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尹朔一时听不出她话中是否有深意,只能唯唯诺诺地应着,紫苏也不再言语,正要让他退下,又想到一件事:“尹相,海军的建设进行得如何?你似乎很久没有上奏了,倒是康焓按时上报进度。”
尹朔没想到她这时候提起这事,便道:“臣想,康将军直接负责此事,若是由臣上奏,有邀功之嫌,就请他按时上奏,臣上奏的是一段时间的总情况,年底时就是如此。”
紫苏点头,笑道:“一直想问的,却总是没空,昨天康焓的奏章又到,所以哀家才问的,既然如此,哀家想让随阳走一趟南疆大营,实地看看,尹相意下如何?”
尹朔没有异议,便道:“臣无意见,请太后娘娘定夺。”
紫苏点头,笑道:“尹相还有事吗?没有就退下吧!”
“是!臣告退。”尹朔行礼退下。
退出中和殿,尹朔微微松了一口气,却没有立刻离开,目光一一扫过殿外侍立的宫人,不由皱起双眉,但是也没有再多说,默默地离开。
站在窗口,看着尹朔的身影离开,紫苏不禁冷笑,扬声唤人:“来人。”
执事内官立刻进来,跪在紫苏面前等候吩咐。
“去赵全那里传话,让他回宫之后立刻来见哀家!再有,把叶尚宫找来,哀家有事吩咐。”紫苏冷漠地下令。
“是!”内官应声退下。
紫苏坐回书案前,继续批阅那些奏章。
先过来的是叶原秋,毕竟,她一直呆在宫中。
“太后娘娘有什么事吩咐奴婢吗?”叶原秋垂手站在书案前,低声询问。
“走一趟永宁王府,哀家很想念王妃与世子,请王妃与世子有空进宫走走。”紫苏淡淡地吩咐,随手抽出一张便笺,写了几个字,递给叶原秋。
“把这个交给永宁王妃。”紫苏随口交代。
叶原秋接过,看都没看便折好收起,恭敬地道:“奴婢立刻就去。”
“嗯。”紫苏答应了一声,头也不抬,一直在批奏章。
退出殿外,叶原秋立刻出宫,打开便笺,上面却是一行龙飞凤舞的狂草,她根本认不出,想了想,还是将便笺收好,直接去了永宁王府。
永宁王妃接过便笺先是一愣,随即就愉悦地笑着道:“太后娘娘也真是的,让臣妾入宫罢了,还写这种游戏之笔。”
“有劳叶尚宫了,请您给太后娘娘回话,臣妾明日就带世子入宫见驾。”倩仪有礼地对叶原秋道,叶原秋忙行礼答应,随即便离开了永宁王府。
“跟上她,看看她去哪儿。”等叶原秋离开王府,倩仪站在王府的花厅中,淡淡地对着空无一人的花厅下令,随即转身离开。
叶原秋在傍晚时才回到宫中,在中和殿前遇到了匆匆赶到的赵全,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但是很快便都微笑着错开,随即一起晋见。
“王妃怎么说?”紫苏先问叶原秋,叶原秋低头回答:“王妃娘娘说明天会带世子大人来晋见娘娘。”
“好的。”紫苏微笑,随即又想到:“你去告诉皇帝,世子明天会进宫。”
“是。”叶原秋答应着退下。
“太后娘娘急着找奴才见驾,是有什么要紧事吗?”赵全倾身问道。
紫苏微笑:“是有要紧事!”
“太后娘娘!”赵全一凛。
“我想你也知道,三司长官更换后,三司的人员也会有变动,可是,三司一向是清流士人的势力,想来会有一些麻烦,你对外面的情况比较了解,说来听听。”紫苏的手指轻敲桌面,以一种闲适的姿态等着他回答。
赵全微讶,但神色随即便恢复正常,想了想,回答紫苏:“依奴才知道的情况看,大司谏在监察司已久,名望也很高,接任大司谏虽然有些不合资历,不过也没有非议,大司察是有名的能吏,历任数郡,民望、人望都很高,按察司也没有人说什么,只有大司宪,一直在吏部任职,名声也不是很好,都察司又是执掌最后定案之权的地方,朝中官员多数都很不以为然。”
紫苏静静地听着,似乎一直在思索,不过赵全了解, 这些事不会影响她的决定,这些应该只是给自己的指令的一部分。
“吴靖成……”紫苏轻声重复这个名字,想到之前齐朗对吴靖成的评价——“他是长袖善舞,不过,并不适合实权的职位。”
“看来一点都没错呢!”紫苏微笑,“他不适合大司宪的位置,是吗?”
