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
慵S谑窃诰苏獯蔚谋狈ブ胶螅鞯酃木接肷倘硕哉秸娜鲜端坪跤稚狭艘桓鎏ń住R环矫婢较M倘四茉谌蘸蟮恼秸屑绦镏咏饩龊笄诓垢A硪环矫嫔倘嗣且蚕M苡星慷辛Φ木铝α孔鏊堑暮蠖堋N强匦率谐《崛⌒伦试幢<莼ず健>驼庋恢中恼詹恍哪醣愦诱馐逼鹪诰接肷倘酥渲鸾バ纬闪恕6庵帜醪坏闪巳蘸蟠笾趁袷贝娜蠡粒颖局噬细谋淞酥泄车恼铰运枷搿?br /> 当然黄得功等人根本不会意识到眼前这群惟利是图的家伙,在日后的数百年间,会成为军队最为亲密牢固的盟友。现在的他们连正眼都不会瞧一眼山下的那伙人。众将领此刻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对面的山海关上。而满达海这一次也确实没让明军众将失望。仅过了一刻钟,黄得功便通过望远镜瞧见了倾巢出动的满达海部。见此情形他颔首收起了手中的望远镜,回头果断的向阎应元等人嘱咐道:“诸位回大帐吧。咱们的客人来了。”
与此同时,带着残兵败将前去明军大营投降的满达海,却又是另一番心思了。这一路下来他的心却始终是悬着的。他不知道明军是否真的会对自己既往不咎。不知道自己同手下的这些弟兄最终会被如何安排。是被捻出关外?还是象北京的八旗部众那般被圈进关内?那自己滞留在北京的家眷此刻又怎样了呢?还有关于汉人在南京内讧的传闻究竟是不是真的?自己投降后会不会再生变故呢?
总之带着种种揣测与不安这位满清的多罗亲王带着自己的一干人马来到了明军大营的辕门外。按照事先同明军达成的约定,满达海手下的部众将在这里集合、缴械、接受明军的整编。而他本人则被要求单身一人前往大帐向明军统帅进献印信。眼看着周围明军一副锦衣怒马,整装待发的模样。满达海自附事到如今已无回头路可走,心中就此反而坦然了下来。却见他带头翻身下马,只身上前将自己的配刀交于了前来迎接的明军军官。紧接着他便随着一个明军军官和一个满语翻译一起大步向大帐走去。而他身后的部将见主帅都如此干脆,便也不再拖拉,按照各自的番号开始陆续向明军投降起来。
从辕门到营帐,陈设的仪仗虽是简单,但两行侍卫却是戒备森严。偌大个营寨中更是肃然无声。久经戎事的满达海,对此戒备,倒也不在乎。他本以为明军方面会借此机会羞辱自己一番。或是直接要求自己当众绞去辫子以表诚意。毕竟以前满清就是如此要求投降的明将的。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黄得功这次却直接带着众明将出帐相迎。于是这两个曾经在辽东沃土上拼死较量过的宿将便在营帐外的方寸之地第一次以军礼相见了。
“罪将满达海见过黄将军。此乃末将印信特献于天朝上国。”满达海边说,边单膝跪着双手奉上了自己的印信。一旁的军官则即刻接过那颗大印,恭敬地转交给了黄得功。在仔细验证了一番印信后,黄得功便极有风度的跨步向前,扶起了满达海道:“将军请起。战争已经结束,就不必称罪了。”
“不敢。小的乃是无国无家之人,不敢在黄将军面前造次。”满达海唯唯诺诺地说道。
“将军此言差矣。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的国土。而首相大人也早已在北京时就宣布投降的八旗部众依旧是大明子民。将军自然也是我大明的人。怎么能说是无国无家之人呢?”黄得功故意提高了嗓门反问道。
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的满达海连忙跟着纠正道:“是,是。将军所言甚是。我等都是大明的子民。当初实在不该背叛朝廷,滋扰中原。”
“好了,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只要将军日后能时刻记着自己是大明的人就行。我朝向来注重信用,答应过的事就决不会食言。朝廷这次对主动投降的北京八旗部众就宽大处理了。所以将军不必多想什么了。”黄得功傲然地说道。不过此刻的他并不知晓远在山海关另一头的北京城远没有他说得这般消停。
第一部 第二百三十五节 燕京骚乱
