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
更新时间2008…1…3 15:40:00 字数:0
对云沐雪的状况,再不甘愿的人也不得不说一声“她运气好!”尹韫欢如此,谢清也是如此,甚至连夏承正也感叹了一番。
夏承正在战场之外的敏锐性十分差,但是,听了他的感叹,几个幕僚却另有想法,纳兰永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事涉元宁皇室,他谨慎地避嫌,没有发表意见,自然有人对夏承正说相同的意见。
“殿下与各位将军只看到行刺者是异族人,便往周边各国联想,若往深处想,古曼与周扬当真要行刺岂会用自己人?”
“什么时候不好,偏偏是燕妃受罚的时候……”
“运气有时候也要看怎么说了!殿下若不愿见这般的运气,自可换个说法!”
夏承正先是被幕僚的进言吓了一跳,随后便坦然了,摇了摇头:“时机不对!留着吧!”
跟随时间长些的幕僚便明白了——太后没有开口,可见时机不对,只能留待以后发作,毕竟,周扬的情况尚未明了。
其实云沐雪一点都不认为自己的运气好,阳玄颢忽然开始冷落她,而云家的案子在谢清的指点下,也越发清晰起来。
官员少有眼睛不亮的,摆明了就是谢家要彻底打压云氏,谁去惹事生非?更何况,云沐雪本身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得宠。
帝心既然难测,自然是明哲保身为上了。
阳玄颢一直没有去见云沐雪。叶原秋禀报给紫苏时,紫苏不在意地摇头,一点都不当真。
“他是想护着她呢!”紫苏对齐朗这么说,齐朗没在意,随口应了一句:“那不是很好!”
紫苏重重地搁下茶盏:“很好?”
齐朗一凛,回过神,笑道:“自然!一个云沐雪有什么用处?不是碍着她身后的燕州,何必对陛下的宠幸担心?这次的机会很好,不是吗?”
阳玄颢想护云沐雪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很明显,他有这样的觉悟,或者说,他也不愿意再因为感情搅乱自己对朝政应有的判断了。
很好,不是吗?
紫苏却不高兴了:“可是我现在就想对付她!”
齐朗为她的任性姿态感到好笑:“那更没有问题!”
“齐朗!”紫苏气极,忍不住拍了桌子,齐朗抓住她的手,无奈地摇头:“如果她有贵妃娘娘的一成,还值得你如此,你这会儿急什么?便是陛下想保,也要看对方领不领情啊!”
云沐雪是实实在在地犯了紫苏的忌讳,紫苏连半条生路都不想留给她,但是,紫苏不能不考虑阳玄颢——既然阳玄颢还在意她这个母亲,她就不能不在意这个儿子。
那天,紫苏用平直陈述的语气说了那晚苏恒安到慈和宫的事情,阳玄颢当时就变了脸色,一个字都没有说,对紫苏来说,这也就够了,至于云沐雪,就像齐朗说的——也要看对方领不领情啊!
换了谢纹或者尹韫欢,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再纠缠家族的事情,道理很简单——先自保,然后才保人!
说得更残酷一点,后宫能做的有限,真的有限,可是再有限总是能有作为的,因此,自己好才能留得一条后路。
云沐雪若是懂得这个道理,便应该偃旗息鼓,以退为进。这一手,尹韫欢用得最好。
阳玄颢是真的生气了,无论如何,云沐雪想在那件事上作文章便是不可宽恕的。紫苏不会宽恕她,但是,他却舍不得,或者说,狠不下心来,毕竟,她没有成功!即使如此,他也知道必须给她一个教训了。
阳玄颢的后宫素来平静,从未在后宫花过心思的他只想到冷落这种教训方式,当然,他也的确没时间流连后宫。——受战事的影响,周扬与古曼两国的平民都开始向元宁的边境线方向逃亡,战争对平民的生活实在是影响太大了,元宁的安定成了他们的希望。
永宁王在四月初再次严令封闭边关,不得接纳别国流民,但是漫长的边境实在很难真正封锁,更何况,即使不接纳,若是那些流民聚集在边境上,也不是好事,眼睁睁看着那些人处饥寒交迫之中,对元宁的名声也不好。再说那些越境成功的流民,一听要遣返回乡,连自杀的事情都出过,北疆上下都头痛不已。
到四月十八,夏承正已经上了五次奏书,请求朝廷确定政令,以方便北疆行事,可是,议政厅一时间没有好办法,只能一再重申既定的原则,唯一给出明确答复是,对越境成功的流民,在无法确定身世的情况下,按《匿人法》对待。
元宁对平民的迁移并无严格的管理,但是,进出城镇、旅宿、租购房屋与土地,都必须有被称为“旌券”的身份证明,在大多数地方,遗失旌券虽然麻烦,却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有边疆地区,没有旌券即视为“匿人”,若没有三个以上的可靠之人担保,旌券是不会补发的。匿人被严格管理,实行保甲、连坐的制度,为的是防止间人渗入。
这意味着,在不与别国交恶的情况下,元宁朝廷还是倾向于接纳那些流民的。纳兰永有些不明白,元宁朝廷为什么要背上这样的负担。
一个书吏不以为然地告诉他:“匿人的口粮要靠自己赚,不值钱的,奴婢还有个身份,他们连身份都没有,死伤数字全看负责的典史怎么报!怎么会是负担?”
