越李朝诸事后,便会直飞东京。”
花荣闻言,忙谢过皇恩,告辞而去。
花荣部刚刚渡河,董平、项元镇、梅展、王寅、司行方五人便也率部到地富良江对岸。当晚五人安排部下扎营后,便率先渡河来朝圣。
张扬已令人整理了大殿,只是连日的淫乐使得大殿残留了些淫靡的气息。张扬与五人见过礼,便道:“卿等远来辛苦了,朕特地为你们准备了越李朝宫廷宴席洗尘。来人哪,传膳。”
皇上可不经常赐宴,许多五人闻言,忙一起叩谢皇恩。
片刻间,大殿正中和两旁便摆了六个长桌,五人便也学张扬般席地而坐。六人刚刚坐定,数十少女便端着上好酒食飘然而至,这些宫女都是宫中翘楚或城内贵族女眷。各个眉目清秀,举止高雅,只是身上只披了层接近透明地轻纱,丰满挺拔的胸部、芳草萋萋的花园便一览无余。举手投足间,更是诱人心神。
须臾间,六人面前便摆满了上好酒食。只是六人反应却是不一,董平、司行方目光不断随着少女移动,而王寅低头研究起桌上酒食来,梅展则仿佛对对面墙上一个雕饰产生了兴趣,双目一瞬不瞬,项元镇却是轻皱眉头。
张扬也把五人反应看在眼里,笑道:“今日只为欢宴,大家无须多想,也不必在意朕的身份。”
薰平闻言,不由大乐。
张扬拍拍手,十二个燕环肥瘦的女子便翩翩而入,分坐到六人旁边。
张扬搂过一个女子,端起酒杯,笑道:“大家自便。”
项元镇虽觉皇帝此举有失礼仪,但见这些女子都是异族,也不好在她们面前驳皇帝面子。其余四人则或真或假的吃起花酒来。
()免费TXT小说下载
薰平年少风流,司行方也是同道中人,很快便有些把持不住了。
张扬见状,便也道:“今日天色不早了,五位将军也不用再回军营了,便在这城中歇息一晚,明日朕还有事与你们商议,身边地女子便赏赐于你们吧。”
五人闻言,忙谢恩告退。
次日一早,五人便一起进宫求见。
张扬看了眼满脸春意的董平,道:“越李人忘恩负义,狡诈多变,为永除后患,朕决定让他们消失,所有男性贬为苦力,运往江南各地矿洞,女性赏赐将士、发配军营,你等可自己处理。朕会令福建、湖北等路耕地不足处,移民来此,再免除五年税赋,不消数年,这儿便也会繁荣起来了。薰平可愿意担任越南都督,总管原越李朝国土上文武诸事。”
薰平对昨晚两个越李朝女子可是相当满意,听得女性可以自行处理,便已有些心动,而且越李朝也与中原一路相当,自己可以总管文武诸事,这在中原却是办不到的。闻言,道:“多谢圣上封赏,臣必鞠躬尽瘁。”
张扬闻言,笑道:“好好,越李朝兵马已被朕削平,其余各部也不用渡河了,可分头领兵北上,务要扫清越李朝刁民。董平则率部南下,扫荡各地,若兵力不足,可调用之后跟进的大理军兵,务要尽快清楚越李刁民。朕返东京后,便会行文各州迁民南下。”越李朝命运便也在张扬一言中定下了基调。
天下篇 第七十三章 日本僧人
张扬安排好越李朝之事后,便直接飞回了东京。看着阶下熟悉,但又都有些憔悴的面孔。张扬动声道:“朕自起兵以来,百战百胜,数月间便扫平了天下。成绩固然喜人,却也给朝廷带来庞大的工作量,加上新朝草创,人手不足。幸得众卿宵衣食,才能使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朕在这里,先替天下百姓谢过众位大臣了。”
说着起身深深鞠了一躬。
众大臣怎敢受皇帝之礼,赶忙一起下跪,拜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民造福,也是我等分内之事,安敢受皇帝如此大礼。”
张扬双手舒展向上虚扶一下,道:“都起来吧,卿等为国操劳,当得朕这一拜。卿等使得四海平静,实为朕之胘股大臣,有卿等辅佐,何愁天下不平。”
众人又拜谢了皇帝褒扬,才敢站起身来。
