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





俏颐亲龉し虿皇窃谀抢镌觯褪窃谀抢锛酰?br /> I 47丨 
我说《参同契》(中)
以做不好。
这个“一”向哪里找?你不要去找!打坐两腿一盘,这 个时候很定就是一。到后来,你只要加一点点,手也摆好腿 也盘好,心想这个时候我要打坐了,完了!已经是二了,不 是一了,接着就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来了。 所以大家要静,什么时候是静呢?你不需要求静,只像是想 要休息一下。休息还不简单吗!说休息就休息,如果说,格 老子我要休息啊!那已经不休息了,已经多此一举了,就不 能得一。
“久之神明自生,渐渐四通八达,身中九窍百脉,三百 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穿透,自然光润和泽,感而 毕通。即易所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也。故曰,黄中渐 通理,润泽达肌肤。丹道有初有终,有本有末。初者炼己, 下手之功。终者入室,了手之事。”最后要闭关“入室”,到 了房间密不通风,内外隔绝。所以道家真到了闭关,就是要 “了手” 了,在要成功之前,只差最后一点,必须要隔离人 事跳出去。
^々^
“初如木之有干,本也。终如木之有标,末也。然须知 最初下手一步,便是末后了手一步。” 一点没有错,最初的 就是最后的。所谓“但得本莫愁末”,这句是禅宗永嘉大师 说的。“初基一步,便踏着正路,从此循序渐进,修持之功, 自然节节相应。原始可以要终,即本可以该末矣。故曰,初 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然则孰为初?孰为本?要在一者而 已。”什么是一? “未生以前,惟得一则成|人”,就是一念动 了,来结胎了,结了胎有生命了,“有生以后,能抱一即成 
丹,,。
道家这个哲学,据我的知识范围,全世界人类的学问,罾 只有中国讲这个。这一句话我可以绝对肯定地讲,其他国家 没有这个文化。道家认为自己这个生命里头,可以再产生一 个生命,人自己本身可以生出一个东西,因为人本来是有这 个功能的。
—产生一切
人自己的精神如何另外产生一个生命?这个道理我们再 参考一个数据,这很妙。佛经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 界。我们都在欲界的下层,是太阳系统下的,太阳系统以上 的还有好几层,都属于欲界。欲界的生命,是靠两性结合, 有性的行为才能够诞生生命,两性的结合叫精交,欲界下层 是精交。欲界上层还有男女两眼相视一笑就怀孕了!有的是 男人怀孕,所以呀男女平等,女性赶快到那边去!那是真平 等。那么男人生孩子怎么生呢?头顶裂开生出来的,差一点 从肩膀这里出来。全世界人类文化,讲天人之间,没有第二 家像佛讲得那么详细。
色界没有欲,有爱!那靠什么交呢?气交。还有,无色 界是神交,连两个相视一笑都没有了,自己意念一动就有化 身,也不从男的生,也不从女的生。所以我叫你们研究“三 界天人表”,你把佛学的生命道理研究清楚,你就懂得修 道了。
道家这个原理也是这样。我们的生命很可怜,任由它衰 老、死亡,真可惜。道家说,懂了方法修持,生命本身可以 
放下,另外产生一个新的生命,永远不死。即使再死一个, 又可以生出来一个,生生不已,都做得到!这个叫做“能抱 一即成丹”,就是把精、气、神凝合。
“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顺去生人生物者,此 一也。”顺着自然是欲界的道理,像我们生人是顺着来的。 “而三返二,二返一,一返虚无,逆来成圣成仙者,亦此一 也。”道家告诉我们,路子倒转来走就成仙。其实佛家虽不 讲,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道家说还精补脑,长生不老。据我的研究,人衰 老,第一是头脑老化,脑下垂体不老的话,眼睛不会老,脑 下垂体有如此之重要。你看那个不老的人脸上没有皱纹,他 这个脑袋越来越长高了。所以南极仙翁长着像个冬瓜一样的 脑袋,实际上是把皱纹向后面拉,脑袋长充实了,脑下垂体 荷尔蒙足了。普通老化的人,你看那个额头就矮了,皱纹越 来越多,因为头脑衰退了。很多老朋友讲,老了记0力衰退 了。我说,你们是不努力,我现在越老反而觉得记忆力越 强,比年轻读书时还要强一点。为什么呢?你们不是记忆力 衰退,是自己觉得老了,这种心理衰退是最可怕的事。生命 是可以拉回来的,这是我们文化最宝贵的发明,希望你们每 一位都长生不老! 