这是纳兰永第一次知道这种事情,不由大惊失色:“那不是草菅人命吗?”
“哪有那么严重?”书吏觉得他夸张了,“证明不了身份就说明有问题,再说,只有我们这儿与南疆实行《匿人法》,那些人不冤屈!”
纳兰永摇了摇头,显然对他的解释不以为然,但是,他并没有再说什么,他是世家公子出身,但是,绝对不是知世事的贵公子,被逐出家门之后,流浪多年,他比一般人更清楚,这类事情背后会有多么黑暗、多么肮脏的交易,而草菅人命四个字绝对是说轻了。
至略的人口相较于土地而言还是称得上地广人稀的,北疆要好一些,毕竟至略的繁华中心一直在以成越为中心的北方,也正是因此,纳兰永以前并未真正接触过《匿人法》。而南疆则不同,那里开发并不充分,对人力的需求很大,但是,气候湿热的南疆在至略人眼中实在是个可怕的去处,所以,议政厅刚颁下公文,平南大将军府的行文也到了夏承正面前,康焓的亲笔信比公文直率得多,直接就说——殿下您那里不想要的匿人直接移交给我,所有手续我命人办!
人命在这种情况下还真不比草贵重,所以,纳兰永的叹息是对的。
不过,匿人的事情是不必永宁王亲自过问的,所以,夏承正看到匿人所呈上的公文不由愣了一下,没往下看,直接问身边的亲信幕僚:“这份公文怎么送到这儿来了?”
那人看了一眼,回答:“殿下,此事必须您亲裁,属下等不敢擅自作主。”
夏承正没再问,重头开始看公文,看完之后,抬头问道:“东西呢?”
那名亲信从一堆公文下面抽出一个封匣,上面有匿人所的签印封条,夏承正随手扯开,打开封匣,只看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一番动静,其它幕僚也看了过来,夏承正随手搁下打开的封匣,冷言:“诸君之意如何?”
封匣里是一张白纸,上面是一个墨印,除了那名已经知道此事的幕僚,黑黑的印记令所有人瞠目结舌——是燕州军大统领的“征平将军”印。
其实,控制匿人折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间人,自然,每一个被查到的匿人都会被严格检查,当然,天有不测风云,意外被劫的情况也是有的,匿人所最近收容的一个人便是被抢劫、失去旌券的商人,本来,这种情况要好一些,那人又是北疆人,身份查清很快,但是,在最初的例行检查中,匿人所的小吏却发现那人携带着这张纸,寻常人不认识,可是,匿人所上上下下都是眼界极广的,自然认识,再想到那人自承在周扬经商,遇战事急回的经历,谁都想到有问题,这才急忙上报。
夏承正所受的教育中,国是在君之前的,元宁的传统、至略的传统都是如此——君不明,臣自行,然不叛生国。
正因如此,叛国是不赦之罪,株连九族,不论妇孺幼稚,只有一个死。
“此物既然呈上,殿下只有上奏,且应……”一个幕僚小心地说明,但是,看了一眼夏承正的脸色,终是没有往下说——应当如何,夏承正会不清楚吗?
夏承正将那张白纸取出,摊开在桌面上,看了良久,才道:“子非,替本王拟奏表。本王马上要去燕州!”
