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我想听华妃给我读书,你去请一下吧!”紫苏沉默半晌,再开口却没有谈及尹韫欢,叶原秋没有表示疑惑,领命离开。
华妃有些困惑,但是,紫苏面前,她仍然温顺恭谨,没有流露出一丝困惑的情绪。
紫苏喜欢独自静静地看书,但是,有时候,她有会让别人将书读给她听,读书人一般都是叶原秋,偶尔,她也会请谢纹与尹韫欢来做一次,其它后宫还没从未有过这个机会。
“就从这页开始吧!”紫苏微笑着递过一本书,正翻开,等华妃接过后,她便坐到一边的榻上,端起茶盏,慢慢啜饮。
华妃接过去书,略扫一眼,便知道内容了,躬身行了礼,才坐到圆凳上,开口诵读。内容是《圣清通鉴》中宣宗朝的下篇,正好是确定储位的那一段。
从“帝爱长子,兼元后屡失君心,更疏嫡子……”开始,一直念到“……公主之势自此而起。”紫苏叫了停。
“华妃平时读史吗?”紫苏问得温和平静。
“偶尔读一些,不太懂。”华妃答得谨慎。
紫苏搁下茶盏,笑道:“哀家也有日子没读史,这一段也是随手挑的,华妃读过吗?”
“读过。”《圣清通鉴》是世祖下令编攥的,有身份的人自然都是要读的。
紫苏扬了一下眉,继续笑道:“读史应有感于心,华妃对方才那段有何感想吗?”
“臣妾愚昧……”华妃不敢轻言。
“愚昧?”紫苏轻笑,“过谦了。哀家最喜欢最后那句,一语中的!策立之功……孝仪公主以此为凭始涉朝政,以经此为凭权倾天下。”
华妃一直低着头,听得却是很清楚,明白太后是什么意思,但是,一时之间,她却连解释都不能,不由暗暗懊恼。
紫苏似乎未察觉,依旧饶有兴致地评论着那段历史的得失,华妃心中有事,不由觉得太后的每句话都似有所指,心中越发忐忑难安。
“……本朝因此严禁宗室女眷直接涉政,若非圣烈大皇贵妃的特殊地位,这点限制只会更加严格,不过,即使是圣烈大皇贵妃也从未轻涉储位之事,普通后宫更是从不被允许言及储位。华妃,哀家一直觉得你们都很谨慎,也很懂规矩,让皇后很轻松,也让哀家很放心。”
“……是。”
“有些事是不能做错的。”紫苏微笑,“做错一次就没有机会再改了。”
“娘娘!”华妃一惊。
紫苏并不理会:“哀家累了,叶尚宫,送华妃回去。”
“娘娘!”
华妃的声音显然留不住紫苏的脚步,即使跪下也没有用,叶原秋看了华妃一眼,叹了口气,命宫人将华妃扶起送回寝宫,自己则先去了偏室,随后才跟着去了华妃的寝宫。
阳玄颢亲政后,紫苏总是一派温和地将自己隐于幕后,对于朝政,她还表现出几分关注,对于后宫,便是完全任由皇后处理,连云沐雪的事情,她都没有逾越过皇后的权力,只是行使着皇太后应有的权力。这让很多人遗忘了她曾经摄政临朝,在应该杀伐决断的时候,从未有过仁慈的犹豫。
很多人遗忘了这一点,或者说,没有遗忘只是想试探。紫苏厌恶这种试探,直接用最决绝的方式回应了这种试探。
这的确是回应,紫苏的意思很明确——后宫不允许涉入储位一事。
如果说,阳玄颢的皇子已经成年,储位倒还有可虑之处,但是,既然皇子均年幼,看不出资质的优劣,那么,这件事就绝对不能允许臣下过多的影响,后宫更不可能被允许。
叶原秋已经明白了,对华妃也难免有些怜悯。
“娘娘,这是太后娘娘的赏赐。”叶原秋搁下手中一直捧着的东西,揭开红色的丝帕,语气平缓。里面托盘子是一杯满量的酒。酒液澄清透明,玉杯润泽沁心。
华妃坐在圆桌旁,看着酒杯默默出神。叶原秋也不催促。好一会儿,华妃才伸手端起酒杯,起身缓缓下拜:“臣妾谢太后娘娘赏。”
也许人在面对死亡时,总是灵台清明的。华妃在这一刻再没有一丝侥幸,也没一丝怨恨,只是平静地接受自己最后的命运。
如果怨恨有用,诅咒可以成真,那么,临死前的一场歇斯底里还有意义。否则,又何必让自己在生命的最后表现得那么难堪呢?
