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挺机枪到南宋
甲军?那可是大宋最精锐的一支骑兵啊。“
我笑笑,说:“元帅,您难道要我一个人光着屁股去训练新军吗?”
张世杰哈哈大笑,爽朗之极:“莫非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告诉他:“元帅,我决定加紧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
他认真地想了想,有些疑惑地问:“你看我们还有必要吗?你不是说我们已经能制成大批的铜炮了吗?有了强大的炮火,我们还会怕了元兵
?“
我把头挠拉半天,在极力地思考着怎样来告诉他,因为我是从明朝灭亡的教训中得出来结论的,在明朝的末年,早已普遍装备了世界上最先
进的火炮和火枪,最后还不是输给武器装备很一般的清军了吗?可见,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靠的不仅仅是武器,更多的是强悍的精神面貌。而且
,我还知道,这时候的火炮其实力量有限,因为它是从前膛装弹药的,速度极慢,而且不是什么炮弹,是一些铁石,力量固然大,但还不会发
生真正的触发爆炸,从自己的知识和当时的工业水平来看,想要制造成功现代水平的炮弹根本是不可能的,唯一的一条军事强国的道路就是,
建设强大的适应远距离奔袭的和野战的骑兵!
强弓铁马,不仅是蒙古人称王称霸的利器,也是后来满族人入主中原的最大优势。
射速缓慢的火炮和火枪都不能阻止大规模的骑兵集团的进攻,除非,他拥有了真正的速射机枪!
我说:“如果元军仔细研究了我军的炮火特点的话,他们只要派出一支敢死队在前猛冲一阵,或者根本就不顾及我们的炮火的话,虽然损失
会大些,可是我军根本不能和元军相抗衡了。小将还知道,当年我大宋君臣南渡时,战无不胜的岳飞岳元帅靠的主要是骑兵,他的那支背嵬骑
兵军才是真正地天下无敌,常常以数百人就打败金人上千上万的大军。现在蒙古人所依赖的不就单单是个骑兵吗?“
张世杰想了想,很快就明白,他说:“取巧只可一时不可一世,老夫信了。只是,我军战马不足,马力不强,不知侯爷训练成骑兵将士以后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我说:“数次战役,我军已经缴获元贼军战马不少,只我部下就有战马三千四百匹,而且都是精良的蒙古马,组建一支轻骑兵非常宽松,另
外,小将还觉得,战马的问题只有让元军来给我们解决。“
“取资于敌?哦,也只有如此了。”张世杰捋着短短的胡须轻轻地捻着。
送走了张世杰,我格外地开心,因为我得到了张世杰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只要是我的要求,他一定都能满足!
我到大营里巡视,一行三十人的马队,看得周围排成整齐队列的士兵们眼睛发光。
大营里已经有一万一千人,他们绝大部分是在十天前我们发布招募令以后陆续前来参军入伍的,数次战役的胜利让这一带的百姓激情满满,
一听说是朝廷招募新兵,马上就成群结队地跑来报名,搞得新兵报名处车水马龙,热闹得象是在集会,一些妇女们老人孩子们都来送家里的青
壮年人来投军,他们喜欢地笑着,紧张地往前拥挤着,惟恐不能报上名。
这是何等的景象!
我在新兵队列前打马横穿,那些军官们纷纷地给我行军礼。
我威严地说:“大家继续训练!”
宽阔的大营里,战士们又开始紧张地训练,喊叫声声,刀枪飞舞,煞是壮观。
素来台正在一群士兵面前挑选着,他摸摸这个,捏捏那个,仔细地鉴别欣赏,然后用手一指:“好,就你,还有你,你,哦,他,来吧,我
要了!“
六个士兵高兴地跳起来,互相用拳头拍打表示兴奋。
“怎么样?”我问。
素来台一拱手,“侯爷,小将正在挑选骑手。”
“已经挑选了多少?”
“将军,已经挑选了五百人。今天正在挑,这不,才挑了十五个。”
我满意地点点头:“咱们骑兵的大兵团组建就靠着这些新兵战士们了。”
素来台点头称是,马上回头命令:“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本将还要考验一下你们的耐力。”
几个士兵得意洋洋地说:“将军,没有什么,我整天地干活儿劳累的,还能没有耐力吗?”
