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气宗的形意宗师
这在皇上那里事态可大可小。若无人在皇上那里生事,则事态可小;若有人在皇上那里生事,则事态可大,甚至可以大到治罪杀头的地步。而那锦衣卫陕西千户所千户朱九或者说十三太保们倚仗先帝的信任,平素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在朝庭树敌众多,不少勋臣武将、科举文官早就想将其拉下马来。
周不疑想,这不正是可乘之机吗?只要设法将十三太保拉下马来,则华山庶几可以度过难关。加之华山派只是江湖中的门派,并不怎么过问政治,平素也并非事事和朝庭作对;且今上登基前一次外出遇险,气宗**还曾经救过当今陛下一命,可以说有恩于今上,想来今上明白事情真相后会网开一面。
幸好自己在朝庭早有人事布局,与一些朝庭重臣私交甚厚,之前更是应下了朝廷一桩大事,让那些文臣勋贵欠下了一个大大的人情。只要这些重臣上书于今上,**十三太保,并禀明华山派此次出手全系被迫无奈,华山派从来只是老老实实混江湖,绝无与朝廷作对之意。则事情或可转圜,华山派或能转危为安。(未完待续。)
第二章锦衣卫指挥使
想到此,周不疑立即亲修书信,交与对京城情况熟悉,曾和王清水数次代表周清玄一道拜访过朝庭重臣的楚清云,属其立即赴京。一方面打探锦衣卫,特别是锦衣卫指挥使塞哈智的动向;另一方面前去拜见那些交情甚厚的重臣,将亲笔信交与他们,促成这些重臣向皇上弹劾朱九等十三太保。
楚清云领命,立即动身前往京城。周不疑则率众弟子暂时退进深山老林,静观事态的发展,以图后策。
周不疑安顿好众师弟师叔过后清点了一下,华山派原先三十多个清字辈的长老,最后只剩下了隐居的周清玄、薛清凌,如果把没了一只手的岳清岩抛开,最后能派上用场的也就宁清林、赵清阁、风清扬三个,剑宗弟子几乎全灭,气宗精锐弟子也只剩下了七十二人。
华山派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当初鲜于通的面目被揭露,也没有危险到这个地步。
———————————————————————————————————————————————————————————
数日之后,左高季死在华山的消息通过嵩山派在华山的暗谍传到了嵩山。梁希丕尽管心中怒火,可他却不敢发作。
若是华山派如原著那般,门派精锐几乎全灭,只留下来一个身受重伤的宁清林和两个当不得大用的不字辈弟子,或许梁希丕还能杀上华山,让华山派给他一个交代。可如今华山派最大的底牌周清玄仍然还在,虽然说是隐居,可谁知道还会不会出来搅风搅雨?就算不会,周清玄就踏踏实实在后山呆着,呆到死也不出来。
可就明面而上,风清扬、宁清林、赵清阁、周不疑这四个,梁希丕能打得过谁?
仗势欺人?趁着华山损失惨重打上门去?那嵩山派以后就别想着再在武林中立足了,乘早投靠日月神教为上。
为何?师出手机。
也是左高季命里该绝。华山派气剑二宗内部争斗,干他左高季行事,他偏要受柳清言蛊惑,利欲熏心,无端来插一扛子。来了也不遵守武德,运用他的左道之术,处处下杀手。居然对周清玄动了杀机。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周不疑今天本不想杀人,一脚踹死左高季,一半是失手,一半是有意。
所谓失手,眼看养大自己的义父陷于极度危险之中,在此性命悠关的时刻,容不得他周不疑想,救周清玄简直就是他的本能动作,且这一动作必然是力道十足的。至于这一脚下去,将会对对方造成怎样的后果,周不疑基本上来不及细想。
所谓有意者,他早就清楚嵩山派的算计,更何况左高季在武林中虽然恶名不显,可私底下做下多少桩恶事?
