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啊?”阳玄颢一阵恶寒,桓公篇可有十八章之多,再抄上十遍?但是,他只能老老实实地低头。
“朕知道了。”
退出御书房,齐朗看了一下日头,转身往中和殿走去。
“太后娘娘,齐相大人求见。”执事的尚仪恭敬地禀告,紫苏不解地抬头,却还是笑着道:“请他进来。”
殿内并无伺候的宫人,紫苏也就摆手让齐朗不必行礼,似笑非笑地道:“你怎么过来了?”
“刚给陛下授过课,想和你说些事。”齐朗面色不豫,说得却还是轻描淡写。
紫苏皱了一下眉头,随即省悟:“皇帝还在为纳妃的事烦恼吗?”
齐朗点头,轻轻地叹了口气,才道:“我说了很多。暂时说服了陛下,可是,陛下显然只是暂时接受了,若是有机会,陛下还是会烦心的。”
“他还只是个孩子,不太明白那些事情的利害关系。”紫苏无奈。
“娘娘您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掌管家门大权了。”齐朗提醒她。
“你是在说,我保护得太过分了?”紫苏皱眉,“我只是……”
“不是的!”齐朗否认,“我只是想提醒一下,陛下已经十岁,不是小孩子,你不要总是认为他什么都不懂。”齐朗不想说得太透,毕竟那是她的亲生骨肉。
“什么意思?”紫苏听出他话里有话,语气间不自觉地带上了质问。
齐朗沉吟不语,静静地看着她,直到紫苏避开他的目光,深深地叹息。
“紫苏,为什么急着归政?”本不想问的问题,在面对过阳玄颢之后,他还是问出了口。
深吸了一口气,紫苏闭上眼睛,仿佛自言自语般地道:“密诏……”
“密诏?”从没想过的答案让齐朗诧异万分。
紫苏自嘲地低头冷笑,随即抬头看向他,一字一句地对他道:“先帝给了湘王一份密诏,湘王当着我的面毁了,可是,我找遍了内诏司,也没有找到底案。”
“你是说?”齐朗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你认为呢?在内诏司的记录上,的确有那份密诏颁下的记录,那份底案却不在内诏司。”紫苏冷言,“隆徽皇帝的确是一个明君!”
解释只有一个,那份底案在皇帝的手中。
殿内一片寂静,齐朗无言地握住她冰冷的双手,心中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问出口。
“紫苏……”齐朗想安慰她,却被殿外惊惶的急促禀报打断:
“太后娘娘,苍州河道标红急报!”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四章 巨浪涛天(中)
更新时间2005…7…18 14:49:00 字数:0
《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五年三月,青州、苍州遇春讯,腾河泛滥,百姓亡者逾百万。
“……三月初二,青州云断山脉积雪崩塌,腾河水位剧增,然苍州河面冰层未退,阻大水于洛口,故自云断山青峡口至洛口,沿岸平原地带俱遇水灾,苍州首府重安水高已达五尺有余,尚在增长之中……”赵全认真地念着议政厅呈上的奏章,中和殿内,紫苏坐在书桌后,阳玄颢坐在一旁的龙椅上,尹朔、齐朗、谢清全都在站在殿中,低头垂手,所有人都脸色肃穆,神情沉重无比。
“……青、苍两州储粮已尽,需朝廷拨放赈粮二万七千余石、赈银七百万两,另需补种各类种子一万五千余石。”赵全终于念完了手中那份冗长的奏章,合上奏章,恭敬地放到紫苏的手边。
紫苏随手将奏章放到一旁,淡淡地道:“哀家已经降旨,命令户部按照你们算出的数字准备赈灾的钱粮。”
站着的三人都沉默着,无人应声。
“景瀚。随阳。河道的事情是你们两人办的,就算这是天灾,你们也有督管不利的责任,三司的弹劾可不少。”紫苏指着书桌旁放着的另一堆奏章,说出的话语波澜不惊,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
齐朗与谢清都径自沉默,没有费心去看尹朔的表情,无论如何,他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尹相,你有什么要说的吗?”紫苏直接问尹朔。
尹朔也同样低着头,听到紫苏的问话,他先行了礼,才从容地道:“臣以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救灾,至于责任,臣认为,此次的洪灾纯属天灾,此前,并无一人预料到,齐相与谢相督管河务,并无任何差错,三司言官多是清流士子,实务上,实在是乏善可陈,他们的话,姑听之,却不必从之。”
阳玄颢第一次听到这种论调,不由瞪大了眼睛,总算还知道此时不宜开口,只是看着母亲,可是,紫苏只是不置可否地一笑,不在意地道:“既然这样,这次赈灾的事情就交给景瀚与随阳去办吧!等灾情平息再议。”
齐朗眼神一敛,缓缓地道:“臣等带罪之身,岂能再负如此重任,请太后娘娘收回成命。”
紫苏还是一派觉静,没有回答齐朗,转头问谢清:“随阳呢?”
