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离(出书版) 作者:十四夜
一,冲向对手。
轻笑声中,子娆衣袂飘扬,在剑锋及体的刹那飞身而起,恰如一片缈缦轻云落在了他身后。
青丝如水,轻轻荡漾身前,玄衣静垂,隐隐冥光流转,她浑然不像刚刚和人动过手的样子,慵然抬手理过鬓角碎发,曼声笑问:“墨烆,那么拼命干嘛?
墨烆顺势还剑入鞘,脸上居然也带出难得一见的笑意,“属下鲁莽,还请公主恕罪。”若换了真正生死相见的敌人,他方才必能在身受重伤之前一剑贯穿对手的身体,除非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否则任何一个对手也要变招躲避这必杀的一剑。
子娆妩媚笑道:“总是这样,非得打上一架你这张脸才有点儿人样。你的剑法倒真是越发精进了,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挡得了你十剑。”
墨烆眉梢轻轻一动,“公主过奖了,若主上肯出手,我在他剑下便走不过十招。”
“哦?”子娆明眸一转,“他这么厉害了吗?也难怪,你今天能入这九重玄塔,那女人终于不是他的对手了吧?”
墨烆点头,微微含笑。
子娆在他陪伴下举步向外走去,沿着石阶而下,步出重重禁门,踏上漫长的石道,面前遥遥已见天光。
料峭轻寒,扑面而来,她迈过了塔中最后一道禁锢,踏上了久违的土地。等候在外的近百名心腹侍卫不约而同地抚剑拜下,齐声道:“恭迎九公主!”
子娆站在石阶尽头,举目处,天光淡淡,三千宫殿连绵似海,广袤天宇浩瀚无垠。
恰在此时,一轮旭日灿然升起,千万缕晨曦梳破云霭,洒照在被一夜狂风暴雨洗净的大地之上。巍峨殿宇天宽地阔,一片炫目金光之下绝艳的女子含笑回首,衣袂飘扬,仿若天女下凡。
东帝居住的长明宫中并不多见奇花异草,却四处植有茂密的竹林。片片修竹分外挺拔,无论何时始终以高傲的姿态立于风霜,不变的是苍翠的色泽。
微风轻掠竹叶,潇潇如雨,墨烆等人未经传召,不敢擅入禁宫,只余子娆一人缓步而去,修长的裙裾随她的优雅的步履轻缓曳地,渐渐没入幽深的大殿。
层层微光透过玉帘云帷的纹路融入这方宽阔的空间,温度与光芒收敛于无边的寂静,仿若黄昏时分一层漂浮的光影,落于她风情妩媚的眼角,透露出一抹清浅的温柔。她踏着衬以飞云花纹的盘龙织锦长毯前行,无声亦无息,转过长长的玄龙玉屏,便悄然停伫,神情中并不见与墨烆初见时飞扬的笑意,落落忧愁使得那双丹凤媚眼浮有迷离与幽凉的美。
子昊生性喜静,身边极少留宫奴随侍。此时独自负手立于长案之旁,盘螭鎏金青铜炉中一缕沉息香缈缈弥散,缭绕玉屏金案,轻轻落上他的衣襟,落上子娆柔软的丝袍。
子娆来到他身边,他正抬头看着墙上刚刚写好的一副字,也不回身,笑问:“这副字写得如何?”
雪丝冰锦之上银勾铁画,以朱笔书了一行大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笔力峭拔,墨迹簇新,显然是刚刚完成的。
子娆凝眸看去,漠然道:“天生万物,视如草芥,抛于万相幻生之地,弃于欲孽浮沉之世而不顾,人却视天如神,岂不可笑可怜?”
子昊笑了笑:“天地无心,生万物于混沌,滋之以雨露,赐之以自然,付之以逍遥。众生有心,心生万相,岂是天地之过?”
子娆道:“那世间这么多悲苦挣扎,该去找谁问个究竟,求个明白?”
子昊淡淡道:“生死祸福,怨天不如求己。”
子娆静了片刻,忽而一笑,“这些年无聊,我倒也常常练字。”说罢她反手一挥,长袖如云飞卷,掠过龙案上的朱砂砚。一抹丹红似血,随着她行云流水般的袖袂在墙壁之上书下一个大大的“忍”字,起横转折,张扬纵肆,仿佛浴火而出的凤鸟冲天飞起,展翼之间,直令九天失色。
长袖飘落,她无声静立,眼底神情错综复杂,难以言表。
子昊盯着这字看了一会儿,蓦然失笑,终于转过身来,“子娆还是子娆,这么多年了,竟一点儿都没有变。”
子娆亦扭头看向他,眸光中渐渐现出一丝柔和的神色:“你变了吗?”