张扬笑道:“现在朝廷也没什么大的外患了,朕也可以在宫中处理些政事了。各部有甚事,一一奏来吧。”
张扬出走前吩咐过诸事以兵部为先,众人也都已习惯了兵部为首。
兵部尚书吴用出列道:“圣上攻入越南后,边境便没了战事。国内各州府见圣上横扫四方,纷纷望风归顺,零星作乱的山贼和宋朝残余也已肃清。”
张扬点点头道:“吴卿辛苦了,幸得你等安抚国内,朕才可安心在外用兵。不过现下局势虽然稍定。三军将士也要居安思危。兵部可尽快整编各地军队。随时准备奔赴战场。”
吴用躬身接旨,退回行列。
吏部尚书宗泽出列道:“臣虽大力提拔官员,起用原宋朝各地官员。但各地官员缺额仍然颇多。朝中各部也只补充了一些紧要职位,这是名单,请圣上过目。”
张扬接过太监传上的奏折,略微扫了几眼,点头道:“便让他们权任现职吧,待朕考察一段时间。再行决定。”
刑部尚书裴宣出列道:“圣上出征前下旨,严肃官风。各地官员都牢记圣谕,但仍有不少官员弄权违法。依照圣谕,刑部经核实后斩杀官员三百五十一人,抄没贼赃一千多万贯。”
张扬闻言,点头道:“宋徽宗昏晕无道,使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数十年。今天下初平,切不可让那些贪官污吏再侵害百姓。刑部仍当以重典治国。务要震慑各地权贵。”
裴宣接旨退下,户部尚书蒋敬道:“我朝创建以来,便用兵不断,耗费钱粮无计。加上各地河道修护,官衙用度。支出超出预想数百万贯。加上刑部抄没家产,也只能支撑两年,恐怕还得再开财路才好,否则无法撑到免税期结束。”
张扬早知朝廷用度紧张,但也早已想到解决之道,闻言点头道:“你只管放心拨款,不用担心入不敷出,朕自会筹得足够的款项。一定要保证各地民生,同时确保各项支出透明,以免滋生贪污。”
工部尚书张叔夜道:“国内一统后,臣便依照圣上旨意,在各地开始河道修护。由于朝廷所出地工钱丰厚,大江以北很多人都投入了河道修护之中,明年春汛来临之时,北地当可保证没有什么大地水患,到时各地道路也会畅通无阻。只是江南由于方腊起义,许多州府百姓被童贯大军屠戮一空,使得江南一时间变得地广人稀。重分土地之时,很多百姓都分到了土地,又值秋播之时,并无多少人投入修理河道。加上江南水道纵横,又多雨水,各地河堤宋徽宗之时便疏于治理,宋重和年间,便发生过一
水灾,江南各路几乎全部遭灾。若不尽快治理,臣发生水患。”
张扬闻言,点头道:“朕已攻破越李朝,上百万壮丁稍后便会被打入各地矿洞,到时便会又一批矿工失业,他们当会投入河道修护之中。卿可选一些水患严重的地方先行治理,待农闲之时,当会有许多人投入工作。”
—
礼部尚书赵明诚出列道:“圣上自击退西夏、吐蕃之后,西州回鹘、黄头回鹘便遣使请求称臣。如今两国使者尚在城中等待,如何处置,还请圣上示下。”
张扬闻言,摇头道:“这些回鹘人趁中原大乱之际,悍然出兵入侵,若非南疆战况紧急,朕早已带人扫平二处,岂会让他们芶存于今。待日后朕腾出手来,必会一举扫平二蛮,务要让各族知道,犯我天朝者虽远必诛。两国征战不斩来使,给我削去蛮子使者双耳,逐回蛮国去吧。”
()免费TXT小说下载
吴用闻言,忙出列道:“圣上三思,圣上若真伤辱了两国使者,必会使两国顽抗我朝。又有吐蕃贼心不死,若攻打西夏之时,三国一起发兵救援,会给我朝带来不小的压力。不若先安抚二国,待击破西夏、吐蕃,再秋后算账。”
赵明诚闻言,道:“我天朝上国,岂可出尔反尔,圣上若决意攻灭两国,不许他求和便是。”
张扬倒不是什么谦谦君子,攻灭西夏本来便没打算动用本朝兵马,自然也不会担心增加难度了。闻言点头道:“赵卿言之有理,依朕刚才吩咐办就是。攻灭西夏,自有人打头阵。可有哪国派来使者朝贺啊?”