叶原秋躬身答礼,并不言语。看着华妃将酒全部饮下,闭目倒下,她上前扶住,命跟随的宫人将华妃扶到床榻上,然后转身对那些已经惶恐不已的宫人道:
“去个人禀报皇后娘娘,华妃娘娘突发急症。”
华妃宫中的宫人看到这一幕,再听这一句话,不由全都腿软地跪下,有些人已经低泣起来。
叶原秋皱眉:“怎么?没人去吗?”仍然无人应声,她转头对同来的宫人中一个吩咐:“你去一趟长和宫吧!”
“是!”
叶原秋走近床榻,看了一眼华妃,点头:“去请太医。”又一名宫人领命而去。
“我们也走吧!”叶原秋放下帐帘,转身离开,“把这些人带走。”
谢纹听到消息大吃一惊,正要起身却被身边的徐尚宫扯了一下衣袖,不由缓了动作:“娘娘,报讯的不是华妃的宫人。”
谢纹一惊,跟着就听徐尚宫道:“奴婢在叶尚宫身边见过那个宫女。”意思非常清楚了,却也有隐隐的担忧在其中。
若这是她们不应知道的事情,她们同样会有危险。
谢纹失笑,摇头道:“本宫看是无妨的。”叶原秋既然如此做了,就代表此事不需要瞒过众人的耳目。
“娘娘……”
“太后娘娘是杀一儆百,怎么会不让宫中各人知道呢?”谢纹摇头轻叹,“这个时候,妄动的人是没机会亡羊补牢的。”
华妃急症身亡的消息在当天便通报了,蹊跷的死亡总是引人猜疑的,但是,没有人出面说明什么,明白的人自然沉默,不明白的人更是不敢过问。
谢纹没有去华妃的寝宫,而是去了一趟慈和宫,回来后命人拟旨,以调查为名将华妃的宫人收禁审讯,当夜就有宫人自尽,随后便是真相大白,“疏失”、“侍奉不周”太过笼统的言辞便令华妃身边的宫人全部送命。
尹韫欢是庆幸的,若非自己保持了应有理智,那么今天,“急症身亡”的就是她了。
紫苏命谢纹将华妃追赠为贵妃,事情悄然揭过,她根本没有再找尹韫欢。
华妃出殡那天,紫苏站在临风楼上,看着漫长的白幡队伍在宫道上行走,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王家的女孩啊……”
站在她身后的赵全因为这句叹息而模糊地想起了一件往事——清秀文雅的女尼诚挚地请求:“王家的女孩从不擅长权谋……我不想再有自家的女孩步我的后尘了。”
先帝是仁君,可惜……太后从没有无谓的仁慈……
第三十二章 长夜未央(中)
更新时间2008…1…16 8:20:00 字数:0
《元宁实录&;#8226;顺宗卷》
崇明十四年五月二十七,华妃王氏薨,后谨奉慈谕,追赠一品贵妃,谥淑华贵妃。妃所出皇次女安庆公主由德婕妤抚育。
崇明十四年五月二十八,德婕妤李氏以抚育皇女晋三品昭仪。
后宫自有后宫的规矩,不合规矩的安排都是有原因的。
华妃逝后,追赠一品,这是合规矩的;将安庆公主交给德婕妤抚育,这是不合规矩的。
按照惯例,皇子皇女的生母早逝,抚育之人向来选择身份尊于生母之人,即使考虑到贵妃与皇妃都有不便之处,而稍稍降低标准,尚有无所出的佳昭仪,可是,紫苏偏偏选了与华妃她们一同入宫,品阶却一直低于众人的德婕妤抚育公主。这不能不令后宫众人警醒。
元宁的传统是死者为大,再大的仇怨也是人死如灯死,绝对不会再向死者报复。无论华妃身前犯了多大的过错,既然她死了,此时都是一笔勾消。没有人会再提。
紫苏遵循这个原则,但是,处死华妃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让后宫以此为戒才是她的目的,因此,紫苏没有掩饰华妃之死的原因,还以安庆公主的抚育再次提醒众人。
事实上,既没有摒退宫人,又以那种秘密的形式处死华妃,紫苏本身就是希望后宫知道此事,否则,她又怎么会对华妃说那么多话呢?