子昊不答,返身提笔润墨。案上雪缎铺泻,如丝如冰,他从容行笔,纡徐有致,同样一个“忍”字落在面前。
如此沉凝的笔迹,锋芒深敛,华光尽落,字中看不出他心底分毫的情绪。字只是字,无喜无悲,无风无浪,经历了太多,看过了太多,一切都可化做无形、无声、无痕。
忍到极处,忍耐本身早已忘记。
他放下笔,淡笑回首,突然间笑容凝固在脸上,身后子娆竟早已泪流满面。
他刚要开口说什么,子娆跪向他身旁,猛地握住了他的手臂。猝不及防之下,伤口的疼痛让他下意识地一挣,然而子娆那样用力地抓着他,根本不给他躲避的余地,伸手去拂他的衣袖。
“子娆!”他极快地压住了她的手。子娆迅速抬头,直盯向他的眼睛,他一时间竟无法与她锐利的目光对视,终于放弃了阻拦。
子娆缓缓将他的衣袖挽起,只见整条手臂之上伤痕点点,尽是毒蛇细密的齿痕,虽然多数已经痊愈,却仍旧触目惊心。她紧紧咬着嘴唇,哑声质问:“你疯了吗?你不要命了?那蛇毒是什么东西难道离司没有告诉你?”
子昊若无其事地一笑,放下衣袖,“我知道。”
太过平静的回答,让人忽然间无言以对,子娆僵跪在那儿。他拍了拍她的手,笑道:“不必担心,我不会轻易就死掉。否则你一人岂不孤单?”
子娆看着他,突然伸手抱住了他,紧紧抓住他的衣襟,埋首于他的胸前:“这七年来,我看不到你,听不到你,触不到你,但每一次你身上的痛,我却都能感觉得到,每一次我都觉得自己的心在流血。可是我知道子昊还活着,我就也一定要活下去,他会来救我,我也绝不会让他死。”她抬起头来,眼中满是倔强的神情,如同一个固执的孩子,想要保护自己最珍爱的东西。
子昊微笑,轻轻抬手抚摸她的肩头,拥她在怀。隔着衣袖,子娆的手指划过他臂上的伤痕,幽幽问道:“你难道不恨她?为什么要这么轻易地放过她?让她就这么死了,岂不落个痛快?”
“恨,”子昊淡淡道,“恨不得将她碎尸万段,抽筋剔骨。但我还有太多事情要做,没时间去和一个该死之人纠缠。我对她的恨,止于重华宫中那一夜,此后两不相欠。”他似是不愿多谈此事,随即转开了这话题,低下头,柔声对她道,“子娆,大乱初定,有些事情亟待处理,我想让你替我去见一个人。”
子娆闭上眼睛,似乎并没注意他在说什么,片刻之后她断然道:“我要去一趟楚国。”
“楚国?”
“不错,如果天底下还有人能解你身上的毒,那一定是歧师。我知道他没死,即便整个巫族都亡了他也不会那么容易死。墨烆这些年暗中查过,他现在很可能在楚国,我要去找他。”
“哦,”子昊可有可无地应了一声,“那么正好,我要你去见的人也在楚国。”
“谁?”子娆抬眸相询。
子昊淡淡道:“少原君,皇非。”
第4章 第四章
骤雨初歇,风潇潇。
偶有几片落叶卷过殿前,整个禁宫尚笼罩在一片将明未明的天色下。层层白幔随风而起,飘摇如幕,落了玉帘金灯,遮了雕梁画栋,宫苑内外中丧仪张挂,将国丧的消息宣告于世。
自日前太后崩逝,宫中传出东帝欠安的消息,朝中外臣始终不得入见,唯得御旨颁下:即刻拆毁琅轩宫九重玄塔,迁重华、琅轩两宫为废殿,九公主子娆赦出,晋封清衍长公主,赐住流云宫。
一连数日,唯有长公主得以出入长明宫寝殿,侍奉御前,东帝连续废黜长襄侯、长陵侯、息乐侯、定武君、宜阳君等为庶人,尽罢宫中内官近臣,赐太后所宠信的一十三名内臣尽入岐山王陵活殉。翌日,复降旨罢免包括司徒孟说、司空厉鞅、大司马乐让在内大小朝臣近百人,所有人等发刑谳司一并囚禁。
与此同时,钦天司定于十日之后为王太后发丧,奏请以重华、长明两宫数千宫奴随殉,此事虽暂时未有旨意处置,但十有八九已成定局。
