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旧事
宫内,子楚却是被那些修士吓破了胆,如今见着亮光,第一个反应便是逃走,当下
住身边的赵姬就想向外逃走,可是刚跑两步便觉得不来,却见秦昭王正失望的看着他,当下脸一红道:“孙儿子楚见过大王。”说完便用手拉了拉赵姬的裙角。
被子楚这么一拉,赵姬也立刻反应过来,跪地道:“贱妾赵姬见过大王。”
秦昭王暗皱了皱眉,这次子楚的表现却是不让他满意,但是他二人毕竟还是自己这宝贝曾孙地父母,当下暗压下心中的失望,笑道:“你们二人很好,为我大秦生下了这么好一个子孙,我是不会亏待你们的,这孩子叫什么名字。”说完便指了指孔宣怀中的殷郊问道。
虽说如今殷郊却是有两三岁大小,但是凭着血脉上的联系,赵姬还是一眼便认出了这个是自己的儿子,而子楚却是见过了殷郊地神奇,却是对殷郊能够长这么大丝毫不吃惊,摇摇头道:“孩子刚出生便有一大推修士前来劫杀,还未曾取名。”
秦昭王一想,道:“他乃是我嬴家子孙,便给他取一个‘政’字,愿他将来能够一统七国朝政。”
子楚心中本就怀疑为何秦王会派下蒙恬这个朝中第一猛将来迎接自己,如今听了秦昭王的话,再想起自己儿子出生时地那些异像,心中却是豁然开朗,自己这个儿子定非凡人,如今父凭子贵,有这个儿子自己今后地位无忧矣。想到这些,子楚心中越加欣喜,自己如今不光离开了那个随时有生命危 3ǔωω。cōm险的赵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如今还因为自己的儿子,自己在秦国的地位无可动摇了,当下跪地道:“谢大王赐名。”
秦昭王见到子楚这般喜形于色,心中对他是越发不喜,心中也有些担忧若是把政儿交给他们抚养,那别把自己的曾孙儿给教坏了。想到此,秦昭王道:“政儿甚是乖巧,孤王很是喜欢,我便把政儿留在宫内抚养,你们回太子府上去吧,自有太子安排你们以后的生活。”
虽然舍不得就这么与儿子分离,但是看着秦昭王那不可拒绝的眼神,只得看了儿子一眼道:“遵命。”然后扶起赵姬,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秦王宫。
从那天以后,秦朝地诸位大臣都看见了有一个小孩一直跟在昭王身边,陪着昭王上朝听政,陪着昭王批阅奏章,诸位大臣均是大惊,纷纷打探,这小孩究竟是何人。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这些大臣耳中,原来这位乃是安国君嫡孙嬴政,大秦的小王子,如今再见昭王对小王子的疼爱,大家都知道不出意外,这位小王子将来定会成为大秦的国君,想到这些的大臣们,对这位小王子更是不敢有一丝毫的轻视,便是对这位小王子的父亲子楚也是好了很多。
如此,十六年过去,十六年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的事,首先第一件大事便是安国君身体不适,终于病死在太子之位上,太子突然去世,却是对昭王打击甚大,昭王一病不起,最终驾鹤仙游。
不过昭王去世前却没有把王位传给安国君定下的太子继承人子楚,反而把王位交给了嬴政。虽然还是有很多大臣为子楚感到不平,不过还在子楚本人却并不是很在意,毕竟他自己心中清楚,他在昭王心中地印象的确不是很好,这么多年来它能够在咸阳城内过上这么好地日子,也是昭王看在自己这个儿子面上,如今王位被儿子抢去,子楚心中倒是坦然,没有什么不平。而且政登机后,便把他和赵姬接入宫中奉养,不过子楚却也是薄福之人,入宫没有多久,也病死宫内。
第二件事,却是殷郊的私事,他的亲生父亲吕不韦因为子楚和华阳夫人的举荐,入了秦朝为官,吕不韦却也是有些真本事,不过数年,便大得昭王赏识,如今已官居丞相之位,统驭百官。
第三卷 人皇之争
—第十一章 …
殷郊领军亲征赵,李牧殿内死谏王—
说殷郊吸收了雨师的精神本源,然后被送孔宣送回了王见了殷郊却是大喜,给殷郊赐名为嬴政,并每日带着殷郊听政,如此十六年,期间先是安国君去世,秦昭王也因此一病不起,把王位传给了殷郊,而吕不韦也被子楚推荐入了秦庭,深得秦昭王赏识,官居丞相之位。
听见门外微微的响动声,殷郊张开了眼,深深吐了口气,经过十六年的修行,他的天巫术已经练到地级,便是一般的大罗金仙也不是他的对手。这门外之人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如何能瞒过殷郊,道:“赵高,进来吧。”
殷郊话落,门便被豁然退开,只见一个太监急急进来道:“大王,该去听朝了。”
殷郊点点头,道:“恩,去准备车驾吧。”
这个叫赵高的太监听了殷郊的吩咐,忙退出殿内去准备车驾。
很快赵高便把车驾准备好了,殷郊坐着车驾来到听朝的勤政殿,进入殿中,坐上了王位。
下面群臣,文臣以吕不韦为首,武将以孔宣为首,见到殷郊坐好,齐跪地道:“臣等见过大王,大王万岁。”
殷郊双手虚扶道:“诸位爱卿,快快请起。”
听了殷郊话,诸大臣一一起身,殷郊抬头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事齐奏。”
这时孔宣站出来道:“大王,臣有奏。”
见到孔宣站出,殷郊笑道:“蒙恬将军,你有何事?”
