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第三方有可趁之机,如果因此……
“太后娘娘,现在必须考虑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敏锐地察觉到紫苏不安定的心神,谢清用最直接的问题拉回她的思绪——就算真的是错了,她不必追悔,更何况,有些对错是根本无法分清的。
紫苏点头,收报心绪,思考应对之策。
“易州有齐朗与永宁王在,绝对不会有问题,可是普兰的海军之强绝对不是我们可以抗衡的,若是西郡失守,军心、民心,都会动摇。”谢清冷静地分析,紫苏只是听着,渐渐理清了自己的思绪。
“当务之急是普兰。”紫苏低语,想到前几日康焓的一份奏章,“随阳,上次给你看的那份奏章,你还记得吗?”
谢清一愣,随即想起来,不禁又是一愣。
“‘非常事,当用非常法。’也许他说的有道理。”紫苏慢慢地道出。
“普兰拥有世上最强的海军,连安同守率军支撑了五天,已于前日殉国,连安守军只剩下不足百人,恐怕要支撑不住了!”尹朔惶恐地上奏,让坐在御座之上的阳玄颢一惊,仁宣太后却没有回话,沉默地看着殿中表情各异的朝臣。
“尹相!战况军报本属机密之事,你却在朝堂上如此宣之于众,难道你有什么图谋吗?”沉默之中,阳玄颢忽然发作,让朝臣全都一惊,尹朔也惶恐地跪下,发觉自己犯了大错。
“陛下恕罪!臣惊惶之下,才会如此失态,请陛下恕罪!”
“尹相!”这一次回答他的是紫苏,“皇帝才九岁,都已经知道机密之事不可宣之于众,您是顾命大臣,难道不清楚吗?惊惶不是什么理由!”
“自太祖皇帝以来,战事从不在大朝会上讨论,你身为议政首臣,不会连这点都不知道吧?”紫苏冷冷地斥责,话锋随即一转,“既然你说了,也就不是什么机密之事了,哀家不妨告诉众卿,对于普兰,哀家已经有了应对之策!而且,如果古曼以为普兰搅进来了,他们就可以浑水摸鱼,那么,他们就一定会知道,他们错得有多彻底!——不过,尹相,你也该知道下不为例!”
说完这番话,紫苏便放缓了语气,问众人:“各位卿家还有别的事吗?”
回到中和殿,尹朔与谢清两人都静静地站在阶下,紫苏也沉默着,摒退宫人之后看都不看他们一眼,也许更多的是不想看尹朔,这让尹朔再次跪倒,诚惶诚恐地请罪:“太后娘娘,臣罪该万死!任凭娘娘处置!”
“你能死一万次吗?”手重重地拍在茶几上,紫苏狠狠地怒斥他,“就因为你说的那几句话,有多少人会对哀家、对皇帝产生怀疑?如今,谣言恐怕已经满天飞了!如果这几天没捷报传来,整个民心也许都会动摇!皇帝年幼,哀家又是一介女流,这样的朝廷本就不容易让民众信服!——别说你死不了一万次,就算你真的死了一万,也赎不了你今日动摇人心的大罪!”
“臣……臣……”尹朔自然也明白自己错得有多严重,一时也说不一句话来了。
“太后娘娘,尹相应该也是担心会贻误军机,才如此做的,虽然有欠考虑,但是也不会有什么恶意,请您以宽容之心原谅他这一次吧!再说,谣言止于智者,将情况说得危急一些,待捷报传来,民众的欣喜之情也会更加热烈!对娘娘来说,这也是有益无害的!”谢清也不忍见老人家太过狼狈,而且,紫苏的怒气也确实有些大了,便出言安抚。
紫苏看了谢清一眼,按捺下怒气,自己也觉得对尹朔有些过份了,于是轻叹了口气,上前扶起尹朔,温和地安慰:“最近的情况的确很复杂,哀家的心情不是很好,说得太过份了,尹相不要放在心上!”
尹朔很惭愧地低头:“臣的确有错!请娘娘重罚!”
紫苏笑了笑:“不必了,就如随阳说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尹相就不必自责了!”