仅仅沉吟了一下,赵全便以点头做了回答。
“谁比较适合呢?”紫苏看着赵全,仿佛在询问他的意见,但是,赵全很明智地沉默了,有些事,内官是绝对不可谈及的。
“他都做了些什么?”紫苏笑着问赵全,轻浅的笑意让人猜不出她的想法,赵全知道不用说太多,想了想,便拣了一件不轻不重的事禀告紫苏:
“奴才想正三品俸禄还不足以养七房侍妾吧?尤其那七个女子中还有两个被迫解除婚约,花费应当不菲。”
紫苏点头,吩咐:“这样的话,你请人告诉夏承思大人吧!他那边的人进言比较合适,不过,要等三天。”
赵全低声答应。
“还有,去查一查,湘王殿下近来都在做什么!与哪些人有联系!”紫苏很随意地摆手,赵全却觉出其中隐含的杀意。
湘王?
赵全想起一件事,上前两步告罪:“太后娘娘恕罪。”他指向书案上的紫毫。
“用吧!”紫苏扬眉。
赵全提笔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两个名字。
紫苏的目光倏地变冷,如刀锋般地盯着赵全,赵全慌忙跪下,急急地解释:“奴才也是刚刚知道的。”
紫苏收起便笺,摆手让他退下:“这件事哀家在处理了,你继续做你的事。”
赵全站起身,低头答应:“是,太后娘娘。”
对着空荡荡的宫殿,紫苏不禁扬起一抹苦涩的笑容,自言自语般喃语:“好像有点出乎意料了!……也许血还不够……”
“太后娘娘,大司宪、大司谏、大司察三位大人求见。”内官在殿外沉着地通报,紫苏也从思绪中回神,深吸了一口气,才平静地回答:“请他们进来。”
新任的官员初次晋见,紫苏微笑着看着他们行礼参见,三人中,她只与江槿比较熟悉,因此只是客套地说了一些鼓励的话,三人也是制式地应对着。
“三位大人身负监督重任,上对君,中对臣,下对民,务必尽心为之,勿负哀家与皇帝的信任。”紫苏平淡地说出结语,打算让三人退下。
吴靖成却接了一句话:“臣等自当用心,臣初进三司,诸事不懂,只是依为官的经验写了一份条呈,请太后娘娘过目。”说着递了一份条呈上去。
不仅紫苏一愣,连于第中与江槿也全是一惊。
“大司宪有心是元宁的福份。”紫苏仅失神了一会儿,随即便笑着接过,打开折好的纸笺,本只打算随意看看,却马上被吸引住了。
按元宁的制度,三司与六部同级,但是议政厅不得插手,直接对皇帝负责,都察司定案,监察司掌京畿,按察司掌地方十三道,州、道平级却交错不同,这样的监督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但是,吴靖成在条呈中说,仍有事情有待完善:第一,三司发现问题只能呈报朝廷,由朝廷另遣人处理,虽然言不加罪,可是,这样一来,官员多有自己的人脉,取证定罪难度太大,因此,奏请另设稽查部,直接与三司配合,及时查证;第二,三司舆论太杂,弹劾奏章有愈加离奇之势,应予以限制,治世循吏应在大节,纠缠小事则为不忠;第三,言不加罪乃太祖纳谏美意,不该成为言官的挡箭牌,风闻奏事之权不应在官,而应在民,在官则有党争之疑,在民则为设耳目于野。
紫苏看完之后不由哑然,看向吴靖成的目光也变得复杂无比。
所有人都认为吴靖成只知圆滑奏迎,不通实务,连齐朗也不愿授其实权,可是这样的人却敢写出这种条呈,他真的不擅治事?
紫苏的疑问同样是于第中与江槿的疑问,江槿还好,只是听别人说起过吴靖成,心中的认识不深,而且,他出身军伍,只是因为受伤才开始读书,一直受永宁王府的培植,进入永宁王幕府之后,仕途更是顺遂,对其他人也就先存了三分观望之心,可是于第中却是与吴靖成极为熟视,虽然知道他与齐朗的私交极好,可是,交往中从不认为他有什么实才,现在,这个人忽然变得极为厉害,大有一鸣惊人之势,自然是不解之极。
“这份条呈……写得不错……”好一会儿,紫苏才犹豫着道出自己的评价,随即让身边的宫人递给另外两人,“大司谏与大司察也看看吧。”
“是!”
