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阳玄颢进来,所有人自然不敢再说话,按制见礼之后,阳玄颢见殿内很热闹,按捺下情绪,笑道:“母后娘娘正在忙?”
紫苏示意儿子坐下,一脸的笑容:“皇帝真会说话,这会儿哀家也就是瞎忙了!”转头吩咐赵全:“你记下,到日子,赐一副玉如意过去。若是天寒风大,哀家就不过去了!让她们自己玩得开心些!”
“是,娘娘!”赵全应下,让身边的人记下这事。
紫苏的年纪比那些太妃都小不少,这样的事情,她很少参加,再说,她一过去,礼数便多,她也不想为难那些女人。
又说了一会儿,事情便完了,宫人退下,紫苏这才细细地儿子:“皇帝早上请过安了,怎么这个时候又过来?今天无事吗?”
阳玄颢看看殿内,只剩下赵全与叶原秋随侍,便摇头:“还有不少事情!朝政总是没完没了的,朕是有事来问母后!”
“又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紫苏笑道,眼中的笑意却褪得一干二净。
“尹相退了,朕该用谁?”阳玄颢问得直白,问得认真,面上无半点笑意,紫苏也敛了笑容,轻扣扶手。
“哀家不想管政事!”紫苏仍然拒绝。
“朕虽然谈不上是圣明天子,但是,议政厅必要平衡,朕还是知道的!”阳玄颢看着母亲,“母后娘娘,您告诉朕,尹相退下,这个平衡怎样维持?”
紫苏的眼神冷了下来,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扶手,语气淡漠地道:“皇帝真心问,哀家倒也真想答,不过,答之前,想问皇帝一句——尹朔不退,议政厅就平衡吗?”
阳玄颢的黑眸骤然一紧,广袖下的手也紧握成拳。
“皇帝能想到这一层已经很好了,但是,平衡并不是想当然就可以做到的!”紫苏的手从凤座的扶手上滑下,在身前交叠置于裙上,“所谓的平衡在齐朗回朝之后便不复存在了!在尹家人被涉湖州案之后,平衡就再不可能恢复!”
阳玄颢静静地听着,并没开口的意思,紫苏停下看了他一眼,接过叶原秋奉的茶,转手递给皇帝,阳玄颢起身接过,略沾了唇便搁下,听母亲继续说:“更何况,天下之权尽在皇帝手中,想维持朝堂的平衡绝对不是难事!”
阳玄颢勾起唇角,有些不以为然。
“皇帝不相信?”紫苏自然看到他的神情变化,淡淡地问道。
“朕现在难道可以让尹相留下?”阳玄颢微哂。
紫苏稍稍挑起眉头:“你可以做很多事!不需要执着于一枚死棋。”
阳玄颢心神一震,目光直直地盯着母亲。
“颢儿!”紫苏有些心软了,轻唤了一声,随即便叹息,“算了,你想必也听不进去!”
“母后娘娘不说,怎么知道朕听不进去呢?”阳玄颢起身反驳。
紫苏微微扬起头,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儿子,半晌伸出手,为儿子正正了头上的龙纹金冠,慢条斯里地道:“身上的东西要戴端正,心里的东西也是一样,正了才能稳住,歪了也就乱了!天子要端正坦荡,大道才能走稳。”
阳玄颢先是一愣,再听下去,才明白过来,心中又是一怔,紫苏却只说了那么多,接着便不再言语了。
这一次,阳玄颢没有再问任何问题。他已经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了。
平衡!身为天子的平衡不仅是指朝堂上大臣之间平衡,更是指他自己内心的平衡!
只有维持中心的平衡,他才准确地作出判断!
他没有做到!
或者说,自从与周扬的战事失利之后,他就再没能把握住自己的平衡!
阳玄颢默默地站在母亲面前,真正开始反省。
紫苏看着儿子的脸色渐渐变化,眼中闪过一丝怜惜,却依旧沉默,她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因此,她很清楚,这个时候任何的安慰、劝解都是没有用的,只有靠他自已想通才行!
普通人有心结,只会执着于相关的人与事,再如何,影响也有限,上位者却完全不同,因为上位者的每一个想法都牵动着太多人的命运,因为,上位者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影响判断,所谓大爱无私,正是最好的注解。
“母后娘娘,您是这样做的吗?”沉默良久,阳玄颢才再次开口询问母亲。
紫苏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意味深长却又不是很肯定地说:“如果需要,也许吧!”