“太后娘娘,臣天生愚钝,年过不惑方得先帝赏识,委以重任,临终又加顾命辅政之托,辅佐陛下与娘娘,但臣以老迈之躯,实在是难堪此任,如今又失密军机,动摇人心,娘娘若不加以重罚,日后如何统御群臣,又何来威信啊?”尹朔仿佛是打定了主意,言词恳切,甚至道出请辞之言,让紫苏一惊。
谢清也是一惊,勉强地笑道:“尹相是先帝指定的顾命大臣,您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陛下尚未亲政,您如此的话,实在有负先帝的厚望啊!”
“没错!”紫苏也点头,“尹相若是累了,可以休息休息,琐碎之事让其他人去办就是,您毕竟是两朝元老,朝廷需要您啊!”
“谢太后娘娘如此厚爱,臣定当肝脑涂地,为娘娘效力!”尹朔几乎是感激涕零地退出中和殿。
看着尹朔退下,紫苏的脸色立时冷了下来,谢清也不解地看着尹朔离开的身影。
“他这是跟哀家讨价还价啊!”紫苏冷言,也是气极,却又不好发作。
“娘娘近来的心情是有些不好!”谢清却说起了旁的,尹朔的反应并不意外,毕竟,在紫苏有意无意地架空老人家的权力之后,老人家自然也会有所反弹,因此,谢清才会如此说。
紫苏闻言一笑,却也没有解释,随即道:“随阳,你去查查,尹相最近和什么人往来!”紫苏有种很不好的感觉。
“臣明白了!”谢清领命。
因为先帝留下的五位顾命辅臣中,谢遥与湘王都已被罢黜,永宁王与齐朗资历太浅,只有尹朔,出身寒族,却相当老成持重,又德高望重,紫苏不得不用他,但是,尹朔毕竟不是她的亲信,为人又过于圆滑,在很多时候,紫苏对他还是十分戒备的,在许多重大事情上,更是频频越过他这个议政首臣,直接与齐朗、谢清商议,有意架空他的权位,而且,在齐朗返回后,更是有意无意地加重他的权力,再加上谢清的暗中支持,齐朗几乎已经掌握了议政厅的实权,这次六部尚书的调换,更是让尹朔的影响力进一步降低,而内阁之中,永宁王与齐朗已经使尹朔失去了发言权,这让他的不安日益加重。
这也是他急于得到紫苏承诺的原因,因此,一向谨慎的尹朔借这次的“疏失”有意试探紫苏,结果自然也让他满意,只是,这也加重了紫苏对他的不悦。
这也是后来,在崇明皇帝的立后风波中,紫苏对他袖手旁观的原因。
“康焓有没有上新的战报?”走到一旁的地图前,紫苏淡淡地问他,谢清在一旁回答:“还没有,不过,按速度算来,南疆派出的援军应该已经到连安了,三天之内就应该会有消息。”
“大哥与景瀚那边呢?”
“一样没有新的战报!”谢清摇头。
“古曼兵分三路,攻瑞安、安阳、遂城,不知道大哥会怎么应对?”紫苏是忧心忡忡,虽然知道易州会没事,可是,在那里的是她的兄长与齐朗,这两人都是她不能不牵挂的人,因此,相较于南疆危险的局势,紫苏还是更关心易州的情况,最近这几日,她根本连觉都睡不安稳。
“启禀元帅,瑞安守军与我军同时出击,古曼围城的五千将士已被全歼!”
“好,转道西北,迎击正向安阳进发的古曼军队!”听完战报,永宁王赞了一声好,便立刻下令。
“是!”传令官立刻奔驰而出,传达帅令。
“王爷当真是神机妙算!”见计划成功,齐朗笑说。
所有人都以为永宁王会先救遂城,因为,遂城距兵营最近,但是,永宁王却选择了离敌军大营最近的瑞安先行救援,古曼军一直所向披靡,瑞安的久攻不下已经让军队产生了倦意,士气也日渐低落,而安阳离古曼最远,解救瑞安后,转道西北,正好可以在五里原攻击长途奔袭的古曼军,以逸待劳,又挟初胜之威,想必也是必胜,成佑皇帝要是还想一争天下,必然不会再投入珍贵的精锐之师,北伦也一直在看着呢!因此,齐朗便先道贺了。
永宁王向来拙于口舌之辞,这一次却十分认真对齐朗摇头,清楚地解释:“不是什么神机妙算!打仗是不可能取巧的!只要有五倍于敌的军队、充足的情报,再加上命令传达的畅通无阻,就不可能会失败!”