于第中谦让了一下,江槿便先接过条呈看起来,也是一惊,目瞪口呆地将条呈递给于第中,整个人仍未回神。
“江槿,你认为如何?”紫苏不管尚未看完的于第中,先问江槿。
江槿咽了咽口水,斟词酌句地回答:“这个可能会引起朝中的争议,尤其是最后一条,简直是不可想象,那样会天下大乱的。”
“大司谏大人,你看完了,你觉得呢?”紫苏未加评断,又问刚看完的于第中。
“臣以为,大司宪胡乱改制,其心当诛。”于第中说得毫不客气,神色也极为严肃,“照其所言,三司与前朝太平阁有何区别?此制一开,天下士人无不寒心,请太后娘娘重责吴大人。”
“意见不太一致啊!”紫苏倒是不太在意样子,“两位大人先回吧!哀家要单独问问大司宪大人。”
两人随即退下,于第中更是狠狠瞪了吴靖成一眼。
紫苏从宫人手中收回条呈,摆手让所有人退到殿外,看着有些紧张的吴靖成,她以最平淡的语气开口:“大司宪大人,这份条呈是你的意思?”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六章 云暗风轻(下)
更新时间2005…9…9 23:41:00 字数:0
吴靖成鲜少面见太后,可是,他与齐朗的交往甚密,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位摄政太后的厉害,听到她平淡的话语,心中已是一惊,再反应过来她的问题,人已经跪下。
“太后娘娘恕罪。”一句请罪之辞出口,他已经道出了答案。
紫苏看了一眼条呈,面上的神色似笑非笑,随意地对他道:“不必了,起来吧!”
吴靖成这才站起,垂手立在一旁,不敢出声。
“是齐相的意思?”紫苏淡淡地笑着问道。
“是。”吴靖成听她的口气并无恼意,不由稍稍觉得轻松些。
齐朗的意思吗?
紫苏的目光落在吴靖成的身上,心中并不是十分相信,右手压住那份条呈,沉吟不语。
“是齐相让你上奏的?”紫苏思忖着开口。
应该不至于,调换三司是她临时起意,齐朗应该也刚收到消息,不可能安排这么多。
“不是的,太后娘娘。”吴靖成有些尴尬。
“哦?”这下紫苏倒是惊讶了。
以她对齐朗的了解,齐朗不会用这种敢自作主张的人为心腹,便是于第中都不能算是他的心腹,可是,吴靖成却无庸置疑地得到他失信任。
吴靖成会这么大胆?
“齐相曾经与臣等说起三司制度,提到了这些,但是,以齐相的身份,并不适合说这些,臣接旨后便拟了这份条呈。”吴靖成低头解释,他也是想一鸣惊人,而且,齐朗也有相同的想法,说出来应该无碍,因此他才如此大胆。
“原来是这样。”紫苏点头,口中随意地应着,原本放在书案上的手却收回,在袖中交握,端正地坐在金椅上。
“大司宪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如何不知太平阁的名声,方才大司谏的话,你也听到了,难道你没想过吗?”优雅地坐在上位,紫苏正色询问,显然是十分认真。
吴靖成心中微微惊讶,随即明白,太后并不反感这个主意,只是与齐相一样,忌讳颇多,不由多了两分信心,原本有些弯的腰也挺直了些,胸有成竹地回答:
“太后娘娘,太平阁声名狼藉,臣岂有不知之理,只是臣所说并非与太平阁一脉相承,请太后娘娘明鉴!”
太平阁,本是指大正皇朝皇宫的藏书阁,紧邻皇帝的议事书房,自世宗中统三年起,太平阁成为皇帝集中密报的地方,太平阁侍卫随时可以逮捕、刑讯甚至杀害任何人,无须有任何证据,也没有任何记录公布,官府只会说那些人失踪了,而那些密报刚是从全国各地收集,不仅是朝廷密探,就连普通百姓也可以上呈密报,一时之间大正皇朝的土地,人人自危,就是靠着这种恐怖的监控手段,大正皇朝统治了历史上最广阔的疆域一百多年,现在,任何一本史书提到大正皇朝的统治时期,都会以“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