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朕首先是元宁的皇帝,朕必须为元宁找到一条真正的前进道路!”
他必须平静下来!他必须看清一切!
身心俱疲啊!这个皇帝的位子,自己还能坐多久呢?嗓子里涌上一股甜腥的热流,捂住嘴,硬是压下那股欲呕的感觉,可是洁白的丝帕上还是留下了星星点点的血渍。
看着丝帕上的血渍,隆徽皇帝淡淡地笑了,将手帕收入袖中,他的手指碰到了一只温润的瓷瓶,他心中一颤,将瓷瓶取出,瓶身素净无瑕,没有任何的标记,上面犹有自己的体温。
佛像前的供案上,那瓶子安稳地摆着,隆徽皇帝目不转睛地看着瓶子,整整一夜,当孟涛进来伺候他回宫时,他又收起了那只小巧的瓷瓶,心中一片平静。
在回宫途中,隆徽皇帝便昏迷了,御驾一入宫,太医们就开始施救,可是,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比如生死,比如荣衰。
“陛下有旨,召皇太子殿下晋见!”
等候已久的众人终于听到旨意,孟涛引领着年幼的储君走进朗清殿。
“儿臣参见父皇。”四岁的阳玄颢一丝不苟地行礼。
“玄颢,知道你将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吗?”隆徽皇帝躺在床上,轻声询问。
“儿臣将是一国之君,要对元宁百姓的生活负责,要让他们过得好。”阳玄颢回答,稚嫩的声音却也十分坚定。
隆徽皇帝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交代:“玄颢一定要做个明君,要孝敬母后,听取顾命大臣的意见,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就去问母后,明白吗?”
“是!”玄颢认真地听着,不过,他也不是很明白,“父皇不教儿臣吗?还有,什么是顾命大臣?”
“朕不能教你了。”隆徽皇帝苦笑,“顾命大臣就是朕指定教导你的人,在你行冠礼前,他们会帮你处理朝政,你要向他们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皇帝,你的母后也会教你的。”
“儿臣明白了!儿臣会听母后的话,也会听顾命大臣的教导的!”玄颢答应。
隆徽皇帝点头,最后吩咐:“玄颢要做一个勇敢独立的君主,无论是母后,还是顾命大臣都只能帮你到你行冠礼,你要认真地学习,明白吗?”抓紧儿子的手,隆徽皇帝也用尽全身的力量,面对年幼的孩子,他还能如何呢?这一切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自己无法……
“是!”玄颢似懂非懂地答应。
隆徽皇帝也明白,只是他真的快不行了:“玄颢一定要记住父皇的话,以后你自然会明白的!”
“宣皇后进来吧!”
紫苏进来后,隆徽皇帝一言不发地让宫人退出朗清殿,看了她好一会儿,他示意紫苏靠近些,将左手里握着的东西放到床边,正是当日在天华寺,他看了一夜的瓷瓶。
“朕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赐你这个,朕想了很久,有几次连诏命都写了……可是,到最后,朕还是毁了诏命。”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朕下不了手!紫苏,朕做不来这种决断!”隆徽皇帝自嘲地失笑,“明知道应该在你生下玄颢的时候除掉你,可是,朕还是做不到!”
听到这句话,紫苏的眼神一冷,但随即便苦笑:“你不需要做,已经有人代劳了!臣妾这条命是捡回来的!”
这一次,隆徽皇帝沉默了,眼中却是一片清明之色,他也许是过于仁慈了,但是,并不表示,他看不清事实,紫苏的神色一黯,勉强露出一抹笑容:“陛下,您对臣妾已经够好了!如果,您真要臣妾殉葬,臣妾也不会多说一个字的!”虽然笑得勉强,但是,这番话却绝对是发自紫苏的真心,因为,她从来就不曾有过更大的奢望。
“你……真是个孩子!”隆徽皇帝淡然地笑了,“可是……”他没说下去,话锋一转,对她吩咐:
“朕有两件事要拜托你,一是让云贵妃为朕殉葬,二是好好教导玄颢,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帝王!”
“臣妾遵旨!”
两人间又一阵沉默。
“因为你背后的权势,朕失掉了一贯的平衡,也将平抑世家的策略给打乱了,紫苏,告诉朕,这是你的计划吗?”隆徽皇帝认真地问出心中的疑惑,这是他想了很久的结果。
紫苏无语,只能看着他,隆徽皇帝明白了,笑着摇头:“朕想了好久才明白!紫苏到底是永宁王府的郡主啊,朕失算了!”