因为这个考量,紫苏根本没有下令宫人不得我泄此事,当宫中对此议论纷纷时,她也没有去追查是谁泄露的消息,只是命令叶原秋调换了一批近身宫人。
阳玄颢自然也知道了此事,不过,经历过之前的一系列事情,阳玄颢忽然看得透彻了,他根本没有问一个字,事实上,太过明白的后果便是难以释去的身心俱疲。
他没有精力去理会后宫的事情。在六月初,燕州案有了定论,阳玄颢再没有理由驳回,他照准了——通敌叛国,罪无可赦,株连九族。
燕州十家世族,经此案,只存四家。
朝廷同时允准了永宁王的担保,暂不入罪军籍,由永宁王甄别燕州军。
此案甚至等不及秋决,燕州立时血流成河。
阳玄颢在六月再次病倒了。风寒微恙,却很难受。谢纹一直在太政宫侍奉,看清了他难以掩饰的疲惫厌倦,她无法心安。在阳玄颢大安后,谢纹离开太政宫,回到长和宫换了衣裳,便直接去了慈和宫。
紫苏在阳玄颢病倒的第一天去看望过儿子,随后便因宫中规矩的限制,再没去过太政宫,只是每天派宫人前去探视、询问皇帝的情况,所以,她知道阳玄颢已经大安了,心情很是轻松,听到皇后求见的消息,立刻应准。
“皇后这些天辛苦了。不必拘着礼数,紧赶着来见哀家。”紫苏以为谢纹是因为前些日子疏忽了请安定省,才特地来的,故而不等她行礼便说免了,又如此亲切地说了一番。
谢纹笑了笑,谢过太后的恩典,才缓缓道:“臣妾此来,一是如娘娘方才说的,多日未来请安,臣妾深觉不安;二是……”这话就不太好出口了。
紫苏听到这个“二是”便眉角一跳,笑容却没有变,温和地道:“什么?皇后说吧!”
“臣妾对陛下的状况仍然有些担心。”谢纹赧然,这种关心是闺阁之言,现在如此明白地道出,违背礼制不说,她自己先觉得不好意思。
“皇帝?皇帝不是大安了吗?”紫苏皱眉,随即神色一变,“难道太医的说法不确?”
“不!不是的!”谢纹连声否定,“臣妾觉得……”她欲言又止,紫苏了然,淡淡地对赵全说:“你们都出去,哀家与皇后说些私密话。”
赵全立刻领命,让所有宫人都退下,他与叶原秋随即也退到殿外,谨慎地守着门口。很明显,这不是他们应该知道的。赵全无意偷听,若是紫苏觉得有必要对他说,他自然会知道,否则,他半点都不想介入他们母子之间的事情。
谢纹极其认真地说:“太后娘娘,臣妾觉得陛下似乎已不堪重负,甚至有厌世的想法。”
紫苏挑了一眉,并没有说话,谢纹感觉到了压力,她缓缓跪下,对紫苏道:“太后娘娘,臣妾看着陛下,觉得他正在受苦……陛下似乎已经撑不住了!”
紫苏的神色依旧平静,可是,长袖之下,修长的指甲已将掌心掐出了血丝。
谢纹的声音很平稳,但是,谁都听得出其中的关切与担忧:“……太后娘娘,陛下很不好……”
“我明白你的意思!”紫苏终于出声,同时示意谢纹不必再言,“我也明白皇帝为何如此。”
“太后娘娘……”
“可是,没有人能帮他。”紫苏轻叹,“如果他自己过不去,谁也没有办法。”
谢纹愕然,看着太后,十分不解。
紫苏没有解释。
阳玄颢是在为难自己。太多的血总会令人怀疑自己的决断,而帝王的责任又告诉他那是必须的,于是挣扎、迷惘、怀疑……很多很多无法宣诸于口的情绪在心中酝酿、纠结……
紫苏了解,因为,她也曾经历过,所以,她知道那种感觉——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要想到其中有无辜者的鲜血,你都怀疑自己是否错了!没有谁能帮忙,因为那种情况下,任何人的话,你都听不进去。
燕州世族无辜?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说法很可笑,但是,如果仔细想想,谁又能肯定整件案子是全然公正的呢?即便那罪名是公正无误的,世族家系众多,难道所有人都参与了通敌叛国?妇孺何辜?
有些问题不去想是不觉得的,一旦想了,便处处皆是。
“皇后,你担心也没有用,更不必劝解……”紫苏摇头,“没有用的。皇帝自己想不通,这个状况就只能继续。”
谢纹的神色十分复杂,眸光微闪,并没有答应。她沉默了一会儿,才再次开口:“太后娘娘,若是陛下想通了,却想歪了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