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耙虼耍铱梢愿嫠吣悖愕拿妹没崾俏业钠拮樱乙欢ɑ岜;ぷ约旱募胰耍钡剿劳觯〗龃硕眩 ?br /> 见他说得如此清楚,夏承思也不好说什么了,却在打算告辞时,被齐朗叫住:“夏兄,你大可不必担心!我也有自己的考量,所以,请高兴一点!”
夏承思本来有点放下的心又因为他的这句话重新提起:“你是什么意思?你自己的考量?”
齐朗却不再出声,拿起毛笔开始练字。
“齐朗!你打算拿我妹妹当牺牲品吗?”夏承思直觉地往最坏处联想!
这句话齐朗一愣,随即便失笑着回答:“你误会了!我的考量仅仅是想得到你的帮肋,与令妹无关!”
这让夏承思更为不解,却也只能离开齐府。
婚事热闹地进行着,齐朗却以不胜酒力为名,先离席休息,一直在灌酒的谢清也十分尽责地将他扶到书房,随即便放开他,径自坐到一边。
“喂!你真不客气啊!”齐朗踉跄一下,没好气地冲谢清直呼。
谢清冷哼:“我陪你演了这么一出戏,还想如何?”拿着一壶水灌他的“酒”,他这个朋友还不够意思吗?
齐朗也笑了笑,不在意地道:“不是你建议的吗?你还好说?”
“我也是为你好!”谢清觉得自己挺冤枉的。
齐朗走到里间更衣,冷笑着道:“赵全想如何又怎么样?我看是你想看戏!非要将事情搞得如此复杂!”
因为担心郑秋的事情会被齐朗报复,赵全在这段时间不停的笼络朝臣,连尹朔也动心了,紫苏并不想在这个时候牺牲赵全,便让齐朗联合另一部本属中立的朝臣,也就是以夏承思为首的出身贫寒的朝臣,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声望,但是,却是真正掌握朝廷运作关键的人物,也就有了永宁王妃作媒的事情,齐朗刚一回京,还没收到消息,母亲便提了出来,他也就隐隐明白了,而第二天,谢清便上门向他解释,得到的是齐朗回报的一拳与一项要求。
谢清还想回嘴,但是,齐朗已经换好衣服走了出来,直接交代:“你在这儿守着,玩玩游戏,不要让人发觉我不在。”
说完便悄悄离开书房。
没有宵禁的夜晚,即使是深夜,城里的人也非常多,但城外的一座小庵堂此时却仍是夜晚应有的宁静,每一年的这一夜紫苏一定在这里,因为这里是当年为那场洪涛之下丧生的人做法事的地方,没有人知道,每年这里都为那些无名的百姓做着浩大的法事,紫苏也每次都来参加,今晚也没有例外。
想到自己成亲的日子居然那个日子在同一天,齐朗便有种苍天弄人的感觉,那一场洪水是他永生难忘的记忆,他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抉择如何正确,那背后的牺牲同样是惨绝人寰的,但是,深居简出的母亲并不知道,否则她一定不会选择这一天作大喜之日,因为,同样的日子,即使没有与紫苏的关系在,他同样无法安然入眠,更遑论与新人交杯圆房了。
默默地诵念着普渡众生的经文,紫苏却忽然抬头,望向门口,空无一人的门口让她失望,却在下一刻不敢置信地笑了。
“景瀚……”
微笑的齐朗站在大殿的门前,笑容渐渐隐去。
如果这一切是她想要的平衡,他不会拒绝,但是,他也可以生气吧?——在她一再漠视他的感受之后。
悲哀的现实他们无法改变,但是,至少,他们彼此不该再让对方伤心!
“这是最后一次了!”