1650年对于北京城来说似乎注定是个不消停的年份。随着满清的覆灭这座古都也就此失去往日作为首都的地位。当然对于北京城的百姓来说,在不在天子脚下生活,这一点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乱与动荡之后,充足的食物和日用品的供应成了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好在这些需求在明军进驻北京城后都陆续得到了满足。而从南方源源不断涌入的商贾们更为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血液与生机。一时间先前死气沉沉的北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气。
然而就在北京城上下百废待兴的同时,南京的变故、满人的悸动,等等一系列的阴影却始终象幽灵一般笼罩着整个城池。而这些不稳定因素也在焦躁情绪的催化下,互相作用,愈演愈烈。至于城中的满州贵族们更象是那冬眠的蛇一般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于是几乎就在孙露等人炮轰南京城的同时。北京城内的朝阳门亦在三月末的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突然冒起了冲天的火光。异常汹涌的火势不但趁着夜风迅速向周遍蔓延开来。更让朝阳门瞬间就变成了一个硕大的烽火台,并将某种信号在夜色中传遍了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于是乎,还未等人们反应过来。北京城东南西北四个角落间便此起彼伏着窜起了同样的火焰来。一时间纵火,打砸抢的事件充斥了整个城市。人们仿佛又回到了二月初九的那次大骚乱之中。
但这一次的骚乱远比二月初九的那次短暂得多。身为城防守备的李虎,在得到朝阳门着火的消息后,便敏感地意识到这次朝阳门大火决不是什么突发事件。认识到自己可能在面对一场阴谋的他在第一时间便集结起了城中所有的驻军。一方面派人严防死守各个城门,紧密监视城中满州贵族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则亲自坐镇九门提督府,指挥部队镇压骚乱,逮捕骚乱分子。而排查的重点依旧还是放在了满人身上。李虎的布置很快就收到了成效。仅过了一个时辰城中的骚乱便得到了遏止。而那熊熊地烈火也在清晨的太阳升起之前,被完全埋葬在了深夜之中。惟有冒着缭绕在城头上空的糊焦味,以及被烧得面目全非的朝阳门,向人们提醒着北京城刚度过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毫无疑问,李虎这一次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经事后核查这一被后世称为“朝阳门之变”的武装骚动,完全是由伪清郑亲王富尔敦为首的满州贵族密谋策划的。他们先是在朝阳门纵火向散居京城各处的满州贵族发出信号。再按计划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纵火制造骚乱以求能趁机脱逃出城。当然他们的这一点儿小小的计量根本没有骗过李虎的双眼。这位年轻的将领以其准确的判断和雷厉风行的手腕漂亮地解决了这次的事件。
然而事情却远没有就此结束。李虎也并没有满足于平息北京城的骚乱。很快他便以城防守备的身份发布了通令宣布全城戒严。并以搜捕可疑分子的名义将城中12岁以上的八旗男子悉数逮捕。一时间北京城天牢之中便挤满了八旗的遗老遗少们。城中的百姓们亦警觉地感受到了这种山雨欲来的气息。纷纷在私低下揣测起即将到来的杀戮起来。于是肃杀的气氛也再一次笼罩在了北京城的上空。
但此刻掌握着数千人生杀大权的李虎本人却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兴奋,那么嗜血。其实对他来说北京所发生的一切只是一个小小的闹剧罢了。真正让李虎以及他手下部将们牵肠挂肚的是现在的南京。从上次收到孙露抵达扬州的消息至今已经过去足足十多天了,可南京那里依旧没有新的消息传来。这让在沙场上都没皱过一下眉头的李虎也不由紧锁起了眉头。他虽自信孙露等人不会有时,但还是忍不住在自己的衙门里焦急地来回渡着步。正当此时门外突然响一个熟悉的声音道:“怎么?咱们的赤虎将军也有皱眉头的时候啊。该不会又在想你的新娘了吧。”
“老罗啊,你又拿我取笑了。”李虎回头腼腆的一笑道。不过如此可爱的笑容也只是在这位悍将的脸上一闪而过罢了。心系南京的他紧接着便把脸一沉,关切的向身为监军的罗同天询问起来:“你今日来找我。是不是那里有消息了?”
