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典书尚仪进来!”紫苏冷冷地唤人,立刻就有两名尚仪走进殿来,跪伏在地,等候吩咐。
紫苏指着书案边的奏章,道:“把谢相的奏章找出来!”终于有些缓和的语气让两名尚仪稍稍松了口气,连忙应声做事。
手不由地抚上眉心,紫苏没有再看韩襄,闭着眼静静地思索——谢清的胆子太大了,虽然他是奉旨出巡的钦差大臣,可是毕竟是去巡视恩科的,他这样就撤了一百多官员,简直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当儿戏!
“说说看,随阳是为什么事撤了那些官员的?”有些无奈地坐下,紫苏语气无力地问韩襄,“是恩科舞弊吗?”若是如此,应该还说得过去。
“不是,所有被撤的官员都是曾经经手治河专款的,据说是因为恩科士子中有人答卷时揭发了此事。”韩襄平静地回答,具体情况如何,他也不是很清楚,只能如此回答。
“是吗?”紫苏的语气已经恢复平静,只是手依然揉着眉心,思忖着什么。
“太后娘娘,谢相的封奏。”两个典书尚仪中终于有一个找到了谢清的奏章,两人同时松了一口气,毕恭毕敬地将奏章递到紫苏面前,随即在紫苏的示意下退到殿外。
封奏是一品大臣才有的权力,这种奏章并非急奏与密报,只是在传递中,议政厅的人不能拆开,但也不必特别奏明,与一般奏章没什么太大的差别,紫苏也就没有看到,此时才看到上面的火漆。
随手拆开,紫苏稍稍看了一下,确认没有被拆看过,之后才仔细地看谢有的奏章。
事情与韩襄说得没有什么出入,只是更详细一些,不过也没有说紫苏想知道的答案,紫苏不禁头痛,知道还是要看密奏才行。
“你的意见呢?”搁下那份毫无建设性可言的奏章,紫苏看向站在一旁的韩襄。
韩襄一愣,随即回神,躬身行礼,回答紫苏:“臣查过吏部的记录,谢相撤掉的官员不少都是在任多年的,但是也有今年除官时,刚调任济州的官员。在任多年的与济州世族的关系自然是密切,若是冒然免职,可能会引起世族的不满,继任官员也不好做;新任官员到任所不过一月多几日,不便加罪,谢相此举着实不妥!”
紫苏点头,知道他所言不差,只是,她也清楚,谢清虽然狂傲,但是,若非事出有因,他不会如此处置,更确切地说,他手中应该有确凿的证据了。
注意到紫苏的神色,韩襄话锋一转,随即道:“可是,谢相是钦差,事涉户部,也的确是他的权责,而且,河道专款事关民生存亡,不可等闲视之,臣以为此时娘娘更应该准允谢相的请求。”
紫苏依旧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也没有什么表示,只是淡淡地道:“就这些了?”
“是。”韩襄尽管忐忑,但是也没有别的意见了。
“你派人呈报齐相了吗?”紫苏想起来,追问了一句,韩襄点头,道:“收到谢相的公函,臣就派人急报齐相,随即赶来晋见。”
紫苏拿起奏章,起身走向书案,同时下令:“按谢相撤职的单子拟一份接替官员名单呈上来。按吏部的惯例来,不要调派官员,只是补缺,明白了吗?”
韩襄开始还没什么,听到最后不由面露难色,见紫苏坐到书案前看向自己,连忙答道:“不调派官员只补缺的话,恐怕良莠不齐,济州是商贸重地,经手专款之人必关键的职位,这样似乎不妥。”
紫苏却不在意地笑道:“不必着急,这事还要议议,你先想着,等齐相的回信到了,再定,拣选官员自是要谨慎,你按着平常的规矩办就行了。”
韩襄隐隐觉出点意思来,却不真切,只能应下:“是!臣遵旨!太后娘娘,臣告退。”
“嗯!”紫苏答应,见他面上仍有惶恐之色,便缓下口气,宽慰了两句:“你是聪明人,办事一向稳妥,谢相也是放心你,不必看得太重,照常来就行了。”
韩襄听紫苏重复了几遍的话都是“照常例来办”,心中就有底了,行了礼退出中和殿。
六部的官衙不在宫中,韩襄急着处理公务,自然是走得快,刚转过两座宫殿,迎面就遇上了尹朔,只能放缓步子,走近些便停下,让到道旁,躬身行礼,却见尹朔在自己面前停了下来。
“韩大人怎么在这里?”尹朔算是明知故问。
韩襄心知肚明却只能陪着小心回答:“回尹相,下官有要务前来求见太后娘娘。”
尹朔不禁扬眉,知他应是有恃无恐,便恍然大悟似地道:“要务?对!吏部近来的要务是挺多的。”
这次轮到韩襄不解了,不过,他急着出宫,也就没问,只道:“是,下官正急着回吏部。”
尹朔颌首,不再多说,转身离开,韩襄恭送他转过弯,才继续向宫门走去。
此时,在中和殿里,紫苏已经把谢清的奏章反复看了几遍,也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不复杂,只是一个叫林永南的寒族士子在答时论时说在去年的夏汛中,自己家乡水灾严重,却不是天灾,而是河堤质劣,还毫无顾忌地直书实名,而他的答卷偏巧被谢清抽到,证实之后,谢清当场将所有人免职,目前人还在济州。
紫苏觉得自己又想叹气了,自从看了这份奏章,她就一直在叹气,谢清这么做,新的三司长官该怎么做?
