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气宗的形意宗师
“掌门。”侍女从屋外走了进来。
“以后叫我先生吧。”周不疑揉搓了一下自己的脸颊,拿起了尘封已久的紫郢剑。“敲响太华钟,十八下。”
“十八下?掌门…先生你下定决心了?”作为周不疑的随身侍女,冰盈自然明白,连敲太华钟十八下,这对于华山派意味着什么。那是华山派生死攸关,召集所有力量拼死一搏的信号。而今,值得华山派这么做的,其实也就是那桩被周不疑强行压下来的事情了
“敲吧。”周不疑阖上了双目,太华钟敲响过后,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从此以后,他要面对的是数百万的大漠蛮部,方不离层出不穷的算计,天下人的质疑。从以往后他再也不是华山派的掌门,而是一方诸侯。甚至…一国之君。
***
“快!都给我跟上。小心点!”一列列头上绑着白色头带的华山**趁着月色摸进了西安府。与此同时,陕西藩司衙门、臬司衙门还有新政中设立的几个衙门的主官却聚集在了都司衙门里,对着一张从京师发来的急件愁眉苦脸。
在方不离被贬斥出外的一年里,他遍布天下的党徒可就遭殃了,州府县的知州知府知县也就罢了,不值得朝堂上的公卿大臣们关注。朝堂上的新党成员,能被驱逐得动的早就跟这方不离一起出外了,剩下来的这些,一个比一个的背景雄厚。遭殃最多的,也就是三司衙门跟工商局、殖业局、税务局等衙门的官员。
而陕西作为方不离新政的始发站,自然也就受到了旧党元老们的重点关注。原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王斯同、原陕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邱泰艮,原提举陕西工商局曹得、原提举陕西殖业局张文翔、原提举陕西税务局谢赟一月之间,要不是儿子流连赌场就是兄弟欺压良善。纷纷被贬到辽东,陪方不离吃火锅去了。
现在的三司衙门,是旧党的几位大佬的子侄故旧把控着,这一年里面,这三位新政没有废除几桩,钱可没有在里面少捞,逼得几家商铺的老板差些没有上吊。现在方不离回京,还成为了中书省丞相,他们这些毁掉方不离心血的,方不离能放得过他们?把他们送到岭南吃荔枝都是好的,要是心狠一些,直接满门抄斩。凭借他们犯下的罪行,足够了。
“我的藩台大人,你还犹豫个什么?若不速下决断,等方不离把京师的处置妥当了,空出手来就要来收拾咱们了!”说话的是臬司衙门的主官,按察使程民,他是永乐十一年的进士,熬了半辈子才熬到了一个按察使。不过这也殊为不易了。要不是抱上了王直的大粗腿,凭他那个只会喝酒,号称‘无为而治’的行为习惯,能当得上按察使才出鬼了。
“真的到了这个地步了么?中书省自我皇明太祖皇帝之后,便已经废除中书省。方不离趁火打劫,逼着太后重开中书省,这已然是犯了忌讳,等局势稍有缓和,太后不会放过这反相毕露的奸贼的吧。”
藩台还在犹豫,程民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可他是要自己趁着新党多未复职,天下多为旧党众人掌控的的时候,清君侧。不惜将河套割让瓦剌,也要将方不离的新党,彻底驱逐出朝廷。不,不只是驱除出朝廷,而是将新党彻底摒除在大明政坛之外。子女世世代代不得进入官场,在教坊司中人人**乐。
“藩台,你以为就太后她们几个女人,就能斗得过官场沉浮数十年,党徒遍及天下两京一十三省的方不离?二十年了,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位阁老、金幼孜金大学士、胡部堂他们这些些太祖太宗血雨腥风的朝争中走过来的前辈,哪一个不想着将方不离踢出官场。可谁又成功了?孙太后、钱皇后,除了占据正统大义,不管是以权势名望还是手腕计谋,有一样比得过三位杨阁老、胡部堂他们么?连他们都对方不离无计可施,几个女人几个太监又能拿方不离如何?要是咱们坐视不理,任由方不离施为,咱们一家生死尚在其次,恐怕这大明朝今后就要易主了!”