梁希丕不敢去华山讨要说法,左冷禅也是一般。虽然左冷禅能以家仇的名义打上门去,拘于武林中的规矩,华山派众弟子不得援手。且近两年来左冷禅武功大进,要是对上之前的周不疑,二人谁胜谁负尤未可知。当然…这说的是两年前的周不疑,谁知道周不疑的武功进境如何?这桩梁子也就只能按下来了。
———————————————————————————————————————————————————————————
一月后,京师,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塞哈智很满足,真的很满足,自从纪纲倒了之后,先帝爷选了自己当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作为一个蒙古降人,官能做到这一步,在明朝也算少数了。这十多年来塞哈智兢兢业业,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哪路神仙,锦衣卫有了这么一位指挥使,自然也就收起了爪牙,老虎成了病猫。这也就是十三太保敢私下动手的缘故。
塞哈智和往常一样,很满足的在自己的椅子上坐着,端着一杯雨前的龙井品味。蒙古人出身的他,其实最喜欢的是烧刀子一般的烈酒,可谁让今上接近文人?皇爷喜欢什么,俺就喜欢什么,这是塞哈智的名言。从此酒界少了一位挥金如土的金主,茶叶行多了一个出手阔绰的贵人。
正在赛哈智很满足的端着自己的那个官窑烧的茶碗,把清澈的茶汤灌下去,心中暗自吐槽着茶水略微有些发苦的时候,一道青绿色的身影一下子就从门口冲了进来,也不管塞哈智难看的脸色,气喘吁吁地说道:“指挥使大人,陕西出事了。”
塞哈智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士大夫的礼仪,可听到这句话,也顾不得什么风范了,径直站了起来,疾声厉色的问道:“鞑靼南下了?朱九那边什么情况?怎么不早来报?陷落几座城寨了?来人!快来替本官更…更…算了,文人的话酸不拉几,说不清楚,快来给老子换衣服,备马!老爷我要去觐见皇爷!”
“大人,不是鞑靼。”来人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是鞑靼?”塞哈智挥了挥手,让捧着他那身先帝亲赐斗牛服的奴婢下去。“那是谁?别失八里国?瓦剌?景老六,你总不能告诉本官是乌斯藏、朵甘都司的那群花和尚又挑事儿了?本官记得他们早就被华山派那群变态给打服了,又出来闹事了?”
景老六一张脸皱成了菊花,苦兮兮地说道:“出事的就是华山派,上个月华山派剑宗气宗比武,朱九爷派了一伙人去搅和,最后派去的人死的死跑的跑。现在华山派来函问我们究竟是什么意思,还说年后对别失八里国的行动华山派无力襄助,让咱们…”
“啪!”不等那人说完,塞哈智一下子将自己桌上的茶盏贯到了地上,摔成了粉碎。
“朱九他们这是要做什么?!”塞哈智自认是蒙古降人中难得的好脾气,可听到这个消息也是被气的满脸通红,“他们在地方上搅风搅雨,老子看在他们是老皇爷潜邸旧人的份儿上从来不管,随着他们在地方上捞油水,以前还好,没出什么岔子,这次竟然关键时刻给老子拆台!他们想做什么?”
看着指挥使大人语无伦次、大失风度,景老六不知如何是好,他倒没有耻笑指挥使大人的意思,他知道指挥使大人为了这次行动,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年前;朝中秘议,攻略西北别失八里国。虽然先皇宾天,新皇登基,可庞大的国家机器已经开动,先皇的意志并不随着他的死去而失去力量。无论是今上、太子还是一帮子靖难勋贵,尽管皇位上的那个人已经换了一位,可是他们好似仍然还生活在永乐二十二年。而吐鲁番的酋长首领尹吉儿察在新皇登基后的来朝,更是坚定了一众好战分子的战意。
中枢朝廷发出攻略西北的决议,户部、五军都督府、漕运衙门、各个布政使司、锦衣卫的任务一下子就繁重起来,尤其是锦衣卫,无数的锦衣卫的力士、小旗在哈密卫、别失八里国、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之间穿梭。别失八里国的底细一点点、一滴滴的呈现在朝廷衮衮诸公的面前。
攻略西北,没有当地的土豪支持是不成的,尽管朝廷有庞大的国家机器,有无数为之效死的锦衣卫探子还有数之不尽要一死报君王的读书人。可是陕西这片地方,或者说西北这一片地方,不论是朝廷还是别失八里国还是瓦剌鞑靼,想要有所作为,总是有一个势力是绕不开去的,那就是华山派。
华山派根植西北百余年,西北上上下下都与华山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大衙门,下到各个村庄宗族,都充斥着华山派里面走出来的人物。甚至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整个西北最管用的不是天子的圣旨,而是华山掌门的一张手谕。
朝廷想要攻略别失八里国,华山派的态度,至关重要。或成或败,就看华山派愿意不愿意支持了。
也正因此,锦衣卫通过几位朝中重臣的线路找上了华山,锦衣卫付出了什么代价谁也不知道。知道的只是锦衣卫的特使离开华山的时候,周清玄终于点头了。
可如今锦衣卫掺和进了华山内斗,更逼得前任掌门周清玄引咎退位,华山派的这位新任掌门还能配合朝廷经略西北的行动么?别失八里国的事情还怎么继续下去?