是要求也是承诺,不仅是之于他们自己,也是之于那个脆弱的平衡。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章 山雨欲来(上)
更新时间2005…6…1 21:44:00 字数:0
《至略史记·;元宁卷》第一篇
崇明四年七月,太后微恙,帝亲临侍奉,复行祈福法事,及大安,帝方归寝宫,百官上表赞帝孝,太后敕曰:“仁孝,帝之正也,当如是,岂用誉之。”然心亦喜,七月二十三,帝奉母后北行避暑,八月初三,太后携帝幸燕州,登胡兴岭,勉帝曰:“太祖遗训,夙夜不怠,勤之勉之。”帝拜受,再献三牲,行封土郊祭之礼,重定元宁疆域。
元宁历史上,阳玄颢是最喜爱北疆景致的皇帝,几乎年年都要北幸秋狞,同时也奉母后避暑,他曾对皇后说:“朕以稚龄登基,长于深宫妇宦之手,性情软弱,可是皇帝是没有资格软弱的,因此,朕必须借狩猎杀戮锻炼胆略。”仁宣太后对此却是不置可否,但是从未阻止,谢清曾在宫谏之变前夕劝说皇帝:“太后娘娘政出宫闱虽然有违祖制,但是,毕竟是为陛下的江山社稷考虑,请陛下勿为小事损两宫和睦,太后娘娘是陛下的嫡亲,世上再无比这更深厚的关系了,陛下不妨与娘娘开诚布公,定会有所收获的。”阳玄颢没有回答,但在事态失去控制之后,阳玄颢还是与母亲和解了,此后不到一年,阳玄颢便以二十一岁的年纪驾崩,也留下了对仁宣太后毒杀亲子的怀疑,但是,不可否认,在崇明十三年之前,紫苏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亲睦的。
“陛下的骑射越来越精淇了,看来臣必须要退位让贤了。”见阳玄颢又射下一支大雁,方允韶不由赞叹地笑言,毕竟阳玄颢只有九岁,能有如此多的收获,的确是很出众了。
“太傅比朕厉害多了,只是不肯出手。”阳玄颢扬眉笑答,一身戎装的他显得英武非凡,稚气也脱了几分。
方允韶笑着拱手为礼:“臣惶恐。”
自从上次,方允韶劝说过阳玄颢之后,两人之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没有侍从在侧,这种说笑般地对白时常有之。
阳玄颢也不理会,检视了一番猎物,满意地道:“想要的都弄到了,太傅,我们回去吧!”
“是。”方允韶没有异议,也笑着提醒他,“陛下今天还要旁听议政吧?”
“是啊!”阳玄颢脸色一变,看看日头已经不早了,匆忙调转马头,转向行宫。
自从七月,紫苏身体不适开始,阳玄颢便一直参与紫苏与内阁朝臣的议政,已成定例,可是,今天一早是骑射课,阳玄颢一时兴起,便跑到宫苑打猎,眼看时间将近,不由心急,方允韶轻轻摇头,陪他一起纵马疾驰,直奔行宫。
“皇上您慢着点,小心脚下!”梁应一叠声地惊呼,与一群宫人紧紧跟着一边跑向议政厅,一边换下戎装的阳玄颢。
“皇上万安!”赵全一脸微笑地迎候皇帝,笑道,“皇上不必如此着急,太后娘娘知道你今早有课,与各位大人一起等着您呢。”
阳玄颢这才松了口气,站定身子,深深地呼吸了一会儿,又让梁应整理了一下衣服,才一脸稳重地走进议政厅,先是恭恭敬敬地给母后请安行礼:
“母后娘娘万安!孩儿恭祝母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紫苏正与尹朔说话,听见外面通报阳玄颢进来,便止了话,笑着等他,待他行过礼,便道:“皇帝今天心情不错吧?”
阳玄颢低着头,很是羞愧,倒是跟在他身后的梁应笑道:“太后娘娘不是一直念着想尝尝鹿炙吗?皇上今儿便猎到一头鹿,方才特别嘱咐御膳房的人晚上弄呢!因此迟了些。”
“陛下天性至孝,只是社稷为重,将来治理好天下才是陛下的大孝。”谢清笑着应声。
议政厅中除了紫苏便是尹朔、齐朗与谢清,紫苏笑而不语,尹朔不便介入皇室事务,齐朗也不好对皇帝说什么,便只剩下谢清出声打圆场了,反正紫苏也没怪罪的意思,谢清乐得为之。
“坐吧!晚上一起用膳。”紫苏笑道,示意儿子坐到身旁,阳玄颢一听母亲如此说,眼中便满是喜色,但是,这个地方也不能说什么,他只能安静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定下心神听母亲与三位重臣议政。
“尹相,你奏章上说,朝廷的当务之急有三:豪强、河务、海军,哀家明白的确如此,可是,件件棘手啊!既然你提了,可有什么主意?”紫苏温和地问尹朔。
尹朔的奏章避开世族,而提豪强,这让紫苏有些不满,因此,她并不指望尹朔能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一开始便回避了问题的本质,又如何能去解决呢?
