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谢清立刻明白了,却笑道:“既然如此,太后娘娘还要让尹家的姑娘入宫,是示好吗?”
紫苏不由苦笑道:“当时没有这个打算,现在也可以这么说。”
“臣倒是有个建议。”谢清沉吟着道,一个计划在心中渐渐成形。
“说来听听。”紫苏看着他,很有兴趣。
谢清已经想清楚了,笑道:“太后娘娘本就想让赵全对抗尹相,臣以为,不如将赵人摆到明处,断绝两人联手的可能性。”现在最麻烦的还是,尹朔有赵全在支持,解决了这一点,也就不可怕了。
紫苏失笑:“景瀚也是这么说的。”他们的想法还真是相似。
“……”谢清只能与齐朗对视一眼,随后笑而不语。
“可是,赵全是内官,内官不入外朝是祖制,怎么让他到明处?”紫苏不太想破例。
“无须给官位,只要明文给权就行了。”齐朗进言,“只要让所有人明确知道,他拥有怎么样的权力,就足够了。”
紫苏点头:“好的。”
商量过件事,谢清与齐朗便离开了中和殿。
“随阳,听说,你这次是用一个丫环打开局面的,是不是真的?”齐朗笑着问他。
谢清失笑:“流言的速度可怕才是真的。”
“不是吗?”齐朗看向他,谢清只能点头。
“人呢?你不会把人带回了吧?”齐朗难得有机会调侃他,自然不放过。
谢清没好气地道:“胡说什么呢?她一心为孙海静祈福,在承州的伽兰寺带发修行。”
“知道得蛮详细的嘛?”齐朗是什么人,谢清只好不理他。
走在皇宫里,这种轻松的时候并不多,谢清也不是真的恼,不一会儿,两人就到了朝房,敛了敛神色,两人才走进议政厅。
第九章 风云变幻(下)
更新时间2005…6…28 22:34:00 字数:0
《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四年十一月十三,仁宣太后降旨命赵全督察京畿官员行止,朝野俱惊,三司上书谏言不止,百官聚于长清门,奏请太后收回成命。二十,仁宣太后通谕群臣:“内官不理朝政,祖制也,未亡人岂敢违矣?然值非常之时,非常之举亦出无奈,帝少威轻,非议难断,人心叵测,为全祖业,哀家方行此举,待归政退离,各安其位,哀家自当跪入太庙,请罪于先祖皇帝灵前。”百官方无言。
这是紫苏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说出归政一词,但是,后世多认为此举只是为了转移朝臣的视线,使所有人默认赵全的权力,也使得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皇帝亲政这一事上。
在皇帝十岁不到的时候便提及归政,仁宣太后是第一个,按照元宁的惯例,幼主登基,摄政的后妃第一次提到归政,便意味着大婚的临近。
皇帝大婚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可是,朝野上下唯一关心的一件事是,太后选定皇后了吗?
一时间,尹家成了倍受关注的焦点。
“老爷,韫欢真的会入后宫吗?”尹夫人疼爱孙女,自然也关切此事,但是,她并没有昏头,无论如何,尹家都是寒族,历来寒族只有王氏能出皇后。
尹朔刚下朝,正在更衣,听到夫人的问话,笑着点头:“应该是的。皇帝见过韫欢了,很喜欢她呢!”因此,他近来很高兴。
尹夫人理着丈夫的衣襟,闻言,手不由一顿,更关心地问他:“那么,皇后会是谁家的女孩?”
尹朔也不由皱眉,道:“应该是杜家或者谢家的女孩吧!永宁王妃近来一直在见娘家的女孩,谢清的夫人也没闲着。——这些不是你说的吗?”女人自然有女人的消息来源。
尹夫点头:“妾身很担心,不知道未来的皇后是什么样啊!”
