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
宋逄ㄉ缴霞呙鹬皇鞘奔湮侍狻R坏┙饩隽舜莸牧跚ū闶墙獬宋ЮТ笸⒓酶癫康谋趁嫱病U饨股轿鞯恼稣骄直涞枚猿⒂欣5绞焙蚍夤偕秃钍巧俨涣俗约毫恕O氲秸舛⊙坎挥傻靡獾男α似鹄础R』蔚闹蚧鹗撬男α晨瓷先ヒ斐5恼?删驮诖耸贝笳释饷婧鋈淮戳艘徽笊疑4诱逝裢庖∫纷诺幕鸢芽蠢春孟笫浅鍪铝恕Y⊙考瓷裆幌伦泳湍亓似鹄础8貌换崾浅鍪裁次侍饬税伞O氲秸饫锼艉白约旱那妆溃骸百⊥〕鍪裁词铝耍俊?br /> “回主子,不好了山上的贼人好象要突围。前锋营已经同他们交手了。”一个亲兵连滚带爬的跑进大帐报告道。
“什么!” 佟养量猛的一愕。既而立刻命令道:“通知全营戒备。小心提防贼人声东击西之计。”
“喳。”佟旺打了个千连忙跑了出去。
而佟养量本人则迅速穿上了铠甲拿起了配刀带着自己的亲兵跨上战马赶到了山上亲自督战。此刻五台山上到处都是晃动着的火把。并不时的从远处传来阵阵喊杀声。那前锋营的校尉见总督大人竟然在这时候上山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打千劝柬道:“属下参见大人。大人您怎么来了。这里很危险还是请大人速速回大营等候属下的消息吧。”
佟养量摆了摆手打断了属下的劝柬只是冷冷的问道:“对方究竟有多少人马?是试探,还是全力突围?”
“回大人,夜色太黑搞不清对方有多少人马。只知道是往西边突围的。”那校尉抱拳冷静的回答道。
难道刘迁真的想放手一搏冲下山去?还未等佟养量想清楚西边的林子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撼人心肺的爆炸声。刹时冲天的火光就染红了天际。只听远处清兵发了疯似的大叫道:“大炮!大炮!贼人有大炮!”
激烈的爆炸声惊得佟养量的坐骑也不安起来。只听佟养量大声叫道:“没有什么大炮。快给我冲!给我冲!”
“可是大人刚才那爆炸明明是大炮啊。”那校尉缩着脖子提醒道。其他将领也都露出了卑微的表情。山上突然出现大炮让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气。谁都不想就此上去做炮灰。
“胡说!他刘迁哪儿来的大炮!还有这夜色如此黑他就不怕打着自己人吗!再有敢乱军心者斩无赦!快给我上!”佟养量红着双眼呵斥道。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惊怕呢。但是他绝不甘心让刘迁就这么跑了。可是佟养量这“上”字刚落突然从他的身后传来了更为巨大的爆炸声。众人连忙回头一看只见自己身后的大营竟然也陷入了一片火光之中。到处都是喊杀声以及清军士兵的惨叫声。
难道敌军的援军到了!惊魂未定的佟养量还未来得及派人探情消息却听山上忽然响起了一阵阵沉闷的鼓声。那鼓声绵绵不断仿佛有数万大军向下冲来。鼓声夹杂着越来越频繁的爆炸声犹如铁锤般击打着佟养量的信心。终于他忍不住转身命令道:“全军撤退!”