塞哈智沉吟半晌,说道:“六子,你马去库里把那套正两仪剑法找出来,本官就去找阳武侯爷,金大学士,就是豁出去这张老脸不要,也不能让着板儿上钉钉的事情给黄喽。”手一挥,底下人心领神会,悄悄地走出了大堂。
“还送?上次已经给了他们一套反两仪刀法,足够了吧…”景老六听着还要送过去一套秘籍,不由心中大乐,上次去武库翻找反两仪刀法,他‘不小心’看到了一篇冰火九重天的残卷,回去后苦练不休,虽然时日尚短,显不出来成就,可也感觉得到这残篇的威力,这次又去武库,说不得又能有什么斩获。
塞哈智眼睛一眯:“少给老子得了便宜还卖乖,你没得到什么好处?行了,快去!”说罢,走出衙门门口,翻身上马,绝尘而去。(未完待续。)
第二章白教上师
景老六冷汗流淌了一背,喃喃自语道:“指挥使大人竟然知道了,谁去告的密?不对,这事情就我一人知道,谁也没告诉,连浑家都不晓得。果然不愧是老皇爷从千万人之中选出来作指挥使的,指挥使大人真有神鬼之机。”
——————————————————————————————————————————————————————————
一场玉女峰大比剑,竟然影响到了朝廷经略西北的国策,常人听起来只会觉得滑稽,可这的确是成为了事实。
京师之中因为华山派的事情,闹得鸡飞狗跳,华山上也不安宁,一位在雪域高原身份崇高的大和尚,带着他发下的广大宏源,来到了华山的脚下。
那是一位青年僧人,腰胯处系着一条棉布制成的裹裙,赭色,镶红边,着单裙。外罩衫裙,上身穿锦缎坎夹,也叫背心,有单有绵,外披红色或紫色袈裟。
袈裟是用西藏编织的专门做袈裟的毛呢布,好像叫做‘氆氇’。与中原装束一般,全身无一纽扣,唯以腰带系裹;足蹬长腰厚底藏靴。靴子是用内地少见的牦牛的皮肤做的,轻便保暖,也有僧人穿彩靴和厚底翘尖靴。僧人剃光头,不蓄发,头上顶着的那一顶尖尖的黄色僧帽。当真让人以为这位是密宗黄教的上师
腰前系漱口小水瓶。僧人从怀中,掏出来一个制作精致的小鼻烟壶和手绢,是用绿松石做成的,小巧精致,内装特制的刺激性和有强的鼻烟粉末,僧人拿出来倒在拇指甲上面,支入鼻中,大大地打了一个喷嚏。手腕上缠绕着不同质料做成的念珠。
这一切要是让后来那些考据控们看见,非得发狂不可。为什么?为什么现在就有了鼻烟壶?这不是万历年间才会传入中原,清康熙年间才会流传开来的么?提前百多年就出现在了一个密宗活佛手上,这不科学!
实际上,这也是周不疑所带来的变化之一,南洋小岛物产丰富,其中烟草就是一宗大买卖。每年从吕宋岛的各家土著部落的领地数以万斤的烟草被送到了望月城,换取足矣活命的粮食,而望月城中的工坊会将烟草制成各式各样的烟制品,卷烟周不疑他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可惜海陆漫漫,辛苦制成的卷烟多数会受潮变味,加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无力购买,而有能力购买卷烟的贵族士绅也不会选择其貌不扬的卷烟。于是密封良好,装点高贵的鼻烟,成为了输入中原商品的首选。
鼻烟在中原一经售出,立即受到了四九城里那群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的追捧,而各种宝石制成的鼻烟壶,也随之成了各家王公贵戚的府中珍玩。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朝廷赏赐四夷君长的名品。
而作为朝廷振锡绥疆的要员之一,这位在乌斯藏都司声望崇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