九曲回廊玲珑蜿蜒,朱栏微湿,晨风微凉。穿过翠色如海的竹林,一座精巧的浮桥上横卧于碧波之上,古老的玉石沾了雨意,呈现出淡雅沉润的色泽。几名医女手捧金盘玉盏往寝殿而来,细碎的脚步夹杂在星星点点的残雨中打破了沉寂,玉湖清波之上涟漪微漾,瞬间又恢复了一片无边的宁静。
待到寝宫之外,为首的医女将手中汤药跪奉于前。离司从玉匣中取了银针试药,复又亲自尝过,那医女得到她首肯,方将药送入寝殿。另有医女奉了清水、甘露上来,待内官如前法一一查验无误,亦随后而去。
离司方要转身入内,远远见禁中侍卫引了一名皓发白须的老者前来,便停住脚步,待几人到了近前,敛衣一福:“主上尚未起身,还请昭公稍候片刻。”
那被称做昭公的老者身着宽袖素服,头绾缨簪,相貌高古清奇,气度深严,虽已年近花甲,但双目炯然有神,精光沉敛,令人一见之下,顿生肃敬。
伯成商,雍朝辅国重臣,王族旁系之宗,因受封于昭地,故称昭公。此人数十年来历三代为相,为人清正贤明,刚直不阿,在朝野内外可谓德隆望重。襄帝在朝,他便因数度痛陈女祸误国之害而开罪凤后,东帝四年,更是因极力反对以无道之兵攻伐九夷,与太后势成水火。
太后虽恨他入骨,却慑于其威望不敢杀之,遂设法将其逐出帝都,贬往封国昭地。出乎所有人意料,伯成商归国之后竟一反常态,命家人筑土封门,闭户不出,彻底不再过问帝都之事。自此,朝中佞臣当道,宵小得志,雪上加霜,再无天日。
数日之前,东帝遣人西入昭国,密召伯成商还朝。此时伯成商与身旁两位侍卫皆是日夜兼程,匆忙入宫,犹自一身风尘仆仆。离司知道子昊昨夜几近天明才睡,正犹豫是否应此时通报,却听殿内传来清淡的声音:“离司,请昭公进来。”
子昊夜里一向少眠,能小睡片刻已是难得,此时刚刚醒来,披一件云色单衣斜靠于龙榻之上,脸色苍白一如前日,撑起身子,亲手搀了欲要俯身叩首的伯成商,笑道:“一别三年,昭公可还记得当初朕说过的话?”
伯成商被他握住的手微微颤抖,仍坚持叩拜下去:“老臣未有一日敢忘,天幸主上无恙,终有今日君臣再见!”
子昊清缓一笑,慢慢向后靠上软垫,微合双目,似在回忆着什么:“那日昭公离京西去,朕曾说过,要你守国自保,以待来日,不出三年,朕定会请你还朝,今天,朕做到了。”
伯成商道:“老臣亦未负主上所托,昭地四境国靖民安,即便是面对穆、楚等强国,亦可有一争之力。”
子昊闻言,笑中略带了不易察觉的苦涩。
雍朝王族得有天下近八百年,传至二十五代幽帝为王,因听信佞臣谗言兴兵伐穆,以至天下大乱。从此王族威望渐失,九域诸国纷争不断,数十年来愈演愈烈。
幽帝末年,穆国借兵胜之势,先后灭嬴、启、陟、禳等小国,西臣昆仑,东逼帝都,扩国土千里,一时盛极。待到襄帝九年,东海后风国乱起萧墙,五位公子因争夺王位掀起变乱,导致一国分崩离析。诸公子先后自立为国,却被宣、楚两国趁虚而入,两年之内五国尽亡,领土以云泽湖为界一分为二,宣、楚各得其一。
襄帝十二年,柔然族脱离王族自立为国,欺宣国老王殡天,新王初立,贸然犯其边境。宣王姬沧亲率大军迎战,大败柔然于赤峰山。与此同时穆国发兵漠北,柔然走投无路,最终臣服于宣王,边境八百里城池却为穆国所得。
自此穆、楚、宣三国渐成鼎立之势,数年来攻伐兼并诸王封地,九域间战火连绵,弱小候国人人自危,黎庶百姓苦不堪言。而帝都之内太后篡政,无端兴兵灭巫族、诛九夷,穷兵黩武,国弱民疲,情势已危如累卵。
子昊微一抬头,“这是在那岄息手中压了数日的军报,昭公不妨一看。”离司自御案上取来一封书简,交给伯成商。
伯成商展卷而阅,一见之下,这沉稳持重的老臣竟蓦地直起身子,面色大变:“文简兵败!”
子昊闭目养神:“二十万王师身葬仓原,文老将军及其三子力战而亡,朝中自此已再无可用之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