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
罘接蝼鋈坏乃档馈K兔氨俳记宄抡昊鄱杂谒锫冻鋈问紫嗪苁遣宦2唤鼋鍪且蛭锫妒歉雠耍且蛭歉稣莆毡ǖ奈浣T诔抡昊劭蠢此锫段抟墒堑蹦瓴懿俚姆妗I踔帘炔懿倩箍啥瘛2懿俣济蝗没实矍┦裁础断苴尽分嗟亩鳌;垢闶裁匆榛岷团闵笸拧5先辶忠嘤胁簧俚氖孔又С炙锫丁7揭灾恰⒒谱隰恕⑸蛲⒀锏热硕际瞧渲凶钣写硇缘娜宋铩6锫侗救苏獍肽昀此魉彩强扇傻恪7铣送匪暗纫幌盗械木俅肴盟谙虏惆傩罩械目诒顾悴淮怼U獯巍吧癫呙攀录彼淙簧绷瞬簧偃恕5湟彩侵ぞ萑吩淙萌吮缥蘅杀纭K挥屑俳璐耸麓笏林炅蚧饕旒海羌笆蔽榷私系木质啤R虼私先辶侄运锫兜钠兰垡彩敲懿灰训摹?br /> 眼见气氛有些沉重董小婉连忙转了话题说道:“既然侯相公和李姐姐都这么喜欢这点心。我在厨房里还有一些。待回儿让下人打包给你们带回去吧。”
“呀,这怎么好意思呢。我们这次来连礼物都没带。这倒好到你这儿又是吃又是拿的。”李香君也意识到了自己提起了一个令人不愉快的话题。于是连忙顺着董小婉的话将话题扯开了。其实李香君清楚侯方域和冒辟疆这些日子都在为陈贞慧担忧。生怕生性梗直的陈贞慧会因为某些过激的言论而引来杀身之祸。想当年陈贞慧与吴应箕等人共同起草《留都防乱檄》,揭发阉党阮大钺的罪状。结果阮大钺在任兵部尚书后便诬陷陈贞慧犯有叛逆之罪,令缇骑将他们逮捕。吴应箕不幸瘐死于狱中。经多方奔波呼救,陈贞慧终被营救生还。现在的首相孙露实力不是当年的阮大钺可以匹敌的。而且她在民间的口碑还算不错,又拥有军功握有兵权。很难想象陈贞慧要是真的惹恼了粤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没事的,我经常做点心留给辟疆当夜宵。他们这些日子又要做事又要读书很是辛苦啊。”说着董小婉便吩咐下人将点心打包交给了李香君的侍女。之后她又转而向侯方域好奇的问道:“侯相公啊,我们辟疆这几日为了准备考试可是丝毫不敢松懈。听李姐姐说你们礼部发的考纲也很有趣啊。不如说来听听吧?”
“有趣?也只有香君会说那些东西有趣吧。我可是看得头都大了,”侯方域苦笑着说道:“我以前只知道除了大明之外。北边有瓦剌、蒙古诸国;西有天竺;南有暹罗、缅甸、安南诸国;东有朝鲜、日本。从来不知道原来这世上的国家远不止这些。西边还有个莫卧尔帝国、奥斯曼帝国、非洲诸国、欧洲诸国。他们的习俗,礼仪,宗教各不相同。这些国家与本朝素无来往。可如今大明要同他们一一通商。作为礼部以后将同这些国家打交道。所以一定要熟悉这些国家的情况。前些日子钱大人还特地让我们同那些个传教士了解各国情况。现在才发现这世界还不是一般的大啊。”
“这我也听说了。广东云山书院的士子还编了本《海国志》来介绍各诸侯国的情况。不过那本书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啊。特别是这书说‘中国四夷乃仅亚洲之一隅,大地八十分之一耳。’还说‘天下列国纷争,中国亦乃一诸侯。’惹得不少学者引经据典奋起反驳。现在江南为了这本书可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冒辟疆听侯方域这么一说立即就想到了最近在江南广为流传的《海国志》。如今“海国之争”已经替代先前的“神策门事变”和“陪审团”成了江南最热门的话题。年轻人为能看到新的事物感到兴奋和好奇。年长的学究都不能接受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几千年来圣人的教训告诉他们天下就是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中原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都是蛮夷。虽然大明已不再拥有中原。但只要征服了中原就是夺取了天下,实现了大统。大明依然会是天朝上国。可《海国志》却说就算统一了中原中国依然只是一个“列国”而不是天朝上国。这种言论无疑是在挑战原有的万世法。因为儒家的学说不少都是建立在“大一统”基础上的。如果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那么许多理论也就不再成立了。
“何止是沸沸扬扬啊。不少学究纷纷上书朝廷要朝廷治那些写《海国志》的学子们的罪。”侯方域喳了口茶慢悠悠的说道。
