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
囊逵戮俦鸵允导市卸っ髁苏庖磺惺钦娴摹K遣坏镏钡氐拿裢盼种伟病;苟啻谓萄盗酥芪У哪切┧降摹耙寰薄R皇奔渲芪Т罅康哪衙裼拷撕贾莸亟缪扒蟊踊ぁ6钡孛裢乓卜追妆硎灸芗尤胍逵戮R逵戮室逯Φ拿乓脖话傩展阄I踔梁贾莨俑钩雒嫦蛩锫侗泶锵M逵戮芫痛肆羰睾贾荨5急凰锫锻裱孕痪恕>醯檬绿行┎幻畹乃锫读⒓凑依戳送跣颂富啊?br /> “司令,你找我有事?”王兴潇洒的敬了军礼道。这些日子他在杭州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啊。特别是在教训了周围骚扰乡里的南明“友军”之后王兴的一师一下子成了百姓眼中的大英雄。
“王师长,你这两天很忙啊?”孙露故意问道。
“啊,是很忙啊。司令你不知道那些龟孙子有多麻烦。隔三差五就来乡里搜刮一番说是筹集粮饷。难道朝廷就不发他们粮饷吗。哼,来的时候个个都是么五喝六的动不动就是自己有几十万人。哈哈,真的打起来就焉了。前天我让三团带人端了其中一队的老巢。吓得那些龟孙子屁滚尿流的。发誓再也不敢进入杭州地界了。”王兴兴奋的讲述着这些日子同周围明军交火的情况。现在的王兴打心眼里看不起那些所谓的“友军”了。这帮家伙连以前广东地主的民团都不如。吓吓老百姓还行,要是真的上战场可就有的好看咯。想到这里王兴担心的问道:“司令,难道我们真的要和这些龟孙子统一行动。到时候他们可是要拖我们的后腿的。”
“恩,是啊。这样的龟孙子怎么能和我们义勇军一起行动呢。有我们王大将军在就行了嘛。什么靼虏、李闯统统不是对手放几枪就行了吧。”孙露铁青着脸道。
“是,是啊。到时候就交给我们一师吧。一定…能…”刚才还兴奋着的王兴看着孙露不善的脸色洪亮的声音变得越来越轻。最后象蚊子叫般的问道:“司令,你这是在批评我吗?”
“批评?我哪里敢啊。王将军可是杭州城的大英雄啊。”孙露端起茶幽幽的说道。
“司…司令,你别这样。王兴知道错了。”被孙露这么一说王兴耷拉着脑袋道。
“错?你那里错了?”孙露反问道。
王兴想了老半天楞是没想出个原由来。部队的纪律很好啊。这一点从周围百姓的反应上就可以看出来嘛。至于训练嘛。一师驻扎杭州后就一刻都没放松过训练啊。还有什么呢?于是苦着脸的王兴又问道:“是啊,我那里错了?哦,难道是不该打那些龟孙子?”
“咳,你总算明白过来了。”孙露放下茶杯道。
“可是,司令他们欺压乡里难道我们就不闻不问吗?”王兴理直气壮道。
“是。他们进入杭州地界搜刮百姓。我们现在驻扎在杭州那就要管。可是你让人抄了人家的老营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王师长你要记住我们这次来是来北上勤王的。不是做救世主的。要注意我们同友军的关系。”孙露教训道。
“可是司令到时候打起来这些人更本靠不住啊。”对于孙露如此在乎那些“友军”王兴很不以为然。
“王师长,你要清楚虽然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不强。可是他们毕竟是这里的地头蛇。他们或许不敢明的和你来。暗地里在你的背后使扳子。到时候我们可是要吃亏的。”
“他敢,看我不收拾他。”王兴愤愤道。要是真有人敢这么做相信王兴一定会拧下他的脑袋。
“收拾?实话对你说。以后到了南京象现在这样的军队多如牛毛。江北四镇的那些人比土匪还土匪。你收拾得了一两个。你还能收拾后面的那一大群吗?到时候清军还没南下呢。我们自己倒先窝里斗起来了。”孙露斥责道。确实现在的这些南明军队就象是鸡肋。孙露觉得自己与南明军队就象是后世德军与意大利军一样。敌对的话,用一个师就可以消灭他们;中立的话,要用两个师防着他们;结盟的话,得用五个师保护他们。但现实的情况却让他们成为了义勇军的“友军”。
被孙露这么一说王兴的立刻觉得脸烧烧的:“司令,这次我真的知道错了。要不我带人赔礼去?”