谢清也是低着头,淡淡地回了一句:“臣不敢奉诏。”
紫苏的笑容让阳玄颢不懂,不过,他很肯定,他的母亲并不打算处置齐朗与谢清,也不想让他们处理赈灾的事情,可是原因,他却怎么也想不通。
尹朔的话被不在意地挡了回来,他也只是低头不语,反正,这般说本就是试探的意思更重些,紫苏接不接受的差别不大。
“既然这样,这件事还是由尹相负责吧?他们两人也的确应该避嫌。”紫苏提笔写了一份诏命,交给赵全让他颁下。
赵全接过那明黄色的绢帛,恭敬地行礼,退出中和殿。
“太后娘娘,您看纳妃一事是不是暂缓?”尹朔低头询问,,随即抬头看向紫苏,齐朗与谢清也同时抬头,却只是微微皱眉,没有发表言论。
紫苏挑眉,看了一眼阳玄颢,淡淡地一笑,道:“不必了,灾情只限于两州之地,不必弄得人心惶惶!两位婕妤入宫一事照常!”
“是!”尹朔与谢清同时应声。
“没有别的事情就退下吧!”紫苏温和地交代,“近来的事情都极其繁琐,三位辛苦了。”
“臣告退!”三人齐声答应,一起退出中和殿。
“母后娘娘,为什么齐相与谢相戴罪立功呢?”三位议政大臣刚退下,阳玄颢便迫不及待地发问,紫苏只是扬眉微笑,简单地回答儿子:“皇帝,他们真的有罪吗?”
“嗯?”阳玄颢不解,紫苏却似乎不想再解释了,淡淡地道:“皇帝也可以退下了。”同时取过一份待批阅的奏章,开始审阅。
阳玄颢只能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恭恭敬敬地给母亲行礼,告退,转身向殿外走去,走到殿门前,他忽然站住,转身唤道:
“母后娘娘……”
“有什么事吗?”紫苏抬头看向儿子,眼神温和,也充满疑问。
殿内并未宫人在侧,紫苏坐在书桌前,阳玄颢站在殿门前,身后是紧闭的殿门,母子两人就似对峙一般各据一方,凝视着对方。
“孩儿是不是做错什么了?”阳玄颢看着母亲,眼中是深深的委屈。
看着儿子心痛的神色,紫苏别开眼,在心中深深地叹息,出口的却依旧是温和的话语:“皇帝没有做错任何事。”
的确如此。
紫苏的唇边浮现一抹淡得不易察觉的苦笑,眼中却闪动着疑惑的光芒。
“皇帝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紫苏反问。
阳玄颢无言以对,他感觉得到母亲开始冷淡自己,也发现母亲不再在自己面前收敛起冷酷的心意,但是,这些都无法说出口,一切都只是自己的直觉,他不知道这是不是母亲对自己的警告。
“孩儿只是看了历史之后,胡思乱想罢了。”阳玄颢低头解释。
“孩儿告退。”
中和殿的大门开了又关上,紫苏却没有收回目光,径自看着紧闭的殿门,良久,她悄然握紧了手中的朱毫,不让它滑落。
回到昭信殿,阳玄颢直接躺倒在御榻上,紧闭着双眼,咬住下唇,以致嘴唇上渗出一道淡淡的血痕。
“皇上,尹相大人求见。”梁应轻声禀告,却换来阳玄颢一声没好气的回答:“朕不想见任何人。”
“是!”梁应被吓了一跳,不敢争辩,连忙退下,心中思忖,难道太后娘娘说了什么重话?可是,皇上最近没做错什么事啊?按说太后娘娘不会责备皇上的。
阳玄颢是有苦说不出,半晌,他忽然笑开,自言自语道:“这应该就是哑巴吃黄连吧?”
“皇上?”退下的梁应这时又出现了,他先试探地唤了一声,阳玄颢只觉得心头燃起一把无名火,腾地坐起身,厉声质问:“听不懂朕说的话吗?”