油绿的平原清新如洗,远处的滹沱河一如既往的奔腾着。河滩上的芦草成片的连在一起,长得十分茂盛。若是在以前早有头带头巾的孩童晃动着手中的镰刀,一面飞快地割着草,一面追逐打闹。可是战乱却使得这些芦草只能在风中寂静的摇曳着。一阵马蹄声忽然打断了着沉静的气氛。一队服色各异的人马正沿着滹沱河急速行军。只见一骑枣红马的将领大声笑道:“这次咱们这次能从佟养量眼皮子底下溜出来。全凭将军的妙计啊。”
“最该谢的不是我。要谢就谢咱们的羊兄弟和马兄弟击鼓退清兵啊。”面对刘迁的赞扬李虎打趣的回答道。
“哈哈,好,好,好。这倒也是‘羊击鼓、马响铃’吓得靼子哇哇叫。”一旁张五桂一想起自己在山上做的那些机关就一个劲的傻笑。原来那日李虎先是让山上的刘迁部佯攻清军将清军引入事先准备好的地雷阵。地雷一但炸响山下早已埋伏多时的两个突击连立刻便往清军大营里头放火丢手雷。引得山下清军大营一片混乱。之后他再让张五桂派人将山羊绑缚仰卧,上悬皮鼓,羊四蹄乱蹬,敲得战鼓咚咚作响;又给饿马戴上铃铛,马饿弹跳,满山铃响。结果当次日佟养量发现周围更本没有义军援军于是再次上山征剿时山上早就空无一人了。忙碌了一整夜死伤不小的清军只捡到几十只山羊和饿死的老马。
“不过那也多亏了李将军的霹雳阵将靼子炸得晕头转向,分不清南北。咱们才有可趁之机啊。可惜咱们走得快看不到佟养量被炸得一飞冲天的模样。”刘迁摸着胡子装做一副很可惜的模样说道。
“吖,李将军你说咱们这次能将佟养量那老贼炸死吗?”张五桂兴奋的问道。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想象着靼子被地雷炸得四分五裂的情景。
“这可不容易。当时的情况太混乱了。二连的战士原本已经摸到大营打算刺杀佟养量。可惜他当时不在大营。估计该是在山上吧。”李虎当然希望佟养量能被炸死或是被流箭射死。但这样的概率毕竟小。与其指望这些还不如好好考虑一下一步该怎么走。于是李虎回头向刘迁问道:“刘将军,如今大家都已脱险。不知将军日后有何打算?”
刘迁看了看身后的只有一千来人的人马沉吟了一下说道:“当然是将军一起去见姜总兵,一起守卫誓死大同!”
“是的,咱们哥几个性命是李将军救的。李将军去哪儿咱就去哪儿。娘的!不就是个多尔衮嘛!”张五桂拍着胸脯保证道。虽然他知道刘迁原本打算若是能突围出五台山便带着众兄弟去太行山落草。但如今李虎冒险带着人马救了他们。他张五桂是知恩图报的人。就象刘迁所说的那样随李虎一起回大同求仁得仁也不枉此生。
眼见二人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李虎一阵激动。谁都知道大同的局势并不好。多尔衮纠集了大批人马誓死围攻大同城。去大同的话就意味着有数不清的恶仗在等着他们。甚至再也没有机会出大同城。想到这儿李虎不禁抱拳道:“两位将军大义凛然,李虎十分钦佩。能和二位将军并肩作战是我李虎的荣幸。不过,我们这次不去大同。”
“不去打同?李将军的意思是?”刘迁疑惑的问道。不去打同难道李虎也要弃大同而去吗?这大同的反清联盟可是他同姜镶一手扶持起来的啊。
李虎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以坚定的语气说道:“我们上太行山。”
“我们上太行山!”大同城外身着戎装的姜镶以与李虎同样的语气大声宣布道。在他的面前站着的是数万之众的大同军民。这些男女老少拖家带口,赶着牲口,带着细软矗立在大同城外。虽然是六月但此刻的大同城外却狂风大做。吹起来的叶子在地上直打着转。天空阴霾霾的,给人以萧瑟的感觉。偶尔还能传来孩童的阵阵啼哭声以及妇人的抽泣声。
这些老百姓即将离开自己生活过,战斗过,保卫过的家园。不放一炮,不射一箭的便将大同城让给靼子。转而退入太行山的深处,在那里建立新的根据地。这些老百姓不清楚什么是根据地。也不知道太行山的重要战略意义。他们只知道靼子就要打来了。他们的姜总兵决定放弃大同。更重要的是义军一旦撤走那么等待着大同以及大同百姓的将是灭顶之灾难。于是所有人选择了离开。不同的是他们中的有些人会随义军一起进山。有些则分散到大同周围的乡镇村庄以求避难。
姜镶神色凝重的看着眼前这些曾经无限信任过他的老百姓。在大同起义的这一年多中他们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了自己这个总兵大人。然而此刻自己的一个决定却要令他们离乡背景流浪他处。姜镶觉得自己的心情异常的沉重。他很想就此决定留下来同清军做最后一搏。但他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冲动的念头。由于多尔衮的清壁策略大同城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原本姜镶还指望南京能派兵北上接应自己。但现在看来多尔衮这次是孤注一掷要至大同于死地。就象罗军师所说的多尔衮就算放弃开封、放弃西安也不会放弃大同。因为没了开封、西安多尔衮还有黄河以北的半壁江山。可没了大同清庭的京畿将时刻暴露在威胁之中。随着多尔衮的逐步逼近姜镶自己都没信心是否能坚持到明军北上。
