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
庑┯行Т胧┦翟谑恰案救酥省薄K肓艘幌伦詈缶龆ɑ故歉鼋ㄒ橛谑腔卮鸬溃骸耙朗粝驴床蝗缇虻谭潘凸榈隆!?br /> “水淹归德?” 众人异口同声的叫了起来。此计不可谓不毒,但却异常有效。可李自成水淹开封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年为此死伤的百姓数以万计。王兴知道孙露是决不会接受这样的攻城计划的。
“这个计划我不同意。常言道水火无情。一旦掘堤那水势就不是我等可以控制的了。虽说周围百姓早已迁离。可是万一掘堤引起洪水爆发将造成下游百姓极大的灾难。”黄履嘉第一个反对道。历史上不乏掘堤放水攻城的战例。但人们在称赞那是条妙计的时候却很少想到过这么做所带来的恶劣后果。金人曾经就这么做过结果造成黄河改道抢淮河入海造成黄淮两域数百年水患不断。
眼见黄履嘉立刻反对李本深心想就知道你们不会同意的。若是放在以前任何一个总兵都会毫不犹豫的放水淹城。于是他又解释道:“军长,其实我军围城的时间越久。老百姓就越遭殃。若是真弄得归德城里弹尽粮绝。估计那些靼子就要拿百姓开刀了。”
王兴的眉头不由一皱。他当然知道李本深口中“拿百姓开刀”的意思。没了粮食就吃百姓、吃完了百姓,再吃伤兵。历史上用人肉充作军粮,所到之处,就地掳掠民众为食物这样的事件数不胜数。就连有些所谓的仁义之师也在弹尽粮绝时也这么干过。更何况是眼前这些个靼子呢。吃人在明末算不了什么。特别是在饥荒、战乱肆虐的情况下。人肉在不少地方还被放在市场上明码标价公开买卖。要是放在以前王兴是不会有什么感触的。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经过孙露在军中的数年教育之后,现在的他回头再来看待吃人这种事就会觉得不可饶恕。简直是野蛮人、畜生的举动等等之类的反应。如今被李本深这么一提醒众人又不得不考虑如何防止这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若真的因为义勇军的围攻造成归德城内出现吃人现象那么连王兴本人都不能饶恕自己。
黄履嘉见众人默不作声于是反驳道:“现在还未到走这一步的时候。巩阿岱的目的很明确。他是要同我军在河南形成对峙来为他的主子争取时间。众所周知多尔衮及其主力目前正在山西同大同的姜镶部周旋无暇东顾。就目前山西的形式看来姜镶的情况不容乐观。满清是想要先解决翼北再考虑黄河以南。我们不能将目光只放在黄河以南。巩阿岱部虽然在河南才3万人马。不过别忘了黄河以北还有多铎的正白旗驻扎兖州府和卫辉府同巩阿岱部相呼应。死攻死围不是解决之道。”
“不错,就现在的情况看。巩阿岱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军对开封还未形成真正的合围。西安、洛阳目前还在清军手中。特别是西安那里驻扎着冷僧机的镶蓝旗以及吴三桂部。我军的第二军团才平定了湖广之乱正处在休整期,而新成立的第四军团还未完成编制。清军在西路暂时还存有优势。我认为上级要我们拿下归德府是为了在东线吸引敌军注意。毕竟开封才是我军最终的目标。以求达到东西并进合围开封最终目标。至于象归德这样城池我军可以暂时松口以麻痹敌人来寻找机会。或是围三撅一放其出城再在半路上予以歼灭。不过以归德城的情况估计守城的阿司镇不会轻易出城。”一直没说话的第七师师长姚金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第一军团的四个师长中姚金虽然是最年轻的但却也是出了名的一员智将。他的一番分析众人均觉得有理。
“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啊。”李本深不由在心中这样想到。想当年跟着自己的叔叔高杰转战南北。从李自成手下义军到朝廷麾下的四镇。他们哪儿一次打仗分析过这种东西。还不是看到哪儿座城池有油水捞就打哪儿座城池。捞完了待上几天找到新猎物后再去攻打。看到弱的秆子就吞了他。看到强硬货色就绕着走。哪儿会考虑什么补给、战略、势力之类的东西。
王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姚金分析的确实不错。但不管怎样归德是一定要打的。它是东路通往开封的钥匙。这关系到明军在河南的整体战略部署。上级交代的任务就一定要完成。但王兴同样也不想对归德城中的百姓造成太大的伤害。真要牺牲也该是他们这些军人的事。于是他扫视一遍众人严肃的宣布道:“就算付出再大的牺牲。我们都要打通归德,拿下开封!将巩阿岱那条胡狗踹过黄河去!今后的战斗将更加残酷。你们回去一定要加紧训练为日后的硬仗做好准备!”