“王爷是说,战争的胜负终究是实力的比拼,没有技巧可言,对吗?”齐朗对他的意思心领神会,永宁王点头,一改平素的淡然,神色严肃地对他说:“无论你们有多少雄心壮志,战争都不是儿戏,没有强大的实力,就谈不上胜利!”
齐朗微微一笑,看向眼前无垠的草原大漠,语气平淡地道:“永宁王认为朝廷不该总将目光放在边疆,内政是不该轻忽的关键。”齐朗很清楚地说出他的想法。
“既然如此,王爷为什么不上疏太后呢?”
永宁王也是一笑,平静地回答他:“我一直认为,对于这些事,你们应该比我清楚,我只是一时感触,多说几句罢了!——攘外必先安内嘛!”
齐朗失笑:“太后娘娘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啊!您以为前一阵子质王的案子是看着好玩的吗?再往前,去年为庆祝战胜周扬,减免赋税、徭役,普天同庆,您以为只是太后的一时兴起吗?”
说完纵马而去,永宁王笑了笑也扬鞭赶上他。
紫苏和谢清本来都以为,应是连安的捷报先到京,但是,事实上,先到京城的红羽捷报是来自易州的——两天之内,先是瑞安大捷,接着又是五里原大捷,成佑皇帝不是莽夫,随即便撤回了围攻遂城的军队;当然,连安方面的捷报只比易州的慢了一天——利用小舢板夜袭普兰的重舰,仅仅两天,不胜其扰的普兰舰队便退离至略的海域,普兰向元宁派遣的使臣抗议元宁使用海盗的战术,主持外政厅的谢清直接回敬:“敝上与小臣都认为,对待一个侵入者,任何的反击手段都是可行的,只要能够达到成效!”——其实,这句话是康焓向紫苏推荐此战术时所说的。
这是各国第一次见识到仁宣太后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她不会在乎使用怎样的方法,在捍卫的时候是如此,在进攻的时候也是如此。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五章 锋芒惊澜(下)
更新时间2005…5…27 22:51:00 字数:0
《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四年六月初九,古曼撤出至略境内,成佑皇帝遣使议和。
崇明四年六月十四,古曼与至略签订《瑞安和约》,这是两国第一份正式的同盟条约,其中除了关新占领地的划分以处,最重要的一条是,彼此通报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盟约,并在同盟义务上享有优先权。
崇明四年六月二十,永宁王、齐朗班师回京。
凯旋的喜庆抵不过手中的一纸消息,谢清在六月的酷热中感到了一丝彻骨的冰冷。犹豫再三,谢清还是上了一份密奏。
“随阳,消息确实吗?”第二天议政之后,紫苏单独留下了他,淡淡地问道,谢清低头回答:“确实无误。”
紫苏缓缓地点头,连声道:“好!好!好!……”
“太后娘娘,您看是否请维侯出面……”谢清轻声询问,也在小心地试探。
“安抚?”紫苏冷笑着反问,“随阳,人心不足蛇吞象!——里面也有我们自己人掺和吗?”
谢清苦笑。
“刚占领下来的士地就敢伸手要,他们的心是越来越大!”紫苏冷言,“不是要吗?行!哀家一定给,就怕他们吃不下!”
关中世族正在密议,想将元宁刚得到了胡兴岭以南的士地管理权拿到手。元宁现在的情况是,任命各州太守时,必须得到当地几大世族的同意,否则,即使朝廷派了人过去,不到一个月,也一定会上表请辞,毕竟管理地方,人和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新拓展的疆域,哪个家族的人取得当地的管理权,也就意味着这块土地日后由哪个世族掌理,这种情况在关中平原与祁江平原犹为严重,偏偏这两地都是元宁的粮仓所在,半点也不能乱,元宁历代帝王都不得不谨慎对待。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当年得到西格几大港口,设立西郡时,湘王本想以驻防为由,将西郡大权收归朝廷,可是,紫苏为了对抗湘王的势力,还是将西郡大权给了南方世族,时过境迁,紫苏不无后悔,这一次,借着与普兰作战,她便密令康焓收回西郡的权力,将所有世族的人脉清出西郡,并以抗敌不利的名义问罪那些官员,现在,又有人打起了北方的主意,紫苏自然生气。
“当初古曼与普兰联手侵袭时,我要什么,他们没什么,现在,我要是不把这笔帐讨回来,我这个太后也别做了!”紫苏冷言,想到当时焦急的情况,她更是没她心情理会那些人。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