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唯一一次对父皇口出重语:“看看!这就是你选的的王妃!”
收回废妃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位被父皇尊奉若神的女子收回已经发出的废妃诏时,对父皇说:“你选的妻子,要废、要教都由你自己决定吧!”
我的嫡母,父皇的正妻,谥号章懿,她实在不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总是会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念着夫妻的情份,念着嫡子的面子,我的父皇始终没有废掉她,最终,她还是以中宫皇后应有的礼仪被安葬,而我的母亲只能以妃嫔的礼仪安葬,即使我后来重新为母亲修建了皇后的陵园,也无法改变她的地位。
实录上说,圣烈大皇贵妃在临终前,指着被保姆抱在怀中的我,嘱咐父皇:“此子福缘深厚,善视之。”——这是我第二次出现在史书上。
应该是真的,我被册封为皇太子的时候,我的父皇曾看着我低喃了一句:“娘娘的眼光太准了。”我的父皇只会称圣烈大皇贵妃为娘娘,而不加封号为前缀,更多的时候,他将圣烈称为母亲。
不过,我自己对往事的记忆只从五岁那年的中秋开始。
父皇对所有的后宫都很冷淡,我有时候会猜测,他不废正妻是不想重新再选个女人为正妻。
中秋是团圆节,可是,父皇从不与后宫、皇子过中秋,每年的中秋,他都是与睿王两个人在一起度过的,而那一年,我被父皇的贴身内侍宣召见驾,母亲又惊又喜,我也很兴奋。
那次见驾是在龙舟中,是我第一次在正旦与圣龙节之外见到父皇,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睿王。
宫中有些老人是经历过太祖朝的,他们形容圣烈大皇贵妃是清冷、绝俗的美丽女子,有一位服侍圣烈大皇贵妃的内侍说:“皎如明月、冷若寒冰。”而所有人都说睿王肖似太祖,韵如圣烈,那位内侍说睿王只有眼睛肖似贵妃,这些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我深感无所适从,因为皇叔的眼睛永远带着温和的笑意,面对他时,你永远感觉不到传说中圣烈大皇贵妃清冷犀利的气韵,只会感到不染俗世烟火的优雅与随性。
是不是觉得我的形容很难理解?换个说法吧!
你见过明月吗?
你见过传说中的雪山云莲吗?
你见过只一眼就足以让任何人为之心醉神驰九死未悔的男子吗?
他,就是。
真正的倾国倾城,绝代风华,除了睿王,无人得配!
在龙舟中,我跪拜父皇,站起、抬头,入目的却是一个温润如玉的男子,我看到父皇正背对着我走出船舱。
“皇子,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呢?”那个男子有着与外表一样的温和声音,让我情不自禁地放松下来。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才会说出那个至今都想不通的答案:“我要像父皇那样,平定江山。”
我的答案让男子很惊讶,可是并没有影响他温和的笑容,他用一种很复杂的眼神盯着我看了良久,最后,只是安慰地摸了摸我的头,吩咐内侍将我送回寝宫。
那个时候,皇后已经又诞下一位皇子,而我还有一个生母身份更高贵些的兄长——我的生母是东宫的宫女,被太子临幸后,册为才人,上面还有承徽、昭训、良媛、良娣,以及太子妃,是很低微的身份。生下我之后,她被册为昭训。父皇登基之后,作为唯二两个皇子之一的生母,她被册封为昭仪,过世之后,追赠为妃。而皇兄的生母本为东宫良娣,父皇登基后就被册封为贵妃。
无论如何,我离皇位很遥远,而有接近皇位的想法,对于无依无靠的我而言,十分危险。
不到三个月,在第二年的正月,我的生母暴病不治。
直到现在,只要想起那夜自己所说的话,我仍然会惊出一身冷汗,后来,我偶尔也会自问,若是我没有那样回答,我的母妃可会那么早过世?
这个问题,我曾在皇叔过世前问过他,他很诧异,跟着就像那夜一样,伸手摸了摸我的头,这个动作对于病重的他而言,很吃力,很勉强,他用不变的温和声音很清楚地对我说:“若是那样,你会过继给我,而皇室的规矩你也知道——过继承宗只择无母之幼儿。”
我知道,这也许只是皇叔对我的安慰,可是,我还是觉得好过些——若是那样,父皇会立即赐死母亲吧?