“是!把巩阿岱踹过黄河去!”众人连忙起身齐声敬礼道。
第一部 第一百四十五节 山西烽火
转眼间又是一个五黄六月,恰指算来大同府起义也有一年多了。这一年多大同府可是久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城内军民浴血奋战连续三次打退了阿济格部的大举进攻。再加上雁北诸县同仇敌骇互相照应。也使得清军在雁北地区屡屡受挫。由于义军占领了大同府周围除高阳县外所有府县,眼见情况不妙的阿济格在去年年底主动撤离了高阳。一时间雁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雁北周围府县的百姓纷纷举家迁往大同以逃离满清的统治。反清联盟还在同年二月正式奉隆武年号接受隆武王朝节制。
与此同时,阿济格部在山西的失利让清庭顿时寝食难安。从地理位置来看,山西紧靠畿辅,大同的起义直接威胁着刚刚入关的满清政权。为此清廷先是指派亲王阿济格、承泽郡王硕塞、多罗郡王瓦克达等领兵戍守大同。之后又归罪于宣大总督耿焞未能事先防范,将其革职查办,另由由佟养量接任。义军在晋北、晋中连续重创硕塞与瓦克达部。这使得山西的抗清运动很快波及邻省,再加上隆武皇帝在南京登基。一时间晋察冀各府县的乡绅百姓纷纷高举隆武王朝的大旗起事抗清。反清联盟最鼎盛时期,清庭在山西能够控制的竟只有其省会太原以及晋南部分地区。
眼见山西的形势每况愈下,而黄河以南的明军也在顺治二年(1645年)年底解决了湖广的李自成部和左梦庚部。徐州明军对归德、开封二府也日渐施压。刚刚封任清叔父摄政王的多尔衮清楚的知道大同的战局事关整个满清的生死。若是在明军休整完毕前还不能解决山西等地的叛乱。那么这次八旗子弟真的要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了。但是多尔衮不甘心。中原的花花世界就在眼前。就算不能一统天下,能占取整个华北对来自苦寒之地的满清来说也是难得的宝地。于是多尔衮在基本处理完济尔哈朗、豪格的残余势力后便急忙将其所能调集一切并马齐聚山西。目前除了驻守山东的豫亲王多铎、驻守陕西的固山额真冷僧机、留守京师的谭泰、何洛会两名固山额真以及在河南开封同明军对峙的固山额真巩阿岱。其他能带兵的亲王、郡王几乎全部带领八旗子弟全都云集山西。除此之外多尔衮还修书向蒙古科尔沁部求援。于是在顺治三年元月科尔沁部毕力克图率5000蒙古铁骑抵达太原。与清军一同围剿山西的反清联盟。
多尔衮如此孤注一掷,精兵猛将几乎全部派往山西。其本人当然也要坐镇山西才是。就在毕力克图抵达太原前一个多月多尔衮便亲率满州正黄旗、镶蓝旗协吴三桂的汉军正黄旗入驻太原督战,亲自坐镇指挥。于是古老的晋南大地再次陷入了一阵腥风血雨之中。 为了扑灭山西的抗清怒火,多尔衮适时的调整部署将重点放在了抵抗较弱,势力较为零散的晋南、晋中、晋东南地区。以图逐渐缩小反清联盟对山西的影响,再占领雁北各县,然后孤立大同。
在太原清军以及西安吴三桂部的联合打击下,晋南一带的反清势力首先受到了重创。蒲州城在清军几路大军的围攻下迅速陷落。起义军将领虞允、白璋等人力战而亡。接着晋南运城、绛县、解县等府县陆续被克。之后清军又转而东进在蒙古援军的配合下开始逐一扫荡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起义军。顺治三年六月,交城、祁县、太谷、徐沟、平遥、介休等六县在清军的分化下相继投降。由于晋中、晋南地区的起义军多为明朝旧官吏、旧军队。虽然队伍迅速壮大,使起义军迅速发展,起义遍及全省。但其力量分散,缺乏互相配合和支援。于是在清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下晋中、晋南的抗清烽火被逐渐的压制了下去。
此刻在太原府衙中一身戎装的多尔衮正负手站在大堂之上。从他的左手算起分别是英亲王阿济格、多罗亲王满达海、承泽郡王硕塞、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多罗郡王瓦克达、多罗郡王尼堪以及刚刚册封的瑞重郡王岳乐。这岳乐乃是阿巴泰四子,博洛的亲弟弟。博洛的事让老将阿巴泰很是恼怒。身为宗室,不杀身报国?有何面目见太祖太宗?整个王府都为此蒙羞。为了挽回家族的荣誉刚满二十岁的岳乐毫不犹豫的向多尔衮请缨出战。多尔衮当然同意了岳乐的请战并让他接任他哥哥的爵位以示鼓励。而岳乐倒也没让多尔衮失望。这个年轻人在山西的战斗中表现的确实不错。而他本人对多尔衮的忠诚也是无可比拟的。在多尔衮的右手边是以毕力克图和吴三桂为首的各级将领。
