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谢清揽着妻子入怀,轻拍她的肩笑道:“你不是变笨,是许久都没用脑子了!连倩容的心思都没看出来!还是你最近太累了?”
倩仪一愣,再次苦笑,自嘲地道:“倩容居然也玩这套?”
“永宁王不在京,事涉太后,她一时拿捏不定,向我们讨主意也在情理之中,你不用这样不甘心吧?”谢清顺着她的发丝,心不在焉地道。
“问就问!何必绕圈子?让我……”丢脸。倩仪没说完,毕竟是在丈夫面前,也不能说有太大的问题。
谢清调笑着道:“倩容难道会想到,她这个一向聪明过人的堂姐居然没有领会她的意思?”
倩仪对此除了一笑了之,也别无办法。
至略重孝道,皇帝对外家从来都是礼遇备至,何况杜家还关系到阳氏对江南的统治,因此,永宁王妃与谢夫人离京前,皇室的贺使已经前往汜州了。由于不必像皇室行动那样规矩繁多,倩仪与倩容走得很舒服,也很快,甚至于她们派人到齐府走了一趟,确认齐朗以孝服为由向杜家致礼告罪,并没有去汜州,使者便奉上了两人一封书信,并告知要等他的回信,齐朗看了书信,却没回信,只让那人带回“知道了”三个字。
这回倩仪没有发愣,反而在让从人退下之后便大笑,让倩容莫名其妙。
“我说谢夫人,你到底在乐什么?景瀚不就说了三个字吗?你还打算笑三个时辰不成?”倩容靠着软垫,终于受不了地问出口,倩仪稍敛了笑容,道:“我是笑,幸好没上齐府,不然,我们俩连齐府大门都进不了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倩容先是一愣,随即讶然地道:“景瀚恼了?”
“他又不是惜字如金的人,若不是恼了,会连几个字都不写?”倩仪再次失笑,倩容也哂然苦笑。
“我比较好奇,太后到底写了什么让我们的齐相竟恼成这样?可惜是很难得到答案了!”倩仪笑着叹息,让倩容伸手敲了她一下。
紫苏写了什么,她们都想得到,无非是关于这次弹劾事件,可是,仅仅如此,齐朗不应这样不耐烦,所以,才令人好奇。
倩容却连半点好奇都欠奉:“你去问景瀚或都太后,保证都能得到答案!”
倩仪一愣,翻了个白眼,却也不再纠缠这个话题。
她们这里气氛融洽,但是,在齐府,因为她们的一封书信,府内的气压再度降下,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生怕触怒齐朗,倩仪她们要到了杜家才知道,就在她们送信的前一天,江南几个世家大老刚拜访过齐朗,谈得并不愉快,齐朗当场摔了茶杯,拂袖而去。
听那几位世伯与维侯抱怨这件事,倩仪与倩容对视了一眼,心中恍然大悟,面上却没有表示,直到其中一位不知怎么想的,居然开口问倩容:“王妃娘娘以为然否?”
倩容皱眉,好不容易才忍下,没有拂袖而去,却也只是冷言:“元宁似乎没有封地一说吧?”言下之意,心太大不好!
那人一愣,反应过来,讪讪不言,气氛有些冷,维侯正要打圆场,倩容却起身给伯父行礼:“伯父,我与仪姐一跟颠簸,想先休息了!”
维侯随即点头;“对!你和倩仪一路辛苦,的确应该先休息?我们几个老头子自己聊!”
倩仪只是微笑,并不说话,顺着倩容的意思离开,到门口,却又转身,对几位老人道:“江南本就是富庶之地,各位世伯都身家不菲。南郡再有利可图,也是南疆军镇重地,若是让朝廷误会就不好了!再说,各位刚插手了弹劾一事,这个时候不收敛一点,不怕皇上翻出永宁贞王的旧法吗?”
南郡确实是宝地,沟通东西的地利无处可比,因此,江南世族无不紧盯这块大饼,偏偏又得不到最多的那份,毕竟,那是元宁西进、南下的桥头堡,齐朗与谢清可以插上一手,朝廷却不会让更多势力进入,这一次江南世族中有不少打的都是混水摸鱼的主意,也正是这个主意,让他们对齐朗的建议断然拒绝,因此惹恼了本就无耐心处理此事的齐朗。
至于倩仪说的“永宁贞王的旧法”,则是当年夏祈年在世族大举弹劾皇帝后,以世族有心欺君为由,请求世祖不仅将各家宗主圈禁,还对各家执事长老一并调查,凡事涉弹劾者皆入“诏狱”——所谓诏狱,大正皇朝首创,其实就是天子私牢,无所谓律法,一切皆禀天子的意思决断,可以说是有进无出,。
世祖当时尚犹豫:“诏狱一开,忠奸莫恕!”可是夏祈年说:“本已罪无可恕!”于是,血流成河。
如今阳玄颢尚年轻,心性不稳,谁知道会不会如此!