他简直在添乱!
也许也要怪自己,没有及时通知他更换三司长官的事,可是,谁能想到,他去巡视恩科的钦差居然管起河道专款的事!虽然说他是负责户部的议政大臣,可是,撤地方官员的职也有点过分了!
济州!谢家的祖籍便是济州!换了别的州,谢清未必如此冲动,到底是世族出身,某些时候,下意识地便做了决定。
紫苏不禁摇头,想起数月前,永宁王在易州也是因为民田被占便将三郡刺史尽数撤免,事后才上奏,当时,朝中一片哗然,谢清还曾说:“连永宁王都如此不在意皇室与法度,世族当真是太过分了!”一转眼,他自己遇事还是同样的手段!
难怪历代皇帝都不忘削弱世族了!
紫苏苦笑,最后叹了口气,合上谢清奏章,不再想那些,毕竟眼前她必须处置的是三司。
谢清的事不早不晚,偏偏与三司长官更替撞到了同一天,若是吴靖成他们的处置稍有偏差,那些以清流自许的寒族官员只怕立刻就会发难。
谢清为什么要用封奏?——紫苏想起来就恼,若是密奏,她还可以暂时不提,现在,尹朔怎么不可能不问!
当是福至心灵,紫苏脑中闪过一个飞快的念头,定神细想之后,紫苏抬头拍上自己的额头,整个人都轻松下来,靠向椅背。
“随阳啊随阳,你可真是……”紫苏轻声低喃,最后的话音却仍未出口,只是无奈地笑着摇头。
“太后娘娘,尹相大人求见!”殿外的内官恭敬地禀报。
紫苏微微扬眉,敛去轻松的神色,淡漠地应声:“请他进来。”
看着殿门被推开又关上,带起一阵轻缓的风在殿内飘过,冷沁的焚香燃得更烈了些,紫苏感觉得到香氛在一瞬间的浓重,随即又恢复原本的淡薄。
待尹朔行过礼,紫苏一言不发地将谢清的奏章递过去,眼中犹有未褪的怒意。
第五章 云暗风清(中)
更新时间2005…9…5 23:27:00 字数:0
尹朔先是被紫苏眼中明显的怒意一惊,随即便镇定下来,上前两步接过紫苏手中的奏章,又退回原位,才打开奏章仔细地看起来,刚看一会儿,他也愣住了,回过神,悄悄看了一下紫苏,却见她取了别的奏章在看,只是举手投足间仍可看出未减的怒意。
是在为哪一个原因生气呢?——尹朔在心中深思。
“看完了?”紫苏忽然扬声,尹朔低头回答:“娘娘恕罪。”
紫苏摆手不言,将批好的奏章随手一放,重又取了一本开始批阅,尹朔也凝神继续看手上的奏章,等到看完,他又想了想,才合起奏章,恭敬地放回书案。
“尹相怎么想?”紫苏搁下朱毫,眼睛紧盯着尹朔的脸。
“谢相此举有欠考虑。”尹朔的回答也是中规中矩。
紫苏冷笑:“何止有欠考虑!尹相不必说得如此委婉。”
尹朔低头,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紫苏会为了那些有贪墨之嫌的官员而对谢清生气?怎么可能?而且还是如此彰显于外的怒气!