尹朔却不担心,他看得比妻子明白:“这个不需要担心,看太后娘娘的样子,就知道,未来的皇后首要就是温良恭顺,才情倒在其次,你也要教教韫欢,什么才是妇道?那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倔强,平常看不出,到要紧事上认死理,她会吃亏的。”自己的孙女自己清楚,那孩子平常一副好说话的温和模样,但认定的事情却从不回头。
“从小就教了,可是,韫欢什么性子,你还不知道?当着你的面,点头答应,回头却是我行我素。”尹夫人好笑地回他。
尹朔无奈地点头。
另一边,谢清也在与妻子商量这件事。
“这些天可有看中的女孩?”谢清叫住来送夜宵的倩仪,直接问道。
倩仪看了一眼旁边的齐朗,见谢清摆手示意无妨,才笑道:“谢家的人可不少,这些天,京中的传言又那么多,我们家的门槛都要踩断,不过,我倒没有一个看中的。”
谢清皱着眉叹了口气,齐朗却笑道:“表姐考虑得周到,自然不可能看中几个。”
倩仪一愣,随即也笑了:“你是聪明,有好主意吗?”
谢清却是不解,倩仪解释:“谢家的女孩好的自然有,可是,多是远房,我总不能给自己的儿子设绊吧?”
“这个,我倒是忘了!”谢清一凛,点头,“慢慢来,也不急。”
倩仪摇头:“不是急不急的事,太后虽说允了七分,可是,若找不到一个合适女孩,只怕你的打算要落空的。”随即看向齐朗,认真地道:“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人选。”
倩仪与齐朗谈不上十分熟悉,不过,到底自小玩在一些,若不是有办法,齐朗是不会插这个口的,这一点,她还是知道。
齐朗点头:“是有一个人选,是你们谢家的人,也是内人的邻居。”
谢清仔细想了一会儿,还是想不出来,也看向齐朗。
“女孩今年十岁,有一个七岁的弟弟,家境清苦,不过,论起血缘,却是你的亲侄女。”齐朗还是不明言,倩仪掌理家事也几年了,但是,听他这么说,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谢清却想起来了。
“啊!”
“是他们家!”
齐朗点头:“不错。”
“到底是谁啊!”倩仪好奇地问谢清。
谢清淡淡地一笑,回答妻子:“是祖父的一个外室生的儿子,入了族谱,却没进过家门,那一房,每年有例钱拨过去。那女孩是他的孙女吧?”最后一句话是问齐朗。
“是的。”齐朗笑道,“不是正合适吗?”
“母亲早逝,父亲是独子,有宿疾在身,又是近支旁系,怎么算都没威胁,据我所知,谢家给的那些钱可不够他们生活,内人几乎是月月有资助,让她入宫,她会感激不尽的。再不放心,就把那个男孩过继给谢源。”齐朗不太意地说道,谢源是谢清三弟,先天有心疾,一直卧床养病,成亲后也没有孩子,过继一个也是应该的。
倩仪考虑的是,谢淇与公主成婚后,谢家有三代不能入仕,若是让远支亲戚成为后家外戚,日后出了五服,便能入仕,自己这一系自然争不过,便得让出本家宗主的位置,这可不是谢清本意,而那个女孩却是近支,家中又没有亲戚,当然是再合适不过了,其实主要是谢府内没有适龄的小姐,只能从旁系选,否则便没有这么多考量了。
“女孩长得如何?性格怎么样?”谢清问得更详细了,齐朗一摆手:
“你问我,我问谁?让表姐见见不就知道了。听内人说,是个好孩子。”他也只是听说,根本没见过。
倩仪点头,表示自己会安排的,见两人还有事,便收拾了一下夜宵,离开了书房。两人正继续方才的谈话,正说着,齐朗忽然想到:
“随阳,那个外室什么出身?”
谢清也是一愣,但是,还是答道:“是个寡妇,前夫是个商户,谢家的规矩,这种人不能入门,听说,当时太祖母咬定了,不准他们母子进谢府的门,祖父也没办法。”
“那就好。”齐朗点头,解释了一下,“不是良贱不通婚吗?未来的皇后可以是清苦出身,但是,必须是良家出身,可别正好撞上。”
谢清刚想说什么,但是,随即谨慎地道:“我会向祖母再求证一下的。”
他们议的就是这事,的确不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齐朗便告辞了:“就这样吧!措词的问题,明天到议政厅再议吧。”
谢清点头:“也好。”
将齐朗送出门,谢清却没回房,直接去了祖母房里。那里,谢清已经很少去了,便是去,也多是匆匆告退,毕竟,看到躺着的祖父,他无法不内疚,今天这个时候过去,更是少有,但是,谢清却发现祖母的院子仍然很热闹,远远就听到声音。
“大少爷也来了。”一见到谢清,在外面伺候的下人便连忙通报,话音没落,里面的人就迎了出来,倩仪也在其中,见到他便笑道:“刚说你忙,不能过来,你便到了,老夫人刚大安,心情好,我们都陪着老人家说话呢!”