虽被李虎戏称“老罗”,但罗同天本人可不老。面对李虎急切的眼神,罗同天却自顾自地找了个位置坐下后。悠然自得的回答道:“消息,有啊。今早山海关那里不是传来消息说满达海部投降了吗。”
“你知道我不是在问山海关的事。喂,就别绕弯子了。南京现在究竟怎样了?”李虎唬着脸问道。
罗同天自然是不会被李虎给唬倒的。他二人从吕梁山起便一直合作至今,对于各自的脾气也早已了如指掌。正如李虎知道罗同天向来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罗同天也清楚李虎那说一不二的直率性格。却见他含笑着向李虎说道:“还能怎样。你我不早就意料到了嘛。首相大人自然是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南京的那帮跳梁小丑们。那个孝慈妖后还带着储君一同自杀了呢。”
正如罗同天所言,李虎也早就预计到了最后的结局。但有道是关心则乱,直到此刻从罗同天口中得到确切消息,李虎那颗悬着的心这才算是放了下来。却见他激动合掌道:“黄天保佑!真是黄天保佑啊。看来这次首相大人真是下大决心了。”
“是啊,首相大人下了大决心。可我等做属下的决心也不小哦。”罗同天突然感慨着冒出一句道。对于此次的“庚寅事变”罗同天所了解的内幕远甚于李虎。他深知孙露这次是在众臣的软磨硬泡下,才半推半就着前去夺鼎的。如今虽说大事已成,但回想起先前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还是让他感到一阵后怕。若是沈犹龙、陈子壮、萧云等人当初没能下如此大的决心。而隆武帝也没有突然逝世。那此刻又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呢?罗同天自附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真到了那地步局势远会较现在复杂得多。
而李虎似乎也回味出了罗同天话中的意味。却见他跟着点了点头附和道:“萧参谋长他们这次可真是居功至尾啊。”
“不过他们为这次的事也犯了首相大人的不少忌讳。好在如今一切均已尘埃落定。用不了多久咱们的首相大人也能改改称呼了吧。”罗同天欣慰的说道。从广东时的“火种行动”到日后建立吕梁山根据地、策反姜镶。罗同天与李虎始终以一个影子的身份忠实地执行着孙露的整盘计划。如今天下已定,一想到自己用不了多久就能成为开国之臣,罗同天与李虎均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忍不住会心地相视一笑起来。
当然李虎也并未就此沉浸在日后荣华富贵的幻想之中。却见他迅速收起了笑容,沉声道:“老罗,这事已用不着咱们操心了。相信首相大人和萧参谋长他们自有定夺。安定燕北地区才我等的当务之急。”
“恩,荣辱不惊。虎子可真有你的啊。”罗同天以赞赏的目光注视着李虎颔首道。却见此时的他也将神色一正道:“你说的没错。现在还不是我等弹冠相庆的时候。明天我就要起程去张家口了。这一来是去那里帮助姜军长他们整顿军务休整关卡。二来则是顺带着将粮饷运抵张家口。北京这儿的事就得全靠你来坐镇了。”
“老罗你放心去张家口吧,这里有我在呢。”李虎点头保证道。其实他心里很清楚罗同天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南京的情况告知姜镶,并安抚其部。至于运送粮饷、整顿军务等事宜只不过是连带着走过场而已。虽说孙露夺鼎已成了板钉的事实,但这事毕竟是改朝换代的大事。就算这些前明将领之前已经奉孙露的号令行事,亦不能完全保证他们不会对此事产生排斥。因此事先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便成了监军府的当务之急。而姜镶乃是第五军团的军团长,又是太行地区有名的义军首领。如此重要的人物自然是要由罗同天这个第五军团的总监军亲自出马才行。不过,李虎对此倒并不担心。多年一同作战的感情让他相信罗同天的能力,更相信姜镶的忠诚。于是他又接着说道:“相信姜军长知道此事后一定会很高兴的。至少他不用再守在长城里了。”
“这倒也是。自从南京出事后,西北各地的驻军大多谨守长城一线,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生怕关内会横生事端。好在如今中原总算是安定了下来,长城各边关的将士们也不用再缩手缩脚了。”罗同天笑着抚须道。
“恩,想必姜军长他们早就憋坏了吧。这下他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好好教训以下长城以北的那些蒙古鞑子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