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倩容,”永宁太妃唤媳妇的名,淡淡地吩咐,“让谢老找个机会,尽快把齐朗调回京。”
永宁王妃惊讶地看着婆婆,不知该不该答应。
永宁太妃的笑容很淡漠,与紫苏适才的笑容出奇相像:“皇帝似乎真的认为,他的想法很重要,尤其是在某些事上!”
永宁王妃心惊,她一直以为自己的婆婆并不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否则,岂会让十岁的紫苏当家主事,但此时她才明白,太妃只是深藏不露,她敛首答应:“媳妇马上就去见外祖。”
永宁王妃在心中自嘲,觉得自己真是太幼稚了,难怪谢清他们总说自己是个小孩子!能将王府管理得井井有条,并将大权紧握在手的王妃,怎么可能是泛泛之辈?更何况,永宁王府的男子大多是常年在外,所有事情都得由王妃处理,包括在许多世家只能由当家掌权之人处理的事情。
紫苏静静地坐在窗前,面前是一把古朴的七弦琴,她没有动,只是看着。
“紫苏晓音律?”隆徽皇帝忽然出声,其实,他已来了一会儿了,并未让人通报。
紫苏一惊,转身向皇帝请安。
“不用多礼了!”隆徽皇帝笑说,随后问道,“太妃如何了?”
紫苏神色一黯,又想到一事,便说:“母亲恐怕……臣妾想去天华寺为母亲祈福!”
“那就去吧!”隆徽皇帝点头,“为人子女最可悲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能尽点孝心就尽点吧!”他有些感伤,想起自己早逝的母亲。
“谢陛下!”紫苏谢恩。
“紫苏还没回答朕呢!”隆徽皇帝笑了笑,又提起先前的问题。
紫苏一愣,随即回答:“以前学过,不过很久没动了,都忘差不多了。”
“所以才发呆吗?”他调笑,紫苏低头不语,算是默认。
天华寺是宗室专用的寺院,皇室成员大多在此举办法事,或是为人祈福,而且,许多被废的后妃也会在此剃度,以了却余生,一些贵族女子因种种原因,也会如此。
紫苏在方丈的陪同下,虔诚地焚香敬拜,请求佛祖保佑母亲。
随后,方丈将紫苏请入准备好的厢房。
“娘娘,是否如往常一样?”方丈了明大师与紫苏早就认识,故有此一问。
紫苏尚未入宫时,也常到此为母亲祈福,后来为父亲举行法事也是在此,每次都会与了明大师下一盘棋,两人是忘年之交。
紫苏摇头:“大师,我现在可没有心情下棋。”
了明大师修为甚深,听了这话,便知紫苏此来必有深意。
“大师,陛下的废后王氏是在此清修,对吗?”紫苏询问。
了明大师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娘娘,此地皆是世外之人。”
不过,到底是忘年之交,他退出厢房对一小沙弥道:“去后寺,让空缘来服侍娘娘。”
紫苏望着他的背影,轻浅地笑了。
空缘就是废后王氏,紫苏默默地打量着眼前清秀的女尼,并未出声,先沉不住气的却是空缘:“皇后娘娘要见贫尼,所为何事?”
“我要见的是废后王氏。”紫苏回答。
“有何区别?”空缘奇怪地问她。
紫苏淡笑:“世外之人岂会有所希翼?”
王氏低头:“果然是永宁王府的郡主!”
“娘娘有何吩咐?”
“本宫要借助王氏的力量。”紫苏淡淡地说,仿佛不是她有求于别人,“我要让我的儿子成为储君。”
王家虽只是普通的官宦之家,但却是元宁最受人尊敬的书香门第,寒族子弟入仕者,十之七八皆是王门弟子,在朝中也颇具实力。
“我为什么要帮你?”这对王家并无任何好处。
“因为,”紫苏轻笑,“只有本宫,会让王家再出一位皇后。”
王氏不得不考虑紫苏的提议。
王家不是淡薄名利之辈,否则,又岂会执意让她入宫?这个条件,家人必然不能拒绝。
“于我呢?”经历多了,王氏也学会了为自己考虑。
“一生平顺!”紫苏回答。
王氏点头,她本不是善于计算的人,这个承诺对她就够了。
既已谈妥,紫苏起身,却被王氏唤住:
“娘娘,王家的女孩从不擅长权谋,请您不要实践对王家的承诺!”