谢清见母亲与几位婶婶都在,谢源的妻子也在,便笑道:“想着许久没请安了,想过来问一声,没想到这么热闹。”
说着便先给几位长辈请安,随后才进房给祖母请安,谢老夫人自然高兴,拉着长孙问寒问暖,又交代了倩仪一通,倩仪都微笑着应着,时不时说些笑话。
别人不了解丈夫,倩仪哪会不了解,见他的样子,便知道是有事才过来的,于是,不多会儿,说笑间,便送几位长辈与弟媳回房,留下谢清一人。
“祖母,孙儿有件事想问您。”谢清打发下人离开,笑着禀告。
“我就知道,你是无事不登门。”老夫人长叹一声,“什么事?”
“祖父不是有一个外室,生了一个儿子,却没能进门,祖母记得吗?”谢清问得小心,老夫人想了想,才点头:“我记得,怎么问起这事?”
“没什么,就是,孙儿想知道那女人是什么出身。”谢清连忙道,老夫人皱眉看了长孙一会儿,才道:“普通出身,祖上世代务农,也算清白,只是嫁过一次,不能入门。你问这些做什么?要议亲吗?”也只有议婚事的时候,才会追究身世,老夫人当然是一清二楚。
谢清见祖母猜到了,便索性挑明了:“孙儿想选一个合适的女孩入宫,家里没有合适的,听说那一房倒是有一个女孩,还算好。”
老夫人许久不理事了,但是,心里还是明白的,听他这么一说,便立刻知道他的打算,点头,道:“你想得周到,算起来,合适的人选是不多。”
谢清想了一下,又道:“这几日,倩仪会见见那女孩,若是合适,她还有个弟弟,孙儿想过继给阿源,弟妹也苦,有个孩子好些,您意下如何?”
老夫人叹了口气:“这样便有些对不起他们了,不过,阿源不是有子嗣的命,你弟妹自然也会对那孩子极好,也弥补了。”言下之意自然是允了。
“是,孙儿也是这么想。”谢清应承。
“不过,也不必急着见那女孩,先细细打听一下才好,快过年了,今年办得热闹些,把京中的谢氏族人都找来,再看看那女孩才是真的。”老夫人毕竟阅历不同,自然想得更深些,做事还是不留话柄的话。
谢清笑道:“祖母说得是。”
谢家的这些动静自然瞒不过赵全的耳目,第二天一早,这些话便已经呈报给紫苏了,紫苏却是一笑置之,等尹朔他们过来议政,也没有说这件事。
“太后娘娘,将奴婢列入贱籍,是不是太过分了?一入贱籍,子孙世代都在其中,脱籍更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他们议的是限制世族的事,将奴婢列入贱籍便是其中一项,尹朔却有些不忍,开口劝说。
以后世史家的看法,元宁皇朝的身份区隔虽然严格,但是多在经济与政治上的体现,并不限制交往,世族与寒族通婚虽然少,可也不是什么禁忌,唯一在人际交往中设禁的便是良贱之间,可是,元宁皇朝对贱籍的设定是历史最少的,只有妓、伶等少数几个行业被定为贱籍,一旦入了贱籍,想脱籍便是极其困难的,不仅要上报官府申请批准,而且,要三代之后才能真正称得上脱籍,在三代中,若有家人重入贱籍,申请便会驳回,五世之后才能重议脱籍,在三代的时间里,那些人并没真正的户籍,还有诸如不得离开申请地、不得与良民通婚、男子不得参加恩科等限制。
紫苏没有开口,谢清却摇头,对尹朔道:“尹相说得不对,既为奴婢就要卑颜屈膝以侍他人,不认君父,只识主人,这种人如何能成国之栋梁?可是,现在的情况,尹相也不是不知道,有些人只看到奴婢的好处,根本不在意别的,若是朝廷没有举动,如何限制此风?”
尹朔自然知道这些事,于是只能无言,紫苏笑道:“尹相,哀家给了一个月的时间缓冲,为的就是让那些人想清楚,说白了,哀家是醉翁之意不酒。”
尹朔不由奇怪,齐朗微笑着为他解释:“奴婢一向是世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