“哈!果然还是你们这些当官儿的心狠。”正在此时,从门外传出来一阵笑声。几位**一阵惊恐,他们可是在商议‘清君侧’的事情,要是被人知道,那可了不得。可等他们见到冲进门来的那个布衣男子的时候,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君子剑岳先生,深夜前来,有何要事?”
其实他们的心里已经隐隐知道岳不群或者说华山派是要来作什么了。深夜率领大队人马,不得召见,擅自冲进布政司衙门,除了造反还能如何?只是他们也没有算到,这群武林侠客这么生猛,竟然说造反就造反。也好,不用纠结以后万一要是失败,朝廷问罪首犯会如何。弄不好还能混一个反正之功护身,到时候新党也不能拿自己如何了。
***
一夜之间,陕西易帜,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也泰半落入了华山派…现在已应该叫华国的手上了。晋南的几个州的知州原本就是华山派支持才当上去的,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华国就将之拿到了手中。唯有太原府,迟迟没有拿下。太原知府刘敬尧是新党的干将,山东济宁粮长出身,深受方不离大恩,对方不离忠心耿耿。自然无论如何都是要为恩主守住这三晋重镇,而能在方不离离朝时候保住太原知府的位置,其人本事自然也是不小的。
就在太原事变发动的当天,刘敬尧甚至差点没被抓住,可当他逃脱之后,半天的功夫,这场变乱就在他的高超手腕之下,被**下去。可这时候刘敬尧还是没有松懈,一边招来都指挥使,调集本地卫所驻军进城,一边给大同、京师发去急报。因为他知道周不疑这恩主的老对手,到底有多可怕。他猜得也没错,就在他的加急密函发出去之后的两个时辰之后,华军围城。
“王佥事,这次,恐怕本官要跟你死在一起了。”刘敬尧看着太原城下密密麻麻的华军,心中一阵凄苦。他没有想到陕西的卫所军竟然也落入了华山派的掌控,更不知道华山派竟然在私下里暗自招募死士,训练成军。不然华山派这群叛逆不论如何也不可能再这么短的时间内,麾下转眼就云集了十五万大军,还能将其中的七万拿来围城太原。陕西的三司都该去死!
山西都指挥使石亨之前接到了左军都督府的命令,还在大同整训军队,而今都指挥使司能做主的也就这位都指挥司佥事王宗林,两人是多年的搭档,同属新党骨干,不然刘敬尧也不能这么顺利的着急山西都司的大军。什么?山西行都司?不好意思,从都指挥使到指挥佥事一票**全战死在了援救土木堡的路上。
托庇于那恩刻薄寡恩、雄才大略的太祖皇帝,半月之后,朝廷就收到了刘敬尧的加急密报,中书省下令,调动十五万大军,一路十万大军由右军都督府都督薛剑率领,从京师出发,经易州出紫荆关沿着飞狐道,其中五万沿途设防,最后在榆次休整完毕过后,与大同石亨的五万铁骑会和,解太原之围。(未完待续。)
第四章议建枢密院
瓦剌大军被王师击败,逃遁大漠后,京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京城中大大小小的胡同,也回到了往日的喧嚣。似乎除了茶馆酒楼之中,四九城的大老爷们吵着说书先生不要再讲听烂了的《大明英烈传》,改讲《‘立皇帝’残害忠良》、《方相国只手挽天倾》之外,一切与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依旧是那个繁华依旧的大明京师,海外藩国眼中的天朝圣地。
可唯有一些细心的或是有门路的人,才能够发现,往日里在京师里面鲜衣怒马的豪门子弟,而今全不见了身影。朝廷的高官们,越来越多的开始乘坐轿子,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骑马代步。
这一切方不离也察觉到了,不过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浩瀚的历史已经给了他一个绝佳的解决方案,这个办法实施过后,从此武将再也不敢跋扈自诩,而朝廷也不至于无将可用。
“重开枢密院?相国,你不是开玩笑吧!”肃穆的奉天殿内,中书省丞相、中书省左丞、中书省右丞、六部尚书、新任五军都督府都督、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司使,这群大明皇朝官僚集团中最顶尖的一群人坐在殿中议事。没错,你没看错,他们都是坐着的。这恐怕也是方不离为高官们讨要来的为数不多的几项特权,从此朝廷大九卿级别的重臣再觐见皇帝陛下或是非朝议等正式场合,都能坐着商议朝政了。