素来台道:“那可不一定,来,你们给我跑!往前边跑,然后再绕道而行,跑上一百圈儿。”
“一百圈儿?”几个兵都吐吐舌头。
“看来你们是怕了?那好,你们就都回去!”素来台说道。
士兵们面面相觑,然后转身就跑,一个个争先恐后。
“你还能挑多少?”
素来台闷闷地说:“侯爷,在一万人头,我只挑选了这五百人。”
胡彪有些不服气地问:“素来台千户,为什么那个壮实的士兵你不要,反而要了那个瘦弱的?”
素来台得意地说:“那个壮实的兵反应不行,有些憨,倒是那个瘦兵非常机灵,很能训练出来。”
于是,素来台向我们列举他挑选骑兵的条件,奶奶的,真象是挑女婿,横挑鼻子竖挑眼儿,又是挑飞行员,苛刻到极端。
我感慨道:“还是草原上的人知道骑兵。”真的,我对骑兵的挑选没有一点儿知识。
到了营门口,胡彪指着前面说:“侯爷请看,那些就是今天来报名当兵的百姓。”
我一看,嗬!这么多,足足有三千人。
“今天为什么这样?”
“因为百姓都知道您就是那个机枪神将军了,他们一听说是您来带兵,都疯了。”
我笑笑,尽量轻松些,可是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得意。
看来,我的这个新兵编练司令还真是众望所归,用得其所了。
那些百姓一见到我们的马队就赶过来,蜂拥而来,七嘴八舌地问着:“哪位是神将军?”“我们要当兵!”“我要开大炮!”
正在登记的小军官慌忙赶过来,向我道:“小人无能,没有把百姓们拦截在外面,请侯爷宽恕!”
我摇摇手:“没你的事儿,快起来,能召集这么多的百姓来参军正是你的功劳啊。”
这一句话说得那个小军官热血沸腾,脑袋恐怕都烧成九十度了。他居然对百姓们喊:“侯爷说了,你们不用经过挑选,直接就能当兵了!”
百姓们呼啦啦嚷成一片。
胡彪恼火地催马上前,被我拦截住了,我说:“咱也不要灰了百姓们的心,咱们要了,都要了,但是,以后再慢慢地挑选,让大家做自己适
合的兵种。“
胡彪掉掉头,纵马前行,“本将军再次重申。神勇侯爷已经答应了,以后凡是来报名参军的,一律核准!”
百姓们再次欢呼。
立刻,就有一千多人的青年整整齐齐地自动排成几队。登记的小军官赶紧上前组织和登记。
我们出得营外,来看铁甲军的演练。
本来就有的,再加上两次战役俘获的,我们手里有了两千件重骑兵的甲胄。
二百名铁甲骑兵横成一线向前突进,腾起大团大团的灰尘。由于骑手的水平不同,那些战马的速度不同,还有些胡乱地跑着。
一名士兵突然从马上栽了下来,身边立刻就有人上前抢救。
马队又来了一次,这次,速度快了许多,又有三名士兵从马背上摔下来,一个当场摔死。
军官向我报告说,昨天就有一人摔死,两人摔伤。
我上前,命令训练停止,骑兵队立即整齐地站到了我的面前。
“你们说,这样训练危险吗?”
士兵们多不吭声,只有一个士兵大喊:“危险!真是要命!”
我一愣,问他:“那你为什么不退出训练?”
他说:“我来当兵就没有想多还能活着了。”
我夸奖他:“好,有见识,我知道,你们的训练量大了一些,训练的难度也高了一些,可是,不这样能行吗?要知道,我们的敌人是在马背上出生长大的蒙古军!要超越他们,要打败他们,只有比他们更强大。”
带队的军官告诉我,这二百铁甲军里真正的老兵只有三十人,其余都是才招募的新兵。
我很高兴,才入伍十天的农民马上就能训练成这个样子,真不容易了。
起8K点8K中8K文8K网8K
饮马江南 十二章,重用文人
(起1B点1B中1B文1B网更新时间:2006…12…1 11:31:00 本章字数:4856)
两个月以后,南国的天气渐渐温暖。
骑兵军的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新入选的战士也增加到两千人,训练的强度很大,规则完全按照蒙古军的方法。我也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
骑兵军身上,不时地了解着问题,解决着问题。
一天,素来台很不高兴地来问我:“侯爷,昨天诸将集会时您为什么要把骑兵一分为二?”