那一夜,我还不知道他就是睿王,只记住了他的笑容。
母亲过世后,我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父皇对皇子的漠视使得宫人有恃无恐,不到六岁的我第一次知道人心险恶到何种地步,可是,我只能忍耐,那时,我隐隐觉得,那些人对我种种欺辱就是想激怒我!我小心地压抑着自己的情绪。
忍耐始终是有限度的,在我终于无法忍耐时,我再一次见到了他,这一次,我看到所有人跪伏在地,听到所有人毕恭毕敬地称他“睿王殿下”。
我被他牵住手,所以没有因为无力而倒在地上,我戒惧地盯着他的眼睛,那时,我已经无法相信任何人。这一次,他的眼睛氤氲了一层迷雾,挡住了他的所有情绪,也挡住了我的探询,一身白衫飘逸的他对随从的内侍淡淡地下令:“杖毙!”
他没有将我带离,只是牵着我手站在回廊的台阶之上,看着内宫执事将那些宫人一一杖毙,鲜血染红了碎石拼成的地面,也让我颤抖,他在那一刻蹲下,与我平视,眼睛明亮得如夜幕中最亮的晓星,他很平静地笑着,仿佛闲庭赏花般寻常,他对我说:“皇子,你是尊贵之人,这些小人的生死不应入你的眼,进你的心。”
我不想让这个如温玉般的男子失望,他的神情就应该是这样的闲适、温文、优雅。
我看着他,坚定地点头,在皇后一派尊荣地出现时,他松开我的手,而我镇静地走上前一步,扬起头,无视脚下的血迹,也无视母后眼中的愤怒,郑重而完美地行礼。
“睿王殿下,本宫才是执掌宫法的人。”皇后尖锐地向我身后的人问罪,可惜的是,她问的是圣烈大皇贵妃的儿子,是父皇最亲信的兄弟,是权倾天下的睿王,他根本没有回答的兴趣,只是走近我,摸了摸我的头,仿佛赞赏我一般微笑。
“这些宫人对殿下不敬,殿下也传唤了内宫执事,并无违背宫法之处。”皇叔身边的内侍恭敬地向皇后解释,却又带着教训的意味。
当天,回到寝宫还不到两个时辰,我又被父皇宣召到御书房,皇叔与父皇在侧殿的榻上对面而坐,中间的矮几上摆着棋秤,父皇只是扫了我一眼,便继续关注棋局,口中淡淡地问了一句:“就是他让你与皇后冲突?”
皇叔落下黑子,笑着答道:“臣弟可没有与皇后冲突,是皇后对臣弟不满。”
父皇拈着一粒白子,拂手而言:“你就不想我好过!”话一出口,父皇便皱眉,却已无法将那个字收回,只是落下棋子,道:“你不是收回对朕的请求了吗?怎么又想起他?”
皇叔扬眉轻笑,安抚地看了我一眼,道:“皇兄只说允不允吧?”
父皇一振衣袖,扬声下令:“来人,送三皇子到睿王府小住。”
我闻言一惊,连方才的不安都忘了,只是怔怔地看着皇叔,却见他微微颌首,示意我随内侍离开。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父皇与皇叔单独相处时的情况。
流年往事(2)
更新时间2005…5…19 22:05:00 字数:0
那天,被内侍送到睿王府后,我在王府正堂见到了深居简出的睿王妃。
按宗室的规矩,我本来应该称睿王妃为皇婶或者叔母,可是,在睿王行纳征礼当天,父皇将睿王妃的封诰下赐后,本应该由宗人府行文,确定睿王妃的家礼称呼,当时的宗正却坚持不在那道行文上用印,睿王派人询问,年过七旬的宗正,颤微微地答复:“本王不受那个女人的家礼!”