倩仪只管扔下重话,却不管其中各人的心思如何流转,轻笑着与倩容离开,进了后宅,才冷笑:“太平日子过久了,就不知道惜福两个字了!”
倩容摇头,一脸似笑非笑的神情,对她说:“你似乎没有资格说那几位世伯!”
“我向来是最懂惜福的!”倩仪抿唇浅笑,轻轻地淡语,眼中却显出几分复杂的意味。
“算了!我们管这些做什么?”倩仪携起倩容的手,“压制江南世族本也不是杜家或谢家的事!至于永宁王府,就更不相干了!”
倩容随她走,只是笑着摇头,唯一辛苦的是前面引路的侍女,听两位出了阁的小姐谈这些政务,纵然知道无妨却也不免心惊,到了两人的住务便连忙告退。
维侯将两人的住处安置在一起,倩仪送倩容进房,闲叙了两句,便要回去休息,倩容却漫不经心地道:“皇上真会用贞王的旧法吗?”
倩容一愣,随即笑言:“怎么这会儿想起来了?皇上未必想用,不过,我们的齐相就说不准了!随阳也不耐烦纠缠此事,谁知道最后是什么结果,不过是吓吓他们而已!”
倩容不知道自己无心的一句威胁,就帮齐朗解决了此事,江南世族在朝中的根基不深,齐朗又并非与他们一心一意,这次有意南郡倒有七分是为了对南疆大军的影响,康绪因此断然拒绝他们的要求,又传讯给齐朗,第二天,那些人真找上齐府,齐朗好言劝说了半天,却见他们执迷不悟,终是失了耐性,冷冷地扔下一句:“别真以为你们总会安然无恙!”便拂袖而去。
齐朗没把话说透是为了相互留三分体面,倩仪却是无所顾忌,一句话点破天机,以让他们萌生了退意。
无论如何,崇明九年的弹劾以妥协而告终,没有前两次的血流成河,在尹朔与谢清的处置下,皇帝明颁《罪己诏》,言亲政以来种种过失,检讨北疆之战本不合宜,同时,参与弹劾世族以大不敬问罪,更以“不纠拾上之错漏,失于臣道,兼处以非君之法,伤君名圣德”之由,一口气罢免了这些世族所有入仕之人,变相地惩处了这些世族。
这些只是内政,随着周扬使节的到来,崇明九年最大的事件才正要开始。
第七章 谁能为此曲(上)
更新时间2007…4…11 8:10:00 字数:0
《元宁实录&;#8226;顺宗卷》
崇明九年四月,周扬使节至成越。
实录记得简单,后世学者却从中读出了许多不简单的东西。周扬使节是递交了国书的,但是,遍翻史册,这一次,元宁的皇帝都没有接见周扬使节,这是失礼,在很多时候,这是足以引发战争的失礼。
周扬已经没有挑衅的心气了,怀庆城震天撼地的爆炸毁掉的不仅是一座边城,还有周扬的军心士气。
北疆防线向来是元宁军务的重中之重,周扬要反击谈何容易?