“那朝廷是何反应呢?那云山学院同那粤党可是关系密切啊。”冒辟疆皱着眉头问道。他这么说其实已经算很含蓄了。谁都直到云山学院的后台是粤党也就是现任的首相孙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国志》所讲的其实就是粤党的立场。
“朝廷目前,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只是安抚了一下那些个学究。但也没有治云山学院罪。”
“你是说朝廷这么做是何用意?”冒辟疆压低了声音问道。此刻坐一旁的李香君朝董小婉打了个手势,她连忙起身随着李香君悄悄的退了出去。于是院子里只剩下了侯方域和冒辟疆两人。
“辟疆,现在各地的乡试都开始了吧?”对于冒辟疆的疑问侯方域并没有正面回答。
“开始了吧。可这同朝廷的态度有什么关系?朝廷若是真要按照粤党的这些论调影响士子们的考试。那他们应该趁此机会大肆鼓吹才是。朝廷也应该跟着宣扬。可是目前朝廷并没有偏向任何一边啊。”冒辟疆不解的问道。
“我们这次‘公试’的成绩在‘会试’之前就会被公布了不是吗?这是我们礼部发下来的考纲。你好好看看吧。”说罢侯方域从袖子中拿出了一本小册子递给了自己的好友。
冒辟疆疑惑着翻开了小册子看了一边,不由脸色一变惊讶的问道:“这,这,这上面的论调同那本《海国志》几乎如出一辙。难道朝廷想…”
“准确的说应该是我们的首相大人想利用这次的‘公试’做范本。”侯方域直言不讳的打断了冒辟疆的猜测继续说道:“刚才你们工部的考纲我扫了一眼。同云山学院中使用的教材很相似。只不过你们工部所考的许多内容很特殊,才没象其他各部的考纲显得那么的明显。我连户部的考纲都已经看过了。许多东西完全就是广东的一套。相信其他各部包括司法院的情况也差不多。”
“难道那女人想让天下就只讲她一家之言吗!天下士子会让她就此如愿以尝吗?”冒辟疆现在总算也转过弯来了。但一想到孙露在此事上用心之深,不由的也有些心生反感。
“不,她这是要朝堂只讲她一家之言。这是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会做的事情。至于天下士子嘛。你我现在已经入朝为官。不研习她发下来的东西。难道真要学贞慧那样拒不出仕吗?辟疆,这么做是否值得啊。”侯方域摆摆手道。
却见冒辟疆沉默了半晌喃喃的问道:“方域,我们这么做真的正确吗?贞慧说的不无道理。如今的朝堂君不君,臣不臣。那女人又居心叵测破坏朝纲。但看着密之和宗羲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朝廷的政事之中。我又觉得他们说的对。朝廷正在用人之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为朝廷效力。现在又有了这样的事。我不知道贞慧他们会如何看待我们。”
“辟疆,大明的半壁江山还在靼子手中。而现在的朝廷虽然只占据南方。但百废待兴,吏治清明,百姓归心。这不是以前的崇祯朝可以比的,更不是那个弘光朝可以比的。就象密之所说的我们是在为朝廷效力,以天下为己任。所以没什么好犹豫的。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写一篇好文章吧。”侯方域意味深长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关于这次的公试他已经研究了很久了。通过这些日子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联系自己手中的考纲。此刻的侯方域有信心写出一篇能打动那位首相大人的文章来。
第一部 第一百二十七节 科举
当各部的官吏正在忙于应付“公试”的时候,吏部尚书史可法则正为数个月后的会式做准备。如今各地的乡试都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了。虽然这次开科的范围仅限于两广、湖广、江南、南直隶、河南等地。但这毕竟是隆武朝的第一科。史可法同吏部的官员们丝毫不敢有任何的松懈。由于这些地区战事已经渐渐稳定,各地的士子对此也表现得很踊跃。因此此次“开科取士”的规模丝毫不比崇祯朝时期差。这让史可法很是欣慰。朝廷这么快就开科无疑是稳定了天下学子的心。更始朝廷走上正轨的重要标志。现在唯一让史可法觉得不舒服大概就是那个后来加出来的内部“公试”以及前几天孙露亲自向他提起的在“会试”之后各部要另加“附试”。原本这么做也无可非议。但当史可法拿到各部所谓的“学习材料”后,便觉得这事情没那么简单了。姑且不论那些“学习材料”中具有争议的言论。光是其中的“杂学”就让史可法有些犯难。算术、天文、地理、格物这些同四书五经根本就粘不上边。怎么套入原来的八股文中?看来,这事还是要同佐平和集生他们好好谈谈才行啊。史可法考一边虑着怎样向汤来贺等人请教一边慢慢的走下了台阶。此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史大人,请留步。”