我说:“你怎么想呢?”
他愤愤不平地说:“怎么分本来无所谓,可是,那个胡彪大人懂不懂得骑兵训练和战斗?他不行,要他来当骑兵的统领本就是个错误!”
我把他拦下来按到椅子里,细腻地给他分析:“你不知道啊,尽管你是乃蛮人,可是毕竟从蒙古军中来,而且练习中要求极为严格,一些新
兵战士对你还存有偏见,他们纷纷来告我,所以我想,把部队一分为二是最好的方法。“
素来台仔细想了想,说:“侯爷用心良苦,小将明白,可是,这样一分就行了吗?”
我说:“对呀,你想,你们两支部队在练习中不断地比较,如果你的训练效果好一些呢就能增加你的威信,让战士们打心眼儿里服从,这也
可以刺激胡彪将军的进取心,努力学习骑兵的战略战术,素来台,我们的骑兵队伍要不断扩大,就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将领,胡彪将军虽然
不懂得多少骑兵知识,但是个心眼活泛智慧极高之人,肯定能够锻炼出来,所以,分兵是为你分谤,又是培养新手,实在是目前的必然之选择
。“
素来台想通了:“我还以为侯爷您对我不放心呢!”
我说:“怎么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再说,既然我们汉族人能够被元朝所用,还能忠心耿耿地为它东征西讨,舍生忘死,为什么就不能
有蒙古人为我大宋所用?“
素来台嘿嘿地笑着,低头一鞠躬,返身去了。
为了安抚素来台,我把他也提升为统制官,这样,在平时的训练中,两位统制官就可以平等地竞争了,他们之间也确实比得很厉害,往往是
你强我更强,你有这种办法我有那种主意,想着方儿地提高战斗力。那些曾经怀疑素来台的将士们见自己这边获胜的机会多一些,又见素来台
指挥有方,都逐渐地不再说什么闲话了。
我找到胡彪:“你很厉害啊,居然能和素来台这个蒙古人打成平手!”对他大加褒奖,乐得他浑身乱颤,激动得几乎要对我五体投地:“侯
爷,小将出身布衣,蒙侯爷提拔,敢不感恩戴德为国效死命!“
我无意之中想到了一个问题,“喂,胡统制,你说说,是儒者的忠诚更强一些呢还是一般的百姓忠诚老实一些?为什么你们百姓都愿意为国
效力,那些个儒者倒纷纷投敌卖身?“
胡彪略一沉思道:“侯爷,我看还是儒者更忠诚。”
我反问:“那还不是你说的吗?元朝在建立中曾得大批我汉家儒者的拥戴,比如说刘秉忠,王文统,王锷,郝经,还有些是读书人,比如说
张弘范和他的老爹张柔,那个史天泽父子,董斌父子,郭德山祖孙,你怎么讲?“
胡彪愤慨地说道:“读书人当然要比一般百姓知道天理,可是,大宋自南渡以来一直朝政昏暗,残民以逞,所以,失去了民心,更失去了士
子之心,非是读书人对大宋不忠,实在是大宋自弃于天地之间!“
我不禁沉默,又心有不甘地问:“那你不也是读书人吗?”
胡彪道:“本来我也是盼望着大宋早完!可是,那蒙古军自入中原以后的种种凶残,自入江南地以后的野兽行径,更是叫人难以想象,所以
,我等士子以盼亡宋之朝廷到忧虑亡大汉之天下,故而起身抗敌,奋不顾身。“
胡彪是读书人,而且还曾经中过秀才。
我只知道元军在黄河流域的残酷屠杀,把金朝和西夏的国民杀得几乎十不存二,可是还没有很详细地询问过元军在江南的大屠杀,就问了胡
彪,胡彪就慢慢地给我讲述。
“元贼军一屠常州,全城百姓三万人一个不留,二屠沙镇,逃难百姓一万人只逃出十三个,唆都平福建,把起义的村落和县城尽皆血洗,先
后杀四十余万人,象蒙古军多次屠杀蜀中,大略能有一?