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
“啊,是怀顺王啊。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巩阿岱见耿继茂径直的进了门。连忙起身迎上前去。
“那里,倒是在下突然前来打扰了将军办公啊。”耿继茂老练的寒暄道。自从其父耿仲明战死后年轻的耿继茂便顺理成的继承了其父的爵位。然而两淮一役耿仲明部和孔有德部均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主力几乎损失殆尽。因此耿继茂虽然得到了怀顺王的爵位却失去了汉军正黄旗旗主的地位。
两人在一番客套之后坐了下来。一旁的下人两忙端上了香茗。巩阿岱品了口茶后客气的向耿继茂问道:“不知王爷这次带了多少兵马前来?现又驻扎何处啊?”
“这次本王率八千子弟兵随多罗亲王一同南下解开封之困。现同喀喀木克将军一起驻扎在黄河南岸的柳园渡。朝廷能给耿家这次机会耿家感激不尽。我耿继茂与八千子弟兵定将浴血奋战为我爹报仇,为朝廷尽忠!”耿继茂慷慨激昂的说道。这次他所率的八千人马都是耿家的亲兵,个个都效忠于怀顺王王府。年轻气盛的耿继茂对于这次南下作战充满着信心。他不但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更要重振耿家的声威。
看着耿继茂稚气的脸庞巩阿岱不由的在心中叹了口气。看来眼前的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过于自信会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试探着提醒道:“王爷可不能轻敌啊。明军狡诈又拥有利器相助。一切还是要从长计议。”
“将军教诲的是。”耿继茂礼貌的回应道。但在他的心中却有了一丝对巩阿岱的轻蔑之心。还两蓝旗的重臣呢。竟然如此畏敌如虎!不过巩阿岱究竟是河南总督,在满达海来之前各路人马还是要听他的调遣的。于是耿继茂转而认真的汇报道:“这次本王前来除了同将军联系外。还调运来了一批粮食以解开封燃眉之急。”
“哦,王爷还运来了粮食!”巩阿岱一听有粮食运到立刻就来了精神。要知道开封人口众多,号称百万,粮食都靠外边运来,一旦被围日久,很难固守。前些年李自成虽然放水淹过开封。然而巩阿岱在驻扎开封后便将周围十里之内的百姓通通裹胁入城并且见着房子就烧,见着田间的麦子就抢。饶是如此这开封城内的粮草依然很是捉襟见肘。如今粮草一到巩阿岱对固守开封就更多了几分的信心。
“是的,多罗亲王希望这些粮草能帮助开封固守一段时间。待到大军赶到再里应外和一举消灭来犯明军。”耿继茂挥舞着拳头狠狠的砸在桌子上道。
“好!只要我等上下同心。定让他们这次有去无回!”说着巩阿岱不禁将目光又投到了地图上的一个小红圈圈上。那里鲜明的写着三个大字“朱仙镇”。
※ ※ ※
朱仙镇乃是河南重镇,自宋、金起便颇富盛名。古时从南方到开封,或由开封往南方,有东西两条路。东路由瞧州、商丘继续向东南,过淮河到长江北岸,然后或往南京,或往扬州,路再分开。西路则经过朱仙镇,由许昌、叶县、南阳到襄阳,然后或经武昌去湖南和两广,或到荆州沿长江人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士绅、举子、商人要去北方,也是取道襄阳、南阳、朱仙镇,然后由开封过黄河北上。至于豫南各府州县的人们去省城、北京,或往山东,朱仙镇也是必由之路。如今东路商丘的归德府已然落入明军手中。西路的朱仙镇便成了合围开封的重中之重。加之此地更是当年抗金名将岳飞大战金兵之处。时光流转五百年前的那场未完结的战斗终究是要在今天来个了结的。于是在巩阿岱忙着调兵谴将,四处求援时,驻扎汝宁府的第一军团第七师协同湘西独立龙骑兵旅也迅速集结,经由扶沟和尉氏,直逼朱仙镇。