阳玄颢扬起一个稍显迷离的笑容,不再多说什么,行礼告退。
“皇上,去哪儿?”扶着阳玄颢在龙撵上坐稳之后,梁应才小声地问道,阳玄颢有些疲惫地抚额,闭上眼,淡淡地道:“去长和宫吧!”
梁应眼中闪过讶然,却没有表露出来,躬身应诺之后便起驾了。
谢纹刚好一些,勉强撑着处理一些要紧的事情,听到皇帝驾到,便要起身,却被阳玄颢一叠声的“免礼!”阻止:“都说了,你在病中,不必拘礼!”
“谢陛下!”谢纹乖巧地应声,“陛下怎么想到过来?”
“朕想看看你!”阳玄颢很随意地回答,宫人面面相觑,悄然退下,只有正看着阳玄颢的谢纹知道,阳玄颢根本没有其它意思!
“呃……臣妾谢陛下!”谢纹还是如此回答,让阳玄颢不禁莞尔。
“知道吗,皇后?朕今天才真正明白了一些事情!其实,那些也是朕早就知道的事情……只不过,以前,朕只当作儿戏!……其实……皇后!”阳玄颢语带微笑,十分平静的模样,话语却很凌乱,谢纹完全不明白他的意思,正在皱眉冥思苦想之时,听到他唤自己,下意识地应声:“臣妾在,陛下!”
“皇后明白身不由己的感觉,对吗?”阳玄颢握住妻子的手,再认真不过地看着她。
谢纹一怔,不由抬头,正对上他凝视的目光,一下子呆住了,两人相视良久,谢纹低下头,缓缓抽回自己的手。
“皇后?”阳玄颢不解。
“其实,陛下过虑了!”谢纹低着头,温和地言道,“所谓身不由己,是个不太好的词,您是天子,怎么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呢?更何况,天子无私,本就……”天子掌握天下,因此,除了天下,天子也不应再想其它任何事情,包括他自己,一切行动都以天下为重、苍生为重,至于其它,便不能强求,这才是天子应为之举,这就是“天子无私”!
“是啊……”阳玄颢不等她说完,便笑着应和,“天子无私!所以,朕……算了!本就是朕错了!朕如何想又有什么关系呢?”
听到阳玄颢自暴自弃的话语,谢纹先是一惊,愕然抬头,正对上阳玄颢有些黯然的目光,心中一紧,却什么都说不出。
“皇后好好休息!朕还有事!”阳玄颢言罢起身,毫不眷恋地转身离开。
许多年后,谢纹再回想起这一次的交流,都会假设,如果最后,她没有沉默,她与他可会在以后有些不同,但是,她的假设总是无法继续,也许,只有沉默,才是她会做的选择,因为,她根本无法安慰皇帝。
她才是最身不由己的人!
皇帝想从她这里得到安慰?或者说是支持!但是,她给不了!
她那时很想对皇帝说:“陛下,您现在还不能随心所欲,因为,那样,您一定会犯错!”但是,这样的话,只会让他动怒,她真的不想在那种情况下激怒他!
无论如何,这是谢纹与阳玄颢彼此最接近的一次!
回到钦明殿,阳玄颢一件件地处理奏章上的事务,将所有需要自己亲自处理的事情处理完,这时天色已黑了,他正要起身,内侍却再次呈进一份奏章。
封匣!阳玄颢知道是紧急奏报,匆忙接过,打开一看,竟是尹朔的字迹。
阳玄颢愣了一下,稍后才取出奏表,展开细看,半晌无语。
梁应第一个发现,皇帝的手居然在抖!他又急又慌又不敢问,只能道:“陛下,您怎么了?”
话音一落,阳玄颢全身一震,那薄薄的一张奏表飘然落下。
“……尹相病了……”阳玄颢闭上眼睛,苦笑着说出四个字,声音太轻,连离他最近的梁应都没有听清,他只是连忙拾起那张奏表,重新放在皇帝的面前。
齐朗与谢清按皇帝说的去了尹府,但是,三个人坐下,都一言不发,一直到天色已晚,尹朔才示意送客。
“就这样?”上马车,谢清不些担心地问齐朗,来之前,就是齐朗吩咐,什么都不说的!