“殿下,您的伤……”何攸何子非是夏承正的亲信之一,草拟奏书是他的职责,但是,此时,奏书并不是重点。
夏承正摇头:“燕州现在是后方。”不能乱,他必须解决这件事。
夏承正没有带大军前去,只带了一营亲卫,赶了两天两夜到燕州军的驻地,接替风铭任大统领的仍是风家人,名铄,是风铭的嫡亲弟弟。
因为风铭的死,风家对永宁王的成见颇深,再多的理由也不能否认结果,对夏承正的到来,风铄自然不会有多少欢迎的热情,夏承正也不理会他的情绪,在主帐坐定,等各将校参见后,便直接吩咐:“你等先出去,本王有话对风将军说。”
众将虽然困惑,但是,到底是军人,都依言退出,只留下风铄站在夏承正面前,刚想抬头,就挨了一巴掌。
“这一巴掌是替父亲打!”夏承正冷言,风铄曾师从夏光擎,算起来是夏承正的师弟,但是,这个情份如今还剩多少,却是值得商榷的。
尊师是元宁的传统,风铄因此受了这一巴掌,不过,话还是要问清楚,夏承正再次不等他开口,便道:“将军首重令,你的将印可好?”
风铄一愣,脸色立变:“永宁王殿下,您也要有根据才能说这话!”无论文武,丢失令印都是大罪,谁都不可能接受这种罪名。
哗地一声,夏承正将那张纸甩到他面前,从牙缝里崩出两个字:“解释!”
“你要是说不知道,我现在就斩了你!”夏承正将佩剑握在手里,冷冷地警告。
以夏承正的身份,对地方官尚有顾忌,对麾下武将,生杀予夺全在一念之间,即使风铄是从一品的将军衔,也是一样。
风铄捡起那张纸,只看了一眼,脸色立时苍白,半晌才艰难地回答:“家门不幸!”
夏承正眯起眼,手在剑柄上轻抚,沉默地思考了很久,才再次抬眼看向他:“我不管你怎么做,你若摘不清自己,我不会保你!”
朝廷不会管你是家门不幸,还是真的通敌,只以守职不谨便足以问罪满门,风铄要做的选择不轻松。
“……是!”
夏承正安慰似地拍了拍他的肩,想说什么,还是没有说,只是转口道:“记得对宗族长老解释,别以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风铄看向他,笑得嘲讽之意十足:“永宁王殿下也看燕州世族不顺眼了?”
夏承正神色一凛,冷笑:“燕州世族有什么不同吗?那些罪名搁在夏家人身上,同样罪无可赦!元宁的天下可不是世族的天下,燕州同样是元宁的一份子,你们怎么总是拎不清?”
风铄语塞,夏承正笑得更加冷淡:“你们还真是看得起自己!”
“殿下……这是我们的家园!”风铄说得认真,夏承正也正色回答:“自然是!没有人说不是,就像易州是我的家园一样,但是,风铄,至略同样是我们的家园!”
风铄再不言语,却不肯服输,夏承正只能摇头:“你们都是这样固执,所以,事情才走到这样的地步。”
最初的愿望很简单,但是,他们选择最糟糕的路,伴着更多的诱惑与野心,越走越远……
夏承正不再言语,走出主帐,上马后,才对风铄说:“好了,就按方才说的,你部明日开始移防,巡防边境。”
风铄一愣,等回过神,夏承正已经离开,只有一个书记官留在原地,手里捧着公文,风铄打开,上面是镇北大将军的朱印,命令燕州军接手巡防任务,明日移交防务。
风铄在心里苦笑了一下,面上却只能不动声色,说了一通意义、重责之类的话,命令各部准备交接事务,第二天,接防的人就到了,夏承正调了一营边关驻军来接防,没有任何可疑,风铄却知道燕州的路要到头了。
夏承正不会允许自己的后方有任何不安定的因素,燕州世族的路到此为止。
风铄可以摘清自己与家族,但是,仅此而已,交换的代价是燕州军的调离。
掌握燕州军的是世族,但是,燕州军中有更多的平民,通敌的罪名出来,世族的威望也就降到了极点。
夏承正是掌兵的人,他已经不去想朝廷的事情了,反正,现在,他要对燕州动手了。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