“陛下!”紫苏唤道。
“不用说了!”隆徽皇帝摆手,脸上是释然的笑容,“紫苏,把你的才智用到国事上吧!朕希望你能将元宁皇朝变得更加强盛!你一定能做到的!”
“陛下!”紫苏惊讶不已,但是,她是认真地回答:“臣妾不会让您的失望的!”
“咳……”一阵急促的咳嗽让隆徽皇帝难受地皱紧了眉头,紫苏忙取过一杯水,服侍隆徽皇帝喝下,又轻轻地拍着他的背,让他舒服一些。
“朕……没事了,皇后,你也退下吧!”隆徽皇帝喘息着让紫苏退下,紫苏却没有照办,只是静静地退开几步,脸上是一抹轻浅的笑容。
“紫苏?”隆徽皇帝不解地看着她,心中却是一紧。
“陛下,臣妾一直以为,您是一仁君,即使发生了让臣妾十分难过的事情,臣妾也以为,那与您无关,可是,现在,臣妾才知道,您是一位出色的皇帝!”紫苏轻缓地说着,隆徽皇帝没有打断她,也没有故作不解,只是淡淡地苦笑。
“为什么?”他笑着问道,紫苏也笑了:“陛下,我是永宁王府的掌权人啊!”
永宁王府,元宁的第一名门,与皇室的关系是最紧密的,这一切都只是表面上的现象,无人知晓的是,元宁皇朝震惊天下的秘毒无不出自永宁王府,从圣烈大皇贵妃起,永宁王府的掌权人无不精于用毒,紫苏也不会例外!
隆徽皇帝轻叹:“朕用尽心思也没瞒过你啊!”身为元宁的皇帝,他岂不知对紫苏下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为了皇朝,他还是勉力一试,用了好大的功夫解除她的戒心,又用了一沾即中的秘药,可是,还是没成功。
“陛下,您是一位明君,因此,臣妾不相信,您会如此轻巧地放过臣妾——您对人心的揣摩真的……”紫苏淡淡地回应他的话。
执掌王府的三年中,除了世态炎凉,紫苏更明白人心的复杂,因此,无论隆徽皇帝说什么,她都抱着一丝怀疑,毕竟,一切都还有转寰的余地,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他就可以废立储君,她也是不得不防,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
“陛下,臣妾自认,入宫以来,对得起您!无论臣妾以往是否让您难堪,臣妾都对得起您了,您让臣妾一生只能有玄颢一个孩子,就是玄颢,也是臣妾好不容易保住的,而臣妾从未向您报复,所以,今天,臣妾不打算死!”紫苏冷言。
“若是朕要你陪葬呢?”隆徽皇帝同样冷言。
这一次紫苏轻轻地笑了:“陛下,您的遗诏有两份,完全相反的两份,可是,在臣妾走进来的时候,只有一份了!”
“呵……”隆徽皇帝放声大笑,直到笑得泪流满面,他还在笑,紫苏也没有制止,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等他的笑声渐渐平息。
“朕做了该做的一切,朕已经尽力了!”隆徽皇帝轻轻地对自己说,紫苏也听到了,看着他一脸解脱之后的平静,她默然低头。
隆徽皇帝对她笑道:“紫苏,朕死后,把清音水阁毁掉!为朕陪葬吧!”
紫苏点头。
“你似乎并不好奇?”隆徽皇帝看着她平静的神色,有些怪奇。
“方泽,字向明,河荆方氏的庶子,是您在东宫时的侍卫。——谢老告诉过臣妾。”紫苏回答,“云贵妃与他有五分相似。”对于一个皇帝,能称之禁忌的,也只有宠爱佞幸,即使那个人并不是佞幸之辈,只要被上位者格处地宠爱,也会被人视为佞臣,方泽的悲哀就是得到了一个太子的爱,无法拒绝,那就只能面对死亡了。
“是啊!谢老是朕的老师!”隆徽皇帝想起,在那段日子里,谢遥不只一次地提醒过他,不要因为小事而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那时,年少轻狂的自己并未在意他的话,直到变故发生,自己才明白那个老者的一片苦心——疼爱自己的父皇虽然痛心疾首,但是,终是没有宣扬此事,只是命太子妃秘密地处决方泽。
“退下吧!朕想一个人面对死亡!”闭上眼睛,隆徽皇帝疲惫地摆手。
紫苏行礼退下,没走几步,便听到隆徽皇帝再次开口:
“紫苏,谢谢你!”没有利用这件事!——他没有说出口。
紫苏却明白,她停下脚步,沉默了一会儿,道:“臣妾很佩服您当时的选择!”
