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符篆
玉生烟忽听得几声脚步声,一看,却是从堂后转出了一个手持团扇的红衣女子,这红衣女子生的貌若天仙、修短合度,端的是天上少有、人间绝无。
这女子出来之后,便对贾老汉施了一礼:“听闻天朝上国来人,特地前来一观风度。”
“呵呵!”贾老汉笑着对玉生烟拱拱手说道:“这是小女环儿,老汉膝下仅有此一女,甚是溺爱,因此缺少管教,不识礼数,还望玉公子莫要笑话。”
玉生烟见到环儿不知为何却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贾环儿伸出玉手倒了一杯酒,款款走到玉生烟身旁说道:“还请贵客满饮此杯。”
玉生烟双手接过,一饮而尽。那贾环儿绕着玉生烟仔细看了看:“果然是天朝大国人物,果然是人中龙凤。”
“多谢环儿姑娘。”玉生烟双手将酒杯交给贾环儿,右手食指轻轻的挑了一下贾环儿,贾环儿脸色一红,轻轻低下头,接过杯子,轻轻看了玉生烟一眼,便对着贾老汉行了一个礼转回后堂去了。玉生烟已然将贾环儿撩拨起来,心中窃喜,只是看了看贾老汉一眼,贾老汉只是笑吟吟的看了看已然回去的贾环儿。
二人又叹了许久,那贾老汉说道:“小老儿有一事欲与玉公子言语,只是不知如何启口!”
玉生烟说道:“老丈请讲。”
贾老汉说道:“小老儿此生膝下仅有此女,已然视为掌上明珠,只是多年以来意欲给小女寻觅一个夫婿,却未曾遇见一个才貌俱佳的。只是有才华的相貌不甚中意,相貌好的有多为轻佻浮油之辈。今日莫非是上天怜惜小女,特意遣来玉公子来?玉公子乃是天朝上国之人,出身高贵,又学富五车,貌比潘安。此正是天作之合,若是玉公子不嫌弃小女蒲柳之姿,老汉愿意将小女送与玉公子为妻,老汉年已垂暮,日后这家产定当是公子的。不知玉公子意下如何?”
玉生烟一听来忙起身给贾老汉跪下:“小婿见过泰山大人。”
“好好好!”贾老汉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当下择日不如撞日,当日便与玉生烟跟贾环儿办了婚事,参过了天地高堂,夫妻二人携手进入洞房,当晚免不了的便是一番缠绵。
玉生烟夫妻二人好的便似那蜜里调油,平日里琴瑟和谐,不是赏花游玩便是吟诗作赋,那贾老汉也乐得看夫妻二人如此。
只是花无百日红,忽然有一日,那贾环儿闷闷不乐便对着梳妆台暗自哭泣起来。玉生烟一看连忙上去抚慰说道:“娘子有何烦心事?”
贾环儿一边抹泪一边说道:“只是想起了一件心事,故而忍不住哭泣了起来。”
“是何心事?不知可否说出来?”玉生烟连忙问道。
“常言道,大丈夫志在四方!”贾环儿说道:“我父亲虽然此刻是闲居在家,然当年也是应过举、中过第,当过一国宰辅的。如今你才高八斗,一腔子的锦绣文章,何故整日里闲在心中不欲人知?我想我们的日子虽然快活,只是你孤身一人在此,我与我父亲虽然不这般想,旁人难免也说你是倒插门,无能之辈,如今科举在即,你何不就此机会做得几篇文章博得国君欢喜,也好使别人知道你的名字,不负了你天朝上国的身份。”
玉生烟闻得此言,立刻说道:“娘子说的甚是,小生也早有此念,只是苦于不知道如何跟娘子开口。如今娘子大义,生烟定当入京给你博个状元来。”
“你若有此念,我也甚是欢喜。”贾环儿此刻破泣为笑,拉着玉生烟找到贾老汉禀明此意。
贾老汉立刻说道:“我虽然年纪已老,然京中还有许多的故知老友,你有此心我也甚是欣慰。你可受持我的书信,去找京兆尹,让他给你安排。”
翌日,玉生烟便收拾好行囊,拿着贾老汉的书信,启程赶往京城,自然是也免不了的一番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泪眼,贾环儿也是再三叮嘱,京中固然有千百红粉佳人,然家中糟糠之妻不可忘,玉生烟自然也是千百应承。
一路之上,玉生烟带着两个小厮虽然是赶着马车,也少不了的是饥餐渴饮,颠簸了数日终于来到了子虚国的京都——南柯城。
入得城中,玉生烟先是租了一个院子住下,便持着贾老汉的书信来到京兆府投了名帖。那京兆尹吴某见到是故宰相贾某的名帖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亲自来到大门处迎接玉生烟。
二人见礼之后,吴某言道:“吾多年未曾见过恩师,不知恩师已然招的此等佳婿,实在是可喜可贺。”