“我不想再有自家的女孩步我的后尘了。”
紫苏默然,看着她不语,半晌,没做任何表示走出厢房。
在她身后,王氏感激地跪下,一丝不苟地恭敬弯腰、俯身,向她行大礼。
第九章 惊天之变(中)
更新时间2005…4…19 20:00:00 字数:0
紫苏与王氏见面的事无人知晓,赵全跟在紫苏的身后,心中不禁叹服:自己的主子竟然在不动声色间掌握了更多的筹码,而且,至今仍能不焦不躁!他也窃喜,自己果然选对了主子。
就在他沉浸于自己的思绪时,他忽然看到假山旁闪过一张熟悉的脸,他脚步一停,悄悄地走开,不一会儿,他从假山后绕出,赶上正在御花园中散步的紫苏一行人,凑近紫苏,悄声禀报:
“娘娘,齐朗大人调任都察司正,陛下已下旨了。”
紫苏停下脚步,所有跟随的人也停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她转过身,神色平静如常,命令赵全:“请谢老议过事到长和宫。”
“谢老,是谁要景瀚回京的?”紫苏眉头紧皱,有些担忧。
她知道谢遥是很看重齐朗的,不会让他轻易涉险,白白牺牲性命和前途,应该是谢遥无法拒绝的人要求的。
“是永宁太妃的要求。”谢遥如实禀告,但对此事,他也有乐观的看法:
“娘娘,景瀚回京虽有些冒险,但也未尝不可。——此事是陛下先提出的,臣只是表示赞同。”
“这样吗?”紫苏略略放心。
“陛下也需要安抚一下世族的不满,而调齐朗回京不失为上策。”谢遥解释,“而且,吏部考绩,齐朗属上品,调任也是情理之中的。”
紫苏点头,但仍有些不解:“母亲为什么要让景瀚回京呢?”她自言自语般低语,却想不出满意的答案。
谢遥无声地在心中感叹,他明白永宁太妃的意思,可身为外人的他又岂能插手此事,只能让紫苏自己领悟了。
紫苏的脑海中灵光一现,但随即就被她否定了,定了定心神,她问谢遥:“景瀚打算何时完婚?”
谢遥摇了摇头:“卢家老太太病倒,这婚事得拖上一阵子了。”
紫苏冷淡地点头,他们都明白,卢家是想左右逢缘,谁都不敢得罪。
“谢老,若联合王氏的力量,嫡皇子有几成把握?”紫苏想听听谢遥的看法。
谢遥想了想,道:“五成。”
紫苏微微颌首,笑了笑,又提了另一个假设:“将陛下的考量排除了呢?”
谢遥一惊,但他还是回答道:“那样,除非有奇迹,嫡皇子才会失去帝位。”
“本宫也这么认为。”紫苏笑语。
“娘娘,您有何打算?”谢遥有些心惊地问道。
“怎么样才能让猫儿心甘情愿地去吃辣椒?”紫苏淡漠地笑着,“谢老,什么都不用做,只要让辣椒沾上猫的屁股。”
谢遥愣住了。
紫苏站起来,走到窗口,已经入夏了,外面景色如画,紫苏缓缓地对他说:“谢爷爷,这是你教的啊。”
谢遥看着窗前的皇后,也想起了当年的情况,那是在紫苏的父亲死后没多久,刚处理完葬事,永宁王府的几个小妾就不安分起来,紫苏被弄得心烦不已。
那天,紫苏到谢府议事,早到了一会儿,谢遥正在花园逗猫,见到她,就问了一个问题:“紫苏,你说猫儿吃不吃辣椒?”
“当然不吃!”紫苏很肯定。
谢遥笑着招过下人,下人抱过猫,看了一下谢遥的眼色,便将一罐辣椒酱涂到猫的屁股上,随后,将猫放下,那只猫痛苦难当,凄厉地惨叫,不停地舔自己屁股上的辣椒。
紫苏定定地看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对谢遥说:“谢谢!”
“娘娘,陛下是一国之君啊!”谢遥提醒。
“一国之君也是人。”紫苏依旧看着窗外,淡淡地言道。
“陛下不该真的认为他的意见很重要。”紫苏转过身,“我完成了他的心愿,可是,他却认为,这样,他就是最重要的人物了!荒唐!竟然想与整个世族为敌!也不想想,失去世族支持的皇室会遭遇什么样的情况!”