“回大王,我秦国之外。便属赵高最强,虽然长平一战,白起将军斩杀赵军四十万,赵国开始衰败,但是赵国国力还在,今年据探子回报。赵国境内发生大地震和大旱灾,如今正是再攻赵国的大好机会。”孔宣一一禀告道。
“喔。”殷郊听了孔宣的话眼中闪过一道兴奋的光芒,道:“却是天赐良机。”又把头看向吕不韦道:“吕相,我秦国今年收成如何,可否能够应付一场大战。”
吕不韦见到殷郊发问,忙站出身来恭敬道:“大王放心,今年我大秦却是风调雨顺,百姓地收成很好。应付一场大战没有问题。”如今的吕不韦却没有历史上那么位高权重,却是因为如今的殷郊却是从小便随昭王听政,在朝中势力已经稳固,吕不韦虽有野心,但殷郊强势,也不敢欺殷郊年幼。
从吕不韦那儿得了肯定的答案,殷郊也是一阵欣喜。他与庄羽之间的因果纠缠,他却得夺下人皇之气助妖教成为下一量劫的主角。当下笑道:“蒙恬将军,你整兵四十万,由你为副帅,孤王欲亲征赵国。为我大秦立下万世不拔之基。”
听见殷郊要亲征,下面群臣皆是一惊,在这个乱世,国君亲征也是常事,不过如今殷郊还年幼,那些大臣又怎会放心殷郊领兵出征呢。当下一群大臣跪地道:“请大王三思。”
不过殷郊又怎会让这些大臣如愿,巫族之术本就是战斗之术,便是天巫术中也有不少战斗法门。战斗才是提高实力地不二法门,有着前世记忆的殷郊,自然知道那些高手的强大,如今无量量劫将至,虽然有庄羽庇佑,但是殷郊还是不放心,只有加强自己的实力才是保命的王道。如今有战斗的机会,殷郊又怎会放过,当下面色一沉道:“孤王之意已决,尔等不必多言。”
那些大臣本来还想再劝。可是只觉一股杀气传来,抬头却见殷郊正瞪着他们,心中一惊,却是不敢再开口。
点点头,殷郊还是对此很是满意,笑道:“孤王离开后,朝政便由丞相代理。”
吕不韦一听,大喜道:“臣遵旨。”
秦国不愧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强国,不过两日,孔宣便把四十万大军聚集完毕,点将台上,殷郊身穿盔甲,走上台去,台下四十万将士齐声道:“大王万岁,大王万岁。”
听着四十万将士齐声呼喊,便是殷郊都觉得有些热血沸腾了,双手虚压,下面欢呼声停下,殷郊大声道:“诸位大秦的勇士,在我们秦国地外面有着一大片土地等着你们去征服,有着无数的机会让你们去建功封侯,你们可有信心跟随孤王一起去开疆扩土。”在殷郊强大的巫力之下,这声音传入了
人每一个人的耳中。
这声音仿佛带着莫名的蛊惑,每一个将士都随着殷郊的话热血沸腾,四十万人举起手中武器,齐声道:“有信心。”
“好。”殷郊抽出腰间宝剑道:“出征。”
秦国大军在殷郊和孔宣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赵国杀去,这时,赵国闻君臣得秦国新王帅四十万大军亲征赵国,却是大惊,今年赵国可以说得上天灾人祸,百姓连吃都不能吃饱,那还有余钱来支持一场大战呢。
大殿之中,赵王看着下面群臣,面露苦色道:“诸位爱卿,如今秦军来攻,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何计策?”