礼部尚书赵明诚摇头道:“我朝建立不过数月,边疆战事又刚刚停息,周边各国即使有心朝拜,最早也得在新年来临之际。不过倒是有一个日本僧人渡海而来求佛取经,不过他还不知道改朝换代之事。”
张扬闻言,不由心思一动,笑道:“日本僧人?”
赵明诚点头道:“正是。”
张扬点头道:“现在国内僧众没有朝廷认可,日子想必都不好过,既然日本对佛学感兴趣,可令国内有意传播佛学地僧众往日本传教,朝廷可调拨海船护送他们往日本。礼部负责此事,务要让佛学传遍日本。另外我听闻日本地理奇特,但日本自唐后便与我中原少有来往,情报部可派人往日本测绘地理,汇集成册,让朕一饱眼福。只是日本人生性狐疑,为免旁生枝节,以僧人身份掩护行事为好。”
众人闻言,不由都奇怪起来。皇帝登基以来,虽然没有采取激烈的灭佛行动,但在土地分封中把僧侣放到了最后,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基本也断绝了僧众的活路。现在却又突然帮助传播佛学,着实令众人不解。不过也没人能猜到张扬的真实心意,毕竟日本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还是一个海外蛮荒之地。
戴宗、赵明诚疑惑地接了旨。
张扬又与众人谈论了一阵国事,便在宫内赐宴众人,嘉奖众人功绩。
天下篇 第七十四章 宫中杂事
眼,张扬回朝已是月余,也渐渐熟悉了朝堂事务。
边疆战事一停,朝堂之上也就基本都是些琐事了。无非是哪条律令需要修改,哪个郡县又见蚂蝗成灾,某条河流的某段坝堤又有决口的征兆。
这些事,张扬本来大可放手各部去处理,只是为了了解国情,才亲历亲为。好在经过基因改造的张扬头脑灵快,处理起政事来也是条理清晰。加上他只用确定大方针,细节方面自有众臣完善,处理起来自然更加轻松自如了。
这日早朝,张扬刚刚坐定,戴宗便出列奏道:“两日前,河东石州方山县有僧法海自称弥勒佛转世,聚众造反,占了方山县治,招兵买马,扬言要建立佛国。先前在分封土地时,皇上钦定佛教居末,各地僧众和信佛百姓本就有些怨言。若不尽快绞杀,恐各地僧众会纷纷效仿。伏乞圣断。”
张扬闻言,奇道:“这法海是何处僧人啊?”
经过半年多完善,情报部已把触角遍及全国各路。为了攻灭西夏,河东大战之后,情报部在河东更是广布探马。因此石州之事才发,河东情报部便运作起来,朝廷也得以第一时间得知状况。
法海资料也已随着探马呈递到情报部,戴宗闻言也奇道:“这法海是石州灵泉寺住持,平日只知吃斋念佛,钻研佛法,为人乐善好施,在石州颇有些名声,因此引得数百人跟随。只是此人平日一心向佛,不像有野心之人。只不知他为何会作乱。”
这朝堂之上。历来是一人上奏,然后皇上发话让众臣议议。众人各述见解,皇帝再下定论。皇帝如果采纳的是臣子言论。那么人们便会说皇帝善于纳谏,有明君之姿;如果与臣子意见相悖,那么便会有臣子站出来说道说道,名之曰劝谏。
如果你要一意孤行,那么恭喜你了,接下来的是铺天盖地地轰炸。为了留个直谏地名声。无数臣子会像飞蛾扑火般劝谏,乐此不疲。对他们则是,打打不得,杀杀不得,不然你便得顶上一个昏君的名头。或者他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