看着王兴的样子孙露觉得又好气来又好笑。于是缓了缓口气道:“我看不必了。既然已经翻脸了就要做出样子来。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让他们不敢在后面耍花招。”
“是,司令。我一定照办。”王兴见孙露不再生气也稍稍缓了口气。
“不过,以后决不能再发生类似的事了。否则的话军法处置。至于底下的战士这方面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作好。我们虽然是百姓的军队。可是也是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孙露正色道。
“是,司令!”王兴敬了个军礼转身出了房间。
训完了王兴孙露叹了口气翻弄着眼前的几份材料。这是特课前天送来的最新情报。由于前段时间义勇军行走于闽浙地区通讯十分不方便。直到义勇军进驻杭州之后孙露才收到特课传来的情报。不过其中不少内容已经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了。孙露连夜看完了所有的资料。说实话当看完这些东西后她的心久久的不能平复。有惊讶、有懊恼、有失望、有愤怒、有无奈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一般。
按照材料上所说的清军在十月中旬兵分两路。镶白旗一路西进追击李自成部;正白旗一路南下打算攻明。总兵力达十万余人其中大部分的兵力都是前明的降兵。清军真正的主力不过五万余人其中还包括吴三桂等部。孙露很难相信多尔衮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布置。用三万人马追击李自成;用两万人马南下对付南明。清军现在面对着的可是总数达百万余人的大顺军和南明军队啊。就算除去水分也有几十万人马啊。多尔衮对于两白旗的战斗力难道就这么自信吗。
在孙露看来这样的战略部署无疑糟糕的。事实也证明这么做让清军吃了个不小的亏。李自成不愧是李自成。孙露原本以为他经过山海关一战就再也没翻身机会了。可谁知大顺军在河南怀庆连打了数个漂亮的胜仗。使得多尔衮不得不急忙调集南下的多铎部转向支援西线部队。这么做的后果当然是使得清军南线的左翼完全暴露给了南明。不知现在张家玉进行得怎样了。要是早知道多尔衮会这么干。孙露就会让二军提前行动了。那样她就能趁机从侧面给清军狠狠的一击。很可惜错过了这次机会。可是南明呢?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南京竟然没有一点举动。
桌上的另一份材料解答了孙露的疑问。也使得她觉得异常的愤怒。这是上面写的是关于这段时期南京朝廷的种种活动。除此之外还附带了史可法等人的几份奏折以及两份重要的信件。从奏折上来看目前的南京内阁正忙着定从李自成诸臣的罪。以此来大力打压从北京南归的大臣。为此阮大铖入朝后还借作“顺案”之名,恢复了特务机构东厂一时间南京又陷入了恐慌之中。明朝在北京和南京各有一个内阁。如今北京的内阁已经破坏殆尽南京内阁却完好无损。那些南下的北方大臣势必会威胁到南京内阁。也难怪马士英等人要忙着网罗罪名打击异己了。
而在军事方面南京方面可以说是毫无作为。整个内阁沉浸在求和的氛围之中。以至于使得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满清往往只要派一个官员在当地前明降军的帮助下就能收复一个州府。南明对此的反应竟然是承认了这些地区是满清的领土。连史可法都要求朝廷放弃这些地区来换取同满清的“良好关系”。若不是看了史可法的奏折以及后面的两封信孙露是怎么都不会相信这些话竟然出自史可法之口。也应为如此孙露终于看清了目前的局势。现在的南京内阁除了少数下级官员外没有“主战派”。可以说都是“主和派”。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最让孙露感到无奈的是那两封信。一封是多尔衮给史可法的书信。另一封则是史可法回复多尔衮的书信。多尔衮在信中可以说是傲慢无比。多次的威胁史可法说要南下问罪。并表示决不承认南明的合法地位。认为南明是伪朝。更可笑的是他还威胁说要联合李自成南下。这摆明的就是色厉内荏。说明他多尔衮没这个实力。若是他真的那么厉害干嘛要拉上还在和自己死战的李自成一起来吓南明。可是史可法竟然将这点当真了。他的这封回信彻底粉碎了史可法在孙露心中的地位。她很难相信自己敬仰的史督师竟然会用这样的口气安抚多尔衮。他不但认为吴三桂的做法是真确的。还打算用“同仇之谊”来感动满清。