“啊,首相大人,”史可法客气的朝这个害他失眠多日的女子做了个揖。
“打搅史大人了。大人,现在有急事忙着回吏部吗?”孙露也客气的回礼道。
“啊,没,没有。”史可法口是心非的回道。
“那就一起走走吧。”孙露朝着史可法会心一笑道。
“哦,是,是。”虽然有些不愿意但史可法也不敢就此回绝孙露。只要有一搭没一搭的随着孙露步行着朝内阁方向走去。
“史大人,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见史可法有些憔悴的样子孙露关切的说道。
“谢首相大人关心,这是下官应尽的职责。只要能为朝廷选拔栋梁之才就行啊。”史可法故意将“栋梁”二字说得很重。
但是孙露好象并没听出史可法的弦外之音,只是抬头看看天感叹的说道:“是啊,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才都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正所谓‘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朝廷现在也正是求才若渴啊。否则也不会忙着颁布《招贤令》,忙着开科取士了。不过,在大人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够得上栋梁之才呢?”孙露回头看着史可法反问道。
“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正、直、中、和之谓‘德’;聪、察、强、毅之谓‘才’。因以‘德’为先。”史可法不假思索的就说出可这条万古不变的准则。
“恩,不错德才兼备,有道理。正所谓‘德不称其任,其祸心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史大人所说的确实是选材之道。”孙露点头首肯道。却丝毫没注意到史可法在听到她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心酷”时的奇怪表情。只听孙露继续问道:“大人又说以‘德’为先。如何能看出一个人品德的好坏呢?”
“这就要看一个人是否接受圣人教诲了。我朝开科取士一方面是为了检验一个人的才情,另一方面也是要检验一个人的品行。”史可法向孙露解释道。在他看来想孙露这种没读过圣贤之书的人是更本不了解圣人教化的重要。所以才会搞些“杂学”来辱没斯文。
“哦?史大人真的认为仅凭一篇文章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是否端正?”孙露不置可否的反问道。
“言由心声,从一个人的文章上面往往可以看出一个的人抱负与品性。”史可法认真的说道。
“可大人也该听说过‘言不由衷’吧。如今我朝乃是八股取士。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且内容也仅限于朱熹版的四书五经。前人的范文也不少。据说市面上卖的《试题集》中‘四书五经’上每句话都有10篇相应的范文。若真是花费了心思钻研也能写出华丽文章。至于这华丽背后所藏的目的想必就不是考官可以一眼看出的吧。宋时的蔡京、秦桧,我朝的严嵩那个不是文才横溢。可他们的品性却为人所唾弃。说句过分的话,我朝不少士子就是在借八股投机取巧。”孙露死直盯着史可法说道。心想你可别和我说那是不可能的啊。想我6岁出入考场,12年来身经大小阵战无数。从《小学作文大全》一直看到《中学作文大全》。从小学起就被灌输“起因,经过,结果外加提升中心思想”了。每年写的范文都是一打一打的。这还没算上其他学科的“题海战”呢。
“大人所言及是。这几年的试题确实偏些,我等这次一定会注意的,”史可法略显尴尬的回应道。其实他也清楚现在四书五经里已经没什么可出的题目了。这些年来偏题、怪题层出不穷。惹得不少士子怨声再道。但一来八股取士已经延用多年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都已经习惯这种题材;二来史可法他们实在不知道除了这些还能考些什么。难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