“皇上只让我们走一趟尹家,有吩咐什么吗?”齐朗反问,谢清只能摇头。
“所以……”齐朗一摊手,“其实,尹相已经有主意了,我们说与不说都一样!”
“你确定?”
“很确定!”齐朗微笑。
“皇上会怎么办?”
齐朗失笑,目光却变得有些冷,想起紫苏对他说的:“你说这一次,皇帝能做到哪一步?”
“……皇帝还能怎么办?”
谢清刚想说什么,就听齐朗跟着一句:“我倒是担心,情况会比尹相设想的更糟!”
第十九章 冠盖满京华(上)
更新时间2007…8…3 22:36:00 字数:0
关于女频包月免费试用的十个名额,除了我自己留了一个给朋友一个,其它都送出了,一直都忘了说,这会儿,我又找不到名单了,记得的有:ICE+FIRE,CELIA1985010、墨穹、李易安、中国鬼、路路唐龙,还有两个,实在想不起来,各位朋友可以试试看,能不能打开女频包月文库的章节,登陆后,点击章节名,需要再输一遍,实在抱歉,原以为,起点会有通知,但是,我自己使用后才发现,似乎不没有!抱歉了!
…
《元宁实录&;#8226;顺宗卷》
崇明十年二月,特行恩科试。
湖州科考弊案与年关相差无几,阳玄颢颁下诏命,加试恩科,恩科试素来由礼部负责。礼部尚书是王素,他既是帝师太傅,又是王家人,自然对此事郑而重之,旨意颁下的第二天,王素便上书说明年关将至,朝廷各项大事甚多,请将恩科试延至明年再行,阳玄颢准奏。
这样一来,报考、核验、封题……一项项进行下来,直到三月初九,恩科试才正式进场开考,年前十一月时,阳玄颢就钦点了齐朗为恩科试的主考,下面各个评卷、复阅、居中事、巡场都由主考亲点,再报皇帝钦准,阳玄颢也爽快,全部照准。
同时,阳玄颢也在三部会审的请示奏章上批示,按律惩办!
按律,科考舞弊罪不致死,但是,削夺功名、爵位,籍没家产,如系世族,所有直系亲属全部除籍,如系宗主,定案三日内,未向礼部另报宗主的,全宗除籍;如系寒族,三代之内不得参加科考,不得入仕,并且,犯此罪者,不与赦。
不能说不严厉,但是,真正被定案的只有两名评卷宗官与行贿的士子,其它官员都未定为此罪,只是失察、渎职等罪名,处置要轻许多!
这显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寒族希望看到的绝对不仅仅是两个评卷官被定为科考舞弊之罪,而所有参加科考的士子希望看到朝廷维护公平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逗留在京都,等候恩科试开考的士子之间出现了一种声音。
叩阙上书!
至少在名义上,所有的至略人都可以向皇帝上书,直言是非,且不会获罪,但是,那样的上书多不会真的呈进御前,议政厅有专门司职此事的官员,负责整理上书,拟出提要,按时报给议政大臣与皇帝,如果遇到举报官员违法的,就会誊录内容,转送都察司,再由都察司查办。
如果想让自己的奏书直送御前,没有官职的士子与平民只能叩阙,击金鼓!
元宁律法规定,非关军务,击金鼓者,陛见之后领杖二十。
十一月二十三,成越下了第一场雪,也是在这一天早晨,皇宫太华门前的金鼓被击响,百余名赴考士子叩阙上书。奏书直指湖州案涉案官员,要求严惩,以警示天下官员。
阳玄颢对叩阙的士子明言:“律法乃朝廷公器,不可因情势而乱!”
十二月初六,金鼓再响,这一次是朝廷太学中的学生,同样是说湖州案,太学生显然更聪明一些,抛开其他官员不理,只说学政官员,事关科考弊案,若说他们完全无辜,谁也不信,太学生扣着这点不放,要求重审。
阳玄颢被这些学子弄得心烦意乱,而监察司又插了一手,监察御史联名上书,指都察司空置证物,纵罪轻判。
眼见着风向转到三部会审上,阳玄颢震怒,却也知道,三司的舆论本就很容易偏离最开始的目的,如此,到最后,一般也就会引发无可收拾的震荡。
三司主官被召进宫,离开时已是深夜。
可惜,到这个时候,御史言官中已经不少人反应过来——眼前正有一个一朝扬名天下知的机会!
湖州学政是什么人?慧妃之父,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