玉生烟言道:“大人多礼,小生与环儿也是因缘巧合。此次进京赶考还要多多劳动大人。”
“这个不妨”吴某说道:“此时离开考还有月余,公子可好生温习,到时候吴某自有安排。”
玉生烟回到住处之后,便在家中温习诗书。
忽而有一日,玉生烟听得门外喧闹,心中不乐,便起身到大门前一看,见到自己的两个小厮正在跟一个邋遢道士推搡。玉生烟见得此道士甚是眼熟,看了几眼忽然想起此人来,连忙喝开两个小厮,对着那邋遢道士说道:“原来是太虚先生,下人不懂得事理,还望先生多多恕罪。”
“如今你却是得意,得了美娇*娘,为何不辞辛劳来到这南柯城中?”太虚先生呵呵笑道。
玉生烟也此刻也晓得太虚先生不是凡人,便连忙请到屋子之中,将贾环儿对自己说的一番话对着太虚先生说了一遍。
太虚先生听了,挠了挠自己的发髻说道:“你的这个娘子却是个明事理的,你却是福分不小。”
“多谢先生夸赞。”
“不过——”太虚先生说道:“美人不过是粉骨骷髅,数十年之后可还有如今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吗?再者说,你纵然是得了功名又能如何?百年之后还不是冢中枯骨一堆?”
玉生烟此时正是踌躇满志,心中不乐,冷冷言道:“那以先生之意,生烟应当如何?”
太虚先生哈哈笑道:“某有金丹大道,正欲传于世人,修某大道者,可寿同天地,羽化成仙,不知玉公子可能抛下眼前娇妻,状元功名,与某进山参修金丹大道?”
玉生烟听了太虚先生这番言语,顿时怒火中烧:“你——你,真真是岂有此理,你这妖道,若非我念你我有旧,早就一顿棒子轰了出去,哪里还容得你来妖言惑众!玉某不送,先生请便!”
太虚先生见到玉生烟发怒,也不生气,只是哈哈大笑,嘴里还疯疯癫癫的念叨着什么忠恕而已之类的话,歪歪斜斜飘然而去。
离开考还有三日之时,京兆尹吴某命人送来书信,言明玉生烟的科场之类。玉生烟接到消息,长出一口气,心中落下一块儿巨石。
第一百八十三章 锦囊三策
待到帷场一开,玉生烟拿起题目一看,不由的心中吃惊,这题目竟然是那日太虚先生离去时口中念叨的东西。玉生烟又喜又悔,喜的是自己见过这题目,悔的是自己竟然颇有大意,不知道提前照着这题目做好文章。
不过玉生烟也是略略一想而后便了了,将笔提起,立刻开始写了起来,竟然是文思泉涌,下笔成言,不由得意气风发,心中更为得意,思绪也是越来越流畅。玉生烟出了帷场之后,不由的心中暗喜:“凭借着我的文章,纵然不是状元也定当是前三甲了。”
果然揭榜之日玉生烟高中一甲第一名,正状元。京兆尹吴某自然是头一个前来恭贺,吴某又引着玉生烟见过了座师。又过了一日,金銮殿上这子虚国君,自然是召见了玉生烟,见他丰神俊朗,又是中州天朝之人,不由的心中一喜,意欲招为驸马,便问道:“状元郎可有妻室?”
玉生烟是何等的心思,自然是知道国君是何等的念头,只是吴某在旁由不得自己乱说,便只能实话实说,也好给自己博个好名声,便言道:“学生已有妻室,拙荆乃是前宰辅贾某之女贾环儿。”
国君一听,不由得说道:“状元郎竟然是贾宰辅的女婿,贾宰辅果然是好眼光,状元郎也果然是好本事,贾环儿自幼便是天生丽质,艳压京城,多少王公子弟当年提着重礼上门求一见都不可的,如今竟然是状元郎的夫人。”当下便拟旨封贾环儿为天香郡主,赐玉生烟宅院一座,命玉生烟为翰林院翰林,而后跨马游街,其中多少风光自是不题。
待到玉生烟安定下来之后,便命人将贾环儿以及贾老汉接到了南柯城中。玉生烟深得国君器重,竟在一年之内连升数级,做到了吏部侍郎。只是不料第二年北方的乌有国竟然大举进犯,国君大怒,欲兴师讨伐,只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于应承的。国君无奈便点名玉生烟前去:“尔为天朝之人,谅这小小的乌有国不在你眼中,朕封你为北州刺史,提兵十万前去迎敌,勿要将那乌有国赶出疆土。”
玉生烟固然是是心中没谱,但是也不敢不从,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臣定不辱命。”
回到家中自然是忧心忡忡,夜晚不免洒泪对贾环儿说道:“此刻我去北州,说不得便是生死诀别了,我虽然腹中有几卷诗书,但是若论打仗,我手无缚鸡之力,连牛羊都不曾指挥过,哪里能够指挥的了十万大军?”