孙露忽然觉得自己很累。原本以为史可法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可是没想到竟然是这种情况。现在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同她所知道的那段历史相差甚远。难道自己所处的并不是自己那个时空的明朝。还是后世的那些教科书对于这段历史没有真确的还原呢?唯一可以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各方的军事行动还不至于影响孙露先前大的作战部署。至于以后会发生什么变故也只有让张家玉等人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做出判断了。作为主帅的孙露只能做出整体的战略部署。战场上的事瞬息万变她不可能一一做出反应。局部的战略部署和战术战法只能由各军的指挥官自己判断了。不过李虎那边还是要知会一声的。由于满清的作战部署出乎孙露先前的意料。(过高估计满清了。)所以考虑再三后孙露决定扩大做战目标。相对应的战略部署上也要稍加调整。现在李虎的游击队正在太行山附近活动。看来有必要通知李虎改变作战计划。
通过南京的种种现象孙露进一步深切的感到现在任何人都是不可靠的。只有自己手中的兵权才是在乱世中生存的真正王牌。孙露已经不再关心谁是“主战派”、谁是“主和派”了。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任何挡在自己面前的人都是敌人。
就在此时门外,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孙露收起了资料道:“什么事?”
“大人,程掌柜说是有要事求见。”门外的侍女道。
“程掌柜?”孙露皱着眉头道。香江商会杭州分号的程大掌柜现在找自己会有什么事呢?孙露已经通知过了香江商会的干部只要没有重要的事就尽量少来找自己。既然他急着找自己难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孙露想了一下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程掌柜便被带了进来。他一脸恭敬的行礼道:“属下程贵福,见过会长。”
“程掌柜,请坐。有什么事情吗?”孙露抬头问道。
“这?”程贵福四下张望了一下在孙露的耳边轻轻耳语了几句。
孙露的神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问道:“你能肯定是他?”
“是的,属下等人已经认真确认过了。”程贵福肯定道。
孙露起身渡了两步回头道:“通知他们。我同意和他们见面。”
由于1644年底到1645年四月间会有许多重大的事件。所以以后的几节柳丁会分几条线同时进行描写。时间上会有些出入。
第一部 第七十节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这首诗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当年南宋朝廷“偏安”的思想。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江南地区的富庶。就算是在天下大乱之时苏杭地区仍能接受大量的南下难民以及供养庞大的官僚系统。在此基础上竟然还能让身处此地的百姓产生出安乐惬意的感觉。眼前热闹的场景就生动的证明了这点。此刻的杭州比起孙露四年前来的那次更加繁华了。大量从北方南逃的难民涌入了这个城市。他们中有农民、有地主、有书生、有前明的官员给杭州带来了异样的活力。
“真是不可思议的恢复力啊!”坐在轿子里的孙露在心中感叹道。可惜的历代南方的统治者们都没将这种恢复力用在军事上就是现在也一样。想到这里孙露放下了一旁的帘子靠在后面的软背上闭目养神起来。
迎着若有若无的细雨轿子穿过了江南特有的长街和小桥在南门牌坊旁的一条小巷的尽头停下了。轿子外程掌柜恭敬的提醒道:“会长,我们到了。”可是过了半晌里面没有反应。于是程掌柜有稍稍提高了声音道:“会长?会长,我们到了。”
“哦,到了吗?”孙露揉了揉惺忪的眼睛跨出了轿门。真是的,刚才只是想打个盹而已。没想到竟然就这么睡着了。时值深秋,虽然是在江南但孙露已经能隐约感觉到南方特有的湿冷气了。整了整披风孙露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在程掌柜的指引下走进了里面一间不起眼的小院落。
同那残破的院门不同,进了门之后有另一番天地了。这个小院子虽然不大但却被布置得很有韵味。绿竹白墙青瓦典型的江南园林。院子里早有一个家丁等候多久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