谢遥告诉她,当年,端宗气极,要他立刻放手,非关其他,只是这种事,就算端宗不在意,下臣也会因此置疑他是否有资格正位东宫,毕竟,他只是长子,当时的皇后已有子嗣,而他一直被端宗视为唯一的继承人,绝对不能因此有失,那时,端宗的意思很清楚,先调开那人,待他登基,一切都随他,可是,隆徽皇帝坚持不肯,不愿让自己的感情与权力扯上关系,端宗让他好好考虑,可是回到东宫,他便想带方泽远走高飞,端宗因此大怒,将他软禁在御书房,直到处死方泽之后,才放他回东宫。
走出朗清殿,紫苏长叹了一声,走下台阶。
隆徽十八年三月二十七,隆徽皇帝驾崩,遗诏命谢遥、尹朔、永宁王、湘王、齐朗为顾命大臣,军国大事由皇后裁决。
后世史家都认为,仁宗皇帝并非贤明圣君,甚至有人夸张地说,他一生最明智的决定便是文端皇后摄政,因此成就了元宁皇朝的盛世之治,但是,细心的史学家也发现,文端皇后一生都对自己的丈夫心怀敬意,不容他人有丝毫诋毁,也许就如她对自己的儿子所言:“先帝生来就被视为储位的不二之选,但是,他太仁厚善良了,虽然用全部的勇气来承担帝王之责,可是,终究用不来帝王绝学!”
只是谁能知道,当紫苏看着清音水阁化为化烬,沉入太平湖,她想到的却是谢遥讲述的故事——隆徽皇帝远比别人想的有勇气,即使自己的梦想是禁忌,他也愿意付出一切来守护,宁可放弃别人钦羡的东西,也许正是那梦想破碎时沾染的血迹,使他可以清醒决断,却永远无法做到狠绝。
随着清音水阁一起消失的还有隆微皇帝曾经的那段经历。
第一章 小楼夜雨(上)
更新时间2005…4…25 22:46:00 字数:0
《元宁史记·;湘王世家》
湘王云珥,字乐显,端宗嫡长子,母贤敬皇后陈氏。王少年英姿,精于兵法,二十拜将,经略南疆,三年大成,南民皆赞王贤达,然贞敬皇后偏心仁宗,端宗亦无废立之意,王无缘帝位,仁宗幼年丧母,贤敬皇后有母养之恩,与王情深契阔,托以西南,临崩又嘱辅弼重任。
元宁立国以来,皇位的传承除了依照嫡庶之别,同时也非常注重长幼贤愚,每一位君主在确立储位时都是十分审慎的,但是,因为元宁皇朝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区分,寒门与世族有着不可逾越的差别,皇帝在很多时候必须考虑掌握着实权的世族的意愿,以保证国家与皇朝的安定,因此,可以说,元宁的每一位君主都有着削除世族的打算,至少想让世族在政治上失去影响力,无法干预朝政,正因如此,他们在选择皇储时大多选择年长的皇子,甚至会选择自己的弟弟,尽最大的可能使与世族关系密切的后妃无法直接干预朝政,所以,虽然元宁皇朝的后宫女子拥有很多的权力,但元宁皇朝的历史上,真正临朝摄政的后妃却是少之又少。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研究,元宁皇朝临朝摄政的后妃有五位,分别是世祖的嫡母章德皇后、宪宗的养母钦仁太妃、德宗的生母显成太后、顺宗的生母文端皇后和景宗的嫡母恭和皇后,这五位后妃都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女性,摄政期间都做出了不凡的政绩。——章德皇后的气度可以包容天下,钦仁太妃的慈爱之心如大海一样广博,显成太后具有一凌天下平定江山的智谋,恭和皇后拥有淡定沉着永不言败的坚韧,因此她们可以在危机四伏之际掌握权柄,也让皇朝可以安稳地过渡,并且不断前进发展,只有文端皇后让人无法评论,只能说她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女性,也许只能如后世最著名的学者陈观所言:“她是我们至略国最好的皇后。”
最好的皇后!
铲除异己,改革制度,重用酷吏,扩张领土,甚至被怀疑杀死亲生儿子的文端皇后仍被认为是最好的皇后,因为,无论任何情况,她都是清醒地面对一切。
“不为私情所动,不为权势所迷,不因聪慧而具自负之意,不因抱负而起贪婪之心。”——陈观是如此评说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