尹朔却是胸有成竹的模样,十分认真地回答:“回太后娘娘,臣确实有些想法。”
“说。”紫苏不得不听他说,谢清与齐朗则是不着痕迹地交换了一个眼色,这一切,阳玄颢都默默地看在眼中。
“自太祖立国以来,世族与寒族之间就有莫大的差别,在家财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世族多是富甲一方的家族,但是,他们也是元宁的一员,必须以元宁皇朝的利益为重,世族是皇朝的磐石,这一点,元宁三百余年的统治足以证明,可是,现在,有一些世族却利用朝廷对世族的种种优待,不仅称霸一方,而且视朝廷政令于无物,俨然一个国中之国,这种世族,民间称之为豪强。”尹朔不慌不忙地解释,也让紫苏不由认真地倾听,这还是她第一次听说这种事。
“豪强?当年太祖皇帝、成宗皇帝都说过,豪强名为护民,实则侵国,绝不可纵,没想到现在居然出现了。”紫苏淡淡地应了一句,尹朔躬身行礼,继续道:
“臣曾与几位朝臣商议过此事,集众人之长,都以为,最关键的是土地,世族拥用祖荫之地,无须入税,而这种土地是没有上限的,只要是家族成员,都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捐为祖荫之地,便是一般的土地,世族的税也比寒族要少一成,因此,这部分佃户较寻常佃户,负担少了三成,民间现在的情况是,农人有了土地,便托荫于世族,自甘降为佃户,甚而有一部分农人甘愿为奴,借此躲避人头税。”
“尹相,你有证据吗?”紫苏不由皱眉,因为,照尹朔所言,情况便真的十分凶险了,毕竟,世族的奴婢是私产,无须申报,长此以往,税源必然短缺。
尹朔微讶,不知如何说才好。
“太后娘娘,的确如此。”说话的是齐朗。
紫苏惊讶地看着他,尹朔的眼中也不掩诧异之色,阳玄颢却是不解,在他看来,齐朗身为左议政,又是内阁成员,是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而他附和尹朔也没什么问题才对。
齐朗没有理会他们的惊异,取出一份奉章,呈给紫苏,从容地道:“这是臣整理的户部与兵部的情况,请娘娘过目。”
与齐朗的奏章比起来,尹朔方才的话如同一杯清水,上面详细罗列了户部十年来核准的祖荫之地、湮消的民户的数目,以及兵源减少的情况,详尽的数字触目惊心,是齐朗一贯的风格,紫苏看了一下谢清,便明白这是他们二人的杰作了。
“那么,尹相是想限制祖荫之地的数目,是不是?”紫苏明知故问,心下却在暗忖齐朗与谢清是否想借此铲除部分世族,从齐朗列的名单上,紫苏不难看出,上面多是关中世族。
“先定关中,后征天下”——当年太祖皇帝便在平定关中之后,才征讨天下,称帝登基的。——紫苏现在便直觉地想到了这个策略,也明白了那两人的打算。
谢家与齐家都是南方世族,虽然在朝中势力庞大,可是,家产却并非在土地上,而是在运输、贸易上,因此,这些于他们多是无关痛痒,再加之,南方世族多是圣清皇朝的旧属后裔,元宁立国之初,对元宁不无轻视对立之心,故而一直是打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族早已放弃了引人注目的土地,只维持一定数量的祖荫之地,转而投资在商业上,并让弟子入仕为官,在关中平原,这却是罕见的。
尹朔点头:“是的,太后娘娘。必须定下规制,祖荫之地绝对不可再如此无节制地增长了,而且,臣也建议,对世族接收奴婢课以定税,并且要想办法收敛这股风气。”
“收敛?”紫苏皱眉,“总不能不让人家卖身为奴吧?”
“将奴婢列入贱籍,不得参加恩科,即使脱离,三代之内也不得参加。”谢清立刻就有办法,“尹相以为如何呢?”
尹朔没料到他会有此一问,不由一怔,随即点头:“这个办法不错。”
紫苏却没应声,她与尹朔不同,看得出谢清一本正经的神色下,心中却是不屑地玩笑。
“列入贱籍不是随便的事,还要细细参详才好。”看出谢清并无诚意的不是只有紫苏,齐朗并不同意这种一刀切的办法,但又不能多说什么,只好就事论事。
“河务与海军都是早就提过,臣只是认为,必须尽早办,尤其是海军,臣想,是不是拨一笔专款,再设个正式的筹办府?”尹朔似乎也察觉到谢清话中有话,也急忙转开话题。
紫苏面无表情地听着,并没有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