贾环儿心中虽然也是惆怅,只是好生劝慰道:“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儒将也不是天生下来便会行军布阵的,你虽然是不会。然那些领兵积年的老将定然是会的,再者说道又不是要你亲自拿着刀厮杀,只是让你居中策应,到了那里你多听人言说不得也能打败乌有国的大军。”
夫妻二人如何也睡不着,只是哀声叹息了一夜。到了第二日出征之时,玉生烟刚自披上甲胄,便听得外面有人在高声乱唱,玉生烟一听这声音熟悉记得是太虚先生的声音,连忙命人将太虚先生请了进来。
二人相见,玉生烟刚要开口,太虚先生呵呵笑道:“我知道你要有何言语,贫道这里有三个锦囊,万般无奈之时只要打开一个便可。”说完将三个锦囊抛给玉生烟飘然而去。
玉生烟不觉得心中有了些底气,只是还是以发虚为主,只好忐忑不堪的跨上了战马,经过几日跋涉,玉生烟终于带着大军来到了北州。只是北州的战事已然是万分危急,当晚见过众将之后便一个人来到了寝帐,从怀中拿出了太虚先生交给他的锦囊,却见这锦囊中标有一二三的记号。
玉生烟连忙打开了第一个锦囊但见其中的字条写到:“若论战事,以某愚见,可命轻骑奇袭其粮草驻扎之地,待到军队大乱之时可命一半前去袭杀其大营,而后另遣将领埋伏于其必归之路。”
玉生烟见此大喜,翌日便如是做下来安排,夜晚之时,乌有国大军囤积粮草之处果然是火光冲天,而后便有一名大将领着数万精兵冲向乌有国大营。乌有国大军顿时溃败,所谓兵败如山倒,乌有国军队丢盔弃甲死命本国逃去,然而在半路之上,玉生烟却亲自领着大军伏杀,乌有国大军自然是大败。然后送给子虚国了国书,俯首称臣,玉生烟得胜凯旋,国主亲自出城迎接。路上玉生烟数次都想打开另外两个锦囊看看其中究竟有何玄机,终于还是忍住了没有看。
子虚国主封玉生烟护国公,大将军大司马,可谓是权倾天下。随之贾环儿又为玉生烟生下了五子俱是聪颖非常。护国公府门前每日里都是车水马龙,往来不绝,又过了几年子虚国老国君宾天,随之贾老汉也随之而去。玉生烟悲痛之余心中好似轻松了许多,便大兴土木,营造坞堡,将自己的坞堡建造的较之王宫还要奢华,更是藏了天下四方珍宝,无数美人。各省官员来到京城不先去见国主却是先来见玉生烟。玉生烟得了权势之后小心珍藏那剩下的两个锦囊,多方去寻找太虚先生,只是哪里却也找不到。
小国主刚一继位便对玉生烟极其忌惮,想方设法的削弱玉家的权势,不过半年,玉生烟府邸之前便亦可罗雀了。
玉生烟忧愁不已,只好打开先前太虚先生给的第二个锦囊,只见其中写道:“依某愚见,既然小国主忌惮,何不废了去?”玉生烟好似拨云见日、茅塞顿开,连忙星夜命人持着自己是名帖到往北州将跟着自己打仗的军队调来,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攻入了南柯城。先是废去了小国主,然后又立下了小国主不及两岁的儿子做国主。又不及一年,又废去了这个国主,在群臣推拥之下,半推半就的登基做了国主,封贾氏为皇后,先京兆尹吴某为宰相,长子为太子。而后将最后的那个锦囊珍而重之的放在大殿的匾额之后,用玉匣金锁锁好,那唯一的钥匙便挂在自己的胸前。
刚刚过而立便已是开国之君,又过了几年,那乌有国又是领着大军进犯。玉生烟向后派遣了好几位将领前去平叛,却都是铩羽而归,玉国主不禁大怒,与朝堂之上骂道:“当年我北击乌有国之时,视其国为无物,败其大军于谈笑之间,尔等便是如此的蠢笨?上不能与君父分忧,下不能解黎民倒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