下面群臣中走出一文臣道:“大王,臣有奏。”
赵王见到有大臣站出来,心中却是一喜,道:“爱卿,你有何计?”
那文臣道:“大王,如今秦强赵弱,再加上今年我大赵却是天灾人祸,是在不能抵挡秦军,大王何不派人与秦军议和,献上几座城池,让秦军退兵,等到丰年,我赵军在派兵把地方夺回来便是。”
—
这话一出,大殿却是陷入一片沉寂,赵王面色铁青,心中却是气愤异常,不过赵王也是清楚,若是秦军真的攻来,那赵国的损失也许会更大,这也许是如今最好的方法。
这时,殿中一人站了出来,对赵王道:“大王,此举万万不可,若是我们这次示弱,那秦军只会更加猖狂,而且此举也会大伤我赵军士气,还望大王三思。”
赵王看着站出来的人,急问道:“那李牧将军,这次秦军入侵,你有何办法?”
原来这人便是赵国大将李牧,李牧年少时师从一异人,学得一身本事,后投身赵国,统兵打仗战无不胜,乃是赵国继廉颇之后地又一军神。如今赵国还能抵挡住秦国的攻击,多半是这位李牧将军的功劳。
李牧看着赵王,道:“只有一战,臣请求大王派我出征,抵挡秦王大军。”
赵王却是心有为难,这李牧如今在赵国的威望却是比自己这个赵王还高,虽然李牧忠心为赵,可是赵王还是怕李牧造反,因为若是李牧要反,那赵国军队可能一大半都要跟随李牧而去,因而赵王想法设法把李牧留在,把他与军队隔开。如今李牧请求出战,却是把赵王难住,赵王自然不想现城,但是他更怕若是李牧回到军队后带军投秦怎么办,毕竟良禽择木而栖,如今秦军势大,李牧投降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凭李牧的本事,到了秦国这个以军功为首的国家更还会受到比在赵国还好很多的代价。
因而赵王想了想道:“李将军,如今我大赵刚遭受天灾,却是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支撑一场大地战争。”
显然李牧对赵王这个回答不是很满意,以李牧在战场上的远见,又如何看不出赵王对他的防备,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到了如今这种危机关头赵王还是这般防备于他,当下李牧跪地道:“请大王相信我大赵好儿郎,末将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能挡秦军与长平之外,末将愿自刎当场。”说话却是掷地有声,双眼紧紧盯着赵王。
赵王被李牧这么盯着,却是觉得浑身压抑,不敢与李牧对视。
见到李牧跪地,殿内武将纷纷跪地道:“大王,臣等愿与李牧将军共立军令状,不退秦军,誓不还。”
见着跪成一地的军方将领,赵王对李牧大的防备更大,不过也更加无奈,知道这次若是真的不让李牧出征,只怕秦军还没打来,自己赵国便先乱上一场了,当下赵王起身,道:“李牧听旨。”
下面李牧身体一挺道:“末将在。”
“封你为赵军大元帅,统帅赵国五十万赵军,抵挡秦军。”
见到赵王松口,李牧心中一喜,大声道:“臣领旨。”
第三卷 人皇之争
—第十二章 … 赵王算计设副帅,孔宣谋划除李牧—
说赵国逢大地震和大旱灾,孔宣殿内请求殷郊派兵功了早日夺得人皇之气,再加上为了在战场上锻炼天巫术,却是力排众议,亲至领四十万大军亲征赵国。赵国闻得秦军攻来,却是乱成一团,有文臣请赵王献出两城与秦国议和,但被赵国军神李牧拒绝,并死谏赵王,请求领兵出征。在众武将的死谏下,赵王无奈之下派李牧为帅,统领五十万赵军,阻击秦军。
见到赵王松口,诸军方将领却是一喜,这些大将对这位赵王可是没有什么好的看法,当初若非他怀疑大将军廉颇,临阵换将为赵括,那白起又怎有机会坑杀我四十万赵军,现在更是把赵国新一代军神李牧软禁在邯郸,不过如今赵王终究松口,这些将领齐声道:“大王英明。”
不过显然赵王听了这些军方将领拍的马屁没有一点高兴的感觉,只有一阵憋屈,如今他们可以逼自己立李牧为帅,那来日他们还会逼自己干什么?赵王不知道,不过他却知道这对他赵王可不是什么好事,眼睛一转,看见立在一人,眼睛一亮道:“郭开上前听旨。”
文臣之中有一人一愣,但是还是很快站出来跪地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