周扬朝中本就有惧战之心,因此,得胜之后,朝中舆论只言停战,并情愿为此付出任何代价,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是比战败更糟的事情,也是更大的危险。
不是没有异样的声音,但是,那些人反对的声音太弱小,或者说,周扬的皇帝与高官重臣不愿意听到那些声音,于是有了这一次出使。
倩仪尚在杜家未归,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谢清三月末的时候染了风寒,拖了两日,病情未好转,反而加重,只得告假,本来也不算大事,庶务由各部自理,重要的事情报给尹朔或者直接奏请圣裁即可,如与周扬和议的事情便仍由外政厅负责。
谢清这个知典卿告假,尚有平时总理具体事务的少卿在,外政本来没问题,可是,因为周扬重视这个和议,派遣的正使竟是皇弟庆亲王,身份贵重不说,在周扬朝中也是极有分量的人物,知典少卿出身世族旁系,能力出色,身份就差了许多,和议的事情不便擅自做主,奏报了皇帝,阳玄颢接到奏章后,就让尹朔去负责此事。
这些都没问题,谢清也没有在意,紫苏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尹朔是首相,倒是叶原秋对赵全说:“尹相从未涉足外政,只怕……我听说外政厅从来是没功劳的,很多事情都和其它官署不一样……”
和议从来都是臣下谈妥后才由皇帝缔约,这一次也不例外,唯一特别的是,双方都无意纠缠,急于了结战事,谈判进展顺利,不过三天就有了结果。
就是这个结果出了问题。
尹朔主持和议,知典少卿不敢插手,觉出不对也没敢出声,只是,尹朔前脚离开,他后脚就赶去谢府。
谢清正病着,头晕脑胀,思绪也不清楚,本来不想见他,他却怕担责任,硬是磨着谢府的下人来回三趟传话,谢清觉得不对劲,勉强起身见他。
“怎么了?”没心情应酬,谢清不等属下行礼就直接询问。
本来也是心急如焚,知典少卿立刻回话:“谢相,尹相已经谈妥和议条款了,下官却有些担心。”
谢清一听更不高兴,冷斥一声:“你觉得不妥就向尹相进言,本相告着病假,你不知道吗?”
知典少卿苦着脸,为难地说:“谢相,那也要尹相容我等进言才行啊!”
谢清皱眉:“你主持外政厅诸事,尹相也非独断之人,怎么可能不让你说话?再说,尹相是老成谋国之人,和议而已,能有什么不对?”
知典少卿自觉失言,讪笑一声,跳过前言,直接回答:“周扬说怀庆城已毁,寒关五城便如同虚设,愿将之移交我朝。”
谢清眼皮一跳,先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道:“寒关五城?”
“是!就是寒关五城,紧邻三河平原的寒关五城!”
哗——
谢清失手推倒案上的茶盏,一下站起,失声问道:“尹相应了?”
“是!已经写入草本,进呈御前了!”
“混帐!”谢清指着他痛骂,“尹相不理外政,你也不知道轻重吗?”
知典少卿吓了一跳,要知道,谢清虽然驭下极严,但是,家教使然,别说痛骂,便是重话都很少对下属说,他们做得不如其意,最多也就冷嘲热讽地训斥一番,现在却是脱口而出,手指着他,整个人都在抖,显然是气极了!
“下官知道……”他一个激灵,什么都顾不上,连忙解释,“可是,尹相一口气与周扬使节谈下来,下官实在……”
“行了!”谢清打断他的话,抚着额坐下,定了定心神,却只觉得头昏沉沉的,整个人都疲乏得难受。
“尹相怎么回那个使节的?”谢清好不容易理了个头绪出来。
之前刚被骂过,知典少卿有点犹豫,迟疑了一下才回答:“尹相说若无意外,他们很快就可晋见!”
谢清冷笑:“你平时在本相面前不是挺会争辩的吗?怎么?见到尹相就不会说了?”
知典少卿也只能苦笑,他能怎么说?说尹相根本不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说尹相根本不认为和议有多重要?
本来嘛,和议在很多人看来都只是形式,什么用都没有,外政厅也是个很重要又很尴尬的位置,尹相一到就一幅急于了结的样子,他们什么手段都用不上,到谈判时,他一个下臣怎么好打断首相的话?
谢清看了看天色,扬声吩咐:“来人,准备一下,我要进宫!”转头又对知典少卿道:“你回去安排一下,绝对不能让周扬使节晋见陛下!知道吗?”
“万一陛下有旨呢?”
“那是你的事!”谢清没好气地回答,起身就走。
尹朔的确急于与周扬达成和议,了结战事,因此,他立刻将草本呈给阳玄颢,谢清求见时,他正在逐条给阳玄颢说明条款。
“谢相?快请,梁应,给谢相赐座!”阳玄颢很惊讶,但是,立刻将谢清请了进来,知道他病着,还准备了座。
谢清一路行来出了一身汗,身子仍不舒服,头脑却清醒了很多,进殿刚要行礼就把阳玄颢扶起,告了声谢恩,便坐下。
“太傅病着,不是告了假吗?怎么还来求见?好好休养才是啊!”阳玄颢关切地询问。
谢清看了尹朔一眼,慢慢地开口:“臣听说与周扬的和议草本已完成,臣领外政厅,不敢怠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