I到底是什么 谷神与本性
两窍互用章第七


两窍互用 上德与下德
―到底是什么
《参同契》上次讲到这个一,这个问题在后代的道家, 是个争论的焦点。后来修道人产生的争论是守一,这是专门 的术语。一般都在这个身体上守一,于是守一就变成守窍。 所谓守窍普通的就是守三个丹田,这不是说守丹田就一定是 对的,我只是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一般都守上窍,就是印 堂、山根这里。这是中国人看相的名称,所谓印堂是左右眉 毛之间,山根还要低一点,在鼻梁上端和额头连接的地方, 在道家的术语称之为上窍。下窍是在肚脐以下一寸三分。中 窍是两个Ru房的中间。后代的道家所谓三窍,也叫三丹田,1 前面都介绍过了。古人好像传一个窍,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另外还有个名词叫做“祖窍”,那又不一样了!
这些丹经所谓守一,是根据老子所讲一的道理,“得其 一,万事毕”,一般守着这么一个地方,死死地打坐,认为 是守窍,是守一,就是修神仙之道。有没有效果呢?有效 果,但并不是什么神仙的道法。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某 一点,久了以后,气血都向这一点集中,因此发生特别的现 象。有些守窍守到神经受气血的影响,内在震动。像这些特 别现象一来,配上自己心理上的观念,就认为这是气脉走通 得道了,其实这都不相干的。你如果每天看那个手指头,看 I 52 丨 ― 
了三年,这个指头会变长变胖,因为精神专注的作用。 1
但是守上窍,血压高不能守;血压低的或贫血的人,初 步学也很困难,头会发晕。守下丹田更严重,有些人越守肚’’纟 子越大,不是小腹大就是胃这里特别鼓出来。女性守下丹田 往往毛病更多。这三窍是有作用的,与一般中医所讲的上中 下三焦有连带关系。但三焦究竟是个什么很难讲,我们外行 勉强讲内行的话,应该是属于荷尔蒙所分布的腺路。
但是,“得其一,万事毕”不是守窍这个道理这么简单。 一是个什么?我希望诸位看一下朱云阳真人的注解,他的注 解等于吃很稳当的中药,虽然不能救命,但是不会有后遗 症。他说:“太上云,得其一,万事毕。又曰,谷神不死, 是谓元牝。”所谓太上就是老子,是道教对他的尊称。在老 子《道德经》上有谷神、元牝的名称,过去我们研究老子的 时候已经提到过谷神,谷就是山谷,是个狭长阴暗的地方, 有三角形、布袋形、长方形。有一种山谷是进去之后没有出 路,等于山洞一样,不过比较大而深,空气不对流,所以有 回音,这样的地方不能住人。另一种山谷是两头相通的,空 气对流,但是幽深。谷神是形容一个空灵的地方,越是空到 极点,我们反而感觉很难受,好像其中有神,有不可知的一 股力量,这是老子所讲的谷神。
元牝,现在用的这个“元”字,老子原书是“玄”。这 个“玄”字研究起来也很麻烦,根据老子自己所说,是“玄 之又玄”,简直是不能解释。后世的学术家又分两种解释: 一种认为“玄”字代表了宇宙的形象,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 系是个连环圈,彼此相连,你说它属于哪一头,都不一定。
丨⑵丨 
另一种属于唯物思想的解释,这个“玄”字古代是上面点一 点,挂下来一条线,连着两个圆圈。那个就代表细菌、微生 物,或者人的精虫,这些东西都属于古代的“玄”字,它是 个象形,像小虫一样活动的东西。
谷神与本性
“牝牡”两字是母性、公性的生物分类代名词,所以我 们一看“牡”字就晓得是公的,一看“牝”就晓得是母的。 宇宙间万有生命都从母性的身体而生,所以它叫“玄牝”。 谷神不死,空灵的那个地方,它使用的价值永远不会死,这 是老子的话。我们的重点现在不是老子,是研究丹道。