谢遥沉默了,出身世族的他本就代表世族的权益,虽效忠皇帝,但当皇权与世族的特权发生矛盾时,本能地,他要维护世族。
“其实,世族的特权,于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陛下也是为国家考虑。”作为议政厅的首席大臣,谢遥不得不承认,陛下打压世族的行动还是有不少支持者的。
紫苏摇头苦笑:“陛下哪是为国家考虑?谢老应该比我更清楚陛下这样下去的后果!”
谢遥再也无可反驳了,他明白,隆徽皇帝的行动毫无计划,只是近乎无理地不让世族子弟担任重要官职,又一次次地剥夺世族的既得利益,世族已是怨声载道。
“陛下并不愚蠢!”紫苏重新坐回位置,轻轻地将衣裳理好,连腰间的丝绦都无一丝紊乱,她没有看站在下首的谢遥,右手缓缓地搭上雕饰着飞龙的扶手,垂下头淡淡地低语,但声量足以让谢遥听清楚每一个字,“也许在很多臣子眼中,陛下只是个不算昏庸的君主,可是,他一直都是很清醒的!对帝王而言,文韬武略并不是最需要的素质,那么多的臣子不就是为皇帝做事的吗?行军征战、抚定民心,甚至于捉笔行文,每一件事都有人做,皇帝其实只要做一件事——用人!
“陛下一直以来都是明智的,赏罚分明,十分公正,所以,他的身边从不乏为他尽心尽力的臣子,而他也能真正地接纳他们的建言;可是,现在的陛下却被私心杂念蒙蔽了心神,他在深陷在自制的泥淖中,不能自拔,而看到身边的人都是干净清爽的模样,他也就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不妥!
“这种状态不能再持续了,必须让陛下明白他的错误。”
听着她的话,谢遥渐渐领会了她的意思,同时,也有了明确的思路。
“老臣遵旨。”谢遥低头,而这句话已不是平常礼节性的答复,其中多了许多复杂的意味,比如敬意,比如臣服。
齐朗调回京都,但官阶只是四品,每日的公事也不过就是整理报告,十分清闲,不过,都察司正却有真正的权力,对官吏的升降有绝对的影响力,因此,公事以外的事却是很多。
齐家也是望族,齐朗的父亲又曾官居二品,京中自然有住处,齐朗的调令一下,谢遥便派人将那处旧宅收拾了一下,齐朗回去京后便一直住在那里,由几个老仆人服侍着。
应酬完,齐朗回到家中,老管家便呈上了一堆拜贴,他不在意地随手扔到一边,并不打算细看,但刚离手,就觉得那里面似乎有什么眼熟的东西,不禁微微皱眉,重新拿起细细翻看,不一会儿,就看到了,打出封套,取出里面的便笺,阅后,他沉吟了一会儿,老管家正好指挥下人进来,要服侍他就寝,齐朗挥手阴止,道:“先不忙,我还要去趟永宁王府。”
“这会儿?”老管家讶然,“少爷,都这么晚了,还是明天去吧!”
齐朗淡笑着摇头:“永宁太妃亲笔邀请,连皇帝陛下都有不会拖延的!快去让人准备。”
“是。”
“齐朗表哥,母亲一直在等你。”永宁王妃陪着齐朗走向太妃的寝室。
“太妃有什么吩咐吗?”齐朗问道,“派人说一声就是,还等我到这么晚。”
永宁王妃摇头:“母亲没说。”
到了寝室门口,永宁王妃放轻脚步,走进去,服侍的人一见他们,便道:“太妃娘娘说了,齐少爷一来就叫醒她,这会儿,正等着呢!”
王妃点头,领着齐朗进了内室。
“齐朗来了,坐吧,我这药味重,委屈一下了。”永宁太妃招呼齐朗,又对王妃说:“你让下人都有出去,你在门口守着,我有话跟齐朗说。”
“是。”王妃应声出去,让下人都有出去后,就让人在回廊上摆了个座,按婆婆的吩咐守着。
“书桌上有本《圣清杂史》,你拿过来。”永宁太妃轻声对齐朗说,齐朗虽不解,仍将书取来。
“读过吗?”太妃问道。
齐朗点头。
“那你最喜欢谁?”太妃淡淡地问他。
圣清是至略国的第一个皇朝,这本《圣清杂史》是后世著名史学家谭庆秀所撰,按时间顺序依次为皇朝的重要人物作传,十分真实。
“张翊君。”齐朗想都没想便回答,毕竟这也不是秘密。
张翊君,圣清的一代名相,也是《圣清杂史》中最后一位丞相,自他以后,“圣清无相矣!”——谭庆秀如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