黎明时分,大地上拢起一阵薄薄的白雾。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一队人马正急速的奔驰着。马蹄声夹杂着兵器碰击的声带着轻快的节奏。渐渐的前方的雾气中忽然出现了点点星光般的灯火。骑士们一见着那灯火不由的加快了马鞭。马儿受惊似的嘶叫了一声跑得更快了。而那雾气中的营垒也越来越明显起来。营垒外围掘了不少壕沟,壕沟内是用木桩与铁丝组成的障碍。鲜红色的军旗在白雾中若隐若显。
此地便是水坡集,正面对着朱仙镇。明军到达朱仙镇外围时清军早已在朱仙镇修筑了工事。在水坡集和朱仙镇一带方圆几十里以内集结了大量的人马,而老百姓则少得可怜,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逃空了。少数没逃走的大多被清军拉去修筑营盘了。他们挖沟引水环绕营盘,还在西北、正北两处各设了多个营盘。因此在地形上,清军所占的地势较高,而明军占的地势较低。在人数上清军也以六万人马的优势与明军二万人马对峙。若不是东路王兴的两个师从归德压近瞧州估计清军在朱仙镇投入的兵力将更多。
那队骑兵亮出令箭后,沉重的木门嘎吱一声被推开了。为首的骑士用马刺刺马,马儿顿时暴躁了起来,用蹄子跺了三下,定了神之后,飞也似的冲进了大营。虽然天还没透亮,大营中的战士们却已经早早的起身操练了。那骑士在主帅的营帐前一扯缰绳翻身下了马。顺手将斗篷上的帽子抚了下来露出了妇人特有的发髻。
“李夫人,师长他们正在大帐里等你呢。”负责牵马的勤务兵敬了个军礼报告道。
“知道了。我这就去禀告。”那妇人点了一下头将缰绳交给了勤务兵便迈着利落的步伐走进了大帐。
大帐中七师师长姚金正同几个军官正一脸严肃的研究着最新的战事。中间的沙盘上插满了小旗子。一同讨论的还有高桂英等几个李自成的旧部将。当年李自成三围开封城,虽然最终都没有攻下开封。但对于开封周围的地势高桂英等人却是了如指掌。按照高桂英等人的指点如今的明军的所处的位置正是当年官军所占地势。就地理位置来看对七师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目前作为主力的七师驻扎在水坡集的正北,直接面对朱仙镇,东西数里。湘西龙骑兵旅则在水坡集的西北边扎下营寨,与七师的左翼衔接。至于水坡集东北空出的位置则由高桂英所率的汝宁府国防军填补以为侧应。
“报告,”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讨论。高桂英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贴身侍女李慧英。只见她喘着粗气,头发微,湿暗褐色的斗篷上也粘满了泥水。高桂英见状心中不由一紧连忙问道:“怎么?那里已经被靼子占了?”
“回娘娘,没有,”李慧英喘了口气回道:“贾鲁河的上游没有清兵把守。不过在水坡集与堤坝之间有清军的一座营寨,把守得十分严密。我们是抄小路过去的。我怕中间出事儿,留了几个姐妹在那里看守。自己带人先回来报告了。”
“恩,干得好。”高桂英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她回头指着地图上的一处空白向姚金说道:“姚师长,在这里应该还有一条河流穿过。此河名叫贾鲁河从西往东流经朱仙镇。如今正是旱天,人马不能无水。清军又地处上游,地势对我军很不利。当年闯…李自成便是命李过将军在朱仙镇的西边立营从上游恰断了水坡集的水源。至使左良玉部自乱阵脚,最后才在朱仙镇大败官军。目前看来清军好象还未在贾鲁河上游安营扎寨。”
“哦?此话当真。”姚金听罢不由一惊。地图上并没有标注有这么一段条河。但他也确实听说过当年朱仙镇大战中李自成卡断官军水源的事。如今被高桂英这么一提醒姚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其实不止是姚金就连当年的左良玉、丁启睿也是在河床干涸、掘了井二三丈深还不见水后才意识到水源被卡断了。当然真到那时侯才发现一切也就晚了。突然断水对士气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于是姚金连忙向李慧英询问道:“李夫人,据你们的观察清军的营寨离水源有多远?”