他下面说,“谷神至虚而至灵,其妙生生不已”,这是谷 神,至妙至灵是个空洞的东西,空洞的东西反应很快的,佛 学所谓感应道交。“感应”两个字从《易经“系传》来,“寂 然不动,感而遂通”,讲这个生命的本来。谷神这个东西, 生生不已,“从生生不已处,分出元牝”,是一个能够生万物 的根源。
元牝与谷神名称不同,“其体则一,其用则两”,是一个 东西,但作用不同。一般修道家的,专门在身体上找这个东 西。身体上找就很难了,我们千万不要想在身体上找。譬如 我们晓得人体的神经、气脉是左右交叉的,所以你守上窍, 有时候影响下部,守下窍影响上部,这是一套医学的道理, 可以说是道的术。术的意思是一种方法,不是道体。
元牝与谷神是一个东西,生生不已的,是真正的秘密, “秘在掩蔽二字”,掩就是蔽,蔽也就是掩,等于我们讲古代 有个人学作诗,作了一句“关门闭户掩柴扉”,关门是关门, 闭户也是关门,掩柴扉也是关门,说了半天只讲一件事,岂 不是空话吗!可是他在文字上,有三种不同的玩法。我们假 设这书中的话也在玩文字,“掩者,掩其玄门,蔽者,蔽其 牝户”,这句话还是没有老老实实讲出来玄门在哪里,牝户 在哪里。
“若非一者在中,岂能掩蔽”,就是中间这一点的作用, 就把它关闭。“然非掩蔽于外,亦不成其为一”,外面关闭 了,里头才能够得一。看道书真要命,每到这种重要的地 方,就是一句话:“此中窍妙,非得真师指授。”要真师指 点!我晓得哪个是真师呀?困难就在这里。佛学说到“善知 识”,就是明师,如果“不择利智而教之”,老师对这个学生 前生的根器都不知道,随便传法,这个老师是犯戒的,很严 重呀,犯戒是下地狱的。依佛家的讲法,弟子对老师不选 择,也是犯戒的。所以讲了半天,双方最好都不要干。老师 如果得道有神通知道前生,那比较好办;我们当弟子的就很 难办了,谁晓得哪一个是明师呢?这就是道家和密宗的考 验,讲到最后留一手,始终不讲。其中的巧妙就是,如果没 有真正的明师,“纵饶慧过颜闵,莫能强猜”,就算你的聪明 智慧超过孔子最好的学生颜回、闵子骞,你也推测不出来。 “况世间凡夫乎”,更何况一般凡夫,更推测不出来了。我们 现在只好看书研究了,哪里去找个明师呢?
“故曰,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所云黄中,是指出 祖窍之中”,这里又来个祖窍。“所云一者,是指出祖窍之 一。知中,则知窍。知一,则知窍中之妙。知窍中之妙,便 知本来祖性,便知守中抱一,是养性第一步工夫”。知窍中 的妙,你就明心见性了。正统的道家讲性命双修,不能只修 一边。所以道家看学佛的人,只念佛、打坐、参禅,那是修 性不修命,所以身体搞不好。几乎每一个学佛的人都面带菜 色,百病丛生,都有病。因为他只修性不修命,从心性人 手,命功不知道,“此是修行第一病”。你说自己修行怎么 好,但是身体又那么坏,比普通人还差,这个就是不大对 了。但是道家也反对只练身体,红光满面,相貌堂堂,好像 百病不生,最后倒下来死的时候,一下子就走了。这个叫做 只修命不修性,没有修明心见性,只锻炼身体,守窍,“万 劫阴灵难人圣”,你修一万辈子,还是不能成仙成佛。因此, 正统的道家主张性命要双修。
那么这里所谈的,就是说要知道本性在哪里。现在我们 有个问题,本性是不是在谷神境界,玄牝不死的那个祖窍里 头?他在这里露了一个消息,把这个形象给我们画出来了 ^ “守中抱一”,在真正得定的境界,到了气住脉停,虽 然不谈明心见性,这是“养性第一步工夫”。所以我们大家 讲气脉打通,为什么修行要打通气脉呢?打通气脉的目的是 气住,气满足了,充电一样充满了就停住了,那么脉也停 了。这个后天的作用不来,自性的清明就不会现前。道家把 这个讲得很高,即使如此,不过是到达“养性的第一步工 夫”。一点没有错!这一点我很同意,承认他这个说法是对 的。不要认为得定了,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还不是那么简 单。更何况你的思想妄念始终定不了,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