梁应立刻跪伏在地,颤声道:“皇上恕罪,尹相说,慧婕妤做了一件绣品,托他呈给皇上。”
阳玄颢眸光一闪,思忖了一下,道:“朕还有功课要做,你替朕先收下。”
“是!”梁应不敢耽搁,立刻退下。
“这就是朕以后的生活吗?”阳玄颢长叹,唇边漾起一丝自嘲的笑意。
整整一个上午,梁应都没敢再进殿,直到午膳时,他才再次入殿,提醒皇帝用膳。见阳玄颢坐在书桌前,握笔挥洒,他才放松了一些,走近主子之后,他沉声禀告:“皇上,该用午膳了。”
阳玄颢却置若罔闻,认真地抄写功课,这也是他的老习惯了,梁应等了一会儿,便打算先退下,却听到阳玄颢漫不经心的声音:“梁应,你觉得尹相如何?”
梁应一僵,半晌才干笑着应声:“皇上,奴才是内官,哪里知道朝臣如何啊?”
“不知道?”阳玄颢嗤笑,搁下笔,抬头看着自小服侍自己的内官,“少跟朕来这一套!你与齐太傅走得近,当朕不知道吗?”
梁应连忙跪下,分辩道:“皇上,齐相大人一向随和,对奴才们才体恤得很,服侍您的内官十之八九都与他处得不错,这也是人之常情。”
“尹相呢?他也是太傅,你们这些奴才认为他如何?”阳玄颢笑着问道。
梁应笑了笑,回答:“尹相年长些,自然有些架子,不大与人说话,老成严肃,不过,却是位好人。”
“是吗?”阳玄颢点头,却没有下文。
“摆膳吧!”
“啊?……是!”梁应先没反应过来,随后才立刻应声,转身走到殿外,让宫人摆膳。
用过午膳,阳玄颢便小憩片刻,所有的宫人自然是退到殿外守候,也就不知道刚躺下的阳玄颢在所有人退下之后便悄然起身,转动佛龛边上的一个木雕饰物,随即就见他佛龛内的玉佛悄然移开,阳玄颢伸手入内取出一份薄如蝉翼的纱绢,绢纱折成一小块,只有阳玄颢的掌心那么大,可是,当阳玄颢床上打开时,绢纱却摊成了二尺见方的大小,上面的字迹轻淡,却没有褪色的迹象,内容便是湘王曾经给紫苏看过的那份先帝密诏,绢纱的左下角赫然是隆徽皇帝的私印与元宁的国玺。
静静地注视着密诏,阳玄颢却露出了一抹苦笑,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当年父皇临终时的交代:“颢儿,父皇给你留了一样东西,转动佛龛右边的第三个木雕,你就能看到,记住,不要告诉人这件事,包括你的母后。也不要急着去看,若是哪一天,湘王出事了,你再去看,那是父皇给你的最后一道保护符,也是给阳氏家族的保护符。”
父皇的模样,阳玄颢已经记不清了,可是,在湘王谋反的当晚,看着佛前的红烛,他忽然记起了父皇的这番话,那记忆中颤抖的声音让他打开了秘格,看到诏书时,他惊呆了,他从来没有想到,父皇在将摄政大权交给母后的同时,也留下一份足以让母后万劫不复的密诏,年幼的他隐隐猜到湘王手中也有一份相同,至少是相似的诏书。
那是年幼的阳玄颢第一次见识到皇室中人的冷漠。
“是因为这份密诏吗?难道母后已经知道有这样一份密诏了?”阳玄颢一边收起诏书,一边思索,“所以,母后急着为我选妃,课业也增加了许多,她是想早日归政于我?”
将一切还原,阳玄颢懊恼地躺在床上发呆,对自己的母后,阳玄颢的心中始终充满着依赖亲昵之情,可是,一直以来,太傅与母后的教导让他无法交出这份密诏——这是他身为元宁皇帝的责任。
因此,他只能沉默。
权力真的会让母子反目吗?
阳玄颢直觉地排斥这个想法,那样温和的母亲一直在教导他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怎么可能会伤害他呢?
他不应该怀疑的!
同样用过午膳休息的还有紫苏,因为下午不打算再见朝臣,紫苏干脆换了随性的宽大袍服,也取下了凤钗,解开了发髻,由着尚宫为她打理长发,随后便躺到榻上。
“太后娘娘,赵公公来了。”叶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