“姜总兵,很舍不得吧。”一旁的罗同天静静的问道。当反清联盟中各部为了是接受南京隆武朝的节制,还是拥立韩王为帝争论不休时。罗同天就意识到要启动首相大人指示的“乙套方案”了。其实除了韩王之争,在晋东还曾冒出来过一个枣王。虽然最后都没搞清楚他是否是真的藩王但还是让晋东各部出现了裂痕。这些比狗还多的王爷使得各方反清势力间内讧不断。
“是很舍不得啊。毕竟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拱手让给多尔衮确实很不甘心。不过就象军师所说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拿回大同的。到那时侯就该向靼子算总帐了!”姜镶紧握着拳头发誓道。
“恩,姜总兵有这样的决心就好。我们现在的撤退是为了日后更大的胜利。太行山形势险峻,耸于直隶、河北、山西、河南4省之间、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我军进入太行山即能与朝廷取得联系接受朝廷的支援。又能在4省之间同清军展开游击战逐步消耗靼子的实力。配合朝廷北上。”罗同天为姜镶能接受自己的计划而感到欣慰。毕竟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因为这将打击军心与民心。
“禀告大帅,城内粮仓的粮食都已运出。这是最后一批了。”部将姜建勋带打断了姜镶的思路。说实话姜建勋的心情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一般。恼火、不甘、无奈夹杂着懊悔。曾经的反清联盟是何尝的风光。整个山西义军都要听大同的号令行事。自己的人马一度连攻破了辽州、沁州、潞安府、泽州府。太原府就在自己的面前。可如今却要进入太行山落草为寇。“农村包围城池”在姜建勋看来就是落草为寇。罗同天虽然擅长出谋划策。但流寇就是流寇想出的办法也是流寇作风。可是大帅已然做出了决定。于是姜建勋补充道:“大帅,城中干草已经准备妥当。请大帅下令吧。”
姜镶听罢点了点头果断的命令道:“点火!”
“遵命,”姜建勋一个抱拳令命后便带着一队人马入城在城中四处放起火来。顿时整个大同城火光冲天,黑烟弥漫。随着大同城在火光中噼啪做响人群中的唔咽声也越来越清晰。姜镶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痛苦的表情。有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又有谁愿意亲手毁掉自己的家园。然而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残酷的。一时的痛苦是为了以后夺取更大的胜利。与其将大同留给靼子那还不如自己亲手毁了它。于是映着冲天的火光姜镶向在场的老百姓大声说道:“乡亲们!今天这把火是我姜镶对不起你们。但我姜镶在这里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我们会回来。在这里,就在我站的这块地方会建起一座比现在更大更繁华的城池。”
说罢姜镶最后望了一眼大火所吞噬的大同城大声宣布道:“全军出发!”
隆武二年(1646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姜镶部连同浑源方三、唐虎部,朔县张英部主动放弃大同撤入太行山。之后雁北各县义军也相继撤离县城转而进入太行山或吕梁山。在雁北义军集体大撤退的同时多尔衮也率领清军主力冲入了晋北地区。雁北各县乡绅在义军撤离后纷纷大书“顺民”向清军投降。高阳、左云、右玉、平鲁、井坪、朔县、马邑、许堡、应县、山阴、浑源相继被清军占领。持续了一年多的大同起义也就此转入了低潮。
七月初六,在姜镶部离开大同12天后多尔衮终于来到了早已面目全非的大同城下。往日高大的城墙如今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城内至今还零星冒着火焰。不时的有房屋因为暗火的燃烧而突然倒塌。不断的有清军骑兵从残破的城墙中来回进出搜索着。但很明显眼前这座城池中已没有一件活物了。也不可能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姜镶部带走了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就算不能带走的也随着这一把火被烧成了灰烬。燃烧着的大同城仿佛是姜镶留给多尔衮的口信:“我就算烧光了也不留一颗粮食一根稻草给你。”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多尔衮不禁握紧了拳头。清军浩浩荡荡的来到大同城下想与姜镶决一死战。可是对方却就这么跑了。虽然对外宣称是朝廷大捷贼寇望风而逃。可是多尔衮清楚对方的实力。他们是有组织的退入山地。没有丝毫的混乱并带走了沿途可以带走的一切东西。
“禀告王上,大同城里没有一个人。周围百里的村庄都一样。英亲王问是否要追击?”身着铠甲的岳乐带着小队人马回来报告道。
“知道了。令英亲王继续向东追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