在奉天殿内大失仪态的人,是兵部尚书邝野。也不能怪他忘记了场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而是方不离的行径实在是出人意表,而且这出人意表到了直接触动兵部的权力上。之前,方不离回归朝廷过后,虽然也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也只是将户部分拆为度支、盐铁、民政三司,设立三司使。对于其他五部,虽然也有些改动,却也不过小修小补,从未有过说要更化改制,更没有触碰到尚书部堂的权力。
然而今天,就是现在,邝野宁愿方不离对其他五部更化改制,宁愿他收权。因为这样最起码还是文官集团内部政争,改的再厉害,也不过是方不离这位史无前例的中书省丞相的个人行为,世人不过以为方相国是在排斥异己,方不离二十年积累下来的威望,将会一点一滴的被削除。从此以后方不离在世人眼中,不过是一个权臣,而不是一个圣人。若后来天佑大明,降下圣君,定能扶正祛邪,扫除妖氛。
可邝野没有想到,王直、胡滢这些部堂级别的高官,甚至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也都没有想到。方不离居然是要另起炉灶,绕过旧制,创建新制,这不敢说是开天辟地,可也是大逆不道了。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一个顾命大臣敢像方不离这么做的,或许有一个,那个人,叫做王莽。
在座的诸位都有些骚动,尤其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五个都督,除了石亨在大同整训边军之外,其他四个都在此处。可就算是最支持,跟方不离有姻亲的右军都督府都督薛剑,也是一言不发,不敢出言支持方不离的提议。
因为方不离要做的,是撤除五军都督府,另行设置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三衙统领天下兵马。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打紧,只不过换了个名称,权力不还跟以前的五军都督府一样么?要是真这么觉得,那就错了,五军都督府虽然也是统领天下兵马,可却是建立在卫所制上的,将全国分为五大都督府,每一都督府设置一都督统摄数省军务。
而三司衙门却是一以贯之,要真的按着方不离的脚步走,从此以后大明的数千个卫所就将不复存在,太祖皇帝寓兵于农的大计也将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从此大明军队便从与国同休的卫所军改为拿钱办事的募兵,也就是今后谁拿钱,谁就能使唤得动这成千上万的丘八爷。而当今的国库在谁的手上?最终得利的,不言而喻。
要光是如此也就算了,捏捏鼻子也能过去,反正侵夺的是五军都督府五位都督的权柄,又不不干系兵部的事情。天下的姓氏归属,到了而今,发展成熟的文官士大夫们已经不再看重了。不过是五德始终,天命归属。
可偏偏方不离还要设置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政令。设立也就设立吧,反正方不离答应了让邝野作枢密院掌院大学士,这可是与中书省丞相同级的高官,官当到这个份上,也就图个名声了。可方不离最损的就是在之前将大明的官制改为官、职、差遣分授,这次邝野虽然本官被提为的枢密院掌院大学士,可差遣却是一个不知所云的知应天府事。知枢密院事的,是之前力主方不离回京的兵部侍郎,于谦。
这可把几位部堂都给气坏了。刚开始的时候,方不离借着无上功勋,强行改动大明官制,几位部堂不敢反对,提心吊胆下设置了无数后手对抗。这么久没有动静,几位部堂戒心放松,刚要把心放回肚子里面,那些后手都已经不起作用的时候,方不离卡准了机会来了这出。可事到如今,又能如何?
众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方不离一环又一环,环环相扣,肥了新党,坑了自己。
众人心中苦笑道:“难道方不离还有操莽之志?这一场下来,方不离以后明里是皇明中书省的丞相,暗地里,就是大明的皇帝了。或许下一步,就是加九锡,再下一步,就是禅让了。”
就在奉天殿内一边沉寂的同时,一位驿卒,骑着一匹快马,带着一封告急文书,冲进了西直门。
“山西告急!快让开!山西告急!”这位驿卒顾不得什么忌讳,也顾不得什么朝廷的法度,更管不了前面的摊位如何的鸡飞狗跳。因为,山西出大事了!(未完待续。)
第五章南京事变(不好意识,才来电,还在赶,大家先别忙订阅,等下码完了就改)
第四章议建枢密院
瓦剌大军被王师击败,逃遁大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