“臣说有欠考虑,是因为谢相应该先行上奏,再由朝廷派人前去处置,不过,这样一来,只怕会给那些官员消毁证据的时间,臣想,谢相也是如此考虑的吧!”尹朔平静地回答。
紫苏不禁皱眉,想了想才开口:“尹相的意思是,随阳的行为在情理之中?”
尹朔一笑置之,回答她:“谢相是右议政大臣,又主管户部、刑部,虽然此去江南只是为监察恩科春试,可是,河道专款一事本就在他的权责之内,河务也一直是他与齐相在负现,而且身为钦差,处置地方官员的权力也不是没有,只是,谢相此举难免授人以柄,毕竟,济州是谢家的祖籍之地。”
紫苏颌首,淡淡地道:“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就是如尹相所言,济州是谢氏的祖籍之地,只怕寒族的官员会另有想法。”话是这么说,紫苏的目光仍然紧紧地盯着尹朔,如此迎合自己的意思倒不像是他会做的事了。
尹朔想的却是另一桩事,济州虽非繁荣之地,但是因为有会渠,也算是元宁少有的交通中枢,再加上南郡,日后必然更加繁华,可是,因为谢氏的关系,其他势力根本无法插足,若是可以借这件事将自己的人手安排进济州,也对自己有朝中有好处,尤其现在,因为三司的人事更换,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必定大受损伤,若是可以将人安排进地方,也不失为一个笼络人心的好去处。
“依臣之见,暂且就不必提谢相的是非,只以清查河道专款为名另派钦差,毕竟治河款要比谢相的行为重要得多,会渠又是枢纽之地,不容有失,此事必须尽快处理,不知娘娘意下如何?”尹相斟酌着建言。
紫苏点头,治河的确是最重要的事,可是,“另派钦差”?
“钦差的人选呢?”紫苏思忖地问道,心中考虑着朝中有哪些人可以做这件事。
尹朔想了想,回答:“人选,臣想倒不必只限一个人,户部、吏部、大理寺、刑部都要有人才好,或者就是德高望重又熟悉这些事的人去才有用。”
“嗯!那就再想想。”紫苏也不急着定,便同意了。
尹朔随即又道:“倒是这个林永南该如何处置,娘娘可有想法?”
“处置他?”紫苏不解。
“按照惯例,恩科大考时发生这种事,无论士子所言真伪如何,都为大不敬,只是问罪轻重不同,不知娘娘意思是如何?”尹朔直言。
“历来都是如此?”紫苏倒是不知道这种事。
“是的。”尹朔轻叹,“自成宗皇帝开始,恩科大考时直指问罪,全部以大不敬定罪,世祖皇帝的说法是‘不在其位,妄言其事,其情可悯,其心当诛。’只是刑罚不同,轻则褫夺功名,一生不得入仕,重则罪及满门,贬为贱民。”
紫苏皱眉,沉吟了一会儿,才道:“这事以后再议。”
“是!”尹朔答应,随即奉上自己的奏章,恭敬地道:“臣方才才拟的奏章,请太后娘娘过目。”
紫苏看了一眼,伸手取过,打开慢慢地看着,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看完奏章,紫苏也不说话,只是看着尹朔,好一会儿,尹朔才想到不该如此与太后对视,匆忙低头,随即就听到紫苏淡漠的声间:“尹相,吏部是景瀚的权责,三司更换下的官员如何安排是吏部的事,你越权了。”
“太后娘娘,臣是议政首臣,齐相又不在京,臣过问此事并非越权,请娘娘明鉴。”尹朔从容地回答,他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只是,他没有想到,昨晚才拟的奏章,今天就会用上。
见紫苏并不想同意,尹朔随即又补充了一句:“太后娘娘,刘泽等人都是朝中有名的清流,非罪夺职,朝中上下都有议议,若是不尽快安排,只怕会引起朝野的非议,有损娘娘的令名。”
紫苏不置可否地沉默着,目光重新落在奏章上,半晌才道:“哀家会把尹相的意思告诉吏部的。”
尹朔知道这是她最大的让步了,低头行礼,不再言语,紫苏想了想,道:“尹相,朝中对这次三司的人事安排有什么议论吗?”
尹朔一怔,随即回答:“旨意刚宣下,臣不知朝中有何议论。”
“哀家本以为尹相会来与哀家说这件事呢!”紫苏微笑,“没想到尹相并没有异议,哀家也就放心多了。”
尹朔一时听不出她话中是否有深意,只能唯唯诺诺地应着,紫苏也不再言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