“回将军,约莫十里左右。”李慧英回道。
“那好,你的人继续在那里监视。我会派一个营的兵力协同你们民兵突击占领贾鲁河水源。记住行动要快,要隐蔽。不能让清军洞察道我军动向。以防其抢先一步炸断水源,或是向水源投毒放药。”姚金想了一下果断的命令道。
“是。我这就去准备。”李慧英领命后便兴匆匆的走了出去。高桂英见李慧英出了营帐不由担心的向姚金问道:“姚师长,就几百人占领水源是否太少了些啊。万一清军发现了我军的营盘趁势抢夺那该如何是好啊。”
“高夫人放心。警卫营的战斗力不比普通的部队。配上一门火炮守住河的上游不会有问题的。”姚金自信的说道。
可高桂英却不这么认为。这次明军进攻朱仙镇的兵力实在太少了。主力才一万多人。就算加上自己的人马也不过二万余人。想当年闯王每次出征不都是几十万人大兵压进。朝廷又不是没有人马。高桂英很快就想起了张家玉的第二军团。那支部队的战斗力让高桂英等人心服口服。于是她不禁感叹着说道:“若是张将军的第二军团在就好了。”
姚金听罢倒也不介意。只见他抬头向西北方向眺望了一眼喃喃自语道:“是啊,就看张军长他们的了。”
第一部 第一百五十四节 洛阳之战
凛冽的寒风从山涧呼啸而过。红日照耀在成片的松柏之间,枝头上积压的厚重积雪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在这郁郁苍苍的松柏之间隐约可见一所庙宇若隐若现。此地便是著名的洛阳关陵。这关陵因四周环绕柏树林子,故又称关林,坐落在龙门北边几里处,从龙门到洛阳的大道旁边。据说是当年曹操埋葬关羽头颅的地方。自南宋后,民间对关羽崇拜愈来愈甚。历朝的帝王也提倡关羽忠君重义的品德。便封关羽为协天大帝,又称为武圣人、关圣帝君,在全国各地大修关帝庙。加之明朝《三国演义》的流行。这关羽埋头的地方,周围庙宇的神殿廊庑越盖越雄伟华美,院里院外的石碑越立越多。然而如今战乱肆虐这武圣的庙堂却显得冷冷清清少有人问津。
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关陵原有的肃穆与宁静。马蹄在积雪上践踏出一连串显眼的蹄印。这些打扰者有些身着绿色军装,有些则身穿着铠甲。他们坐下的马儿们昂首萧嘶显得精神抖擞。却听一个身着铠甲的中年男子用马鞭指着前面的庙宇向为首的将军介绍道:“张将军,这里便是关帝庙了。关老爷的头颅便埋在这里。”
“既然此地是武圣人庙。我等就不能造次了。大家还是下马前行吧。”为首的将军连忙带头翻身下马。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第二军团军团长张家玉。如今乃是隆武三年的大年初八。此刻的南京还沉浸一片庆祝新年的喜庆气氛之中。王兴的第一军团则在开封外围同清军的十万大军紧张的对峙着。可原本该在南阳驻扎的张家玉和他的第二军团却出现在了离洛阳城四十五里地远的延秋镇。
然而按照兵部的计划如今王兴的第一军团正在开封城的外围吸引着清军在河南以及河北大部分的兵力。然而这次明军行动的真正目标却是——洛阳。显然洛阳的天险并没挡住明军前进的步伐。张家玉的第二军团就是在这寒冷的初春从龙门关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越了熊耳山与伏牛山打开了洛阳南方的门户。而这一切除了要归功于明军事先完备的计划与准备外。更主要的是有了伏牛山和熊耳山上各山寨义军的鼎立配合。而那身着铠甲的中年男子便是伏牛山的义军首领刘洪起。这次正是他带着伏牛山上三十六个山寨义军为明军主力指引道路张家玉才能如此顺利的通过龙门。只见张家玉抱拳向刘洪起邀请道:“刘将军,我们就一起步行上去拜祭关老爷吧。”
“好!关老爷是咱的武圣爷爷就请他保佑咱早日将鞑子赶出关外吧!”刘洪起说罢拱了拱手便引着张家玉一行登上了关陵。如今的关陵久未整修显得萧瑟而又破败。一行人就此穿过了院外的碑林来到了大殿。在张家玉的带领下众人依次向关帝像进香行礼。在心中虔诚的祷告着胜利早日到来。之后刘洪起等人便开始向张家玉介绍起这关陵的历史来。来自广东的张家玉还是第一次来到中原的关陵当然听得是津津有味。而此刻从关陵前边放眼望去,香山与龙门山两山对峙而立,澎湃的伊水从中流过,犹如天然的门阙一般巍为壮观。众人甚至还可以望见龙门北头小街上露出来一面红旗,而伊水东岸的香山脚下也有一片帐篷和几面随风招展的红旗。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不过一旁的第十一步兵师师长高一功此刻的心情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当年闯王在攻克洛阳前就是在眼前的关陵歇息的。他还清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