而在大堂的正中央一个年约50的文官正带着几个乡绅模样的人跪倒在地口称恕罪。只见多尔衮极有风度的恕他们无罪让他们起声说话。原来这几个乡绅便是交城等县派来投降清军的代表。他们这次前来太原就是请求清庭宽恕他们这次的反叛行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多尔衮当然是要好好奖赏一番这些个迷途知返的良民。在夸赞了这几个乡绅并赏赐了他们一些钱财后多尔衮的目光移到了那个为首的文官身上。这次他之所以能镇压晋中、晋南的抗清烽火除了其在军事上的一系列措施外。有一个人是绝对功不可没的。此人便是眼前的这个文官清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踌。
现在的多尔衮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大哥皇太极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都要收服洪承踌。不错此人同范文程一样都是大清难得的栋梁。他们的一个计谋往往能抵得上数万人马。汉人或许不善弓马骑射,但在谋略方面他们确实另人叹服。毕竟汉人中曾经出过诸葛亮、周瑜这样绝顶的智将。这让多尔衮不由的想起了以前皇太极曾经同他们说过的一句话:“大清和明说白了还是两个汉人头脑的较量。”那次过后没多久袁崇焕便死在了他曾拼死守卫过的人手上。当时多尔衮还曾为皇太极做法感到不屑。认为作为满州的勇士不应该使用卑鄙的手段陷害对手而是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打败对手。但现在的多尔衮不再会有如此幼稚可笑的想法了。战争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字“赢”。只要你能“赢”没人会在乎你使用什么方法。想到这儿多尔衮堆起了笑容向洪承踌赞道:“这次我军能平定晋中、晋南洪大学士当记头功啊。”
“回王上,这是奴才该做的本分。晋中、晋南能平定不是奴才的功劳。而是我八旗子弟拼死作战的结果。”底下的洪承踌连忙谦虚道。自从多尔衮加封叔父摄政王后满朝文武便开始称呼其为“王上”来。这“王上”虽比“皇上”差了一级却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洪大学士过谦了。本王一向赏罚分明。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洪大学士这次能劝说晋中各县迷途知返归顺我大清。使我八旗将士少流血,少伤命这不是大功一件吗?”多尔衮笑着说道。
“回王上。这是南明赎典忘祖的结果。南明如今女主乱政,朝纲不振,党朋四起,以下克上。其所作所为均有违三纲五常,倒行逆施定将为天下百姓所唾弃。那些无知百姓或许会一时被妖言所惑。但我大清是上承天命,下应民心。那些百姓能迷途知返也是天意啊。”洪承踌恭敬的回答道。他的话一半是出于奉承一半则是出于真心。洪承踌千算万算都不会算到大明会走到现在这一步。倒不是指南明抵挡住了清军的进攻。而是指现在南明那种怪异的局势。竟然让一个女人出任什么首相。还搞出如此多的有违圣人之道的逆举。他每每与范文程在书信中提起这些都不禁要长吁短叹一番。其实洪承踌清楚所谓的“女主乱政,以下克上”只是让他心里好受些的借口罢了。有些事跨出了第一步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洪承踌的一番话倒让他身后的那些乡绅们感慨万分。他们中有些人或许是怯于清军的武力威胁。但不可否认的是洪承踌等人关于南方的种种说词也是他们改投清庭的原因之一。原本隆武皇帝的登基让沦陷区的士人乡绅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大同高举反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