我与睿王妃并不亲近,不仅是因为礼制上的尴尬——我不想让皇叔觉得难堪——更因为睿王妃对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的冷淡与排斥,这一点让我不安了许久,直到确定皇叔并没有因此改变对我的态度,甚至更加偏宠我时,我才放心,毕竟,皇叔当年为了迎娶这个妻子,不惜与所有人翻脸,对她的重视可想而知。
睿王妃的出身很平凡,是个私塾先生的女儿,她本人娴静若秋水,却不算美丽,更没有任何高雅特别的气质,宗正的态度代表了皇族宗室的态度,其中包括父皇,也包括一直对皇叔惟命是从的永宁王,因此,即使皇叔权倾天下,也只能对此事罢手。
或许,更让所有宗室无法接受睿王妃的原因是,她始终没有生育——这也是她的心病,想必这个女人的内心始终是自卑的,即使皇叔对她已经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她仍没有自信拥有这份深情。我的到来加重她的心病。
直到她临终时,我才知道,她始终都不懂,皇叔为什么宁可过继子嗣,也不愿有自己的孩子。父皇对此的反应是一声冷笑:“那个女人什么都不懂!”在父皇看来,睿王妃根本不值得皇叔如此对待,因此,父皇在宗人府排斥睿王妃时保持了沉默了。现在想想,那也许是父皇一生中唯一一次拒绝皇叔。
作为圣烈大皇贵妃唯一的儿子,所有人都希望皇叔将这一血统延续下去,父皇也不止一次地赐仕女给皇叔,可是,皇叔却对王妃情深不渝,从没有沾染其他女人,即使后来王妃过世,他也没有纳侧收妾。那时我身边早已是妃侧妾侍如云,也曾搜寻一些容貌肖似睿王妃的女子送给皇叔,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无法理解皇叔怎么能那样深爱一个女人,皇叔从不吝于为我释惑,唯有这件事,即使我几次追问,他都闭口不言。
皇叔的作为让宗室只能将所有的不满发泄在睿王妃身上,她的处境很尴尬。比如说,作为皇子,我需要对所有皇族王爵的正妃依家礼拜见,可是,宗人府根本不承认睿王妃有家礼之仪,也不肯将她列入皇族谱册,在永宁王的斡旋下,宗人府退让了一步,将其列入皇族谱册,却不叙家礼,参用永宁王妃之制,这意味着,她见所有同辈以上的皇族要行君臣大礼,见我这样的晚辈,同样要行礼,只是我要回礼。
这不奇怪,宗室对皇叔血统的重视远远超过帝统,所谓“顺淑为尊,圣烈最贵”,宗人府绝对不希望圣烈大皇贵妃的血统仅一代就断绝,可是,皇叔不在乎。
只要看看宗室对父皇的态度,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那样不满意睿王妃了,其实,有时候,我仔细想想,除了出身平凡之外,睿王妃并没有任何不配为皇叔正妻的缺点,更何况,她的出身尚算良好,如果入宫,得到皇帝的宠幸,也足以得到二品的妃位了。
可惜,她的丈夫是睿王,。
我一直认为父皇足够称得上“圣明”了,史书上也对他评价甚高,所有人都认同:虽然太祖皇帝创建了元宁皇朝,也构架了皇朝的制度框架,但是,父皇才是真正建立完善皇朝制度的人,他将皇朝的基石垒起,用宽仁之心与律法权威将至略人从大正皇朝的血腥残酷中解脱出来,让所有的臣民真正从内心深处承认元宁的统治,如果日后,元宁皇朝能够重写圣清的辉煌,父皇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奠基人,而不是太祖皇帝,我深信这一点。
可是,无论父皇多么出色,都无法消除宗室、功臣的怀疑。
睿王会做得更出色!——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睿王妃自然无法让所有人认可她有资格配得上阳氏最尊贵的王爵。
我承认,对于我而言,皇叔比父皇的影响更大,对皇叔,我满心倾慕,甚至是将他视为父亲一般敬爱,年少时满腔的孺慕之情全在他身上,而他,也一直指引着我的人生走向,直到他过世之后,他的言传身教仍然影响我至今。
因为皇叔,我无法像对待其它元勋功臣的家族势力一样,对永宁王府不择手段,因为他们是皇叔承认的亲人;因为皇叔,我无法同意章懿皇后杀减圣烈大皇贵妃的仪制,因为那是皇叔最敬最爱的母亲。
无论在这两件事上,皇叔对我用了多少心计,我都只能退让,从五岁到二十七岁入主东宫,皇叔不仅充当着我在宫中的保护人,更亲自教导我为人处世,手把手教我如何治国安邦,在这个世上,他是除了母亲之外,唯一一个会关心我喜怒哀乐的人——他会在我到王府的时候,命下人撤去府内所有的燃香,因为我厌恶那些香氛,可是,身为皇子,我不能表现这种想法,只有皇叔发现我的这个秘密。
这两件事情,是他最牵挂的,也是他唯二不会退让的事情,我无法拒绝,就如那时,面对满地的血渍,我再恐惧,也不想让他失望的心情一模一样。
所以,我对永宁王府网开一面,并且维持永宁王原有的仪制,而不是像对其它十勋王那样,降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